海棠文

第100章 合诸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到秋八月诸侯会盟的日子。
    这段时间,诸侯还算安分,一方面郑伯的离去让齐国变的更加警惕,表面上看上去虽然依旧是不动声色,丝毫不以郑伯的离去为杵,但其实外松内紧,在大加安抚诸侯的同时,又敲打了一番,并且暗中关注着其他诸侯的一举一动,但又风吹草动,齐国必定是最先知道的。
    另一方面,诸侯还打着其他小算盘。
    郑伯刚逃走的那段时间,他留下来的士卒扈从粮秣财宝一直是其他诸侯争论不休的焦点,好几家诸侯都主张尽诛郑军士卒扈从,收其财宝以稍抵郑伯之罪。
    齐桓公一直都犹豫不决,诸侯所请求的正是他想做的,只不过管仲劝他在此非常之时应该向太子郑及其他诸侯展现出齐国的仁义。
    所谓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主盟者于会盟之时轻举刀兵,残杀不辜,恐将得罪天地鬼神,不祥,诸侯也极有可能会存背叛之心,太子若见齐国如此暴虐,也会疏远齐国。
    逞一时之快,因小忿而捐大义,得不偿失。
    管仲虽然言之有理,但是就这么轻易的放过郑国,齐国的威严岂不了扫地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申生出了个损招,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就是把郑伯的粮秣财物以及仍然留在首止的郑人全部瓜分,并且与诸侯约定,待到他日战胜郑国之后,郑伯必须把这些郑人全部赎回去。
    如此一来,齐国既不用背负骂名,更团结了诸侯。
    事实也正如申生所预料的那样,其他几国诸侯最近很是亢奋,若不是有齐国在上面压着,早就不知道请多少次战了。
    太史公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言着实不虚。
    诸侯们虽然嘴上喊着仁义道德,名分大义,但当真有利可图的时候,什么仁义道德,什么名分大义,去之如敝履而已。
    只不过有的吃相好看一点,有的干脆连面子上的功夫都懒得做。
    总之,齐桓公和管仲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把其他几国诸侯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
    首止旧坛,而今已经被修葺一新,齐、宋、鲁、陈、卫、许、曹七国诸侯在今日齐聚旧坛,衣冠济济,环佩锵锵。
    姬郑先升坛,然后其他七国诸侯以次而升。坛上设有天王虚位,七国诸侯北面拜稽,如朝觐之仪,然后各就位次。
    之后七国诸侯歃血而盟,盟词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储,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神明殛之!”
    姬郑不在结盟之列,以示七国诸侯不敢与姬郑同列。
    盟罢,姬郑降阶揖谢曰:“诸君以先王之灵,不忘周室,自文武以下,咸嘉赖之!郑其敢忘诸君之赐?”
    诸侯皆降阶再拜稽首,连称不敢。
    而后,齐桓公又向诸侯宣布了一件大事,这件事与申生有关,那就是为申生正名。
    齐桓公道:“想必诸位贤君已经知晓晋太子申生杀父之事。”
    其他六国诸侯以及姬郑虽然不解齐桓公为什么会突然提这一茬,不过却都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因为这事确实闹的挺大的,用句时髦的话说,中原各国都接到了晋献公的外交照会。晋献公虽然没有把申生搞死,但是却把申生给搞臭了,派人到各国大肆宣扬申生图谋杀父杀君的故事。
    是真是假,各国诸侯根本就无从判断,晋国的使者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信,就这么简单。
    也不会有人去刨坑问底,因为完全没有必要,所以,晋国使者说申生意图弑君弑父,那就是意图弑君弑父咯。
    于是,齐桓公接着说道:“此事谬也,今日寡人当在此处,在太子及诸位贤君之前,当面诉清原委。”
    “申生为人纯孝,岂可会做出如此无父无君之事?”
    “敢问贤君,申生既然没有做过这些事,那会是谁做的,而申生又为什么要逃呢?”宋桓公问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