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二百二十章 过稿《自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接下来,庞学林陪着姚冰夏在爷爷奶奶家小住了一段日子。
    姚冰夏能说会道,又讨人喜欢,爷爷奶奶几乎把她当成心尖上的宝,就连庞学林,在老两口心目中的地位也退居次席了。
    在家待了一周,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庞学林和姚冰夏才启程前往京城。
    姚冰夏的父亲是民航的机长,母亲也在航空公司工作,夫妻俩工作都很忙。
    不过女儿带着女婿回家,两人还是专门请了三天假,招待庞学林。
    对于女儿能和庞学林在一起,夫妻俩自然是一百个满意。
    庞学林如今在数学界的地位,几乎朝着历史第一人迈进。
    这样一个顶着数学家头衔的女婿,到哪都有面。
    庞学林在京城待了一周,姚冰夏还要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不能陪庞学林回江城。
    临行前,庞学林请姚冰夏的舍友们一起吃了个饭,算是正式宣告了对这位帝舞校花的主权。
    等庞学林回到江城的时候,已经过了六一儿童节了。
    这天晚上,庞学林在自己的公寓楼内,慢慢梳理着自己从几个世界穿越回来的成果。
    moss和量子计算机自然不必说,它们的结合,已经成了自己在其他世界冒险时得以倚重的利器。
    剩下的,一个是自己在《鲸歌》世界中的中微子技术,另外两个,分别是高纯度碳纳米管材料和高纯度石墨烯材料的应用。
    高纯度碳纳米管技术可以分别往两大领域开拓,一个是超高强度的材料,另一个则是足以改变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碳基芯片。
    超高强度材料在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碳基芯片,则是足以改变现有集成电路产业格局的一项成果。
    至于高纯度石墨烯材料,可以进一步拓展到石墨烯超导体以及超高储能密度的石墨烯电池,其重要性足以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
    最后一项中微子技术,其最大的意义并非鲸歌世界中所展现的中微子探测仪,而是中微子通信。
    中微子的速度不比真空光速更快,但是其特性却可以使之成为比电磁波更优越的通信介质。
    首先中微子很少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这就使得中微子可以穿透地层,海洋和电离层,可以实现无视介质阻碍的通信。
    其次中微子的定向性较好,传播过程中不会产生衰减,可以实现长距离无中继通信。
    如果中微子通信成熟,通信运营商就可以不必再到处建设基站,少量基站即可实现全球的无死角通信。
    这时各类通信卫星,海底光缆,微波中继站都成摆设了。
    此外,中微子通信还可以优化长距离通信时延,由于中微子可以无需中继直接穿过地层和海洋,因此环球通信时,不必再像现在需要层层中继走半个圆圈了。
    最后,则是频道资源极大拓展,虽然现实世界,目前还没办法对于中微子的波长进行有效测量。
    但在鲸歌世界中,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中微子的波长,其频道资源,比现有条件下的电磁波通信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最后在深空通信领域,中微子通信在时延上不会有什么显著贡献,但是能在通信效率有极大改善。
    这几项技术,可以说每一项往后发展,都足以改变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但是,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每一个方向,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科研经费去研究。
    而这一点,却不是庞学林所能决定的。
    庞学林虽然在数学界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在其他领域,他依旧是个小萌新。
    国家也不可能因为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轻易改变在其他产业上的技术布局。
    别的不说,规模已经达到三千亿的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你一个数学界的大佬,让人家把在硅基芯片领域的巨额投资转向碳基芯片,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
    最多看在庞学林的面子上,给个三五千万做一下前期研究。
    此外,学术界也是讲山头的。
    如果放在90年代,中国每年出不了几篇cns级别论文的时候,以庞学林的学术成就,确实可以说服国家高层领导,决定国家整体技术投入格局。
    但是现在,中国每年的cns论文早已破百的情况下,哪位大佬不是手握几篇重量级论文的。
    有些还是国际顶级的学术带头人。
    这些人可不是庞学林所能左右得了的。
    因此,说到底,还是得以实力说话。
    只有让国家意识到碳纳米管、石墨烯、中微子通信这几大领域真的存在突破性进展的希望,才有可能得到巨额的投资。
    只是这个问题,就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了。
    别的不说,单单投稿给自然的《高纯度碳纳米管的表征与制备》那篇论文,到现在都还没收到任何回复。
    庞学林正想着要不要通过熟人联系《自然》主编询问一下审稿进度,moss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庞教授,您以在线方式在nature submit投稿的论文已经过审了。”
    庞学林微微一愣,计算机上的页面,自动跳到了在线投稿的页面。
    上面有一封回执邮件。
    尊敬的庞教授,
    您好!
    您投稿的《高纯度碳纳米管的表征与制备》论文已经通过审核,即日起将以在线形势在nature online上发表,并在下周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上,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此我向您和您的团队表示祝贺。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想冒昧地问一下,您是江城大学数学系的庞学林教授吗?
    祝诸事顺遂。
    《自然》杂志编辑部主编:卡尔·齐梅力斯
    庞学林看到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不由得为之一愣,笑了起来,回复道:“是我!”
    接着,庞学林拿起手机,拨通了李长青的电话。
    很快,电话被接起:“庞教授,怎么了?”
    庞学林微笑道:“长青教授,我刚刚收到回复,《自然》那边过稿了!”
    &lt;a href=&quot;<a href="http://com&quot;" target="_blank">http://com&quot;</a> target=&quot;_blank&quot;&gt;<a href="http://com&lt;/a&gt;" target="_blank">http://com&lt;/a&gt;</a>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