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
(综同人)当太后的这些年! 作者:瑟嫣
分卷阅读90
(综同人)当太后的这些年! 作者:瑟嫣
分卷阅读90
(综同人)当太后的这些年! 作者:瑟嫣
分卷阅读90
得了了下倒也慢慢的恢复了平静。
泰昌四年这一年,除了延绥一带爆发饥荒,仍然需要政府大规模赈济外,就只有湖广武陵、澧州两地地震让人颇感烦忧。当然就大明目前的国力而言,应对这些天灾引发的后续,也不怎么感到吃力,所以相对全国大范围,也算是风调雨顺的一年。
孙元化赶往辽东不久,便被明达推荐受命为登莱巡抚。与之同时,徐光启花费大量精力、财力筹划招募西兵300,正在赴京途中。这三百名西兵大多是葡萄牙人,少数则是西班牙人,大多都是政府海军退役,熟知火炮操作的炮火。
一行被国人称为红毛夷的西兵到达京师后,杨太后领着朱慈燐小皇帝在西苑接待了他们。通过徐光启同这些西兵简单的交流后,杨太后一锤定音,全部调往登莱,在孙元化手中任职。有了这些精通火炮的西兵加入,大明火器算是开启了新的篇章,杨太后相信由她和朱慈燐小皇帝的全力配合,这个时空的大明一定不会如历史上的大明一样,火炮数量越打越少,到了最后,后金方面足足有数百门红衣大炮,而大明方却萎缩到了十几门的地步。
泰昌四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静的,可一到泰昌五年,所以大小麻烦接连而至,让垂帘听政的杨太后和中枢朝廷的一干官员全都忙得叫焦头烂额。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大明上下官员齐心协力处理政务时,黄河于孟津决口的消息让杨太后当场砸了案桌上的龙头砚台!
“昨年哀家就令都御史官员巡视河床,都御史回复沿河口岸没有出现堵塞现象,可现在呢,黄河水决口了,你们却跟哀家说是年久失修的缘故。真当哀家上了年龄,忘了去年都御史巡视河床之事不成!”
“请娘娘息怒。”施首辅拱手道:“现在怪罪都御史失职已经无济于事,目前最重要是解决黄河决口之事。黄河之水汹涌、一旦决口,必造成军民商户死伤无数。”
“那依施卿的意思是让孟津一带百姓先行迁走、安置!”
施首辅胖胖的脸上浮现凝重。“百姓转徙,到处丐食。如此下去并无路可走,乃聚而造反。所以迁民之举不可取,只能决口附近选一处适合地点,重新修建村民据点。”
“哀家懂你的意思了,此事就由户部以及吏部官员主持吧。”说完,杨太后看了一眼领命的户部、吏部尚书,突然勾唇冷笑了一声。
杨太后接着道:“平时的时候,哀家不介意你们有私心,因为人都有私心包括哀家,但如今这时候,尔等最好不要有什么私心,将哀家交代的事情一一的做好,不然锦衣卫那儿空着的昭狱,可等着你们入住呢!”
相比好面子、讲规矩、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官员出手的朱由校(包括历史上的崇祯帝朱由检),杨令月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可不怎么讲规矩,惹极了她,她可是会乱来的。杀人不抄家那是傻子才会做的,信奉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杨太后觉得杀人又抄家才是真绝色!既丰盈了国库,又起了杀鸡儆猴的效果。
杨太后相信只要她说缺银子,这些平时把钱看得比命更重要的家伙们,即使再怎么不情愿,也会捐献一部分,才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崇祯帝都拉下脸面开口了,满朝文武还咬紧牙关说没钱,结果崇祯被逼得煤山上吊了,一群哭穷的‘铁公鸡们’也在起义军的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等酷刑的‘爱护’下,交出惊人的财富。
杨太后觉得,为避免她手下的这群货也变成只认钱不要命、没有一丁点人文道德心的奇葩货,还是很有必要采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毕竟对付他们,一味的宽仁是不行的,一味的打压也是不成,唯有掌握平衡,不让其一家独大才方为上策。
说穿了,如今内阁成员分为三派,其中首辅施凤来乃是已经隐退朝廷、隐于幕后的魏忠贤扶持上台的,算是阉党。而次辅徐光启呢,算是清流,自成一系!至于次辅来宗道,则算是东林党以及其他党派一系。
三种派系互相制约,互相压制,没有一派系独大,朝廷氛围反而比之历史上崇祯当政时东林党独大、崇祯帝除了东林党人无其他人可用要好得太多,至少杨令月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所下命令,没有阳奉阴违,区别只在于完成得一般和完成得很好,
当然这种区别是因为各人的能力而已。有的人能力一般,自然完成得一般,有的人能力不错,任务完成得自然也不错。就好比一直稳坐首辅位置的施凤来,说能力吗,除了文采少有人及外和为人圆滑外,其实他的能力很平庸,至少对比名人张居正来说,施凤来这个人真的很平庸。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o(* ̄︶ ̄*)o
☆、第七十八章
不过平庸也有平庸的好处, 至少在强势如杨太后的手底下做事, 只要事事听从吩咐办妥就是。就如这次黄河于孟津决口之事,杨太后已经开口让户部、吏部两部官员处理,施首辅只尽了首辅之责、勉励两部官员几句, 全全放权,便与其余次辅、五人一起商议其他政事。
自泰昌五年开年以来,就立春一月便大小麻烦事不断,先是黄河于孟津决口,接着延绥一带又颗粒无收。
好吧,在小冰川时期的影响下,大明境内大部分地区收成都不佳,所种植的常规农作物只够果腹。只是延绥一带更加严重罢了。
内阁官员们平时都在俗称内阁办事处的地方办公。地址在紫禁城午门内以东、文华殿之南、内阁大库之西的一幢单独宫殿内, 正殿牌匾上书内阁大堂。
左右偏殿都设有书房, 里面放满各种四书五经,诗歌典易。天启年间时, 内阁官员们皆集于昭德门之东南隅办事,只在新授职之日,于内阁设一公案。而泰昌元年起, 新帝登基, 杨太后觉得内阁办事处空着不好, 就让内阁官员们就在内阁大堂办公,昭德门之东南隅则腾为休息室,以供忙碌于政事忘了时间、未能在宫禁之前出宫回府的大臣们歇息之用。
如此一来,倒也免了内阁官员们来回奔波之苦。只是办事效率嘛, 也没提升到哪儿去,至少一个该怎么赈灾的问题就反复谈论了几天,然后施首辅和稀泥的态度下,往年怎么做的今年还是怎么做……
于是赈济灾民一事仍然是赈灾之事仍然是延绥知府、今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施首辅以及内阁其他次辅轻车熟路的下发中枢旨意,免延绥一带赋税、调拨二十万石粮食运往延绥一带赈济灾民。
中枢旨意下发到延绥一带后,还算好官、做事比较靠谱的延绥知府很是松了一口气。他们是知道饥荒一发生,朝廷一定会做出反应的,也会调拨粮食运来赈济灾民的。调拨粮食的快与慢,
分卷阅读90
-
分卷阅读90
-
分卷阅读90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