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砸锅(五)
革宋 作者:绯红之月
第183章 砸锅(五)
“耶律阁下,奥古斯都想问今年的粮食供应会不会出问题。”
第二任欧罗巴行省节度使耶律洪没有立刻回答这个开门见山的问题,他用毛巾轻轻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西历六月的雅典很热,这个问题又是耶律洪刚和欧罗巴行省特别讨论过的要务。让他坦率说出欧罗巴行省的担心实在是超出耶律洪的底线。
旁边的幕僚看得出耶律洪的为难,杨思贤与司马荣对视了一眼,杨思贤笑道:“这件事我们也问过元国代表,既然西罗马奥古斯都与元国国主郝仁是亲家,就没有直接去元国询问?”
这个插话让耶律洪很满意,他也不接话只是看着西罗马使者的表情。司马荣看着这场小小的勾心斗角,心里面突然觉得好笑。比关系亲近,自然是伯颜和郝仁关系更近,既然伯颜已经考虑到粮食供应,他派人这么装模作样的到雅典来问话是为了什么?
想到关系亲近,司马荣突然垂下视线。伯颜与郝仁是亲家,但是从蛮夷关系来看,姓耶律是标准蛮夷后裔。大宋最初面对的北方蛮族乃是辽国,虽然辽国存在的时候也曾经说过,耶律家乃是大唐承认的地方势力,大宋继承的柴家,以及柴家继承的周家,从历史上看都没有耶律家根正苗红。可大宋的历史课本已经给辽国定性为比较开化的蛮族国家。伯颜重建的西罗马帝国与耶律家……还真的是一对呢。
虽然知道自己想太多,司马荣却没办法让自己不想。耶律洪主导的那场讨论元国粮食供应的会议开头是传达国内消息,赵官家开始在大宋强调华夏身份以及华夏生活,讨论会议开始时传达这个学习内容耶律洪的脸色让司马荣都觉得忍不住同情。有文化是好事,可太有文化就会导致不容易受骗。只要认真学习过历史课本,就明白耶律洪的祖上是蛮族。一个蛮族后裔强调自己的华夏身份,哪怕这个辽国这个比较开化的蛮族国家已经覆灭将近两百年,还是让人觉得难以遏制的想笑。
很明显,西罗马帝国的使者一点都不想笑。他严肃的答道:“阁下,奥古斯都并没有告知我他有没有与元国联络,我受命而来的目的是询问元国有可能终止粮食出口的可能。现在已经是六月,如果今年没有粮食出口,我们的日子可都不好过。”
司马荣的心思被拉回到这个讨论中来。欧罗巴行省对未来预期没有西罗马帝国这么悲观,却也不乐观。如果粮食不足的话,欧罗巴行省就只能从理藩部请求调用天竺殖民地的粮食来供应缺口。这件事实在是令人非常不安。
耶律洪终于开口了,“西罗马帝国比欧罗巴行省大得多,土地也颇为肥沃,若是西罗马都没有办法,我们欧罗巴行省更没有那么多粮食产出。”
“大宋如此强大,就没有别的办法来做备案?”西罗马使者问。
“备案也不是没有。”耶律洪应道:“我们欧罗巴行省准备了个备案,只是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
司马荣抬手捂住嘴,这才让他没当众笑出声。还没能完全遏制住笑意,就听杨思贤已经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杨从容知道这么笑不合适,连忙抬手捂住嘴。司马荣看着与会的几人,也就是耶律洪还能镇定自若,其他几名欧罗巴行省的官员要么捂嘴,要么把头埋进手臂。还有一位硬是憋住了笑,可脸都憋红了。
西罗马使者看着这帮宋人的表现,神色更加严肃。他试探着问:“请问阁下想出什么备案?”
“何不食肉糜!”耶律洪爽快的给出了答案。
会客厅里面一片沉寂,司马荣的手捂得更紧,虽然没有任何恶意与嘲笑,可听到这句中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金句,他就是忍不住想笑。司马懿的重孙子晋惠帝当政之时,有一年遇到大灾,朝廷对此非常焦虑,晋惠帝苦思冥想后对着身边的人问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没有米粮可以充饥,为什么不去吃肉糜粥呢?)
这句话在历史上鼎鼎大名,成了无知无能的典范。耶律洪用这句话来归纳他的解决方案,这幽默感真有点赵官家嬉笑怒骂时候的风采。杨从容卸任,可是赵官家钦点的耶律洪作为第二任欧罗巴行省节度使。
西罗马使者是用汉语和欧罗巴行省的官员交谈,听了‘何不食肉糜’的话,他皱着眉头思考片刻,愠怒的答道:“耶律阁下这是要开我们的玩笑不成?”
耶律洪摇摇头,“这就是我们欧罗巴行省的解决之道。提高肉类供应,以减少主食消耗。”
“阁下,你以为我们不懂养牲口么?!家财万贯,带毛不算。牲口若是真的可以养到替代主食,我们西罗马那么多蒙古人怎么会不知道!”西罗马使者的声音中已经满是被侮辱的愤怒。
耶律洪脸上露出大大不快,他也很不高兴的答道:“这是我们欧罗巴行省的解决之道,既然你问起,我也据实以告。难道我们欧罗巴行省怎么做,你们西罗马帝国也要跟着做?”
两边都上了火气,这明显是谈不下去。看着双方都很恼火,司马荣插话进来,“先谈到这里,大家休息一下。”
会议厅带休息室,两边人都去了休息室。司马荣问道:“节度使,咱们这么讲的话,西罗马一定不会高兴。”
耶律洪淡然答道:“那是他们的事情,咱们把咱们的事情解决好。元国以前稳定,大家一直在说要确保粮食供应,却也都是说说而已。现在狼来了,大家各自靠自己本事解决。”
杨思贤跟着文:“提高这么多肉类产量……,且不说防疫,这也是依靠埃塞俄比亚那边提供的牧草来支撑。咱们欧罗巴行省就没办法靠自己解决咱们的粮食供应么?”
面对质疑,耶律洪坦率答道:“古希腊号称是欧罗巴文明的先端,我也没想到这地方如此贫瘠。怪不得古希腊出了那么点人物之后就籍籍无名。这种土地怎么可能维持千年的繁荣。既然这地方已经如此,咱们就尽力提高欧罗巴行省的实物产量。但是咱们自己要确定欧罗巴行省的粮食政策。我们没办法单靠我们自己保证粮食的绝对安全。”
听了这番话,司马荣心中忍不住赞许。虽然忍不住想到耶律洪的蛮夷出身,可这个人能被赵官家选中不是没有理由。敢这么率直的讲述出欧罗巴行省的粮食政策就已经非常有担当。节度使这个差事本身就需要能够做出正确判断,掩耳盗铃只会把事情越搞越糟。
官员们都沉默着,耶律洪节度使既然说了实话,大家也只能听着。要是这帮人有能力实现与耶律洪不同的粮食政策,接任的就不该是耶律洪。就听耶律洪继续说道:“防腐剂这个东西大量服用对身体不利,粮食厅专门发来了报告要我们学习。等西罗马的人走了,咱们就再开个会强调一下。屠宰场与肉联厂必须是官府监督,我不在乎别人说咱们学了张飞将军,还是大家的身体要紧。”
司马荣再次低下头。懂历史就是这么有趣,按照陈寿的《三国志》以及其他一些流传,说张飞张将军家是杀猪的。市井上最近出了许多小评话本子,司马荣爱读书,就订阅了一些。其中有一本讲的就是三分。说张飞张将军少年时候杀猪只用一刀,不管是什么样的猪在他面前都会被一刀毙命。而挨了一刀而不死的猪都会被张将军空手捏死。这段评话把司马荣逗得大笑。
但是学习过大宋官方组织的秦汉第一帝国制度考证的课程之后,司马荣知道垄断肉联厂的张飞绝不会以杀猪为业。不是当地豪强,哪里可能插手屠宰业。在汉代那种有着详细国家规划的制度下,只有效忠朝廷的豪族才可能得到这个差事。即便不懂历史,也能明白一个杀猪的怎么可能有一笔流传后世的好字。《张将军帖》那可是大大有名。
既然耶律洪要强调肉联厂的国营特点,那就说明他是准备在希腊这个穷的掉渣的荒山野岭全面推行大宋制度。这可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司马荣如果能执行得好,第三任欧罗巴行省节度使不是没有希望。
正在想,就听杨思贤说道:“节度使,若是这么做,咱们要不要出口?”
耶律洪答道:“这个以后再说,我不觉得东西罗马真有钱到能进口肉类。吃个稀罕是一码事,真的想提高肉类与蔬菜产量,把膳食结构改成大宋的模样,那就需要大量相关技术。我不想对他们进行技术扩散。”
提纲携领将事情理顺,大家休息一阵后继续开会。就如耶律洪所料,西罗马帝国使者直接提出肉类价格。耶律洪也率直的把雅典腌肉批发价格讲给使者听。司马荣看到西罗马使者的脸都变色了。耶律洪报价用的是四方交钞这个货币单位,四方同盟之间的贸易的法定货币就是四方交钞,以及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价格。哪怕是西罗马拿着黄金白银来雅典,也得先把金银按照当时的金银兑换牌价兑换成四方交钞,然后再用四方交钞购买商品。
四方同盟的四方中,也只有欧罗巴行省完全使用四方交钞作为法定货币。其他三方都只是在某些领域使用四方交钞。这价格报出来,西罗马帝国的国库搬空也不够购买食物。
最后两边也没有谈出结果,西罗马帝国对于元国的问题以及蒙古与天竺奴隶王朝的战争问题避而不谈,这都不敢谈那就没什么好谈了。
西罗马使者急急忙忙赶回罗马,见到伯颜之后禀报了此次打探的结果。伯颜听完之后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使者下去。然后他拿出了书桌里读了一半的信。说起来也好心酸,自从伯颜带兵离开蒙古朝廷,与蒙古大汗的联络就越来越少。忽必烈大汗在世的时候稍微好点,两人还有点私人书信。等铁穆尔大汗上位,两边的书信完全是官方的,而且这封信还是铁穆尔大汗这些年来给伯颜的写第三封信。
伯颜想起郝仁的感叹,心中也有些戚戚焉。随着忽必烈大汗去世,曾经的蒙古朝廷完全变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已经退化到蒙古大汗与蒙古王爷之间的关系。伯颜距离蒙古最远,铁穆尔大汗根本就没有想与伯颜有什么交流。怪不得郝仁对忽必烈大汗的时代念念不忘,那个时代君臣之间总算是有点私人情谊,和现在这种纯粹的利益关系相比温馨的太多太多。
铁穆尔大汗在这封信里面讲述了正在进行的战争,看得出忽必烈大汗的孙子对于战争无比乐观,甚至说出一个蒙古骑兵能够打至少三个奴隶王朝士兵的话。伯颜看完之后拿起笔,却不知道改写什么。他并不因为这话而小看了铁穆尔大汗,相反,从铁穆尔大汗的信中伯颜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模样。
那时候伯颜还跟着怯的不花将军打仗,那时候蒙古的大西征结束没多久,伊尔汗国是旭烈兀汗王当政。东罗马帝国为了求存,全面依靠旭烈兀汗王的力量。伯颜出使东罗马帝国的时候被奉为上宾,所以他才有机会遇到玛利亚公主,并且和玛利亚公主谈论着包括信仰人生的话题。
那时候的蒙古真的无比自信,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对于自身力量的把握。从两河流域到淮河与长江流域,在蒙古世界周围的所有国家也都相信这些,并且对于蒙古充满了敬畏。
想到这几十年的变化,伯颜忍不住想起了忽必烈大汗。他突然苦笑起来,自己怎么会和郝仁那个家伙一样怀旧起来。忽必烈大汗已经去世了,现在是铁穆尔大汗执政。
第183章 砸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