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435章 哭(第一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南京!

    对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既陌生同样又熟悉的地理名词,在过去的两百余年间,这里一直被称之为“江宁”。而现在这座曾经的明帝国的帝都,终于恢复了其本名。在南京“教匪”投降,被肃清的第二天,由大汉都督府发布布告中,即将“天京”改为“南京”。

    这一布告一经张贴,各省士民皆是为之一惊,同时又认为理所当然,确实是的理所当然,且不说南京是其本名,更重要的是众所周知,那位解民倒悬与教匪邪众之手解救数千万黎民、活民千万的“汉公”,就是朱洪武……不,应该说是高祖之后,高祖定都于南京,有明一朝,虽建文失以江山,永乐迁都北京,可南京依然是大明朝之都。将其改名为南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是了!

    这很正常嘛!

    而现在对于人们来说,他们所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就是南京还源溯本,那么,那位汉公会何时继承大明朝的正统。

    在“五行之说”深入人心之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满清气数已尽。至于大明朝的火如何克的水,读书人自然会有其解释——火嘛,火器的火,汉公得以天下全凭火器,火器助以火德,那满清的此许水德,又能如何?

    在人们牵强附会的说着这些的时候,人们更关注那位为“建庶人”之后的汉公,何时来南京,在其到达南京后,又会干什么?

    这些当然是人们所关心的,也正是在人们的关注之中,一艘长江水师的军舰泊于南京的码头。此时距离南京光复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在过去的半个月间,义军先后夺取扬州、镇江,兵锋直指江苏巡抚所在苏州,与此同时,南京同样也在进行着清理——数十万俘虏,除了极少的人被放归之外,大多数人都被关押在外城的战俘营内。至于南京,几乎是一座空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直置身于安庆的朱宜锋,才乘军舰抵达南京,抵达已经成为一座空城的南京。

    在抵达南京之后,朱宜锋并没有去城中的“太阳城”,那座洪秀全经营数年还未完全建成的的小天堂,现在已经成为了新的“紫禁城”,成为他未来的住所。而是在文武官员的簇拥下,乘着马车直接前往紫金山。

    九月十九,这天天气显得有些阴沉,在通往孝陵的道路两侧,随时可以看到卫兵,在工兵的整修下,翻新道路虽说未铺路石,可却还算平整,马车缓缓的朝着孝陵驶去,坐在马车上的朱宜锋偶尔会把视线投向路边,此时的南京外城已经不见了昔日的繁荣,曾经的屋宇大都毁于战火,断垣残壁间更是长满了野火。

    战争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

    朝远处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大报恩寺塔,看着那座残破的琉璃塔,朱宜锋那凝重的神情中,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至少自己保住了一些东西。是的,至少保住了一些东西。保住的不仅仅只有这些死物,更重要的是还将会保住这个国家的一些灵魂,现在的人们不会像五十年后那样,面对西方文明显露出自卑的心态,以至于怀疑这个民族的灵魂——文化。

    或许,这里的人们还有些自大,但只要加以引导,未尝不能以海内百川的开放心态去学习,吸引外部的先进文化,将其化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国人从不曾拒绝学习,中华文明从未曾拒绝过向外部学习,只是这个习惯在满清奴役下被彻底打断了。除了妄自尊大,满清还会什么?而正是这种妄自尊大几乎毁掉了彻底中国,而当其真正意识到需要学习时,那种与妄自尊大截然相反的自卑,又使他们恨不得彻底从根本上否定自身的文明。

    如果没有了中华文明,那么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吗?

    此时朱宜锋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感叹,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已经发生了变化,他早不是那个上海县里那个郁郁而终的少年,更不是那个为了金钱不惜生命的商人,同样也不是靠着投机夺取了湖北的投机者。

    现在自己是人们口中的“汉公”!

    不!

    是汉王!

    他日自己将会再进一步!

    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从今天起,自己需要为四万万人负责,需要为这个伟大的文明、伟大的民族负责。

    内心的感叹,更多的升涌出一阵阵激动的情绪,为何会这般的激动,原因再简单不过,权力就像是春药,任何品尝过的人都不会放弃,而作为男人,即将迎来事业巅峰的朱宜锋自然会沉迷于这种无上的权力之中。

    甚至心甘情愿的在来到南京的当天,率文武官员拜谒孝陵,拜谒这位自认的“祖先”,到底是真是假?

    谁又知道呢?

    “若是未来,有人对明陵进行考古发掘,会不会通过dna检测,发现自己这个“建庶人”之后,与朱家没有任何血源关系?到时候会不会给自己扣上一个攀附之名……”

    想到这,朱宜锋甚至佩服起朱元璋拒绝攀附的勇气来,当初自己为何没有那个勇气呢?

    不是没有那个勇气,朱元璋拒绝的时候,他已经是皇帝了,至于自己,认这门亲的目的不过就是为了利用“反清复明”收揽人心罢了!

    “哼哼,如果是姓赵的话,没准你也会认的!”

    尽管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建庶人”之后,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如那些文人所说的那样“为天命所系”,但是朱宜锋却并不排斥这些,毕竟这一切都将会从根本上巩固自己的权力!

    对于政客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终于,来到了,来到了孝陵。

    在马车停稳的时候,刚一下车,朱宜锋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他没有想到呈现于自己眼前的居然是如此破败之状——所有的建筑全都变成了断垣残壁,谁能想到这会是孝陵。

    曾经在后世时参观过孝陵的朱宜锋,没有想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会是这样的一片断垣残壁,甚至就连“治隆唐宋”石碑,也不过是临时粘合的。尽管杂草都被清理了,但是猛然被眼前这一片破落的冲击下,看着那块康熙手书石碑上“治隆唐宋”,看着那裂痕,朱宜锋只觉得心中顿时一酸,面色顿时一片凄然。

    这难道就是那个驱蒙元与塞外、匡复中华的英雄身后所得吗?

    想着朱洪武的孝陵居然被破坏至此,朱宜锋只觉得心中郁积着一团痛苦,终于郁积于心的痛苦让泪水从朱宜锋的目中流露出来,一时尽然泪如雨下一般,无关其它,只因其为中国立下的不世之功。只因其身后受其之恩的后辈却不能保全其陵墓。

    在朱宜锋跪下的时候,跟在他身后的张亮基、骆秉章、胡林翼、李子渊、林郁青等文武官员,无不是连忙跟着跪下去,作为人臣的他们,自然深知主忧臣辱的道理。这个时候,谁也不会找什么借口,就在他们犹豫着是否流泪时,只听到身前传来一阵泣不成声泣声。

    “高皇在上,自甲申华夏陆沉,宗室不德,失以江山,或为虏杀,或以身殉国,或颠沛世间,不孝子孙上不能保全社稷,下不能保全宗庙,实是愧为人子……”

    这一声哭泣,既是认了这门亲,同样也把自己的责任撇了个干净,准确的来说是把建文系的责任撇了个干净,毕竟无权既无责。被圈林、软禁、监视了几百年,又岂需要为大明的灭亡负责。

    有那么一瞬间,朱宜锋反倒是庆幸着自己认的这门亲,准确的来说是老朱家攀的这门亲,“建庶人”至少这一支系不需要为大明的灭亡负责。

    “……今日不孝子孙终还以河山,救我黎民,如此方不负高皇,不负父母,不孝子孙宜锋无愧无怍。”

    这一声“无愧无怍”实际上也是在撇清自己的关系,撇清孝陵被毁的干系,若不然,将来谁知道会不会有那个自许的“满清遗民”写本什么书,骂自己不孝。不是不孝,而是忠孝不能两全,有了这番泣诉,即便是朱洪武自己也说不出话来,至于那些个什么遗民,自然更说不出话。

    在听到这一声“无愧无怍”后,一直跪于其身边,同样是满面泪水的骆秉章便起向前搀扶着朱宜锋,说道,

    “还请主公切昔伤怀,高祖皇陵毁于战火,实为满虏、教匪之罪,非主公之过,主公今日还以我汉人江山,即大功于我中国,高祖在天之灵,亦得以欣慰!”

    被左右参军扶着,痛哭失魂状的朱宜锋完全展露出了自己的伤心,但至少还需要表露一下身为人子的愤恨。

    “向荣为阻以教匪于高祖之陵设以大营,以期其投鼠忌器,满清毁我祖宗陵寝宗庙如此,此仇不报,焉能为朱家之后!”

    在朱宜锋咬牙切齿的道出这句话,更继续说道。

    “他日北伐之时,非毁满清之陵,方可泄本公切骨之恨!”

    ————————————————————————————————————————————

    有时候,影帝还是需要的做的,任何时代,对于政治家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先当个影帝……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