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疑忌因从辫子起
李承先拔剑相向,夏国相哈哈大笑:“哈哈哈……,李将军息怒,李将军息怒!请听夏某一言。”
夏国相拿出吴三桂官的信,另外又将掌握的明军军情和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布置大体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李将军忠肝义胆,夏某佩服。不过,夏某以为,明军势大,不可力敌,当以智取。”
话说明白了,李承先转怒为喜,道:“这下好了,平西王一到,我义父的仇就可以报了。”
“你义父?”
“故恭顺王孔有德乃是卑职义父。”
“哦……。”
一闻此言,夏国相算是全明白了。
大敌当前,又同为汉人,降明不奇怪,不降倒是非常奇怪。
而且,他说的“与城池共存亡”这句话里,虽有悲壮,但实是没有战胜强敌的信心。怪不得刚才觉得奇怪呢,难道还有如此忠于大清的明朝降将吗?
原来是憋着劲要为义父报仇啊。
夏国相这下把心彻底放进肚子里了。
“将军,明军前锋已到南门!”
就在此时,一名士兵骑马过来禀报。
“夏将军,这回好了,你走不了了,只能跟末将一起共同抗敌了。”李承先闻报笑着对夏国相说道。
“诚所愿也。”夏国相回以微笑。
紧接着两人又商量了一番对策,李承先让人取来两套军服给夏国相二人换上,让夏国相扮作他的亲随,这才打马往南城奔去。
……
明军这次来取襄阳和荆门的是马进忠手下副将高吉岭和参将章廷强,带领马步兵一万浩浩荡荡开到荆门城下。
“报!将军,荆门守将李承先大开城门,率部出降!”高吉岭正要下令攻城,就见一名士兵从前军飞奔而回,半跪在马前叉手行礼报告。
“哈哈哈,我就说嘛,我大军一至,清兵定会望风而降,士中,你还不信,如何?”高吉岭哈哈大笑,侧过脸对身旁一名白脸将军说道。
这名白脸将军名叫王士中,是高吉岭手下的一名游击将军。
“将军,此事有诈,不可轻信,当慎之又慎。”王士中道。
“为何?”
“我大军驻扎荆州三月余,李承先若有降意,不早就降了,还能等到今日?此中必然有诈。”
“士中,你那多疑的性子什么时候能改啊。早不降,大概是心存侥幸。今日见我大军军威盛壮,才不得不降,也是可以理解的嘛。依我说,降并不为奇,若是不降,才是奇事呢。李承先乃汉人,原是明将,他会为鞑子卖命?”
“话虽这么说,但末将觉得还是小心为好。”
“我觉得你的疑心太大。好了,不要疑神疑鬼的了,廷强、培栋,走,跟我去见见李承先。”
高吉岭不以为然,唤了一声章廷强和另一名游击将军郭培栋一声,打马去见李承先。
王士中见主将不听自己的意见,终究还是不大放心,叫过负责军情的斥候队长,细细地问了起来。
……
李承先态度非常谦卑,让明军大军入城,然后请高吉岭等一干明将进守备府。
“李将军顺天应民,率全军而降,可谓知时务之俊杰。我一定将你的义举禀报给李大帅,李大帅爱惜人才,一定会重用你的。现在么,你暂领原职,协助章将军、郭将军守卫荆门,如何?”高吉岭见李承先容貌俊朗,举止儒雅,心生好感,高兴地说道。
“承先承蒙将军不弃,万分感谢。愿为章将军马前小卒,为将军牵马执鞭。”李承先躬身答道。
“李将军,你这辫子可够长的,怎么让人看着这么腻歪呢。”高吉岭望着李承先脑后长长的粗辫子,厌恶地说道。
“末将该死!都是为迎将军,忘了这事了,实话说,末将早就腻歪这东西了。来人,传下令去,全军割辫子!”李承先不好意思地说道。
夏国相身后一名亲兵下去传令,李承先顺手从腰间取出宝剑,一剑将辫子割了,扔在地上。
“李将军,这么长的辫子,留了很多年了吧?”王士中上前一步从地上拣起辫子,笑着问道。
“这位是?”李承先一惊,没想到明军之中已经有人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忙借着此问,心思电转,准备说辞。
“游击将军王士中。”王士中答道。
“原来是王将军,久仰久仰!”李承先连忙见礼。
“李将军不必客气。”王士中还礼。
“王将军如此儒雅,想来读过不少书,可比我们这些厮杀汉强多了。如今皇上重视军队文化,王将军正逢其时,必定前途无量啊。”李承先打着哈哈,就是不肯正面回答王士中的问题。
“对对对,承先说的对,士中的确读过几年书,认识不少字,乃是我军中有名的小诸葛。”高吉岭接过话说道。
“请王将军有暇时指点指点承先,说实话,承先认几个字,但不多,很想好好学一学啊。”
李承先接着捧了几句,心想:“差不多能混过去了。”
想到这里,顺势对高吉岭说道:“高将军,末将久居荆门,如今归降,但也算半个地主,可不可以给末将个机会,给诸位将军接风洗尘?”
“好啊,就这么办。”高吉岭大手一挥,说道。
“李将军,你还没回答我的话呢,莫非有难言之隐?”王士中手里拿着那条辫子,笑着说道。
“这家伙真难缠!”李承先心道。
“唉,王将军,改装易服,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提也罢。”李承先脸上露出伤心的样子,叹了口气说道。
“李将军,你是登州人氏,早在崇祯十五年就跟着孔有德,而且还被孔有德认为义子。你的难言之隐是不是指这个事?”王士中脸上笑意不减,语气之中的讥讽之味却是甚浓。
“什么,孔有德义子?!”一听这话,高吉岭勃然变色,章廷强、郭培栋也都跟着站起身来。
“来人,将李承先这个狗贼拿下!”
高吉岭一声令下,门口涌进来十几名亲兵,手执利刃,将李承先与夏国相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