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威龙一出,谁与争锋?
离开国子监,朱由榔没有回宫,而是去了军器营。
昨日宋应星上奏,说“永历威龙”经过工艺改善,射程可达百丈,射击精度也大大提高,百丈误差在一寸尺之内,五十丈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朱由榔览奏自是非常兴奋,今日自当亲自前往看上一看。
来到军器营,宋应星、哈提斯、焦泥、姚德三、张念宝知道皇上今日得来,所以都在。
见着皇上,五人跪倒磕头见礼。
“平身。长庚,你来说说,到底做了哪些工艺改善?”朱由榔坐下,迫不及待地问道。
“回陛下,自从上次陛下走后,臣等发动工匠们出主意、想办法,大家经过充分讨论,认为既然膛线对提高射程和精度有作用,那会不会是因为膛线刻得少呢?如果多刻几条,会不会效果更好?于是,臣等进行了试验,从二条、三条、四条一条条地增加,发现每增加一条,射程就远一些,精度就高一些,一直加到六条,就达到了现在这个标准。再往上加反而往下降了,所以,臣等得出结论,六条螺旋式膛线最佳。除了膛线改善之外,臣等还对子弹的装药量进行了试验,也摸索出最佳药量。”宋应星答道。
“六条?”朱由榔一听,猛地想起来,前世他在网上见过一张膛线的截面图,跟风车似的。既然截面跟风车似的,那肯定就不会是一条。
自己糊涂了,怎么这才想起来?
“长庚啊,你们群策群力,克服技术难关,朕心甚慰。走,试试枪,让朕看看。”
“遵旨。”
……
一行人来到校场,哈提斯亲自试枪。
“尊贵的皇上陛下,臣要射靶子的眼睛!”哈提斯说完趴到地上,上子弹、瞄准、扣动扳机。
正前方五十丈有一个人形靶。
“呯!”
枪声一响,人形靶晃了几晃。
“射中了?这么快?我去看看。”白兴惊得眼珠子都掉下来了。
“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朱由榔道。
“奴婢去把靶子拿过来。”李洪兴奋地跑上前去。
“打中了,打中了!”李洪抱起靶子往回就跑,边跑边喊。
“皇上,您看,打中了。”李洪跑到近前,把靶子放正,让朱由榔看。
朱由榔一看,靶子左眼处被射了一个小洞。
“哎呀,皇上,这钢枪一出,臣等这武艺是白费了!多高的武功,也快不过子弹啊。”白兴道。
“哈哈哈……!”朱由榔放声大笑。
射程如此远、精度如此高的钢枪问世,他的一颗心算是彻底放到肚子里了。
要知道,钢枪才是清兵骑射功夫的天敌!
有了它,清兵就算倒了血霉了。清朝的灭亡,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长庚,钢枪一出,谁与争锋?!大明中兴指日可待!赏,赏参与研制的工匠们五万两银子!”朱由榔兴奋地说道。
“谢陛下!”宋应星、哈提斯、焦泥、姚德三、张念宝跪地谢赏。
“平身!”朱由榔命道。
众人谢恩平身,朱由榔一看,宋应星竟然激动地哭了,站起来还在抹泪。
“陛下,请恕臣失礼,臣是太激动了。自萨尔浒之战我大明战败,三十年了,我大明深受清祸之害,百姓财物被掳,生命被戗,尊严被辱,每一名汉人无不心头滴血!若非陛下圣明神武,别说大明中兴,能不亡国就谢天谢地了。思之以往,又被陛下之言所感,以至于激动落泪!”宋应星道。
见到他落泪,除了哈提斯、焦泥这两个外国佬,在场的无不唏嘘不已。
“长庚,勿需伤怀。大明中兴,非朕一人之力可以实现,若无你们在场诸位以及全体工匠的付出,别说钢枪,就是手榴弹和地雷,恐怕都难以制造出来。所以,将来赶走清兵,你们居功至伟啊。”朱由榔安慰道。
“陛下,臣等不敢居功。别说有明以来,就是历史上,科学技术都是被人叱为‘奇技淫巧’,若非皇上,工匠们哪有机会登堂入室,受到人们的如此重视?所以,我大明有今日之局面,皆赖皇上圣明。”宋应星道。
“哈哈哈……,行了,长庚,就别拍朕的马屁了。说点正事,长庚,钢枪是研制成功了,不知能否实现量产?”朱由榔被捧得哈哈大笑。
“陛下,现在只是刚研究出来,工艺还不纯熟,量产谈不上,一个月能生产十支就算多的了。”宋应星道。
“太慢。这样,长庚,你们可以把各个环节分开来做。做枪管的只负责做枪管,做枪托的也只管做枪托,其它零件也如此类推,最后统一组装,这样应该会快一些。另外,可以再招一批学徒,边学边干。”朱由榔道。
“是,臣遵旨。”
“还有,钢枪乃是绝密,必须注意保密。所生产枪支必须由陈子壮指定专人接收,你们这边,也要专人保管和与兵部交接,其他人不得插手。”
“是,臣遵旨!”
……
“皇上,第一批钢枪是不是优先装备侍卫?”白兴眼里放着蓝光,低声问道。
“不行,先装备禁军。”朱由榔道。
“陛下,您看,您的安全是顶顶重要的事,为什么不先紧着侍卫来?”白兴再次恳求道。
“两个原因。第一,广州的安全才是顶顶重要的;第二,侍卫装备上钢枪?背着钢枪站岗?还有秘密可言吗?”朱由榔道。
“可是,这样一来,大内侍卫不是让李元胤的禁军给比下去了吗?”白兴不甘心地继续争取。
“小白,真有你的,就这个也跟元伯别苗头?朕看啊,你该跟他比比谁先生儿子!”
“这不用比,指定是臣厉害。”白兴骄傲地说道。
“这你也吹!生孩子可不是比试力气,谁壮谁赢!”朱由榔乜了白兴一眼道。
“那是,那是。”白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话音一转,又问道:“陛下,您知道元伯祖姓啥吗?”
“祖姓?”
“他原姓贾,被建成伯收为义子后改姓李。”
“你怎么知道?”
“臣听他说,他生的儿子想恢复祖姓,又怕他义父不乐意,所以,有些苦恼。”
“他是故意说给你听,你也是故意说给朕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