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244.第244章 后知后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44章 后知后觉
    距离泰山越来越近,霍嬗倒是表现的非常平静,这也不是第一次过来了,自然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好新鲜的,都是习以为常了。
    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来到泰山也就意味着不同,会显得极其有意义。
    司马迁再次找到了诸事繁忙的霍嬗,他也是没法子啊,这位冠军侯位高权重,事情自然也多,想要见到他确实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虽然也觉得冠军侯不如传闻中那么桀骜、跋扈,可是也会觉得不好打交道。所谓的读书人、名士等等,在冠军侯那里也不会被高看一眼。
    不是每个人都是大将军,大将军是连那些不给他面子的人都会比较给面子,有贤才的话更是礼敬有加。但是冠军侯嘛,那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和霍嬗这样的人打交道很难,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话会让他觉得不高兴。
    太史令看似地位特殊,可是官职差距太大,身上也没个爵位,想要见到霍嬗都难。
    看着手里的《张释之冯唐列传》,霍嬗忍不住乐了起来。这篇文章原来是司马谈的作品,这还真的是稍微有些意外。
    不过想想看也正常,司马迁编写《史记》的时候,没少用司马谈所用的文稿、资料。
    “冯唐易老。”霍嬗做出总结,笑着说道,“有些事情还是留给后人去评述好了。”
    也不怪霍嬗这么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已经是无数文人墨客会去评述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李广难封的事情,司马迁不一定就是写出来了。
    而且就算写出来了,估计也是不敢拿到霍嬗的面前来,要不然肯定是被这位冠军侯一顿冷嘲热讽,接下来还要办大事呢。
    司马迁就连忙恭维着说道,“君侯好文采,先父也是颇为遗憾,故此留下此文。”
    霍嬗不置可否,随即问道,“你是和冯遂关系不错吧?既然你是太史令,是不是该少些人格情感?我看你阿翁的文章,多是同情失败者。”
    司马迁有些不乐意了,“君侯,予为太史令,遍阅古籍、调查研究,方才动笔,岂能有个人私情?”
    “真的吗?”霍嬗就有些嘲弄的说道,“真要是如此倒是好事,就怕有些人关系近、是故交,或是觉得悲情,你就感同身受、同病相怜。”
    司马迁强忍着怒气说道,“君侯,予为太史令,自然当中立公正。若是没有这般立场,如何能留下令人信服的史书?”
    还是那句话,《史记》的价值、意义,不是霍嬗能够多说什么的,因为它的意义确实也就是在那里。
    但是对于司马迁的一些立场等等,霍嬗也是保留着他的意见,他也从未觉得司马迁在写书的时候就是绝对的客观中立,这就是他的观点。
    司马迁虽然心里有一些不高兴,只是还是有求于人,“君侯,先父文稿已经看了,可否告知出征西域、大宛之事宜?”
    霍嬗就起身说道,“出征大宛的事情,估计你也问了很多人。回头你再去问问其他人,大军现在已经班师了,等你有不解之处再来问我。”
    司马迁一下子哑口无言,虽然他很想从霍嬗这里得到很多的第一手资料,想要知道的更加详细一些。
    只是很明显他在冠军侯面前没有这么大的面子,公事繁忙的冠军侯答应以后有不解之处再来问,这就算是非常给面子的行为了。
    毕竟史官虽然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他们可没有权力去让所有人都配合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时候,这些史官只是在旁边观察、记录。
    在送走了司马迁之后,霍嬗颇为无奈,“这些个人又臭又硬,实在是难伺候。”
    刘漠就连忙讨好说道,“君侯,下回这人要是再来,我就给拦着。这些人实在是不大好相处,和咱们都不是一条道上的。”
    还真就是这么回事,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所以现在玩不到一块去也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新鲜的,霍嬗可不是万人迷。
    “这么说也有理,下回这人要是再来纠缠就拦着。”霍嬗果断说道,“我现在大事都忙不过来,也就不和这些人多嘴了。”
    刘漠立刻正色说道,“君侯,我记下来了。这些人自然就见不着君侯,我就不喜欢这些个文官,总是这个看不上那个看不上。要不是我们打胜仗,他们哪能安稳读书?”
    这就是搞对立了,不过霍嬗对此也是完全能够理解,根本不要觉得有什么好新鲜的。
    读书人有些时候看不上这些武人,而这些个武人看不上一些读书人实在是太正常了。
    大家有些时候就是这么立场不同,看待一些事务自然也就是有很大的区别了。很多的时候大家抱团,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刘漠就继续说道,“君侯,你常年在外打仗,我们可是听了不少人在说事。说什么朝廷现在缺钱粮,君侯就一个劲的吵着要打仗,不顾民生、不顾社稷。”
    霍嬗本来觉得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谁让大汉这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基本上都是他在率军出征呢,所以有这样的议论也正常。
    而且现在大汉的国力疲敝,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战争导致百姓负担加重,所以不少人对此也是颇有怨言,这也都是可以接受、可以理解的事情。
    但是转念一想,他就觉得这些事情好像稍微有那么一些不太对劲了,不应该是这样啊。
    “刘叔,你说是读书人说我吵着打仗?”霍嬗正色问道,“难不成现在一些学宫如此?”
    学宫、学社等等,这也算是源远流长了。
    现如今这个年代,一些所谓的上层阶级垄断着知识文化的传播。
    普通的百姓不要说读书写字了,就算是想要看到书简都非常难,那些书简都可以当做传家宝。
    所以很多的学派都是有着自己的学宫、学社,他们学派的学子们就过去读书。
    刘漠就解释说道,“自然有了,有些读书人抱着书籍、文章在长安游荡,遇到了贵人就去投书,还有不少人在四处宣讲,这都常见。”
    这也是事实,在长安就是有不少自认为有学识的人遇到了权贵会拦车,会奉上自己的著作等等。想要寻求一个进身之阶并非容易的事情,有些时候就要有贵人赏识、举荐。
    刘漠有些忿忿不平的说道,“现在好多人都说是君侯在蛊惑陛下,这些仗都是君侯要打!”
    霍嬗顿时毛骨悚然,倒不是说刘漠的用词不太好,而是他觉得自己现在怎么好像是在背锅呢,怎么好像有些事情超出了他的掌控呢。
    给皇帝背锅,这自然也没什么问题,霍嬗这样的身份实际上也是比较适合背锅。
    但是现在一些读书人众口一词的在宣扬是冠军侯主战,甚至是能够影响皇帝的决策,这事情说起来就是非常敏感了。
    乐观一点得来想是他冠军侯分量重,能够在这么大的事情上为皇帝出谋划策。
    可是现在大汉越打越穷,继续打下去很有可能就是民愤激增。
    到时候霍嬗就有可能被推出来了,到时候皇帝不用下罪己诏,杀了主战的冠军侯也可以平息民愤!
    不应该啊,霍嬗可没看出来皇帝存了这些心思,皇帝对他的态度也没有因为这几年长年在外就有什么疏远的地方。
    刘漠不懂一些事情,但是霍嬗心里有些分寸啊,他觉得这样的风向非常不好。对于他的未来有着太多的不利,甚至可以说是极大的隐患了。
    看着刘漠,霍嬗继续问道,“刘叔,这些言论在长安传播的多吗?可曾留意过是哪些人说的?”
    “黄老学派的哪些人。”刘漠立刻就说道,“我还曾打了几个多嘴的读书人,这些人也就是吃饱了、安宁了,现如今才敢说这些。”
    真要是黄老学派的话,霍嬗自然也是可以理解,这也是因为立场的问题,他们有着一些想法自然也是正常。
    在汉武帝之前,大汉的显学是黄老学派,主张的是休养生息、清静无为、宽刑简政、万民自化等理念,也主战对皇权要有约束等。
    以前的显学在如今不受统治者喜欢,大汉的一些国策也和黄老之学背道而驰,自然也就会让这些人心里有很大的不满、失落,这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对于刘漠等人动手,这也不需要觉得有什么好稀奇的。霍嬗自己跋扈、张扬,他府里的人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去,尤其是四大家将。
    欺男霸女等等事情做不出来,觉得实在是丢面子。但是有人敢说霍嬗的坏话,四大家将听到了之后别说当街打人,当街杀人都会认为理所应当。
    霍嬗就继续追问,“我叔父,或者是大将军他们,也未曾管这些事情?”
    刘漠就奇怪的问道,“君侯,这些事情为何要管?我们听到了,打一顿就是,为何要劳烦大将军?”
    霍嬗一时间无言以对,这些事情在刘漠等人看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说自家君侯坏话的又不是一个两个,遇到了打一顿、教训一通就行。
    大将军是做大事的人,自然也就没必要因为这样的一些事情去劳烦,要不然还以为冠军侯府的几个部曲就是摆设呢。
    无语归无语,不过霍嬗还是问道,“你就说吧,大将军他们可曾知道这些议论?”
    看到霍嬗这么认真,刘漠也严肃起来了,“君侯,我真不知道大将军知不知道这些事情。君侯,这些事情不要紧吧?”
    “不要紧,反正我在那边也是名声一般。”霍嬗就笑着开口,“我心里有数就行,等我回了长安,我倒是要看看谁在背后嚼舌根!”
    对于长安这座城市,霍嬗确实是比较陌生。别看他是在长安出生、长大,但是对于很多的事情还是陌生,甚至是有些被隔绝的状态。
    在十五岁之前,他更多的是在未央宫。在十五岁之后可以出宫了,但是基本上是在军营、侯府以及未央宫三处奔走。
    十七之后就是连年在外征战,算下来一年在长安的时间也不到三个月而已,所以很多长安城的一些消息还根本来不及了解的透彻,这就又出门了。
    毕竟如今这个年代通讯不算特别方便,再加上稍微有人注意一些信息隔离,想要知道事情就更慢了。
    皇帝,皇帝这么做很正常。哪怕皇帝再喜欢霍嬗,这也只是一个臣子,与江山社稷相比孰轻孰重,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
    太子这么做也正常,霍嬗的成长速度太快了。十七岁之前大家只知道他受皇帝喜爱,但是这几年不断打胜仗、威望也越来越高。
    岁数小、威望不断在变高,这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在皇帝越来越年老、太子还没有掌控朝廷的情况下,这也就让一些人心不安了。
    现在还没到卸磨杀驴的时候,不管怎么看,霍嬗还是有留下来的必要。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霍嬗在他们手里都应该是极其重要的重臣。
    但是这样的一位重臣,绝对不能是名声好。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在民间,这位重臣都不该威望太高。
    但愿是自己多想了一些事情吧,现在的情形怎么看也没有到那么危机的时刻,没必要杞人忧天。
    不过霍嬗也觉得自己或许也需要考虑一下再长安的时间长一点了,要不然很多的事情都是后知后觉的知道,甚至是被一直刻意的隐瞒,这就不好了。
    太子和曹宗现在走的非常近,霍嬗就是后知后觉的。公孙敬声坑了他一次,这也是后知后觉的。甚至皇帝疑似在考验太子,霍嬗依然后知后觉。
    本来还自诩大汉百晓生呢,自鸣得意的以为什么事情都知道呢。可是现在再看看,很多的事情别人都知道了,也就是他不知道而已。
    这显然就不太好了,现在时局非常的微妙,以后说不定更加的微妙。
    要是什么事情都这么后知后觉,那就容易出问题!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