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01章 贪官的办事能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01章 贪官的办事能力
    鄢懋卿这个人正经点讲,抛开人品不谈,办事能力还是真的有的。
    可惜的是此人贪得无厌,又遇到了严世蕃这个聪明绝顶以为能把所有人都耍了的主子,他的悲剧自然也就被注定了。
    当然现在的他还是风风光光志得意满的,毕竟他总理的可是盐政啊。
    现在的大明虽然财政举步维艰,但是人口的繁衍速度也是远迈前朝的。
    开国至今二百年矣,最核心的汉地两京一十三省,是极少发生大的动乱和灾异的。
    虽然这些底层老百姓们在这样的封建王朝压迫之下,也活的像是行尸走肉一般,但至少他们还都能活,运气好的也可以通过三四代的努力逆天改命。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大明朝到嘉靖皇帝时期,全国上下的户籍人口加上隐匿的人口,少说也得要将近两亿人。
    这两亿人的数字放在后世乍一听好像并不太多,毕竟后世的还有人口超过十几亿的国家,但是放在当今世界,这两亿人可能就占据了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之大的人口体量和领土疆域,但凡是能在这个土地上干一些垄断性质的工作,那绝对是利益惊人的!
    可就是在如何的环境之下,大明的盐税却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一年到头能收上来的盐税也就六十万两而已。
    而且这六十万两的盐税收着收着就收成的定制,好像是被承包了出去一样,每年就六十万两,谁来都这么多。
    可想而知这其中猫腻到底有多大。
    但是鄢懋卿是个人才啊。
    根据《明史·鄢懋卿》里的记载:“两淮余盐,岁征银六十万两,及懋卿增至一百万。懋卿去,巡盐御史徐爌极言其害,乃复六十万之旧。”
    由此可见六十万两的盐税根本就不是大明盐税的真实水平,但凡去个能干事敢干事的人,至少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八十之多!
    但可惜的是,盐税牵扯到了利益面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想要盐税收全收整,指望封建时代的行政效率和管理手段以及人心,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现在严世蕃既然在嘉靖皇帝面前吹牛说鄢懋卿能把盐税翻番征至百万,嘉靖皇帝肯定是没理由拒绝的。
    到时候银子征来了,那就是国库里实实在在的入账,如果搞砸了把地方上弄的天怒人怨,大不了就是一挥手把鄢懋卿宰了平息众怒就完事了。
    所以这件事不管怎么算,嘉靖皇帝都觉得自己没有吃亏。
    只要严世蕃用的这个鄢懋卿真能搞来银子,给他点恩典又如何?
    就在鄢懋卿志得意满在严世蕃的推荐下得到了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盐运司盐政的差事之时,朱载坖也没有闲着。
    自从黄锦到裕王府勤快了之后,朱载坖感觉自己好像是跟上班了一样,每次黄锦过来说话,都会带着一两个问题和任务过来,让朱载坖写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朱载坖也清楚这后面十有八九就是嘉靖皇帝的主意。但是朱载坖却没法拒绝,也没法推诿不干。
    毕竟现在的朱载坖也算是有“把柄”在嘉靖皇帝的手中,所以朱载坖也能被动的投入到这些本该是朝廷内部讨论和考虑的问题之中。
    这次黄锦带来的问题就是最近一直议论还没定下的京师扩建工程。
    朱载坖听着黄锦说的这个京师扩建工程计划,他隐约也想起了点什么。
    好像在原来的历史进程之中,嘉靖皇帝之所以下定决心建设京师外城,并不是真的考虑到了人口日渐拥挤的京师需要更大的城市范围来承接日常的生活需要,而是因为俺达入寇的刺激让他觉得京师必须得再有一圈外城,才可以更加的安全。
    但是由于财政的困境,本来要修成“回”字形的京城外城,结果最后只能修一道南墙,就没钱继续修修下去了,然后就把这道南墙连着内城的城墙,整出了一个“凸”形的京师外貌,显得很是另类。
    而这个丑不拉几的“凸”字形京城,直到数百年后清朝也亡了,民国也结束了,在郭某建议下才被拆了.可是在那个时候即便是丑不拉几的“凸”字形古城墙,也已经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根本就不是后来所建的那种毫无美感和特色的钢筋水泥建筑能比的。
    所以说,这座兴盛于元明清的京师,命运还真是多舛啊。
    现在黄锦带着这个扩建京师的问题来了,朱载坖也不得不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到底怎么样才能将这座即将要扩建的京师,建设成一个磅礴大气而又不失文化底蕴的世界第一城!
    要知道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之中,各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出现,都将引起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改建问题。
    很多城市由于在初期建设上的规划短视,都导致了后来的各种棘手的城市问题。
    所以想要让未来的京师不落伍,除了要先在现在的规划建设上留有余地之外,还要为未来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
    要不然等到将来,科技和交通都发展到了一定地步,人口的密度又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阶段。
    原来以为是宽敞宜居的城市和道路就会显得逼仄杂乱,成为问题丛生的城中村、
    所以在朱载坖的考虑之中,未来的京师扩建方案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超前,给未来的交通和人文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并将京师永远的保持着这种专属于东方建筑之内的特殊文化韵味,即便是再过一千年,它也依然不会过时,依然会让走在这座古老城市小巷之中的感受到这座古都特有的历史底蕴!
    也只有如此,朱载坖才觉得不负未来,不负本心。
    要不然,又建了一个现在看着还行,以后拥堵不堪的巨型“城中村”,这对朱载坖而言绝对也是不可饶恕的。
    所以在思考了很久一会儿后,朱载坖才对着黄锦说道:“公公,扩建京师外城,乃是千秋功业,直接关系到千秋万代之后的后人如何评价我们这一代人的作为,所以为了陛下千秋圣名,这是一点都马虎不得。本王得细细想想其中的规范和逻辑,然后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