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二六五章 远洋生意不好做
庞大的大明水师舰队缓缓驶出马尼拉湾,继续向南驶去,不过,舰队并没有直接驶向马六甲海峡,而是沿着加里曼丹岛一直往南,来到了巴达维亚。
这个时候的巴达维亚与几年前相比并没有多大变化,因为张斌这几年的重心都在大明国内,根本就无暇顾及南洋地区又或是南洋以外的莫卧儿、波斯、欧陆,东盛堂也因此没有获得大明水师的支持和保护,只能南洋地区缓缓发展。
这年头,没有强有力的武力保护,远洋贸易基本无法展开,因为很多航道都海盗盛行,而且,有些时候,列强的舰队比海盗还要凶残,如果遇着海盗你还有可能留条命,如果在海上遇着列强的舰队,很有可能,你会连人带船一起消失!
东盛堂南洋大掌柜郑芝鹄并不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但是,他也不是什么鲁莽之辈,没有大明水师的支持,他并没有妄图去打开波斯甚至欧陆市场,他只是规规矩矩的在南洋经营着,等待着大明水师扬威海外的那一刻。
他相信卫国公的能耐,他相信大明总有纵横四海的那一天,大明水师连海上霸主荷兰人的舰队都能击败,还有什么好怕的,卫国公迟早要带领大家冲出去,只是大明内有反贼,外有建奴和蒙元的威胁,卫国公一时之间抽不出身而已。
这两年,好消息不断传来,反贼被剿灭了,建奴被击败了,辽东收复了,甚至东瀛都被大明打趴下了,他知道,卫国公就快把目光投向海外了,大明水师就要来了!
果然,前几天他便收到消息,太师卫国公张斌将率福建水师舰队出访欧陆,他真的激动的不行了,几近夜不能寐。
这天,大明水师舰队预计要午时左右才会抵达巴达维亚,但是,他却从清晨开始就组织东盛堂的雇员在码头上忙碌,布置,准备隆重迎接大明水师和太师卫国公的到来。
巴达维亚城里这会儿也是大明商户及其家属居多,听说大明内阁首辅,太师卫国公要来,很多人都自发来到了港口附近,港口附近很快便变得如同马尼拉那边的海滩一般,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内阁首辅又或者国公爷,很多人这辈子都没见过,更何况是身兼内阁首辅、太师、卫国公三职的超级大官,这么大的官在巴达维亚还真没人见过。
还没到午时,密密麻麻的黑点便出现在远处的海平面上,这些黑点越变越大,越变越大,伴着港口两边老百姓的惊呼声和欢呼神,上千艘战舰铺天盖地般的进入港口,顿时,所有人眼前都被战舰给填满了,镇远巡洋舰、威远战列舰、轻型铁甲舰,满眼全是战舰,巴达维亚的老百姓虽然大多见过这三种战舰,却不曾想,大明水师的战舰会如此之多。
郑芝鹄也算是极有见识的人了,他也听说东番那边的造船厂在不停的生产战舰,福建水师的战舰早已超过千艘,但是,当上千艘战舰同时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仍然被震撼到了,太壮观了,太壮观了!
他呆呆的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铺天盖地的战舰,直到数艘镇远巡洋舰靠上码头,无数明军将士从上面喷涌而出,他才带着几个东盛堂的掌柜上前询问下来的明军将领。
很快,他便找到了旗舰所在的位置,而此时张斌已经在一众武将的簇拥下走下扶梯了,郑芝鹄见状,连忙疾步上前,就待俯身下跪,张斌却一把扶住他,亲切的道:“好了,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如此客气,芝豹呢,这家伙跑哪里去了。”
如果按郑芝龙兄弟和张斌的关系来算,郑芝鹄和张斌的确算得上是表兄弟,不过,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郑芝鹄见跪不下去,只能尴尬的拱手道:“多谢国公爷,回国公爷的话,这会儿芝豹正带着船队在苏门大岛外围巡视岗哨呢,他都去了十多天了,不知道国公爷会过来,还望国公爷海涵。”
张斌闻言,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欣慰的点头道:“嗯,不错,这小子还蛮勤快的嘛。”
这时候,施维拉和科奎拉也带着几个亲随小船了,张斌给郑芝鹄介绍了一番,随即便领着众人往巴达维亚总督府方向走去。
他来这里可不是光露个脸而已,他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安排呢。
当天下午巴达维亚总督府的会议室,又召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这次与会的也没有大明朝廷的官员和大明军方的将领,而是各大商帮的代表。
张斌进来之后,一众商帮代表自然是肃然起立,一阵恭维,他直接抬起双手,示意大家坐下来,随即便拿起会议桌上的白蜡杆,转身指着墙上的大地图介绍道:“大家应该都清楚,现在我们大明商户主要经商区域除了大明境内就是东瀛和南洋,而像西边的莫卧儿、大食、波斯、阿米昔儿和欧陆我们大明商户都很少涉足。”
在场各大商帮的代表无不面带遗憾的点了点头,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莫卧儿、大食、波斯、阿米昔儿和欧陆那边的钱很好赚,很多货在那些地方利润都丰厚的惊人,但是,他们都不敢去,因为太危险了,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船陪个血本无归。
他们只能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甚或是荷兰人做做生意,将货物以微薄的利润卖给这些人,任凭这些人去赚取惊人的利润。
这次,这些大商帮之所以积极相应卫国公张斌的号召,派出大量商户代表而且还带来大量货物样品,就是听说卫国公要带领大家去开拓西洋市场了,那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果然,张斌紧接着便指着地图道:“我们大明的商户之所以不敢踏足这些地方,出海远航太危险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你们想过没,要出海远航就要组织一定规模的船队,这船队规模一上来,人就多了,数百人甚至是数千人都有可能,那么这数百人甚至数千人的饮水从哪里来,这海水可不能喝。粮食又从哪里来,这西洋沿岸可不是到处都有粮食捡。如果你们商船上塞满淡水和粮食,你们又能带多少货物,你们冒险跑一趟又能获取多少利润呢?”
这个问题大多数商户还真没仔细考虑过,因为他们大多在大明境内做生意,就算去东瀛,来南洋,沿途基本都是大明控制的区域,他们想在哪里获取淡水和粮食的补给都行,所以,他们大多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这一去西洋可就是成千上万里,以现在流行的大福船那速度,动不动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这期间大家吃什么,喝什么,带够淡水和粮食吗,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就算什么货物都不带也不可能带上所有船员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淡水和粮食。
众人脸上都慢慢露出担忧之色,看样子,这远洋生意不好做啊,不但要有足够的商船和货物,最关键的,还要有足够的补给之地啊,不然,整个船队的就算渴不死也得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