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十章 初行大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也许,是因为她的清冷、睿智、和一丝潜藏的忧伤。

    玉陵瑾对这种鸟也突然生起一丝怜悯。

    玉陵瑾走在最前面,宫门大开,遥如梦幻一样的蓝与紫,如一座异域城堡,在天地的尽头展示着它的异样光芒。

    大城堡的两端分别是两座小城堡。分别发出璀璨如红、绿水晶般的光。

    有侍女和仆从跪在地上大声称颂“恭迎掌教归宫。”

    玉陵世家的子弟都已身为玉陵道教的子孙而倍感自豪,玉陵瑾也不例外,他喜欢他的弟子和门人称呼自己“玉陵掌教”,而不喜称呼“玉陵宫主”。

    从山谷进入玉陵宫的峡谷特别狭长,进宫门一段是起伏的回廊,其下碧波万顷,湖水异常清澈,宫殿倒影在湖水中,如梦似幻。

    作为仙道的至高修行之所,不仅仅是成就这一份荣耀,更重要的,在每一个修仙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份对于仙道执着的情怀……它可以阻挡世间一切邪魔的侵袭。

    玉陵瑾一行浩浩荡荡穿过宫门外的回廊,玉陵瑾的蓝色披风倒映在湖水中,与碧绿融汇为一体,后面是青衣俊年相随,这一幕直如帝君般威仪。

    当玉陵瑾坐在玉陵宫至高处的银椅上,更衣女侍早已拿了一件洁白如羽的袍子给玉陵瑾换上。

    大厅十分宽阔,一列列的玉陵子弟肃立齐整,向掌教行礼。

    玉陵瑾面上露出严肃又深沉的笑容。

    常赫在那所无人古刹住了下来,本来她心中有一个念头,回玉龙鼎。去瞧瞧那曾经的故土。

    而有一件事却使她本已很沧桑的心更加难安。那就是语悟之死!

    杀戮和血腥,一直如噩梦般缠绕身旁,目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永诀。

    常赫身上泛起一阵冷彻骨的寒意。

    世上只要有杀戮,就会有痛苦。

    百花天山幻海老翁的叮嘱:“一切犹如梦境,并不是你的知觉问题,而是世间万事万物本来就如同虚幻,你应该追寻并不是那些虚幻事,而是应该努力致力于自己的使命,使一切更加趋于真实。如果你感到困惑,那么是你的尘俗心还未完全消退,不过以你的天资,不应该受困于此……“

    常赫只觉得头脑里一阵炸裂般的疼痛,眼前出现一团红云,仔细看,却是那个红绫包袱。

    她的手搭在包袱上,心中有感一股力量从包袱里传递出。

    常赫缓缓将包袱打开,露出一本金光闪耀的经文,上面写着“万亿恒河沙佛本无相经”十个大字。十个大字全系金丝线所绣。

    常赫看着那字,那字似乎变得很大,一股神奇的力量让常赫不由止住了心中杂念,决心潜居在这无人古刹,对师父推崇的这本当年南无清静莲花目如来所留下的浩大经书进行学习。

    翻开经书第一页,上面七字“入我门,唯守秘法!”

    常赫忍不住心内好奇,继续往下看,文字果然甚为精博,其义艰深“如是我闻。具一切智、义、勇、仁、厚者,方可明其义。辉,投无量世界,千万亿恒河沙,只为一念之慈。亿万慈、果、勇,是为成就诸法密要根本。然则晦存万象,扰乱正气,必为魔之行。伏魔第一首要。天象赠勇者,以气灌注周身,含诸脉,回旋于大盘经……”

    常赫入扶云寺一月,潜修《长阿含经》与《万籁弘义经》,零零散散也看了不少经典,只是其中基本皆是修心做人以及一些典故罢,现在依照这《万亿恒河沙佛本无相经》的经文,试着将内力灌注周身,将诸脉皆凝注其上,忽然身心升起一种很空灵的感觉。

    常赫既惊且喜,又依照经文所注:回旋于大盘经。却无论如何难以做到,这大盘经为人体经络首要,常赫不但无法回旋,且感觉一股真气直冲头顶,气息难以控制,心内升起一股莫名的烦躁。

    不可能做到啊。但是书中明明这样记载,这是当年南无清静莲花目如来遗留下来,所转秘法。师父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为外人所获悉……是不会有假……但如果依照经文修习,却无法做到。

    这到底是什么缘故?莫非我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如法。她于此冥思苦想,又试着调整气脉,忽然一股气息翻腾,整个右手臂也麻了。

    常赫忙收摄身心,以盘腿之姿坐于蒲团,缓缓调匀气息,疏通身体经络,右手臂麻木之感才缓解。

    到底是什么缘故?

    常赫口中有些燥渴,心想如此胡乱修习也不是办法,必须将食宿做好安顿,才能静下心来,参照秘法修习。

    于是仍将那本《万亿恒河沙佛本无相经》放于包袱内,将红绫包袱牢牢绑住了。才挎在肩上。决心四处看看,有什么食物可以充饥。或许有客店、人家之类。

    左脚刚跨出殿门,忽生起一股念头:这红绫包袱看上去比较精致,本就易招人耳目。出没山林间,万一遇有心存恶念之人,将包袱劫了去,丢失几件衣衫,原本也没什么。

    只是万一这里面的经书和宝盒丢了,那就非同儿戏。

    于是重回殿内,将那本《万亿恒河沙佛本无相经》取出,在佛像前喃喃道:“南无清静莲花目如来,经书本不宜贴身收藏,但现在形势急迫,为了经书和宝珠的安全,弟子只有如此保管,请我佛不要见责。”

    方将佛经和宝盒贴身藏于胸前衣襟内,又将包袱放在佛像供台桌下,才离开古刹。

    (欢迎点击、收藏、投推荐票以及订阅,谢谢亲爱的朋友们)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