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ps:感谢书友“有水一川”投的月票。
    山腰上的清兵已经被山顶上的泥腿子缠住了,就算没缠住,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太快了,这帮泥腿子们打仗没本事,跑步是长项,都快赶上战马的均速了。
    也是,刘一手在大校场里,可不就让人在负重练跑吗,跑不快,那是没饭吃的。
    阿卡苏是绝望了,他知道,就算他活着,侥幸逃了出去,也难逃一死。
    因他的“指挥”失误,致使敏郡王被俘或遇害、致使六百精骑和三千新军全军覆没,这样的罪过,不说朝廷不能饶他,就连“叔王”也饶不过他。
    阿卡苏这边刚抹脖子,那边勒度就大喊“投降”了。
    就象是专等着阿卡苏抹脖子一般。
    这么说,还真错怪了敏郡王了。
    镇子方向的义军一出现到阿卡苏抹脖子,其实就一柱香的时间。
    勒度在惊惶之余,脑子还挺好使的。
    他记起阿玛临别时,叮咛他的话来,于是从怀里掏出济尔哈朗给的锦囊,打开来一看,上面就两个字——“投降”。
    要嘛说,人老生精。
    济尔哈朗竟猜到了勒度此行会有这一难?
    不是说好了,这是手到擒来的功劳吗?
    勒度看着这两字,就想哭。
    他不想投降啊,他是王爷,这要是投降了,还能做王爷吗?
    勒度想寄希望于阿卡苏,希望阿卡苏能力挽狂澜,救他于危境,勒度甚至暗暗发誓,只要阿卡苏能救他出险境,他就权当之前要收拾阿卡苏的誓言……没说过。
    可惜啊,这希望太沉重,阿卡苏明显担负不起,如果是在野战中,阿卡苏倒是有突围的可能,但此地,一侧小山,一侧水田,中间还有因山势一个大转弯,三百多人被五、六千人团团围住,恐怕是有天大的本事,都没法使啊。
    勒度刚一抬头,阿卡苏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抹了脖子,这下勒度才知道他阿玛的好了,于是,再无犹豫,降了!
    可红了眼的义军哪管他降不降,已经见了血,又正是顺风仗,那边明显一大官主动抹了脖子,怎么可能因一个小鞑子说降就不动手了呢?
    勒度若不是喊“投降”,那可能还暂时无人理会他,这一喊,目标过于明显,衣着就不一样啊。
    近前的十几人挥舞着手中的家伙什,直扑勒度。
    眼见着勒度就要一命呜乎,好在这小子机灵,心念一转,立时喊出了一句话,保住了他的小命。
    勒度这么喊的,“吴王殿下麾下将军钱翘恭是我侄女婿!”
    他的小命,保住了。
    这支义军基本上都来自于扬州、淮安二府,或许不识钱翘恭是谁,但吴王二字,足矣。
    义军心里想啊,能与吴王殿下攀上关系的,那自然是杀不得的。
    ……。
    一片狼籍啊。
    三百多清兵,包括自己抹了脖子的阿卡苏,死无全尸。
    可山腰上,刘放所率义军,已经打残了。
    从冲下山来,双方迅速胶着接触,清兵的火枪失去了效果。
    可清兵的厮杀能力,又岂是这帮子泥腿子能匹敌的?
    几乎是三、四条命都换不了鞑子一条命,如果不是上冲下的地利优势,这一柱香的时间,足以让刘放一伙全军覆没。
    老天是仁慈的,它保了勒度一命,也救了刘放等八百多义军的命。
    为什么这么说呢?
    清廷这支新军与沈、钱二人在拱北城训练的新军,组成有所不同。
    这支新军的兵员,大部分来自关外,蒙古大半部落与满人结盟,高丽被皇太极征服,关外各府的汉人已经归入了汉八旗。
    经过这些年,那些原本还是孩童的,已经成人。
    既然福临要组建一支亲军,鉴于沈、钱二人,一叛一疏的前车之鉴,清廷对新军兵员有了严格的控制。
    所以,这支新军,对汉族没有什么向心力,加上此时山腰上他们稳占了上风,怎么可能弃械投降?
    只要再一柱香功夫,歼灭了刘放一伙,他们就可以调转头,扫平山下这支人数众多但明显是战场门外汉的乌合之众。
    然而,敏郡王勒度的投降,让他们不得不放下手中兵器,投降了。
    满清是半奴隶制度。
    奴致主死,皆诛!
    勒度是主,他们是奴,就算最后打赢了,如果勒度因此被杀,这些人都有过无功,难逃一死。
    特别是勒度的阿玛是当朝叔王济尔哈朗。
    正因为勒度在降后下令清兵投降,这支清军才不得不放下了武器投降。
    ……。
    是役,义军伤亡高达二千多人。
    而清火枪新军仅伤亡一百多人,但包括阿卡苏在内的六百清骑,无一漏网。
    衡阳镇,在那一天,满镇哀恸声。
    整条守备衙门前大街,全是白幡。
    义军将士和家人们,无不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
    只有刘放这厮,乐得跟捡了宝一样,全无一丝悲恸之意。
    不得不说,这货真是不当人子啊,全然不顾民众的痛苦,要知道,他老娘还尸骨未寒呢。
    可话说回来,刘放还真捡了宝了。
    要知道,这支清骑,除了之前被炸死炸伤的二百多骑,其余三百多骑,基本上都是被义军用血肉之躯围住,然后拖拽下来弄死的,马匹几乎无伤。
    平空得了三百多匹战马,是不是宝?
    一骑抵十兵啊,这要是放在明末间,妥妥一个总兵啊,至少也得副总兵。
    再有,总共三千清兵齐卸甲,三千人的装备哪,便宜了这货,他怎能不乐开花?
    这上面二条,已经够刘放乐得了。
    可勒度愣是还给他送上了一份大礼,直到此时,刘放才知道,当初一战,他干死了清廷一个亲王、一个郡王,丰功伟绩啊!
    如今又活捉了一个郡王,寻遍这天下,谁与比肩?!
    就连两蹶名王、声名赫赫的晋王李定国,还比刘放少了一王。
    所以,这时的刘一手,叉腰跨在大校场刚搭建的木台上,双目直瞪苍天,那架式,妥妥地“问天下,谁是英雄?!”
    世道,变了,真变了。
    都道英雄不问出处,可没见过运气好到象刘放这样的。
    任何人,这种好事遇到一个,就已经祖坟冒青烟了。
    可这货两月间,遇到了三。
    时也、运也、命也!
    可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匹夫搅动出的浪花,远远不止于浪花,而是整个战局,甚至整个北伐大业、整个天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