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五章 吐谷浑欲归(二合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盛唐剑圣 作者:无言不信

    第五章 吐谷浑欲归(二合一)

    裴旻现在很庆幸自己有一群得利的助手,因为他们的存在,自己离开了数月。

    诸事的节奏却没有缓下来,一如他当初布置的一样,紧而有序的发展着。

    尤其是他的秘书王维,心思细腻到令人发指。

    裴旻不在的这些日子里,王维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整理成手札,记录下来。

    裴旻只要看着王维整理的手札,几乎了解了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身为上位者,他不需要事事插手,但大体的情况需要了解。真成了甩手掌柜,只有两种结局。

    要不就是逐渐给架空,要不就因丧志而留不住人。

    在这方面,裴旻还是很注意的。

    为了给娇陈过生日,裴旻提前四日,日夜兼程赶到凉州。

    张旭、公孙幽、公孙曦以及交河公主一行人还未抵达。

    裴旻也让王维做好迎接的准备,交河公主名义上还是公主,固然与皇家没有半分钱干系。表面上依然是代表皇家嫁给突骑施可汗当老婆的,基本的礼节还需到位。

    当然裴旻的主要目的还是迎接张旭与未来媳妇与小姨子。

    他们要在黄昏左右才抵达,裴旻也不急着出迎,在府中看着王维特地整理的手札。

    急促的足音响起。

    相处久了,只凭脚步声,裴旻即能断定是来至王维,往殿外看去。

    王维一脚踏入殿内,说道:“国公,子亭守捉传来了一份血书!”

    裴旻神色骤变。

    多年的相处,王忠嗣就如他的家人一般。固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却真心将之视为自己的弟弟。

    子亭守捉是军事要地,大唐、突厥一但起战事,那里首当其冲。

    这子亭守捉传来血书,裴旻心脏忍不住打鼓,以为是吐蕃撕毁了盟约,大举入侵了。

    一步并作两步的抢上前去,劈面将血书夺了过来。

    双手打开一看,见开头写着“致敬伟大尊贵的天朝裴国公……”

    看到这开头,裴旻瞬间安心了,也只有外族人才会称呼他们为天朝。

    天朝上国,也是周边附属、藩属国对于他们华夏强盛时期的尊称。

    裴旻认真的往下看去,眼中渐渐的闪过一丝异彩,将血书塞给王维道:“你看看!”

    他激动的来回走了两步,王维见信中内容,也忍不住笑道:“吐谷浑愿意内附,实是天大的好事。”

    “不错!”

    裴旻眼中闪着灼灼神采,有点怀疑今年是不是自己的本命年,刚一开春,老天就送给他这么一份大礼。

    吐谷浑源于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吐谷浑也是一个人的名字,叫做慕容吐谷浑。

    四世纪初,慕容吐谷浑与弟弟慕容廆有了纠葛,率领本部西迁,从阴山南下,经河套南,度陇山,至陇西之地枹罕草原,以此为抿点,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统治甘肃、川蜀西北,以及青海省等地的氏、羌等族。

    吐谷浑也因占据着青海湖这个风水宝地,渐渐发展壮大,成为西方一大强豪。

    只是好死不死,吐谷浑跟中原作对,先让隋朝的杨雄、宇文述打的落花流水,又来李靖、侯君集灭国。

    经过几起几落,吐谷浑分成了两部。

    一部已经融入大唐,成为大唐子民,还有一部让强盛兴起的吐蕃收入帐下。

    原本吐蕃是一高原民族,麾下兵士以山地步卒为上。正是因为吸纳了吐谷浑,引入了他们的养马骑射技术,这才拥有了横行西南方的实力。

    不过吐蕃固然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已经有了封建社会的风貌,但骨子里依旧是奴隶社会。

    作为亡国之民,吐谷浑依附吐蕃的百姓,地位远无法与吐蕃人平起平坐,有着很明显的阶级差距。

    这一点与唐朝有着鲜明的对比。

    唐朝最大的特色就是包容,海纳百川。

    不问种族身份,只要一心向唐,皆能为大唐接受。

    这血书中,吐谷浑的遗民首领也痛哭流涕的诉说自己在吐蕃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希望能够投入天朝上国的怀抱。

    “将子寿、林甫、少伯、季凌、达夫叫来!”

    裴旻让王维将张九龄、李林甫、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一并叫来商议。

    裴旻将血书交由五人过目。

    五人中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先后露出了喜悦的神色,他们都是直臣。

    这对家国有益,他们能够发出由衷的喜悦。

    李林甫却陷入了沉思,在想着此事有什么可以操作的空间,利于自己的表现。

    张九龄道:“此事确实是一件喜事,但细细想来,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这个叫慕容延的原吐谷浑皇族说他能号召八万吐谷浑百姓归附,八万,可不是小数字。一但动起来,吐蕃不会坐视不管。必然派兵追击,能有多少抵达我唐境?”

    “要注意的是,我大唐与吐蕃现在关系友善,双方往来密切。此事会不会导致彼此不合?造成纠纷?牵扯的关系大多,需要逐一商讨。”

    李林甫直截了当的道:“张兄观念过于陈旧,我大唐与吐蕃是宿敌,所谓友善,就是笑话,往来密切也是假象。一但有任何异变,首先对我朝翻脸的,必定是首鼠两端的吐蕃。国公对此心如明镜,故而即便吐蕃再有诚意,国公对于莫离驿与瓜州这两地的军备毫不松懈。”

    王昌龄、王之涣眉头皱了皱,没有多什么。

    裴旻微微暗笑,比才华文采,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他们要甩李林甫十条街,但比心机深沉,他们三个加起来也勾不着李林甫的脚板心。

    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他们是志向相同,关系极为密切。

    而李林甫连词字大意都认不全,跟他们不是一路人,双方有着明显的隔阂。

    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世人称呼为曲江风度,让人心仪。他与李林甫是天生的对头,也导致王昌龄、王之涣对之不喜。

    但是他们三人根本就奈何不得李林甫,随随便便的一句话,李林甫不但夸了裴旻高瞻远瞩,也堵住了二王的嘴。

    裴旻也不偏帮,颔首道:“不错,吐蕃狼子野心,与我大唐利益纠葛太大。两国之间,利益为上。因故吐蕃与我大唐之间即便是和平,也是短暂的,不能长久。现在的和平是用战争换来的,也不用在乎这些。没有到与我们为敌的时候,吐蕃不敢与我们开战。”

    王昌龄道:“吐谷浑有心归附,我们不能无视。若连这点魄力勇气都没有,还有多少人敢归附我大唐?”

    王之涣亦道:“我的看法与少伯兄一样,能收就收,无需顾忌太多。只是我有些担心,此次他们归附,会不会太突兀了些。一点征兆也没有,万一有诈,怕是存有后患。”

    高适笑道:“这点无需担心,经过康待宾谋反一事,朝廷已经改了对于归附他族的策略。不在给地给马,而是分散中州江南,让他们脱离游牧习性,真正与我大唐融为一体。即便他们有诈,只要将之打散,分开安置,个把人在我大唐腹地能掀什么风浪?公子,属下也觉得,吐谷浑既然愿意依附,我们没有道理不接纳。这种削弱吐蕃,壮大我朝的美事,哪有拒绝的道理?”

    顿了一顿,道:“不过,属下以为子寿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八万人,不是小数,一但有一点异动,恐怕将会全军覆没。”

    裴旻听了诸人的看法意见,道:“你们说的均有道理,我也觉得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没有理由不吃它。只是怎么个吃法,还需从长计议。这样,今天就到此为止,你们空闲时候,可以想象有什么主意。子寿,你先准备好粮食衣物,就算是作秀,也要让天下人知道,只要归附我大唐,都能获得最好的待遇,吃好喝好。”

    张九龄应声道:“属下明白!”

    “少伯、季凌,你们任务不变,继续负责河西的风气教化。这方面的事情是主事,不可拉下。”

    王昌龄、王之涣一并应诺。

    众人退下。

    裴旻也在想着接纳之法,八万的数量太多,想要全部接纳几无可能。

    但是裴旻向来贪心,不舍得老大的馅饼,只咬一口。

    “公子!”

    裴旻听人叫唤,抬头见是李林甫,笑道:“我就估计你回来!快进来说话。”

    王维识趣的说道:“维去迎接交河公主与伯高先生!”

    裴旻点了点头。

    李林甫来到近处。

    裴旻笑道:“你可有什么好法子?”

    李林甫道:“属下愚笨,聪明的办法想不到。不过笨法子,却有一个。”

    “说来听听!”裴旻很好奇,李林甫口中的笨法子是什么。

    李林甫轻声道:“其实吧,属下觉得这件事情,对他们只有百利而无一害。慕容延这个时候写血书来投我大唐,想必已经做足了准备,下定了决心,只要我们大加鼓动,他必然会号召所有人来投。不要选择从青海湖走,那里地势太平,适合骑兵追击,别说八万,就算十万,二十万也不够砍杀的。”

    “可以选择从当金山走,这边左右皆是山林,骑兵无法追击。都是两条腿,真要跑起来,吐蕃失去了先手,想要追上,也不容易?”

    裴旻点了点头,以路线而言,李林甫与他想到一块去了。

    青海湖肯定不能走,翻跃当金山到瓜州,是唯一的道路。

    “而且,此事不能拖!吐蕃的情形,我们不够了解,有什么变故,谁也预料不到。就如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拖得太久指不定慕容延就反悔了。”

    见裴旻点着头,认可了自己的看法,李林甫带着几分肃然的道:“在吐谷浑的那些遗民没有正式抵达瓜州之前,他们都是我们的敌人。对于敌人,不应该存有半点的仁慈之心。即便为吐蕃追上,也是吐蕃内耗。能够翻过当金山到瓜州的人,十有八九会是骁勇健壮之士,而且多是男人,相比妇孺,这些带着血海深仇的男丁,更有大用。”

    裴旻深深的看了李林甫一眼。

    这家伙的心思用计,不可谓不阴险毒辣。

    他蛊惑慕容延铤而走险,摔大众归附。借用吐蕃的手,完成残忍的优劣淘汰,将无用拖后腿的妇孺留给吐蕃,而自己接纳那些跑得快的壮丁。

    依照李林甫的算计,就算失败不成,他们也没有半点坏处。

    损失的也是吐蕃……

    裴旻沉吟了半响,道:“此为中策,却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大体就依此计而行,但具体操作要加以完善。八万人,我要最大限度的将他们都接纳过来!”

    李林甫的计策,看透了人性,又看轻了人性。

    确实依照他的主意,能够翻阅当金山的最后都是能跑体力充沛的男子。但是一个个吓破了胆,一个个抛妻弃子,一个个满脑子活命的人,留着有什么用?

    人力固然无价,但目前的大唐不缺这一点点的人力。

    但是若能最大限度的将人救出来,这些人会给大唐创造极大的财富。

    他们会养马,他们适应高原反应,他们对吐蕃的一切,对于青海湖的一切了如指掌。

    在不远的将来,能够领着他们杀上青藏高原。

    这种财富是无价的。

    要是能够收服他们,他们给大唐带来的利益是无可估量的。

    但是这八万人中,哪怕只有两万人,甚至一万人,愿意反过来帮助大唐对付吐蕃,那就大赚特赚。

    其他人哪怕怀有二心,以唐朝现在对依附外族的政策,他们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李林甫过于重视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无视了长远的打算。

    不过李林甫的大致方针却是没错的,至少如何将损耗降至最低,这点至关重要。

    裴旻让李林甫往他思路的方向继续思量,大步走向了孙周的官署。

    孙周一如既往的清闲,在未有事情之前,他永远是最悠哉的一个。

    “清闲的日子到头了,你在吐蕃的情报网重建的如何了?”裴旻开门见山的说道。

    孙周微一行礼,道:“最近得展如相助,如虎添翼,很多忽略的地方,都渐渐展开,可堪一用。”

    第五章 吐谷浑欲归(二合一)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