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56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565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565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565

    整天跟个锯嘴葫芦似的,保不齐是个没了嘴的葫芦娃呢!”

    莫茹和周明愈对视了一眼,这孩子!

    周七七却觉得很好玩,跟弟弟笑道:“你以后就叫葫芦娃了啊,七个葫芦娃是你哥哥,你是八娃!”

    ☆、第233章 换古董

    周小八一副你高兴就好的样子, 淡定地扭头去看信,其实啥也看不懂。

    看完信,莫茹道:“小弟算不算不务正业?”

    这孩子脑瓜太好使了, 一个小孩子整天学那么多东西,可别累坏了。她怎么觉得小弟个子有点矮呢?可别跟赵喜东似的心眼儿多了长不高才好。

    周明愈笑道:“他这叫会学,不只是死学课本。”

    信中最后还说, 傅妈妈又邀请他周末去吃饭, 他很不好意思, 不过知道他们是冲着姐姐姐夫的面子, 盛情难却, 他还是决定去。

    自从莫茹和周明愈拜访过傅妈妈以后,因为有女儿的叮嘱, 傅妈妈时常去看看莫应熠, 送点吃的用的, 还邀请他家去吃饭玩儿之类的。

    莫应熠这孩子嘴巴甜, 人又聪明乖巧懂事, 傅妈妈一家都很喜欢他, 去了两三次,连邻居都稀罕他。

    这也算是他的本事了。

    两人商量了一下,当天就去县里取钱, 顺便再收拾几箢子粮食、鸡蛋、蘑菇以及囤积的蔬菜, 拿到县里偷摸换点贵金属或者古董一类的。

    他们和邱磊的生意只是倒腾一些日用品, 稀罕物是换不来的。毕竟她也没法儿把细粮、蔬菜拿去给邱磊, 只能给鸡蛋蘑菇以及一些手工品之类的, 算是帮村里人赚点外快好换日用品。

    这时候乡下粮食比城里缺,农民比市民挨饿厉害,就算粗粮她也很少拿到城里去倒腾,基本都给砖窑厂留着救济工人。

    收拾好了,两人想把孩子送到张翠花屋里去。

    周七七立刻抱着她的大腿,“娘,我也去!”

    周小八也立刻眼巴巴地看着莫茹,他也要去。

    当他们用那种软软的祈求的眼神看着你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拒绝的。

    去和张翠花打了一声招呼,一家四口就骑自行车去县里。

    小八被放在空间里,周七七却不肯,非要坐在前面,周明愈就用军大衣裹着她,只给她露出眼睛来。

    看起来是相当惊悚的!

    大黄狗八八就被要求留在家里巡逻。

    到了县城莫茹就领着周七七,周明愈将一个大箢子放在后座上,这样一路去酒厂附近。

    今年不只是经济环境有所放松,政治环境看起来也放松不少,没有再搞这个运动那个教育的,所以城里市民们脸上的表情也放松很多,不再那么紧张。

    这时候治安人员比以前似乎也少了,没有那么多戴红袖箍的三不五时地跑过来收缴。

    听邱磊说,是上头的意思,让适当放松一下。既然有命令,那他们自然乐不得,谁爱干那得罪人整天让人背后骂祖宗八代的事情呢。

    看到不少妇人挎着篮子盖着包袱,贴着墙根谨慎地观察着,不断地跟行人兜售自己的物品。

    她们带的基本都是鸡蛋,用鸡蛋换城里人的粗粮或者粮票回家补贴口粮的。

    莫茹不和她们抢生意,就直接去人多一点的家属区。

    看着有老太太们过来,莫茹给周明愈把帽子的耳朵放下来,自己也把围巾遮着脸,尽量不让人看得太清楚。

    虽然城里老太太不认识她这个劳模,可万一碰到认识的呢,影响不好。

    “白面、挂面、炒面……”莫茹低声念叨。

    别看她声音小,老太太们年纪大,耳朵可灵着呢。

    她们蹭得就扭头过来,一个看着路口防风,另外的就凑上来,又快又小声地问:“真有白面?可别糊弄人!”

    这年头要吃白面可不容易,有钱买不到,有的人来卖说是白面,结果是黑面里掺了石膏粉!!

    黑心肝的!

    几个老太太火眼金睛扫了一圈,看他们俩穿的不差,小媳妇儿的棉袄还是碎花的,挺厚实,甚至还收腰挺时髦耐看的。再看男人披着个军大衣,个子高高的,腰板笔挺的,不像那些吃不饱饭塌腰驼背的。

    哎呀,还领着个小闺女呢,长得真俊。

    这小女孩儿看起来五六岁的模样,个子比一般孩子高,长得俊到极点,穿得也时髦秀气,比城里孩子还好看呢。

    她们就嘀咕,这三人家只怕是当干部的,说不定是公社干部的家属,从粮管所倒腾出来卖呢。

    如此便信他们真有白面,纷纷问道:“有多少?”

    莫茹就把包袱掀开一角,让她们看看。

    哇!一大箢子!

    发了发了!

    白面当然要啊!

    这个白面看起来比他们去粮油店买的还白呢!

    而且还有股子面香,一点柴油味儿都没有,一看就是石磨磨出来的!

    几个老太太立刻说要,这个要十斤那个要二十的,一个个不差钱。

    他们这些人家,家里只要双职工的其实就不缺钱,工作几年以后,工资都在三十多。只可惜有钱买不到东西,粮票布票都是定额的,想买多也不可能。

    这两年别说多买,就正常买定额都买不到。

    以前一个月细粮有三分之二的,后来细粮粗粮对半分,再往后细粮只有三分之一。

    到现在,玉米面都成细粮!

    哪里说理去?

    一个月三十斤口粮,应该至少有七八斤细面,结果这都好几个月买不到了。

    粮油站要么说没货,要么到了货大家排队,结果长长的队伍也就一半的人能买到,其他人依然买不到。

    这会儿有卖白面的,简直跟天上掉下来似的,自然要买!

    有的买就是好事。

    对他们这些人,赚了钱不就是吃么。

    这都多少天没吃过一顿饺子了,一家人都馋死了啊。

    整天吃玉米面、秫秫面、地瓜干的,吃得人都要萎靡了。

    他们又不是农村那些粗肠子的老乡,连小麦根玉米秸都能吃的,他们吃地瓜干多了都便秘不消化啊。

    他们问多少钱一斤的时候,莫茹小声道:“大娘大婶们,俺们不要钱,要……”

    “不要钱?”一个老太太故意打断莫茹的话,“不要钱好啦,这些我都要了。”

    伸手就要去抢。

    莫茹蹙眉。

    周明愈立刻将她们挡开,道:“我们不收钱,只收老物件。”

    几个老太太瞅着他们,老物件?

    莫茹就给她们解释,建国以前的东西,能作价的都可以。

    一个老太太道:“我家里有根银簪子。”

    这会儿都让剪了头发,簪子也没地方戴,就算戴出来,有时候妇女主人还得说资产阶级情调不让戴呢。

    这些东西这会

    分卷阅读565

    -

    分卷阅读565

    -

    分卷阅读565

    - 肉肉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