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 6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说起前一世李纨和贾珠的婚姻,多少是有些一言难尽的味道在里面。且不说贾珠在的时候两人如何恩爱缠绵,但李纨母子事后过的日子,贾珠的鬼魂也是能看到的。

    诚然,贾府不会“亏待”守寡的节妇。可身边有那些鲜活肆意的姐妹们做对比,愈发显得李纨母子的生活不是那么一回事。长辈们觉得李纨生性木讷不会来事儿,可李纨的身份也容不得当时的她能来事。

    说到底,其实还是长辈们对李纨这个媳妇不算中意罢了。贾母那边还好,毕竟是隔了一辈的孙媳妇。可王氏那边……

    贾珠对自己的亲娘还算是了解的。在王氏眼里,自己儿子什么人不能配。

    但提到贾珠的打算,郁嬷嬷并不看好。她原本就是上了年纪的人,如今做鬼也都这么久了,有些观念也就难得改变了。

    “我劝你还是不要贸然行动。婚姻嫁娶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若是贸然在你娘老子面前提了什么,说不定还对人家姑娘的名声有影响。”郁嬷嬷斟酌再三,还是对贾珠如此劝说道。

    虽说贾珠一贯沉稳,但如今也许是从小又重活了一次,他又渐渐能看得出几分少年郎的跳脱模样。而且这种事情大意不得,一不小心闹出问题可不好。

    “嬷嬷放心,珠儿不是那等轻狂人。”贾珠整理了下语言,对郁嬷嬷问:“但是平心而论,我和宫裁真不是良配吗?论家世、论人才、论性格……”

    “倒也不是……”被突然问上这么一遭,郁嬷嬷也愣住了。她也只是就着前世的经历,想着王氏这回可能不会找个李纨这样的媳妇。但贾珠到底要配个什么样的人,哪里是有模板可以直接找条框来套的。

    “倒是我着想了。”最后郁嬷嬷如此说。

    李纨出身不差,家世不差,样貌人才更是上佳,前世配贾珠肯定是绰绰有余,便是如今,也不存在配不上贾珠的情况。她是国子监祭酒的掌上明珠,出身何等清贵人家。前世若不是贾珠在国子监进学,又入了李守中的眼,不然还十有八/九成不了这桩姻缘。

    细细扒扯来,还真是这个道理。通过贾珠的陈述,以及郁嬷嬷自身的经历、经验她不难看清这个事实。

    最后郁嬷嬷道:“要不你还是静静候着,看你家太太给你娶个什么样儿的天仙回来。”

    郁嬷嬷本身就是鬼魂之身,除了暗地里出谋划策,也难实际产生什么大的影响。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她也不想过多干涉。

    只不过见贾珠无可奈何的,郁嬷嬷起了心思还打趣道:“要不嬷嬷帮你一回。直接上了你家太太的身,然后请官媒来。到时候各方面礼节程序下来,也就生米煮成熟饭了,也就没人能说嘴了。”

    “嬷嬷别闹!”贾珠此刻只能扶额。

    不过对于自己的亲事,贾珠也初步有了打算。前世的问题不在于李纨,而在于李纨并不是王氏选中的媳妇。

    当时李守中对贾珠青眼有加,自己主动一手促成了这桩婚事。王氏这做母亲的,本身就暗藏着一层怨气。后来李守中又自持清贵的身份,并不想让人说嘴是他拿女儿攀附权贵,因而给李纨备上的嫁妆也不算丰厚。这事儿落在爱场面,讲排场的王氏心里又是一个疙瘩。几番下来,这亲家之间不热络,关系自然就淡了。李纨夹在中间自然里外不是人。更别谈最后贾珠身逝,李家败落。如此下来,李纨母子的处境只能是越来越艰难。

    如今若是让王氏主动选上李纨。整个事儿的主动权倒个个儿,也许事情的发展又是另外一个局势了。王氏爽利回来事儿,不说把亲事办得十全十美,场面上漂漂亮亮的总是不难的。

    这不是贾珠心眼多,对着家人都要费心谋划,这只是一个顺势而为!

    “太太,您看舅太太说得,那个赵家的姑娘如何?”周瑞家的对王氏说。

    贾珠的人才在这儿放着的,自从王氏放出话,说是要考虑贾珠的婚事了,外头递话搭关系的人自然就不少了。只是这四大家族之间的,都是老亲了,想着知根知底的,所以传话的人格外的多些个。毕竟做父母的总是盼着自家孩子好。

    这不,王氏回娘家一趟,王子腾的夫人就拉着一个姓赵的小姑娘的手,把人家里里外外夸耀了一通。这其中的意思也就基本说明白了。

    见王氏不说话,周瑞家的摸了摸自己腕上的鎏金镯子。那是四下无人之时,那赵姑娘的贴身丫鬟塞来的。想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周瑞家的开了口:“舅太太也是厉害,真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标志人儿。那家赵姑娘的眉眼,瞧着多精神,想必是个身子康健的。”顿了顿,周瑞家补充说:“听说赵家原先是从关外来的,家底厚实着呢……”

    不等周瑞家的继续夸嘴下去,王氏就打断说:“家里一个姓赵的不说,我还找个姓赵的给自己添堵呀!”

    “这……”明显的找茬,但周瑞家的也只能住嘴不说。

    显而易见,这个赵姑娘王氏是看不中的。挑剔别人姓赵不过是王氏找的一个由头。

    贾珠幼时身子不好,王氏在外也一直宣扬说要找个身子康健的,其他另论。只是这姑娘家养在闺阁里,大多都是娇娇怯怯的,便是有那么一丝半毫的不爽利,也没人会没事往外说。只是王氏这么强调这,人牵线搭桥的时候也会多半注意点儿。于是这赵姑娘一进京,王氏的嫂嫂就想到了这一茬。

    人赵家是从关外迁来的,便是姑娘家都健健旺旺,看着是个好生养的。虽说闺学方面差了点儿,可都是豪门大户的,总不会真让家里的奶奶太太捻针动线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