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灵异官场 作者:海东青
第十三章
而亿科地产方面注资出了问题,也连带着在砚海县起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催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来砚海县跟苗族村的村民已经谈判好了,协议也签了,迁移安置房也盖了,还把一大笔款项划做了迁移的专项基金,但现在亿科地产方面的二十亿注资已经不能依赖了,对于苗族村村民不迁违约是小事,但山南省前期对这个计划从上到下全力配合,而且做了这么大的宣传动作,还把它赞扬成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山南省“深挖内涵,打造特色生产力”的典范,现在如果半途而废,已经投进去的钱跟人力也就打了水漂,就反倒是成了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省里市里领导们的脸上都很不好看,虽然这次是亿科地产方面的资金流问题,但媒体不会看这些,中央领导不会看这些,谁让你的融资渠道这么狭窄?谁让你这么放心地依赖一家内部管理如此脆弱的家族式公司?
而要开始迁移工作的话,继续开发的话,又不知道要上哪里去找个冤大头来接亿科地产留下来的这个烂摊子,后续计划不知要到哪年哪月才能展开,而至于让武山市或者山南省方面政府牵头来进行这次投资,那是绝对免谈的,别看省里的领导一贯以来对这个计划表现得很看好的样子,但事实上谁都知道,这是个长期投资,高投入低收益,资金回报率低而且连政绩工程也算不上的项目,哪一级的领导有这个气魄自己伸长了脖子往这个圈里套?对于这个问题,王长盛倒是提出了一个还比较有可行性的提议,就是在他看来,原本亿科地产对于整条旅游线路的投资铺得太开了,在现在资金很难到位的情况下,不如把计划收缩一下,只搞以苗族村及古茶树林为中心的一些周边景点开发,就可以用少一点的投资,来收拾这个残局。刘辰龙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就让王长盛把处理善后的这摊子事管了起来。关于这个建议,省里市里也正在考虑。但这个建议也有一个很为难的地方,因为跟亿科地产已经签下了协议,如果现在抛开亿科地产来自己搞开发,就变成砚海县方面违约了,而现在亿科地产没有一个可以当家的人,可以谈判商量,是以这个大张旗鼓地开始了的工程,让砚海县乃至整个山南省的领导都很头痛。
而另一面,在苗族村的年轻一辈的苗民,被那些下乡动员迁移的干部们在谈判时说动了心,现在反过来隔三岔五到镇里、县里来问什么时候能搬到县郊的房子里住?什么时候能到县里上班?毕竟当时为了动员他们迁移,那些乡镇干部们嘴上没把门,把他们的前景吹得太美妙了,人心一野了,收也收不回来。况且现在也快到新的收茶季节了,去还是留对于他们安排下一季的农业生产问题关系巨大,但县里却又一时给不出一个明白的说法,最后还是刘辰龙拍板决定了,让苗民们在按原有的习惯采收一季,不过这终究也不是长久办法。
而砚海县这个以茶叶为主要收入的老牌贫困县,在这个春茶已过、秋茶未收的清黄不接的时节,各个乡镇纷纷发不出足额工资的毛病又开始犯了,于是各路诸候们开始一直看着那笔专项迁移款眼馋,纷纷建议既然一时半分苗族村的村民们是迁移不了,那不如就先把这笔钱给大伙发了,几百万呢,虽然止不了饥也权当解解渴,王长盛都骂了他们几次娘了,他们也还是涎着脸见一次说一次,这点也让刘辰龙很为难。
还有就是当时的迁移安置房可以算半是赊来的,至今县上还欠着人家施工方的一大笔钱。本来已经谈好了,亿科地产的第一笔款项过来,就马上拨付给施工方,但现在明摆着亿科地产是不是会按协议继续注资已经很成为问题了,于是施工方的老板也急了,三天两头往县政府跑,刚开始时总算客客气气,但半个月过去了,看县里一点动静没有,也就急了,跟刘辰龙开始普及起了国家政策,说自己手下一大帮人都等着这笔钱吃饭呢,总理有明确指示,不准拖欠民工工资,弄得刘辰龙跟王长盛很是狼狈。
侥是刘辰龙是修为精湛的人物,这一个半月来也是弄得疲累不堪,人都瘦了一圈,看得还驻在砚海县处理汪木案件的罗怀仁都很心痛。但是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让刘辰龙很郁闷的事。
王长盛临阵脱逃了!
王长盛跑到省里去住院,开头时并没有和罗怀仁还有刘辰龙打招呼,刘辰龙也是无意间发现的。当时县委办的陈副主任跑过来向刘辰龙汇报,说来催那个安置房款的李老板又过来了,坐在接待室里怎么劝也不走,非吵着要见领导。刘辰龙当时正忙着准备跟罗怀仁还有那一群专家研究案情,也没太在意,随口指示陈副主任让李老板去找王县长,结果陈副主任说,他看见王县长的0002号车一早就开走了,听王县长的司机说是要上省城, 不过王县长都没跟他们交代一下,手头上还留了一大摊子事没处理呢。刘辰龙这才觉得奇怪,作为搭班子的成员,现在家里事情这么一大把,他王长盛没事往省城跑干嘛?而且还不打个招呼?
于是他就当场给王长盛打了个电话,结果响了好久王长盛才接了,开口就说自己是要往省城治病。
王长盛在电话里哼哼着,说自己的心脏原本就不太好,这一个半月来又没休息好,结果老毛病又犯了,医生建议他要上省医院去做个全面检查,可能还要动手术,所以大概要在省里呆上一段了,家里的事可就要拜托刘辰龙多费心了。临了还很高姿态地表示,如果刘辰龙觉得县里的事确实有必要要他回来协同处理的话,那他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会立刻赶回来,他王长盛是共产党人嘛,从不贪生怕死。
刘辰龙也不知应该好气还是好笑,在电话里半讥讽地说:“王县长既然病得这么及时,就安心在省里好好休息吧,你这个同志不贪生怕死的高尚情操我也看出来了,这次去治病哪是为了你自个啊,你这纯粹是在为革命保存火种,为改革开放保存后继力量啊!”
其实王长盛原本倒是不想走的,他原本还把这个当成了一次机会,所以当时他到那个在武山市委当组织部长的娘舅家里坐的时候,原本是想做件好事的,想让他娘舅推动一下,尽快把他的那个建议落实下来,至少先给县里一部分资金,先把迁移工作开展赶来。没想到部长大人根本不吃这套,一开口反而建议他不如先把这摊子事情放一放,到省里休养一阵,这让王长盛很有点想不通,于是当时他还跟部长大人争辩了一场:“舅舅,你不知道刘辰龙的作风是多么霸道,不管是以前我当纪委书记的时候,还是当县长的时候,都被他一直压制着。罗怀仁那个老头子明显跟刘辰龙是一个鼻孔出气的,也处处针对我。现在好不容易刘辰龙把精力放在了汪木的那个案子上,把处理善后工作这一大摊子事基本上都交给了我,正好让我发挥一下能力,其实我对这个还是有些想法的,我的提议市里省里不也初步认可了嘛!只要您在常委会上帮把手,弄笔资金把迁移工作开展赶来,那砚海县目前的乱象就解决了一半了!以前刘辰龙主捉的时候把事情闹成一团糟,现在如果我能打开一个局面出来,那我们两个工作能力的优劣不就立刻显现出来了嘛!舅舅,这还不是你教我的,上面有人也要有些过硬的政绩支撑着啊?!”
陈部长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桌子,教训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外甥:“政绩?这算什么政绩,我告诉你,现在省里市里的领导都认为,这件事就是你们砚海县的领导头脑发热,误导了省里市里,才会闹出这么尴尬的局面来,这些事你干得好是应该的,干不好,你就等着被杀头吧!”
王长盛不服气,兀自争辩道:“怎么会?这项工程从头到尾都是刘辰龙主捉的,甚至那天汪木的保安工作也是他布置的,杀头也杀不到我头上吧!”
陈部长也有点生气了,这个外甥怎么政治上这么迟钝,他一拍桌子,高声道:“你糊涂啊,现在你是县长,就是一级政府的当然代表,领导们不是整天就考虑你们砚海那点破事,能详细到分清楚你们谁布置谁负责了什么样的工作吗?我实话告诉你,市里要拿下你们的想法早就有了,只不过考虑到砚海县的工作还需要有人处理,才暂时还让你们呆在那个位置上面,小盛啊,你以为砚海县这一摊子是这么好收拾的吗?省里市里一时半会都绝对不会往里面投钱的,苗民们意见已经很大了,加上有钱不发,乡镇干部里有想法的也多了去了,在这节骨眼上,指不定就闹出什么事来。那里现在是个风口浪尖,稍一不慎就有舟覆人亡的危险,人家躲都来不及,你倒好,还想着往里钻?还政绩呢?!我告诉你,如果刘辰龙这次被杀头,你就是陪斩!”
王长盛这才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声问道:“那……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怎么办?”
陈部长毕竟老谋深算,沉吟了一下,说道:“你这时最好找个借口避开一下,毕竟你当代县长的日子还很短,以前是专管纪委这块的专职书记,跟经济工作不搭边,只要现在不往里面搅和,到时我也好替你说话。不是说你当时对于迁移问题还是提了些不同意见吗?”
王长盛连声称是,说道:“是啊是啊,对于这个计划,我当时就一直提醒刘辰龙要谨慎,要谨慎,可是他还是头脑发热,一下子就被套进去了,全心全意推动迁移,对于下面一些有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压,我当时还在常委会上跟他们吵了架……”
陈部长摆摆手止住了他:“这个头脑发热就不要说了,当时省里市里的头头们不也同意了嘛,我当时就提了,天上没有白掉下来的馅饼,结果还不是没人听我的,唉……”他意识到自己说得有点过了,看了王长盛一眼,又说道:“好了,出去后这些话也不要到处说,反正你只要照着我刚才说的去做就是了!”
王长盛算是被他娘舅点化了,不迭声地应着,回来后就马上做出了这么个自认为很英明的举动,而且事先也故意不跟刘辰龙打招呼,先造成了既定事实再说,就象现在远在百里之外,刘辰龙总不能真让他抱着这样可能危及生命的病回来吧,他就不信刘辰龙敢连这点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都不讲。
所以他此时自认为得计,对于刘辰龙的讽刺也不计较了,在电话里还乐呵呵地说:“刘书记啊,你理解就好,不过你也要好好保重身体啊,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你们的嘛!”
刘辰龙挂断了电话,他也没想到王长盛会无耻成这样,现在想想,他自动离开了也说不定是件好事,让这样见风使舵毫无立场的人,继续主持这摊子工作,真不知道到时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他正想打个电话跟罗怀仁汇报一下这件事,罗怀仁的电话却先来了,刘辰龙就在电话里先跟罗怀仁汇报了一下王长盛要到省城住院疗养的事,罗怀仁显然也没想到王长盛溜得这么快,很是愣了一下,才苦笑着说:“这个家伙,心眼比我们都活啊,看来还能进步!”
刘辰龙说道:“可惜他就不知道把那心眼用在工作上,先不管他了,老领导,找我有什么事,是案子有什么进展了吗?”
罗怀仁苦笑道:“进展没有,发展倒是有了!我刚接到省里一个电话,不知为什么,中央都被惊动了,特地派来了国家安全部的一个局长,全权负责这个案子,我们‘六·二四事件’处理小组以后的工作就变成了配合这位局长的工作,他可能今明两天内就到了,你现在先把手上的事情放一放,过来参加一下碰头会,看看到时怎么把这个说不清的案子向那位局长大人汇报!”
刘辰龙应了一声,交代了陈副主任几句,就走了出门,向县宾馆走去。“六·二四事件”处理小组的专家和领导们都住在那里。
一路上,刘辰龙也觉得这件事情居然惊动到国家安全部的局长出面,有点不寻常。虽然汪木也算是个家资巨亿富豪,但终究还远没有达到那种可以对国家层面有什么影响的级别,如果不是这次他在山南省的这个投资被树成了典型,恐怕山南省方面都不会如此重视一个商人的命案,更何况是国家。
不过刘辰龙对于这个局长的到来,还是比较欣喜的。说起汪木这个命案来,比砚海县现在的困境更让刘辰龙心烦,省里市里的专家来了一大堆,现场也堪查了,许多证据也重新检验了,论证也做了好几次了,关于那些疑点的猜测也有很多,始终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满意的说法。
不过工作组也没有白忙乎,至少已经取得了两个进展。第一个就是,省公安厅的拼图做出来了,果然是罗大海,不过那几名战士却又没有在专家给出的一堆照片中指认出罗大海的照片,这让那些专家们也是好一番争论,后来考虑到当时罗大海的状态可能出现面目扭曲,所以罗大海仍然被定为本案的第一嫌疑人。
对罗大海的搜捕自案发当天起就开始了,但罗大海直如人间蒸发了一样,省公安厅已经通知全国各兄弟单位帮忙搜索,不过一直没有什么消息。
有人说在案发后的第二天曾在苗族村后的山上见过他,于是一个多月来,公安、武警方面出动了无数人力在山上进行拉网式搜索,但一直没有什么发现,王连城直叹气,说这难度实在不下于在神农架捉只野人。
刘辰龙也知道,罗大海进了深山,便如鱼归大海,在这个山高林密的山上,要找寻一个本身有着神秘修为的对这座山又熟悉无比的娴熟猎人,恐怕真的是比大海捞针还难了。如果不是诸事缠身,他倒还真想试一试自己去寻找一下,毕竟他六识敏锐,而且对于罗大海体内的气机比较熟悉,说不定真能撞上。
第二个进展就是,专家对汪木的生活乃至亿科地产的经营活动都进行了排查,发现汪木的生活实在很单调,几乎是苦行僧一般,而且许多以他的身份应该参加的社交活动也并不参加,接触的人少之又少。而亿科地产在经营上甚至可以说是国内的地产商里做得最规范的一个,在无数拆迁纠纷中,总是处理得很不错,实在没有发现有什么有做案动机的人。
在来砚海县之前的一个月里,除了指导公司的日常事务外,汪木可以一提的事情就是曾经在香港参加了一个拍卖会,然后在山南省省会宁州下机后,曾到山南大学的一个生物研究所,跟其中一名教授谈了一个多小时。
但后来经过排查后发现,山南大学的这个生物研究所,本身就是汪木以个人名义投资援建的,当时跟汪木谈话的是全国知名的生物dna研究方面的学者方柏村教授,方教授与汪木私交甚笃,这次虽然汪木遇害,他也来过几次电话询问情况。据方教授回忆,汪木那次只是了解了一下生物研究所的运作情况,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所以这点也就揭过了。
但香港那个拍卖会却引出了另一个疑点,因为据工作组的排查,汪木曾在这个拍卖会上拍中了一块秦代的玉牌,但现在遗物中并没有找到那件玉牌,所以这也是一条很有价值的线索,会不会是这个玉牌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凶手会不会是为了这块玉牌而杀人呢?这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但麻烦的是,香港拍卖行方面有自己的行业守则,有些事情是必须为客户保密的,对于这块玉牌方面能提供的信息并不多,现在公安方面还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着关于这块玉牌的信息,但暂时还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刘辰龙走入会议室的时候,各路领导跟专家们都已经就坐了,一名干警正在分发着关于这起案件的各种资料,刘辰龙入座后,拿起一份,翻开时却正好看见那位资料中夹杂的刚从香港拍卖行传过来的,关于那件玉牌的彩页。
刘辰龙徒然很失态地“呀”地一声叫了出来。
是它!是它!
那种曾在汪木身上感受到的熟悉而亲切的感觉,原来--
是它?!
;
第十三章在线阅读
第十三章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