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变数
ps:感谢书友“richardlg”投的月票。
蒋全义是真有些急了,他道:“一旦陈胜、方国安两部撤退,凤阳府的敌骑将再无我军抵抗,便会势如破竹般地攻至江都、泰州一线……王爷,您就算决定拼死一战,那也不能以身犯险……这样,由末将来执行您的命令,请王爷速速撤回泰兴,如此,末将也能无后顾之忧!”
吴争的脸急剧地抽搐了一下,然后撇了下嘴道:“之前本王想撤,你死硬地阻拦……怎么,此时你倒反而怕了,想劝本王离开了?”
蒋全义急得冒汗,“这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一回事!”吴争正色喝斥道,“后路即将被断,你竟要本王舍弃三万泰州卫将士,独自撤退?你让将士们作何想?你让本王情何以堪?你是想辱没本王来成就你的名声吗?!”
蒋全义和那些身边想劝的将领闻听,为之一愕。
这罪名可不小,当然,这事历朝历代都有,明朝更为多见。
所谓的直臣、诤臣,就是悖君王而美自己的名声。
吴争道:“如今全军将领,集结部队,今夜子时后,悄无声息向东转进,两天之内,配合鲁之域吴淞卫对盐城形成夹击!”
蒋全义这才回过神来,与身边众将领还想再劝。
吴争厉声道:“再敢多嘴,本王治你惑乱军心!”
众将领齐齐沉默下来。
蒋全义无奈之下,与众将领一起出帐部署去了。
吴争来到帐前,看着薄暮下的淮安城,心中喟叹一声,若是能攻下这座淮安坚城就好了,泰州卫就可以固守淮安城,就如同钉下一颗钉子,就算敌人骑兵再多一倍,也不足为惧。
到时,调北伐军诸卫数路北上,淮安城中心开花,多么美妙的事啊!
那时,以黄河为屏障,就算徐州敌军赶来,也可力抗之。
吴争长长一声叹息,看着淮安城轻声发誓道:“此战我若不死,定会带兵回来!”
……。
时至半夜,大军集结完毕。
吴争看着将领们,面无表情。
这算不上一场大败仗,可比败仗更头痛。
后路遭受大量敌骑威胁,这对任何一支军队,都是灭顶之灾,特别是全赖于弹药补给的火枪新军。
将士们也沉默着,后队变前队已经出发,他们是前队,也是最后一批。他们的心里有着无比的失望,强悍如泰州卫的他们,竟攻不下一座淮安城,让人情何以堪?
可他们不沮丧,因为吴王与他们同在。
每个将士心中都异常坚定,只要吴王在,咱们,就一定能回来!
这种自信体现还眼神中,让吴争非常地受用,军心可用。
一支军队打顺风仗时士气高涨,并不说明什么,只有在遭遇挫折之时,一如既往,那便是精锐!
“出发!”
吴争只有简单地两个字,但听在将士们耳朵里,气势无疑于“进攻”!
……。
十多里外,淮安城城头。
祖大弼一直在城头上,城外泰州卫已经两日没有发起进攻了。
会有什么阴谋呢?
不过祖大弼并不担心,他自信能守得住淮安城,至少守上一个月不成问题。
这不是祖大弼小看泰州卫,而是凭他多少的戎马生涯和经验,可以判断出泰州卫缺乏有效的攻城武器,简单地说,就是重火炮。
冷兵器时代,尚有投石车、攻城车,可泰州卫却除了云梯,啥都没有,连云梯都不是制式器械,显然,是临时筹措和制造的。
就凭这一点,祖大弼有理由相信,自己一定能守住。
从了望哨的禀报中得知,泰州卫从天色将黑时,就有了异动,哨兵猜测,或许敌人要撤,建议出城交战。
但祖大弼毫不理会,泰州卫连攻淮安十日,虽说无功,但伤亡还不足以迫使它退兵。
既然自己有守城的把握,又何须冒险?
况且,谁能保证,这不是泰州卫的阴谋,攻城不成,佯装撤退,诱使自己出城交战呢?
所以,祖大弼按兵不动。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汇拢起来,泰州卫撤退的迹象越来越明朗。
祖大弼心中有些惋惜,可他依旧坚持不出城,守住淮安城,就算完成任务,立下大功,何必画蛇添足,遭来无妄之灾呢?
能逼退来犯的敌人,特别是令多铎蒙难、八旗折翼的北伐军,那已是不世之功。
祖大弼想到这,嘴角露出一丝不经意地笑意,是啊,此战之后,满清朝堂之上,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这还是祖大弼不知道吴争就在城外十多里,如果知道吴争也在,他会笑得更开心。
连多尔衮都数次无法奈何的吴争,竟被他轻易逼退,何等的荣耀?!
然而,世事往往就是如此令人古怪,它总不想让人、事圆满,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一种人力不可抗的变故,来让人扼腕嗟叹。
淮安城东门方向,突然发出的红光,映照了半边天,使得夜幕为之退让。
城中百姓尚未睡着的,几乎以为错估了时辰,天色将亮了。
“怎么回事?”祖大弼紧张地喝问道,“东门发生了什么?”
一个踉踉跄跄跑来的士兵,赶到城下,仰头嘶喊道:“禀将军,东门……营变,叛军烧毁了储粮……。”
祖大弼闻听,整个人为之一晃,他有些眩晕起来。这个节骨眼上,竟出了这等子事,难道……是天意?
祖大弼不愧是沙场老将,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孤立事件,城外泰州卫集结准备撤退,不,已经撤退之际,城内居然发生营变,还烧毁了一门储粮,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是内外勾连,泰州卫是故意做出撤退姿态,来迷惑、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换一个将领,这个时候应该调派集中在南门的守军,前往东门平乱才是。
可祖大弼仅仅问道:“叛军几何?东门守将,可有能力平乱?”
“回祖将军,东门陈将军令小的向祖将军禀报,叛军人数并不多,尚不足千,因猝不及防,才被叛军得了手,点燃了所囤粮草……但局势可控,只是平乱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