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技术部的人才
在八十年代末的那场事件,诸多社会原因造成大面积不满,很多大学生怀着一腔热血向国家的核心进发。于朝阳就这这学生大军中的一位。一开始他抱着满腔热血,就像那些四面八方涌入京城的学子,只有一个单纯的信念,就是希望自己的呐喊能够上达天听,一切都是希望国家更美好。
然而,后来他迷茫了退出了广场,回到了故乡。那个时代,他的大学很多同学在声援的同学,正是恰同学少年挥之方遒,于朝阳和同学们意气风发。可最终的结果,他彻底的迷惘了。自己仿佛被人利用,辛亏他退出的早。
那件事,对于九零后的杨桃来说,不是亲历者不好评论,可父辈都在说,那次实在的混乱。现在是1993年,混乱的余波似乎已经消失,也因为那个事件,对于大学生来说变化极大。现在,大学生已经不再包分配了,加之于朝阳参与了那件事。大学毕业后他的处境并不好。
他是汝宁市本地人,考上了大学真的是天之骄子。学的是机械相关的,他的梦想就是希望种地的父母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要让父母离开农村过上好日子。自从学了机械专业他的思想有了些变化,目前的中国依旧是农业人口为主,看到国外的和苏联的机械化种植与收割,他心动了。对,就是学机械,学成之后进入国家的机械厂制造农业机器为家乡造福。
可是一切都全完了。那两届毕业生除了国家不包分配,很多私营公司也对他们心有余悸。很多人选择了下海单干,更多的人则是浑浑噩噩。于朝阳毕竟是学机械出身,他就是陷入淤泥的金子,只要有人赏识他就能闪耀金光。
曾经他到汝宁的机械厂碰碰运气,可管人事的领导看了他的资料马上驳回了。那还是三年前,自行车厂,钢铁厂和印刷厂他都尝试过,处处碰壁。难道自己就这么**下去?看着老父亲的无奈,老母亲的啜泣,于朝阳决定自力更生,于是开了家小修理铺。
理论知识学的好可实践是差,经过时间的历练他终于成长为不错的修理工,小日子还能说得过去。后来机械厂因火灾倒闭,他的修理铺的生意突然增多起来。坏了的机器还是要专业人员修理的,他于朝阳就是这样的人。
好景不长,直到一个名为德新机械厂的私营企业的出现。德新牌的小五金他购买了,质量很好包装也简洁,后来连报纸上都登载了它们的广告。生意不好做了,他很犯愁,正巧大明和杨桃决定招募新员工。招募信息摆在了报纸小字部分,优先招募大学生。
企业走上了正轨,德新牌五金逐渐有了比较稳定的进货商,大明长舒一口气,他充当经理帮着师父忙活很多天了。
“中午这吃饭的时候应该没人来了吧!”大明狠狠的伸了个懒腰。会客室里风扇呼呼的吹,八月底正是秋老虎开始肆虐之时。杨桃并不觉得燥热,她就陪着大明,就把会客室的桌子当做学习之地。
“哥,这几天你也学的不少了吧,例如怎么和客户商谈。”
“是吧。做个老板得考虑利润还有加工的效率,师父之前忙前忙后的,我真佩服他。”
杨桃放下书本鼓鼓掌。“好哥哥,再努力几年你就是很好的老板啦。桃花就不行,只能画画图。”
大明咧咧嘴。“你呀,你画的不是图是金子,我还得向你学。还别说,这几个月学画图我数学长进极大呢。我居然在看高等数学,这应该是大学才学的吧。做一个好老板得有足够的学识,等我上了大学好好学学金融还有管理。”
大明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把这两个月的感触好好的说了一通,有激动也有牢骚,杨桃笑着洗耳恭听,直到敲门声阻止这些。
“请进!”大明喊了一声。
门外的于朝阳心中一紧,这声音源自一个男孩子吧。刚刚他进来时向厂房里游走的杨德新说明来意,之后就把他领到会客室门口。“这里面就是我们公司的两位老板,具体的事去跟他们说。”
已经到了这一步不能放弃,于朝阳推开了门,只见一大一小,一男一女的两个孩子直勾勾的看着他。于朝阳上学较早,大学毕业已经四年了,而他只有二十四岁,这是个有些消瘦的戴眼镜的年轻人。“大哥哥,看你的样子一定是来应聘的大学生吧。”大明说道。
于朝阳犹豫了一下,弱弱的问道:“难道,你们就是这个公司的老板?”
“难道孩子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董事么?这是我们家族的企业,父辈决定让我们小辈提前接班罢了,具体事务还是父辈在做。大哥哥别介意。”
这个小女孩言简意赅,于朝阳不再怀疑什么,接着就进入正题了。他将自己写的一份简历提交,他不想隐瞒什么,直接写着89年某大学毕业生,一同奉上的还有他的毕业证。北京大学,机械专业!两人的注意力突然都集中在这里。
“大哥哥,您是机械专业毕业的?”杨桃欣喜若狂直接站在了椅子上。
于朝阳点点头。“是的,但是我是89那一届的,或许你们会介意吧。我会画图纸,之前我开了家小修理铺也有工作经验。既然你们要招大学生,可这小城市哪里有多少大学生,所以请聘用我,我不会让你们失望。”
他真的渴望一份稳定的工作,随着小修理铺的生意越来越差,如果德新机械厂不聘用自己,或许只能背井离乡去南方了。
“就决定是你了!大哥哥,我代表我哥聘用你!”杨桃爽快的回答。
大明对妹妹的决定完全同意,自从见识妹妹画图功力的巨大财富能量后更加的崇拜知识了,现在增加一个大学生画图的工作或许能轻松一些。作为一个孩子,大明觉得自己的画图水平很差,果然还是要专业的来。
企业必须要发展了,很多部门应该独立开。杨桃的建议大明觉得有道理,就像母亲的兵工厂,它分成多个分厂,每个分厂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生产的东西完全不相干的,最后由总装分厂统筹为一体。现在的德新机械厂目前还在大量生产脚手架和小五金,这也是两不相干的,确实应该考虑细分了。
九月初,大明进入初中。因为他之前自学的太多,干脆直接插进了初二班级。那些十三四岁的看着十岁的插班生非常的好奇,可他的知识储备几乎是碾压。好学生的定义往往就是学习好,老师非常喜欢大明,就指着他考出高分给自己争脸面,还有可贵的奖金。
九月份,大明的初中生涯开始。公司的事主要还是由杨德新负责,杨桃也把学习和画画的场地搬到了厂房。一来她是公司的副董事,以其神奇的学识多少也能帮着养父处理事务,二来她太小了,还是得有大人看着。
技术部,一个新部门成立,主要工作就是绘制设计图。于朝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才能,他真的是一个很棒的人才。很多客户有特殊的要求,诸如一些特殊形状的零件,他们只能简单的描述出来,这时候就体现出于朝阳的重要性,通过客户的描述直接绘制出图纸来。现在的技术部只有他一个人,目前的情况还应对得来。
他不清楚为什么杨桃四岁半,绘图和编工艺的水平了得,或许这就是天才。他考上大学就自诩自己的脑袋瓜机灵,面对聪明的小女孩,或许真的是天外有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