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工业互联网
唐子风是个技术盲,但柔性制造技术这个概念,他却是懂的。事实上,在这个年代里,国内已经有不少专家在讨论柔性制造技术的事情,其中九成以上是分不清车床铣床的经济学家,只有一成是真正搞机床技术的工程师。
这就有点像唐子风穿越之前的那个年代,经济学家们一张嘴就是“3d制造”、“工业4.0”啥的,但其实没几个人真的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它很时髦,你嘴里不叼几个这样的词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紧跟时代。
传统的工业制造,讲究的是大批量与标准化。比如说一家企业接到一个订单,是生产1万辆某个型号的汽车,生产管理部门会把任务分解给每一个工人,每个工人只需要按照图纸的工艺要求制造同一种零件,数量是以万为单位来计算的。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设计师往往会把一些零件设计成标准化规格,比如汽车上很多部位的螺丝规格是一样的,一辆汽车上有20个同样的螺丝,一万辆就有20万个同样的螺丝。由于生产批量大,企业可以采用专用的机床和刀具、夹具等,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件成本。
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消费者对于工业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企业甚至允许消费者自行定制个性化的汽车。这类个性化的工业产品生产批量小,有些甚至可能是单件生产,如果每换一个规格就要重新向工人下指令,工人就有可能会无所适从,既谈不上有什么工作效率,也很难保证生产的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柔性制造技术便应运而生了。它依托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把一系列数控机床结合在一起,实现产品的自动化制造。任何一个个性化的产品订单,会由计算机分解成具体的零部件生产要求,然后发送给指定的机床进行加工。自动换刀系统能够根据加工要求选择正确的刀具,自动托板会把需要加工的零部件送到正确的位置。
这样一来,一组机床就可以灵活地进行生产上的组合,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而不必受到生产流程的限制,柔性制造技术也就因此而得名了。
柔性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技术核心,的确就是通信技术,王俊悌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强的技术敏感。不过,临一机目前还没有涉足柔性制造技术领域,王俊悌空有想法,却无法实践的机会,只能是让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放飞了。
“唐助理,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王俊悌找到一个合适的听众,心情大好,加上肚子里有几瓶啤酒作祟,说话也就放开了。
“不知道唐助理在京城听说过i网络没有?”王俊悌说。
“有所耳闻。”唐子风忍住要显摆一番的冲动,平淡地回答道。在这个位面的蓝星上,恐怕没人比他更知道啥叫i了。
王俊悌说:“这个东西现在在国外非常流行,咱们国家刚刚开始有,不过我对它的发展是非常看好的。i网络最早是美国军方搞的,叫阿帕网络,我们在部队的时候专门研究的。后来,这项技术就转到了民用领域,而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有人预言,i网络的发展,将改变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唐助理,你信不信?”
唐子风点头如鸡啄米:“我信,王工继续。”
王俊悌说:“我琢磨着,i技术,对于我们搞机床的会不会也有影响。比如说,有朝一日,我们不是搞一个车间里的柔性制造技术,而是把柔性制造技术的概念扩展到许多个车间、许多个工厂,甚至是全国。我们可以用i网把全国的机床都连接起来,结合咱们过去推广过的统筹法,真正地实现全国一盘棋……”
“把全国的机床连接起来,有这个必要吗?”韩伟昌不解地问道。
王俊悌说:“我知道这样说可能你们不太理解。我打个比方说吧,临河第二机床厂要制造一台设备,需要用到五米的龙门镗床,但它没有这样大的镗床,该怎么办?”
韩伟昌说:“那肯定是来找咱们啊。过去它不就是这么干的吗?在整个临河市,咱们厂的设备是最全的,那些阿猫阿狗的厂子,生产不出来的东西,都是来找我们代工的。”
王俊悌说:“没错,但他们要找我们帮着生产,中间会有几个障碍。第一,他们不知道我们的龙门镗床有没有空,必须先和我们联系才行。第二,他们要派人把图纸送过来,否则我们不知道他们打算怎么加工。第三,如果我们的镗床没有空,他们不知道哪家企业有空闲的镗床……”
唐子风脑子里灵光一闪,接过王俊悌的话,说道:“王工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全国的机床都能够连网,任何一家企业如果制造一个零件,只要上网搜一下,就知道哪个厂子的设备是闲置的,然后再通过网络把图纸直接传过去。那边的设备自动接收图纸,自动进行生产……”
“就是这样!”王俊悌喜形于色,他拍着韩伟昌的肩膀说道:“老韩,亏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工程师,脑子还不如人家唐助理转得快。我想过,如果这一套方法能够实现,一方面企业想找其他厂子代工的时候,能够很方便地找到闲置的设备。另一方面呢,厂子里空闲的设备也能接到代工业务,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如果弄得好,全国起码可以省下一半的机床,你们算算看,这得省出多少钱来?”
“我再给你补充一条吧。”唐子风笑吟吟地说,“如果所有机床的生产数据都能够联网,我们作为机床公司,就能够掌握数以万计的机床的工作状态,知道一台机床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故障,也知道大多数机床日常主要承担哪方面的加工任务……”
“妙啊!”王俊悌跳了起来,大声说道:“这样一来,对于我们改进机床设计将是极大的帮助。唐助理,你可能不知道吧,咱们临一机过去每年都要派人去各家用户企业搜集这方面的数据,用来改进设计的。如果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通信网络汇集起来,而且不是一两次操作的数据,而是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数据……”
“这就叫大数据分析。”唐子风不失时机地卖弄了一句。
“大数据分析?这个说法好,霸气!”王俊悌赞道,他的脸上满是兴奋之色,显然是唐子风描述的这种场景,让他心驰神往了。
唐子风慢慢地呷着啤酒,心里觉得好笑。老王说的这个,不就是后世的工业互联网概念吗?后世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比老王能想到的要多得多,但只要打开这扇大门,人们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各种奇思妙想都会迸发出来。王俊悌能够从柔性制造技术和互联网的概念想到更大范围内的互联互通,也的确是一个牛人了。
“唐助理,你说的这个,也太玄了吧?”韩伟昌说,“要把全国的机床都联起来,这得拉多少条电话线啊?”
“哈哈,老韩,拉电话线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唐子风善意地安慰着韩伟昌。他没法向韩伟昌科普啥叫5g技术,以当年中国的国力,也没人相信中国能够一口气建400多万个基站,连沙漠里都恨不得是信号满格的。什么拉电话线之类的,实在是太low的思路了。
回答完韩伟昌的疑问,唐子风回过头,对王俊悌说:“王工,我觉得你设想的方案很有价值。就咱们国内目前的条件来说,要想用i网把所有的设备连接起来,还有一些难度,但这个难度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咱们国家已经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相信i网的推广也将是非常快的事情。
“对于咱们来说,i网的建设不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当为工业i网的发展预做准备。你有没有兴趣立一个课题,专门做这方面的预研。我不懂工业,也不懂通信上的事情,具体该做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一点,现在做好准备,未来我们肯定是可以在这方面收获百倍、千倍的收益的。怎么样,王工,你有兴趣来做吗?”
“这算是厂里的任务,还是唐助理你个人给我布置的作业?”王俊悌问。
唐子风说:“如果你有兴趣做,我明天就去向周厂长和秦总工提这件事,然后安排你专注于这个课题。我事先要说明一点,这个课题可能在10年之内都看不到实用的成果,你要有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勇气。”
王俊悌笑道:“这倒不难。我原本就打算在临一机坐一辈子的冷板凳了。唐助理交代的这项工作,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我相信未来是一定能够发挥作用的。所以,只要厂里立项,我会心情愉快地接受,并且一定把它做好。”
“一言为定!”唐子风说。
“一言为定!”王俊悌爽快地应道。
“来,大家都满上,为咱们的工业互联网,干杯!”唐子风大声地说道。
“干杯!”王俊悌和韩伟昌都大声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