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请陛下上朝!
然而,此时的陈胜,却震慑不了这些文人,直气得陈胜想当殿拔刀杀人。
“沥海卫竟派人监禁朝廷重臣,是可忍孰不可忍!”
“臣要弹劾陈胜,驱使凶徒,横行不法!”
“朗朗乾坤……朗朗乾坤哪!国之柱石,竟被当作囚徒,被一群宵小喝来差去,简直不知所谓!”
“殿下,首辅……可要为臣等作主啊!”
满殿的朝臣,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责沥海卫的目无法纪,一致要求严惩。
他们确实是满腹牢骚,想想也说,这大半夜的,被人从被窝拽出来,押囚犯一样押到奉天殿,放在任何人身上,那也是怒火中烧的。
都御史王翊沉声道:“殿下,沥海卫未经诏令,擅自弃守,挥师回京,可谓居心叵测!更有甚者,主将陈胜竟调兵入皇城,连这奉天殿中也安排了刀兵……如此目无国法之罪,当严惩不怠,以儆效尤!”
吵了近半个时辰,只有王翊一人,指出了奉天殿的真实情况。
满殿数百朝臣都是瞎子吗?看不见本该是殿卫禁军值守之环廊中,如今站满了黑色军服的沥海卫将士?
当然不,都看见了。
正因为看见了,所以不说,甚至连提都不提,不能提也不敢提!
那么如何来表现自己的忠勇呢,就是抓着表象进行攻击,譬如没礼貌、对大臣不敬等等,最大的罪名也就只有“目无法纪”这四个字了。
可重兵入朝,这是目无法纪的事吗?
这罪怕是翻遍朝廷所有律法,也找不出重样的来了,因为那是谋反罪。
弹劾陈胜谋反?
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嘛?
环廊中的沥海卫将士手中的可不是仪仗,那是上了亮闪闪刺刀的火枪!
陈胜只有听的份,他确实受朝廷授于了武散阶将军,可没有任何官职在身,自然没有说话的权力。
按与朱媺娖的约定,在没有得知吴争生死确切消息之前,不得枉杀无辜。
所以,陈胜一直在听,听这些一点营养都没有的废话,心中的烦躁已经无以复加。
黄道周、钱肃乐一直沉默,他们知道,今日绝不是个好日子,无论是在京城外,还是京城内,都将有无数人为之送命。
他们担忧的绝不仅仅是朝堂上,更多的是大胜关。
可急有什么用,他们已经无法调动一兵一卒,因为陈胜的沥海卫和戚承杰的火枪营已经封锁了整个皇城。
他们只有等,然而等一个未知的消息,那是一种煎熬。
莫执念一直垂着眼皮子冷笑,他不搭理任何人,甚至连满朝官员对陈胜、沥海卫的指责,都不屑一顾,闹吧,闹吧,可劲地闹,让你们现在闹得欢,一会就给你们拉清单!
马士英却不同,他笑得象个弥勒佛似的,不断地和左右前后官员打招呼,然而没人搭理他。
监国位置上的朱媺娖一动不动,象是睡着了。
然而她的心里,却是波涛汹涌。
朱媺娖不想让吴争蒙难,更不想吴争回来,因为吴争要是真的回来,那朱氏宗室,怕真要断绝在今日了。
朱媺娖敏感地觉察到,昨夜到今日,这一连串的变故,看似无章法,却环环相扣。
在她看来,皇帝哪怕真有诛杀吴争之心,也绝不会在昨夜动手,那么会是谁能?
利大者疑,如果吴争蒙难,自然是皇帝最得利,义兴朝就真正是他的了,从这一点上来说,皇帝的嫌疑确实最大。
可问题是,要是吴争逃脱,回来了呢?
禁军全部调出,皇城、宫城防御空虚,皇帝就会被吴争盛怒之下杀了也未可知。
那么,吴争活着回来,谁最得利?
朱媺娖由此惊出一身冷汗,如果吴争回来,不管他杀不杀皇帝,皇帝怕是肯定做不下去了。
而吴争不管杀不杀皇帝,单就带兵入京一事,“逼宫”、“篡位”的罪名怕是坐实了。
谁最有利,只有自己!
朱媺娖内心是惊悚的,她知道自己并没有下过追杀吴争的命令。
可如此规模禁军调度,义兴朝只有皇帝和她有权力。
不对,一定还有人可以,难道是……吴争自己?朱媺娖惊骇到快跳起来。
这个没有来由的想法,一旦蹦出来,就不可遏止,野蛮地生长开来。
吴争的威望,足以影响全军,他是义兴朝大将军,公认的“战神”,虽说禁军不在大将军麾下,但禁军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能排除吴争暗中对禁军的渗透。
这样一来,许多难以解释的地方都能够解释清楚了。
譬如,吴争为何要在近黄昏时微服私访北门桥。
譬如,为何遭受禁军整整一个晚上的追击,而依旧没有消息,没有消息,自然是禁军还未得手,区区三人,竟能从禁军所杀中逃脱,这本来就是个疑问。
再譬如,皇帝一直待在宫中,从战争开启之后就一直在春和殿闭关,怎么可能去追杀一个,自己亲自去恳求回来替朝廷擦屁股的功臣呢?
再说,去求吴争回京,也是经过皇帝同意的,皇帝没有理由,至少当下没有理由去加害吴争。
只有吴争自己安排了这一出“被追杀”,才能理顺昨晚到现在的一切疑问。
嫁祸给皇帝,“被追杀”、“受戗害”,自己躲起来,引起北伐军将士激愤,从而攻入京城,以复仇之名……。
朱媺娖不敢再想下去,她的手在不停地颤抖。
这件事,越想越觉得是吴争预谋,只有唯一一点,朱媺娖还无法想通,那就是吴争决意北伐之心,朱媺娖从不怀疑,可眼下尼堪大军在侧,沥海卫擅自回京,吴争就不怕清军顺势冲出大胜关、兵临应天府城下吗?
对了,吴争还有一支新军(接替江阴的方国安部)在江阴,他应该有把握随时可以增援应天府,或许已经启程西来了。
朱媺娖突然大声道:“请陛下上朝!”
这一声太过突然,令原本喧嚣的朝堂为之一静。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朱媺娖,这是要闹哪样?
皇帝闭关,是皇帝、朝臣一致同意的,不存在逼宫。
眼下这时,叫皇帝出来,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