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谁更小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永历他……许了你什么好处?”
    朱以海摇摇头,“到了我这身份,还能有什么好处……封藩而已。”
    “许了你哪里?”
    “越地。”
    越王?
    这不开玩笑吗?
    是,永历称帝,按说,封是可以封,可问题是,这边是义兴朝,也是皇帝。
    越地尽在吴争掌握之中,这等于视吴争于无物。
    如何不生气?
    吴争闻听勃然大怒,“他敢?!”
    朱以海面无表情,道:“有何不敢,你不也谏言朝廷册封李过夔国公,高一功郢国公,刘体仁受封皖国公嘛,一个封号罢了。”
    吴争深吸一口气,“他让你做什么?”
    “内应。”朱以海悠悠道,“他也想北伐,从海路北上,效仿你派吴淞水师,突袭天津卫。但须避过你的舟山、吴淞水师。”
    “他自身难保,有何实力?”
    “他有郑森。”
    吴争愕然,突然想起了王得仁的背叛,敢情,这伙子人,想绕过自己,不,这是在公然挖挑衅,挖自己墙角!
    “这么说来,王得仁受封永历朝钱仓伯,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吴争的目光变得阴冷。
    “是。”朱以海很诚实,因为他很清楚,吐出了永历二字,瞒别的已经没有意义。
    “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是一个完善了的部署,对吗?”
    “是。”
    “可我不明白……周思敏明知你与朱媺娖已无任何握手言和的可能,为何还要冒险助你?”
    吴争是真想不明白,如果周思敏暗中帮助朱媺娖,还说得通,可朱以海实际与朱媺娖其实是对立的,甚至周思敏第一次怀孕,还被朱以海失手一推,造成小产,论公论私,都不应该襄助朱以海才对。
    朱以海答道:“我只是派人告诉她,宗室需要她的帮助。除了银子,其实她并没做什么。”
    “别骗我。”吴争冷冷道。
    朱以海悠悠道:“生死在你手中,我骗你有何意义?”
    吴争慢慢转身,“鉴于你暗中投靠永历,之前答应的事,有了变动。”
    朱以海大急,“吴争,你不能食言而肥!”
    “我非君子。”吴争头也不回地道,“你可以放心,别的不变,但舟山你不能去了……去何处,我想好了,再告诉你。”
    看着吴争远去的背影,朱以海破口大骂。
    骂了许久,朱以海有些累了,他坐在地上沉思起来,突然仰头,自语道:“莫非……他是要向南边动手了?”
    ……。
    吴争头也不回地离开,确实是预感到了一种危机。
    五年前回到绍兴府,想得是扶明。
    五年后,麾下有了十一府之地,吴争想要与明室共存。
    不为别的,为的就是一加一大于一的理念。
    对大顺、大西义军残部如此。
    对南边郑森(郑成功),也是如此。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清。
    虽说这一路走来,羁绊不少,可总体而言,也算是挺过来了。
    几乎无险可守的江南一隅,生生被吴争打造成了一块清军啃不动的硬骨头。
    可到了这时,吴争才发现,这一套理念,已经用不下去、行不通了。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清的时代,一去不复还了。
    危如累卵之时,所有人想着的是生存,所以,吴争的理念被接受,至少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
    但现在,局势开始稳定下来。
    义兴朝与清廷签署了停战条约。
    郑森进攻福建不成,退而求其次,在更南些的澎湖屿周边,积蓄实力,而被浙东牵制的福建、两广清军,也没有兴趣和精力与郑森抢夺沿海岛屿,这给了郑森极大的发展空间。
    郑森最大限度地收拢、整合他父亲郑芝龙的旧部,甚至不惜处死他的族叔郑联,夺取了郑彩、郑联手中的军队和控制的厦门,这就有了之前北攻,意图借助吴争军力收复福建的出使。
    但这项提议被吴争婉转拒绝,郑森暗恼之下,自恃兵力强大,独立起兵,结果遭遇大败。
    这场大败,对郑森势力造成了极大的损伤,最大的影响是,原广东提督李成栋(嘉定三屠的主凶)再次降清,这就将广东近七成的土地归于清军控制之下。
    郑森明白,无法从陆地北攻,说的简单点,就是打不过。
    郑家海盗出身,对水战精通,陆战,就非常不堪了。
    之前以三倍以上兵力,两次兵临福州城下,结果被清军打得大伤元气,不得不撤退。
    加上郑森确实没有军事才华,这也难怪,海盗出身,虽说招了安,可家族没有军事底蕴,加上也没打过几场仗,想要造就出一代名将,确实非常困难。
    麾下兵力多,不代表着有战斗力。
    打打顺风仗还行,可真要统率超过十万人的大军,郑森还真没这个能力。
    所以,郑森选择由海路北伐,也在情理之中。
    原本,吴争就算知道郑森的目的,也不会阻拦,甚至还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但吴争没想到的是,郑森采用的是,一场针对自己的阴谋。
    这是吴争绝对无法容忍的。
    吴争心里敬佩历史上郑森三十年抗清生涯,可这不代表吴争认可郑森的心胸和能力。
    事实上,吴争心中,对郑森的品德和才能是非常不认同的。
    历史上,郑森组织了三次海路北伐,次次损兵折将。
    其中最可笑的一次是,清军不费一兵一卒,不发一矢,郑森数千艘战船在途中遭遇风暴,船毁人亡,死伤数万人,不得不撤回。
    十几万人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海盗出身,水手都是沿海籍,对于一场如此巨大的风暴居然没有预测、没有应对预案,造成整支军队的崩溃,这是不是可笑?
    最后一次北伐,更是令人拍案嗟叹,十几万大军几乎是没遇上清军什么象样的抵抗,直入长江,兵临应天府城下,当时应天府城中仅有清守军不足万人之数。
    如此兵力悬殊,加上郑军士气正盛,沿途汉人民众可谓是倾力相助、箪食壶浆,攻占南直隶真得应该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之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