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突然后知后觉道:“对了——王大人最开始被贬的时候,是不是也去了云州的胥江县做县令?”
莹莹:“是,就是那里。”
王大人就是王德山,最开始的闽南知州,后来因为他的弟弟王德海为了良田杀人,被牵连贬低去了云州做县令,如今多年过去,已经是云州知州了。
陛下对他很是重用。
当年她因到闽南种茶叶跟王大人有往来,后来又跟王夫人通过信。等王大人一家落难,她送过不少东西去过云州,跟王夫人倒是一直没有断过往来。
只是人只记得好的时候,这才过几年,她就已经忘记王大人夫妇在胥江的时候了。
连胥江两个字也忘在了脑海里。
这会子才想起来。
不过说到王大人,她又想起了潘大人一家。
潘大人已经被贬了。折绾想着,应当是陛下发现了当年勋国公府的事情跟潘大人有关。
如此,被贬官也算是一个好结局了。
她琢磨着,估摸着是陛下老了,舍不得了,开始念旧。
她和潘夫人也有往来。她说给莹莹听,“当年你孙姨母的事情,潘夫人帮扶过一把的。咱们要记她的情。”
莹莹认真记住,“下回我若是碰见了她,必定跪拜感恩。”
折绾点头,搂着她,“好。咱们有恩就报恩,有仇就报仇。”
因不在家里办的婚事,所以两个孩子成婚的时候,也算不上热闹。只请了阿隼的同僚们来,还有街坊邻居。
到底是凑齐了几桌人。
湖州知州也来了,他的夫人还跟折绾说道:“说起来,我还受过夫人的恩惠。”
折绾:“实在是不敢当——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帮过夫人的忙。”
知州夫人:“有一年,天不好,茶园荒废了,粮食也颗粒无收。我底下的管事可恶,竟然吞了我给的银子跑了。”
“幸而我的庄子跟夫人的隔得近,茶园的人便去了夫人的园子里做事讨日子活——”
折绾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桩事情。她道:“我记得,后来你派人送了银子来。”
但她记得不是湖州知州夫人啊。
知州夫人笑着道:“庄子不在我的名下,是我妹妹名下。但一直是我打理着。我如今还后怕,若是那群茶园的百姓闹起来,我怕是要牵连到家里人。”
原来是这般。
折绾笑了笑,“不碍事的。”
却也不再说话了。
等黄昏行礼,折绾和孙三娘都坐在了长辈的位置上。
雁雁哭成了一个泪人,抱着孙三娘和折绾哽咽不成声,“我无姨母,无以至今日。”
当年,懵懵懂懂被送进勋国公府,懵懵懂懂成了姨母的孩子。
如今才明白当年是有多幸运。
孙三娘晚间一直哭。折绾好笑,“孩子成婚,高高兴兴的,你倒是哭个不停。”
孙三娘扭过头继续哭。
等折绾和莹莹要回闽南的时候,她又继续哭。
折绾便也带着些伤感道:“分分离离,我到了这把岁数,还是看不开。”
莹莹在前头等着她,“没事,聚聚散散,都是常事。”
这个走了,那个就来了。
她和雁雁姐姐要分开几年,但已经说好了,以后还要继续一块去看天地。
“你和孙姨母分开了,可素膳姨母还在家里等着呢。”
折绾:“是这个道理。”
她跟孙三娘告辞,“下次,看是你回来,还是我过来。”
***
回到闽南,正好碰上素膳不在家。但却收到了京都的来信。
是明/慧写来的。
她说,刕清川跟着郑大夫在看病了。
一直在熬药喝。
他整个人都有了药味。
折绾看完信,怔怔了好一会。她坐在蔷薇花下拿着扇子轻轻的扇风,不知道在想什么。
莹莹摘了些瓜果过来,“清升的妻子这时候应该快要生了。清川估摸着心里着急。”
折绾:“他着急,倒是不要紧。众人总为他找好了后路。”
她怕的是明/慧着急。
她喃喃道:“当年,你阿娘怀上你跟清升,我阿姐的母亲便着急了。”
这些年,她即便在闽南也给长姐点了长明灯。
去一处寺庙,便给一处点上长明灯。
她叹息道:“一代又一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停。”
她写信回去给明/慧,道:“我不在京都,不能帮扶你,很是心愧。只能劝解你,子嗣两字,不用强求,你还年轻,万事都可慢慢走,万事都还来得及。”
她思虑良久,还是写了一封信给刕清川。
她劝道:“何必如此呢?你也是看着你父亲这般执念过了那些年的,理应知晓该看开些。只顺遂而去,在你放下执念的时候,该来的都会来。”
她将两封信寄回去,便也不管了。等再收到刕清川的回信说子嗣重要的时候,她便没有再回信。
人和人的念头是不一样的。实在是强求不得。
有时候缘之一字,也实在是奇怪。没有缘分就是没有缘分,上辈子是这般,这辈子也是。
<a href="
https:///zuozhe/nhn.html" title="枝呦九" target="_blank">枝呦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