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九十九回 离秋浦船行海上 杀敌愤恍若当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亲王这次特别选定扶桑舰作为运输之用。他是个好大喜功之人,扶桑号载着中华文物东归日本,像是物归原主一般。文化上的寓意更是非凡。他已经联系了日本皇家通讯社、《读卖新闻》等多家报纸,让其在横滨码头静候,将有一个震惊远东的新闻要报道,对于具体内容,他则是讳莫如深。
    扶桑舰是日本的一艘国产化中小型舰只,大约可载一百名士兵,亲王自受伤后,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离开上海,任是将领怎么劝阻,也无济于事。
    亲王已经在幻想自己到达横滨港时的情形,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大批的记者围观在码头,镁光灯不停的闪烁,他带来了日本人梦寐以求的各种文物,宣扬大和民族荣光的印证。有商朝的盘铭鼎记载了商汤的文治武功,有孔壁中书,印证了儒学文化最初的形态,有汉武帝时期的治平策略和颁授的日本国玺,有唐玄宗时期夸赞日本的圣旨,说日本是礼仪之邦,宾服之地。
    秋浦岛的码头,正在岛的另一端,望着远处地牢的断壁残垣上的余烟和松风阁的满目狼藉,亲王愈发觉得此地难以逗留,他一刻也呆不下了。
    水上是日本人的天下,他又毕业于英国皇军海军学院,水于他有一种天生的安全感。在水上航行,他能抗拒风浪,能劈波万里。而陆地上的这次经历,他则是甚为恐惧。
    扶桑号已离岸起航,码头上日军仓促列队,欢送亲王一行人。亲王则是头也不回,他望着远处的波涛滚滚,想象着日本的安定祥和。
    由引航船的带领下,扶桑号驶出了水雷区,船上有百余名日本兵护驾,还有炮弹的护卫,亲王料定此行一定平安无事。东海是日本人的鼓掌之物,中国的大小舰艇早在数年前俱被日军击沉,葬身海底,如同四十年前的黄海一战。
    进入了宽阔的海面,今夜正是团圆之夜,纤云无尘,皎月当空,月华如洗洒在海面上,映的江面到比寻常夜里明亮百倍。远远地能望见远处的山峦起伏,海岸线在极速地撤退,天地之间拉出了一条缝隙。
    亲王抚摸着胸口的剧痛,他立在舷窗内,观瞧着这夜里的美景,所有的事物都被蒙上了一层淡青色的面纱,不甚分明,却又因为这不分明,倒别样地添置了一层美妙的意境。
    “给我拿一份北海道产的清酒来。”亲王说道。
    日本的清酒,入口即融,回甘韵久,在唇舌见萦萦不散,因是每年新产的上等糯米配上日本特有的酒曲酿造,与中国白酒的烈辣浑然不同。中国酒讲究境,故而辣口方能显出高山流水的雅致;日本酒讲究韵,故而韵久方能显出仙山海雾的迷离。
    “亲王,你现在的身体,不适合饮酒,对于伤口的恢复不利。”随船医生劝导道。
    “不要废话。”
    细口长身的汝窑瓶里装盛的清酒汩汩流出,倾倒入麦黄色的浅底圆盏中,日本人喜欢用陶制的杯盏饮酒,这样可以更加细腻地释放酒中的香气。
    亲王在对月独酌,这种氛围,在中国唐代的古诗中有着最鲜明的注脚,李白曾有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日本受唐文化的影响,对于月和酒,更是能分明地体会到其中的韵致。
    一众人等均撤下了,亲王拉开舷窗,夹杂着海腥味的海风呼呼灌入窗内,吹动了窗帘,他感受到海风的咸渍之味。
    一个人的时间,总是寂寂漫长的,他不由得盹着了,伏案而眠。
    在船尾,却悄悄地溜上了几个人,正是如风和孙墨琛等,他们寻找到码头的位置后,便隐伏在船底,如同来秋浦岛时的章法,贴在船下,船逶迤而出,他们也摆脱了日本人的天罗地网。否则天明之时的秋浦岛,就是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你在这里等着,我先上去瞧一瞧。”孙墨琛潜出水面,抛出绳索,勾住了船舷最下端的一个钩子。
    “你慢一些,日本海军可是出了名的凶悍。”如风罕见地嘱托他。
    孙墨琛给了他一个定定的眼神,然后一个跃身,窜了上去。顺着纤细的绳子,溜了上去。2、到了绳索的最上端,他的脚蹬着船身,自己则把手攀缘在船舷上,他缓缓地探了一个头。有两个日本兵正在附近巡弋,他忙把头按了下去,躲在船身的阴影里。
    日本兵过来瞅了两眼,见没有什么东西,又缓缓地脚步声走远了。
    孙墨琛拉了拉绳索,示意他们上来。如风和阿发、阿强等人顺着绳索也攀缘了上来。几个人贴在船边上。他们商议,只能用刀,用枪硬来,船上的日本兵多如牛毛,船身构造又摸不清楚,恐怕应付不过来。
    他们从脚踝处掏出利刃,咬在嘴里,先对着巡逻的日本兵下手。如风和孙墨琛翻身跳入船身。隐伏在月色下的灰暗地带,两个日本兵又过来了,他们很爽利地交谈着。无非是些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在上海的光怪陆离的见闻。
    “支那就是乱。”一个说道。
    “支那人的蠢笨,其能和大和民族的聪慧相提并论。”另一个答道。
    在他们转身的刹那,如风和孙墨琛扑上前去,掩住口鼻,嗤嗤两刀就解决了。
    然后将尸首的衣服剥下,穿在身上,将尸首藏匿了起来。
    日本的军装垂着两个大大的耳贴,在中国人看来,就如同猪的耳朵一般,耷拉着。
    如风和孙墨琛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十余年前,二人并肩奋战在武昌城下,驱赶北洋军阀的情景。
    那时候他们是少年得志,黄埔军校里的后生,一个个生龙活虎,全凭借着腔子里的热血,不避枪林弹雨,勇往直前。
    登上城楼的时刻,以为是革命成功之日,就是国内安定之时,哪知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内乱,两个战场上亲如兄弟的战友,在白色恐怖的印象下,兵戎相向,你死我活。
    这次,又是民族大义把他们拉在了一起。
    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比北洋军阀远要强大的日本,更加的凶悍,更加的惨无人道。
    海上有海鸥的啼叫“嘎嘎”两声后,又远远地飞走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