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千两百七十七节 挫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数万里外的身毒腹地。大魏右皇帝的行在南陵(华氏城)。
    卫律和往常一样,骑着马,带着数以千计的大魏骑兵,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冬猎,回到了这座古城之中。
    “陛下,您回来了……”一个拖着长裙,身材粗矮的女子,来到卫律面前躬身行礼:“大将军他们已经在皇宫等候了!”
    “嗯!”卫律跳下马,尽管他已经五十余岁,头发也开始发白,但身体依旧矫健,动作依然灵活,甚至依然能拉得开硬弓强弩。
    他扶起面前的女子,道:“辛苦皇后了!”
    这女人,就是他现在的妻子,给他生了四个儿子的功臣,来自过去匈奴的贵种,四大氏族之一的呼衍氏!
    不过,如今,在大魏,再也没有什么孪鞮氏和四大氏族了。
    当年在大梁城中(蓝市城),卫律和李陵除了废黜了那个小单于外,同时废黜了四大氏族。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曾经威震匈奴,让单于都忌惮的四大氏族,除了低头外,没有其他任何反抗的办法。
    于是,他们只能按照李陵与卫律的命令,解散了各自的军队,交还了大权。
    就连姓氏,也全部被强迫改了过来。
    李陵命令,过去的须卜氏与兰氏,全部要改姓司马氏。
    还要奉已故的汉太史令司马谈为祖,以已故的汉太史令司马迁为伯。
    这当然是大魏左皇帝,在听说了老友当年为了他,而身受腐刑,将要亡嗣的事情后,做出来的补偿。
    卫律索性也有样学样。
    他命令呼衍氏和丘林氏,改萧姓,以汉瓒候萧何为祖。
    命令这些人必须和汉朝的萧丞相家族一样,世世代代的保护和拱卫卫家的富贵和权势。
    当然,作为交换。
    他规定,自己的皇后以及子孙的皇后与太子,必须是出自萧氏。
    如此一来,大魏右皇帝就和萧氏牢牢的绑定到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卫律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庞大的贵族阶级的支持。
    靠着和萧氏的联合,卫律得以有效的控制和统治所有被他征服的地区。
    不过,卫律当然也担心,自己死后,外戚难制。
    于是,这些年来,他又推出了名为‘抬举’的制度。
    所有大魏的士兵、官员,甚至奴隶,只要功劳出众,就可以被‘抬举’,赐姓萧甚至卫,列入宗谱登记,享有萧氏或者卫氏的权力、待遇、地位。
    这是卫律从身毒这边独有的所谓‘种姓’制度上结合实际改良过来的。
    如此一来,经过他的改革,萧氏和卫氏,实际上就相当于过去身毒人的婆罗门与刹帝利的综合体。
    其他的大魏战士,则介于刹帝利和吠舍之间。
    至于被征服的王国与地区,卫律命令因其俗,而就其风。
    要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不可擅自动作。
    只是,对这些地区中出现的英雄豪杰,用‘抬举’制度进行招揽,不让这些人流离于统治之外,成为不可控的因素。
    这样一来,尽管大魏的征服者,总数不过二三十万。
    然而,他们却统治和奴役了上百个王国、城邦,数百万的人民。
    以寡民而制大国,且采取了极为残酷的剥削与奴役制度。
    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却没有丝毫反应。
    他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耕作,缴纳钱粮,供养着上层贵族们,还要供养大魏的征服者。
    这就不知道是卫律的‘抬举’制度的功劳,还是这片土地的神奇所在,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了。
    总之,现在的大魏身毒部分,形势一片大好。
    假如不是……
    在数千里外的黄支海滨,发现了汉朝人的话……
    牵着马,卫律忧心忡忡的皇后的引领下,来到了大魏皇宫——永宁宫中。
    永宁宫是卫律在攻下华氏城后,以其旧王宫改建而来。
    所以,卫律对这个皇宫很不满意。
    从前年开始,就在永宁宫的对面,征调了数万的身毒本地奴隶,开始仿照汉长安未央宫的形制,兴修起全新的皇宫来。
    不过,那个新皇宫的工程,起码要到明年才能完工。
    所以,卫律现在依然住在这由过去的身毒王宫改建而来的所谓永宁宫中。
    永宁宫的正殿,名曰宣和殿。
    若有熟悉宣室殿的人至此,恐怕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就是旧年未央宫宣室殿的格局。
    卫律一进宣和殿,数十名贵族就纷纷起身迎接:“陛下!”
    和西迁的李陵不一样,卫律身边跟随的汉室降臣很少,总数不过百余人,身居高位的也就三五人。
    其他的大将贵族,基本都是过去的匈奴贵族、西域国王。
    而且他们的身份,也都是王侯级别。
    “免礼,都坐下来说话……”卫律走到御座上坐下来,随口吩咐着。
    “诺!”贵族们纷纷鞠躬,然后坐回座位。
    “卿等如此急切的派人催朕回来,可是黄支那边有什么事情?”卫律问道。
    “喜事!”一个贵族起身道:“陛下,黄支那边的身毒奴叛乱了……”
    “据斥候传回来的报告,起事者足有数万之众,他们封闭道路,断绝对黄支城的粮食与蔬菜、饮水供应……”
    卫律一听,立刻笑了起来,开心得不得了。
    但旋即他反应了过来:“身毒奴叛乱?”
    “这黄支的身毒人,竟顽固至斯?”
    “不太像啊!”
    若身毒这块大陆上,能有一个数万的不惧强权,不畏强军的群体。
    他们又何至于斯呢?
    作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卫律研究过身毒人。
    他知道,这片土地上,那规模多达千万以上的身毒人,从来不会反抗征服者。
    甚至他们对征服者特别顺从。
    以卫律审讯的许多月氏、大夏贵族的供词来看,在过去的两百年间,身毒这片土地,从西方与东方涌入了起码四波征服者。
    大夏人、安息人、月氏人还有塞人。
    每一个,都曾镇压了身毒数百邦国,让那些国王、贵族低头,奴隶束手。
    就像这华氏城,曾经的主人,乃是一个叫孔雀王的家伙。
    而这孔雀王,本来是给大夏人的祖先,一个从山与海之外而来的征服者养孔雀的人。
    后来,征服者的皇帝死了,国家四分五裂,驻扎在这里的军队撤退,那个养孔雀的趁机杀死征服者留下的老弱,建立了所谓的孔雀王朝。
    就这,都被身毒人吹成了无上大帝。
    “回禀陛下,汉朝人在黄支是犯了众怒!”卫律手下,为数不多的一个汉朝降将,被卫律任命为京兆尹兼大鸿胪的郭闻美滋滋的报告。
    “众怒?”卫律更糊涂了。
    身毒人有怒点吗?
    或许有吧,但那都是针对他们的手足同胞,甚至是同等级、低等级的种姓。
    若是在强弓硬弩的征服者面前,这些人比羔羊还温顺,比牛马还听话。
    便是杀了他父母,抢了他妻儿,他们也只会在地上打滚哭泣哀嚎,而不会反抗。
    若征服者可以丢给他一点补偿,那么,这些家伙甚至连哭号都不会了,马上就会开开心心的捧着补偿离开。
    当年,卫律率部初入身毒时,还一度有些担心,屠杀太过,剥削太狠,会导致反抗。
    所以推行过一些怀柔和恩赏的政策来拉拢民心。
    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些政策鸟用没用。
    而且,身毒人,特别是最底层的身毒人,其实根本不在乎他们杀了多少人,要收多少税。
    这些人就像虫豸一般,多的数不胜数,也如蝼蚁一样,只要能活着,就不会有意见。
    便是马上要饿死了,也不会反抗。
    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死了就能投胎,下辈子就不用受苦了。
    然而,汉朝人这才来了多久啊?
    他们到底在黄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卫律一下子就好奇起来?
    他们是刨了身毒人祖坟?
    不对……
    刚到身毒那会,卫律的部下,没少刨人祖坟和王陵。
    但身毒人没有任何反应!
    是x了什么人的妻女?更不对!
    身毒人,哪怕是所谓的婆罗门,只要征服者表现出意思,就会主动把妻女送上门来。
    甚至某些有条件的还会在门外,给征服者唱歌跳舞助兴。
    全是软骨头,统统是没卵子的懦夫。
    勇气和血气这种东西,对这些人来说,纯属累赘。
    尊严和人格,更是虚无缥缈的奢侈品。
    所以,卫律好奇无比:“汉朝人到底在黄支做了什么事情?”
    大魏的贵族们,立刻轰然大笑起来。
    大鸿胪郭闻更是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陛下……”
    “汉朝的那个楼船校尉,在黄支……下令废种姓之制,令民再无贵贱之分……”
    “更强令当地的贱民和贵种走一条路……”
    “于是激了众怒……”
    “那些当地的贵种倒还无所谓……然而那些贱民却愤怒无比,不过数日,黄支及附近数国皆反……”
    “数万之众,切断了黄支通向其他各国的道路,封锁其粮食与饮水……”
    “更妙的是,黄支左近十余国,皆以遣使来朝,求陛下派兵协防,保护各国,免遭‘邪恶魔鬼的侵蚀’……”
    “为此,甚至有国王愿意每年增加一倍的供奉!”
    卫律听着,傻掉了。
    然后,他也趴在了御座上,哈哈大笑起来。
    “妙!妙!”
    “这身毒人真是太妙了!”
    “吾等杀他父母妻儿,不反……”
    “掘其祖宗陵寝,不反……”
    “苛捐杂税,不反……”
    “汉朝人不欲其为贱民,反倒是反了……”
    “真是有趣,真是有趣!”
    本来,卫律还打算,若汉朝势大,就卷起铺盖去找李陵。
    现在,他已经决心,与身毒共存亡了。
    因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个地方的百姓与人民更好统治和奴役的了。
    还能找到比身毒人更好的剥削群体吗?
    没有了!
    只要让他们世世代代,沉沦于泥浆,他们就不会造反,也没有心思造反。
    而卫律和他的部下子子孙孙,都可以永葆此德。
    于是,卫律笑完就站起身来,看着他的大臣们,严肃无比的道:“诸公,身毒之土,皆吾等与子孙之乐土也!”
    “一寸也不可弃!”
    “朕欲与南陵城共存亡!”
    “卿等呢?”
    当卫律的这个问题问出来,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立刻明白了卫律的意思。
    他们纷纷俯首:“臣等愿随陛下,死战不休!”
    “善!”卫律坐下来,满意无比的点点头。
    身毒……
    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卫律在心里满是赞叹。
    自李陵西迁后,他从未像现在这般的踏实与满足过。
    …………………………
    黄支城头。
    辛庆忌和杜悦,看着城外,那些脏兮兮,衣衫褴褛,和乞丐、野人差不多的人群。
    这些人,举着木头做的农具,拿着石头,成群结队的将整个原野占的满满当当。
    身毒的僧侣们,出没在他们之中。
    每当那些光着一半膀子的僧侣出现,这些人就立刻跪下来,无比虔诚的磕头、膜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辛庆忌无法理解,杜悦同样如此。
    因为,他们遇到麻烦了。
    一个大麻烦!
    城外的那些人,和泥鳅一样,让辛庆忌与杜悦棘手无比。
    因为,他们不反抗。
    汉军,哪怕只派一个人出城,他们也会坐在地上,和那些僧侣一起,一动不动。
    只是汉军到那里,他们就跟到那里。
    哪怕,汉军士兵拿刀子砍他们,用火炮轰他们。
    他们也是这样,既不反抗,也不退让。
    这就给辛庆忌出了一大难题——这些人,在名义上已经属于大汉帝国治下,哪怕他们是夷狄蛮子,在传统上被视为两条腿走路的野兽。
    但终究,也不能滥杀。
    不然,史书上,可不会饶了他们。
    于是,这些人,这些单薄、瘦弱,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的身毒人。
    用他们破破烂烂的身体,竟让汉军无敌天下的军队,在这黄支城外寸步难行。
    “要不……校尉……”杜悦小声的建议:“您下令废除先前的政策吧……”
    “他们想当奴隶,想做猪狗,您何必拦着?”
    辛庆忌听着,一脸的纠结。
    他又何尝不知,废止从前自己‘好心好意’的政策是当前问题的最佳解法。
    但问题是……
    这些命令才发布不过一个月,转头自己就废止了。
    这要让长安知道了,别人会怎么看他?
    会不会认为他没有胆略,缺乏魄力?
    更重要的是,会不会在他的履历留下:曾为夷狄所迫,朝令夕改的评价呢?
    辛庆忌冒不起这个险。
    所以,他长叹一口气,道:“不可!”
    “国家法度,官府法令,岂有遇难而废之理?”
    “您……”杜悦顿时急了,再这么下去,这黄支城就要成为一个臭城、死城了。
    城中的粮食倒还是可以支撑两个月,但饮水怎么办?
    “阁下放心……”辛庆忌低下头来:“事情很快就会解决的……”
    “您打算……”杜悦小心翼翼的问道。
    “吾岂会用大炮轰击手无寸铁之人?”辛庆忌摇摇头:“诗书也未教过吾屠杀无辜百姓的道理与方法……”
    “吾又非是那些工商大贾,能视人命如草芥……”
    汉室,现在名声最臭的就是那些大作坊和大工场主们了。
    因为这些人,拿人命从不当回事。
    很多矿山和冶炼场的商贾,甚至将从各地买来的奴婢,视作消耗品。
    但贵族和官员就不行了。
    仁、义、礼、智、信,恪守着传统道德的士大夫与武将们,只要不是疯子,就不会随意的大开杀戒。
    特别是,对手无寸铁,不进行抵抗和反抗的平民进行屠杀,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再过些时日,番禹派来接替吾的人就要到了……”
    “到时候,此地的事情,自有他来处置……”辛庆忌松开衣襟,遗憾不已:“而吾将拜别此地,恐怕三五年都不能回返了……”
    出了这样的事情,他肯定是短期内没法再回身毒了。
    当然,他开拓身毒,打下黄支和缴获数十万金的财宝的功劳,是无法抹掉的。
    回朝后升官进爵,封候拜将,是一定的事情。
    而且,封赏肯定不薄!
    这已经远远超出辛庆忌出发前的预计。
    但问题是……
    这身毒之地,广袤无垠,身毒之土,富饶无比。
    这里本是大有作为的地方啊。
    本来,只要回朝后,拿了赏赐,就可以用北海楼船将军甚至身毒都督的身份,杀回来。
    然后在这里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为子孙和家族攒下无上武勋,让后世永远敬仰。
    可惜,这一切都和他再见了。
    讽刺的是,造成这一切的元凶,竟不是他的缺点,而是他曾一度以为的优点:仁义之心。
    “从今往后,吾将再也不对夷狄,有半分仁心善意!”辛庆忌握着拳头发誓:“夷狄譬如禽兽,不可以中国之人揣度!”
    谁能想到,这身毒的奴隶们,居然会死心塌地且坚定不移的保护和支持他们的主人,并坚决捍卫他们的奴隶身份,以被人奴役为荣呢?
    于是,辛庆忌栽了。
    但……
    吃了这个亏,辛庆忌不可能不报复的。
    所以,就在前几天,一艘驶离黄支马头的舰船上,带走了辛庆忌的五封亲笔信。
    而这些信件的收件人是广陵杨武、荥阳任费、蜀郡张安、令居费谨、朝鲜刘曾。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拥有一个着许多大型矿山,每年都需求数千甚至上万的开矿劳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