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二章
谢家的发家是从卖野味开始的,等攒了些钱就在镇上开了饭馆,沈曼青作为长安城长大的娇小姐,理所应当的知道更多的菜式,开张没几天就红火了起来,饭馆半年之后就成了酒楼,接着就是在乡下买地种棉花,渐渐的又自己开始织布,自己染布,种了果子酿酒放在自己的酒楼买,也远销各地,又种了成片的薰衣草提炼出少有的香露,价格不菲远销长安城,沈曼青还打算大面积养牛,时下为了保护耕牛一般都是不能随意宰杀的,牛肉贵比黄金,沈曼青很看好这片市场。
这是一个与她原本的时代里的唐代有些相似的朝代,但又并不是唐,称做陈,一个月前先皇驾崩,人人都不看好的五王爷蹬上皇位号建元,长安城必定是一片血雨腥风,可惜沈曼青这乡下地方暂时还感受不到这动荡不安的气氛。
沈曼青庄子上染出的布因为加了东西,所以很不容易掉色,这就使得她的布大有市场,而她因为从棉花到布料到染料全是自己的,省去了中间成分所以相同的价格下她的收益更高,若是她有心压价,竞争对手就够喝一壶,市场前景不错,需求量又大大增加,染坊的大掌柜老赵提议扩大染坊,这中间的详细情形就需要好好商量商量。
谢千亦和老赵商量事情,沈曼青并不多言语,就坐在一旁做做针线,偶尔叮嘱丫头们加些茶水。
谢千亦只读过一年私塾,这些年确实是在读书做学问上也下了功夫,最开始跟着沈曼青他总是跟不上节奏,历练了几年下来,这些事情沈曼青并不用插嘴。
“……我仔细看过了,还是朝着南边扩,盖房子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人手我安排,就是等着人去干活的时候别让那些干活的人进去混走,或是丢了什么东西或是少了什么东西,到时候我可不给你老赵情面,需要在新招多少人手,什么样的,你拟个单子出来我看看,招人这个事情你做主,等招好了我去看看就行……”
两个人写写说说商量了很久,沈曼青都有些困乏了,听得谢千亦叫她才清醒了些。
“曼青,你觉得怎么样?”
沈曼青揉了揉脸颊:“这事情你做主就行,我也没听的清楚,都睡了过去。”
谢千亦心疼:“累了怎么也不知道进去躺着?”
沈曼青起了身:“这不才打算去么,你跟老赵谈。”又对着老赵道:“晚上留下来一起用个饭吧,咱们在商量商量往长安城开铺面的事情,你说说你的意思。”
老赵忙应了一声。
沈曼青打算以后直销自己的布,长安城是陈朝首都,生意做进首都,或许才能真正做大吧。
老赵就在前院的正院里跟两人谈事,沈曼青去了后面的罩房歇息。
沈曼青睡的模模糊糊听得外面传来了特意压制的说话声,她看了一眼芙蓉,芙蓉便会意的出了门,绕到了前面。
又是老宅里来了人。
来的人是谢千亦大伯谢满仓的长子,也就是长房长孙,谢千亦这一辈的头一人谢知恩,三十五岁的年纪,收拾的到也干净利索,最大的一个小子谢已然十七岁,是说亲的年纪了,想借上谢千亦这边的光,因此每次有事都是他亲自过来。
“……是小姑,家里又闹事了,姑父赚了几个小钱就要纳妾,小姑不答应,两个人闹起来把小姑的头给跌破了,小姑哭着回来找奶,奶说叫你过去商量个章程出来,也不能让别人以为咱们谢家就好欺负……”
芙蓉听明白就来跟沈曼青汇报。
谢千亦垂着眼,面上淡淡的,谢知恩有些着急:“她好歹也是咱们小姑,要是咱们谢家这次不出面,以后咱们家的女儿嫁出去谁还当回事?”
谢知恩这话也没乱说,这年代女儿出嫁就是讲个娘家,若是娘家软弱不堪,女儿就是容易受到欺负,但这事情到底内里是怎么样还不知道,小姑的为甚谢千亦心里清楚,得理不饶人,尖酸刻薄到底是谁吃亏这还未可知,他的事情也一大堆,哪有时间过去?
谢千亦正要开口,见着沈曼青走了出来,皱了皱眉头,上前几步扶住了她:“这么大的肚子出来做什么?日头才下去,热气还没散,倘或热着你怎么办?”
沈曼青轻笑:“这不是听着大哥来了才过来。”说着又朝着谢知恩:“听说是小姑那出了事,要不我跟大哥过去瞧瞧?”
谢知恩吓得连连摆手:“这如何使得?弟妹你身子重,可不敢有一点闪失!”众人是实打实的怕沈曼青,沈曼青那清凌凌的眼神从他身上扫过,他无形中就挺直了脊背。
沈曼青便摊手:“家里如今就我一个闲人,染坊那边要扩新,忙的饭都顾不上吃,大哥又不要我过去帮忙,这事就实在不好说了。”
谢知恩便噎住了,只得道:“既如此,也不能强人所难,但好歹借家里几个家丁使使,也好壮壮胆子。”
沈曼青脸上便淡淡的,叫了他们的人过去做了坏事岂不是他们也要跟着摊上?
谢千亦自然也想得到:“家里这么忙,实在没有闲人,一家子除过曼青都要下地,实在抽不出多余的人。”
谢知恩的脸色也有些不好,他要是一件事多办不好,回去岂不是让家里那些人小瞧他,他这长孙的威严便受到了挑战:“一笔写不出两个谢字,你们真就看着别人家欺负咱们家不管?难道这名声传出去对你们做生意有好处?”
这到是威胁上了,外面有传话的婆子进来:“香露坊的李掌柜过来,说是有急事,奶奶跟大爷快去看看吧。”
沈曼青朝着谢知恩微微颔首,扶着丫头的手出了院子,谢千亦对着谢知恩道:“实在是家里忙,怠慢大哥了。”又叫管事的老王:“替我送送。”这是直接在赶人,说着谢千亦也出了院子,留下谢知恩一个站在原地干瞪眼,气的觉得心肝都疼,见着一旁恭恭敬敬的老王,越发气的不行,啐了两口才往外走。
沈曼青和谢千亦出去,才知道李掌柜确实来了,到也没什么急事,就是进来问个安,说香露坊跟前有人买走了那一片地在建屋子,听说是辞官归隐的朝中大人物,沈曼青疑惑:“也没听的咱们这就有什么人在朝中做了大官的。”
李掌柜道:“许是咱们这僻静所以特特过来安享晚年的。”
沈曼青笑了笑,又问了几句外头消息,李掌柜念过几年书,到很有些见识,常去长安城走动,知道的事情也不少:“新皇登基,大大的清洗了一批人,但为了显得名声仁慈,只逼着那些官员主动辞官,又不允许带走家财,也只是面子上好看,不少辞官的人家听说锅都揭不开了。”
这到底跟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干系,也只闲聊了几句感慨了一番就丢在了一旁。
沈安原是正五品的谏议大夫,年不过四十有八,家中上有六十岁老母沈王氏,娶妻太原县令长女周如眉,膝下长女沈曼玉嫁给了威远侯世子,生有一女,二女就是沈蔓菁也已出嫁,三女沈蔓淑还待字闺中,庶长子沈浩还未娶妻年18为姨娘白氏所生,嫡次子沈远不过9岁,还是个孩童。因母亲还在跟弟弟沈平并没有分家,一家人都住在一起,原是大皇子魏王的一面的人,只是没想到魏王没有挣过五皇子秦王,成王败寇,他们这些跟随的人也大大的遭了殃。
建元皇帝为了面上好看,将魏王的人只是罢官,但暗地里让人抄了这些官员的家,等着官员出京,已然是一穷二白,日子都成了问题。
上头还没来抄家,沈府上下已经一片鸡飞狗跳,下人们走的走跑的跑,剩下的也没有几个,周氏在屋子里急急忙忙的收拾自己金银细软,忽听的外头喊了起来,丫头下人们一片尖叫,她吓了一跳,急忙中只得往衣服袖子里多塞了几样值钱收拾,就赶了出去。
抄家的兵丁已然来了,妇孺们被赶在一处屋子里,老太太坐在上首面色铁青一句话都没有,周氏尚且还算镇定,搂着沈远坐着,沈曼淑也是娇生惯养大的,哪里受过这样的罪,尤其是这几日,人都瘦了一圈,哭哭啼啼的坐在她母亲身边。
二太太搂着自己的女儿沈曼如,心里不知道骂了多少遍,做官的时候他们没沾上多少,如今倒霉了,却是一家子都跟着受罪,连他们的屋子也要一起抄。
大房的几个姨娘也都站在跟前。
外头隐约还能听到沈安和沈平几个跟那些人交涉的声音,老太太听得儿子低三下四求人的声音,眼角还是渗出了泪,风光了一辈子,老了老了还是受了这样的屈辱,他们沈家到底是造了什么孽?!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屋子里没人敢点灯,阴森森的吓人,外头虽然已经安静了下来,但是谁也不敢出去瞧。
沈安也快五十岁的人了,养尊处优了大半辈子,这会跑前跑后的招呼,早累的满头大汗,丝绸衣裳都浸湿了,带着沈平和沈浩匆忙赶了进来,老太太忽的睁开眼,瞧着儿子一切都还好,到底松了一口气:“都走了?”
“回母亲的话,人是都走了,只是明儿一早咱们就得搬走了,上头有令,这宅子是给新上任的谏议大夫住的。”
周氏一听,哭着道:“真就这么绝情,多一日都住不得?!”
沈安叹气:“好在咱们在外面的庄子已经建的七七八八了,住人还是能够的,只是委屈母亲了。”
老太太叹气的摇头:“如今到了这一步还说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只要一家子人还健健全全的在一处,就比什么都强,日子是人过的,不会太差的。”
沈安应是,又吩咐还跟着他的管事秦柏:“你在忙一会,看看下人还剩下多少在,愿意跟的就跟着咱们,不愿意就放他们走,拟个单子出来给我看。”秦柏应了一声下去,沈安又看着家人:“明儿一大早就要走,都回屋子里收拾东西。”
众人都应了一声,等出了小屋子,看见外头一片狼藉,连花木都糟蹋死了一大片,心里越发冰凉,果真回了屋子连体面一些的衣裳都所剩无几,更何况其他值钱的东西。
二房那头没一会就传来了哭骂声,周氏听的生气,沈曼淑也不乐意:“她也太刻薄了,以前爹爹做官的时候不知道得了多少好处,如今什么事都怪在咱们头上了!”
屋子里太乱,又没了下人,沈曼淑一面哭一面笨手笨脚的收拾了床铺,跟着她母亲躺下。
才睡下,外头又吵闹了起来,也没个下人进来回报,周氏只得派了身边仅跟着的陪嫁花郎家的出去看,没一会就见花郎家的惊慌失措的跑了进来:“不好了,大姑奶奶被威远侯府赶了回来,连大姐他们都不要了!”
周氏一听几乎撅过去,威远侯太凉薄狠毒了,为了不被新皇猜忌,连亲孙女都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