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第163章 严绍庭的经济学(求订阅)
第164章 严绍庭的经济学(求订阅)
“道阻且长。”
“严润物,你欲行盐政新制,朕心喜悦。”
万寿宫内殿道台上,嘉靖声音悠长。
他的双眼闪烁着几道精光,但很快就消失不见。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盐政每岁百万多盐引,除却百姓之用,便是开中军务所需。”
“一旦朝廷革除盐政积弊,推行你所说的新政,民生、军心,必将深受牵连。”
“朕非以为你所言乃至无利于国家,今日这万寿宫中,内阁言及祖宗成法,伱亦见之。”
“你可懂,其中之要害?”
嘉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稳一些。
但他长袖下的双手,却是攥在了一起。
严绍庭则是拱手道:“陛下,臣所谏非是新政,不涉祖宗成法。若论祖宗成法,今日臣亦有言,太祖洪武朝,余盐给米麦一石,臣今日言及盐政新策,不必一石,七八之大抵便可。
“推行新策,也非崩坏旧制。
“一旦盐政格局焕然一新,朝廷开中自可继续,仅是停办预支,此亦是商贾盼望之事。
提高给支盐户灶丁工本,降低商贾采买成本,进而降低百姓购进食盐之价。一应不违法度,不担风险,非是野心之辈,自不再愿售私盐。”
大明走到现在。
开中制原本是好,但商人们也不是傻子,预支盐引,今天交了钱只能拿到几张盐引,真要拿到食盐还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年。
这他妈的。
谁愿意再和朝廷开中?
而一旦盐户产盐得到的利润增加,朝廷采取薄利多销,商人们购买官盐成本降低,售卖价格降低。
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天天冒着杀头的罪,去干贩卖私盐的事情。
严绍庭忽然念头一动,又说道:“为保盐户灶丁甘愿为朝廷产盐,臣以为陛下亦可降旨,停办盐户灶丁徭役之法,只让其专心产盐。如此,则天下盐户灶丁,必定无不夸赞陛下之仁德,更加不愿夹带私盐。”
这是他忽然想到的事情。
大明在盐政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其中就有一条,可以说是不把人当人。
从洪武朝开始。
大明的盐户灶丁们,不光要按照朝廷的规定,生产食盐。他们还要另外去服徭役,为官府做事。
一头是要服徭役,一头是朝廷定下的盐课。
这些盐户灶丁们长久下去,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继续干下去了。
后来正盐的工本降低,直接就导致盐户灶丁们甘愿冒着杀头大罪,也要夹带私盐出来。
嘉靖亦是眯起双眼:“停办盐户灶丁之徭役?”
他看向了一旁的吕芳。
严绍庭则是闭上了嘴。
不多时,吕芳便从远处那重重遮挡后的书架上,取了一份账簿送到了嘉靖手上。
嘉靖低头翻阅。
这是记录天下盐户的账簿。
细看一遍之后,嘉靖的脸上露出笑容。
“你所奏此条事,朕允了。”
“但仅许盐丁免服徭役,其户不事产盐者,照例服徭役。”
相较于天下亿兆黎庶,盐户都不足百万户,而真正产盐的灶丁又才几人。
在朝廷的规定之中,以两淮为例,盐户灶丁每人每年定额二十引,每引重二百斤。
一人一年便要产盐四千斤。
而大明一整年的产盐量,大抵是在二百五十万引左右,便是加上隐瞒不报的,其实真正从事产盐的灶丁也不过十几二十万人。
若是停办盐户灶丁的徭役,就能立即收获一片民心。
嘉靖倒是觉得这件事是可以办的。
而且停了徭役,灶丁们不就又能更多的产盐。
这是嘉靖心中的账。
而严绍庭心中则是另一本账。
确定盐户产盐能拿到的工本,降低百姓采买食盐的价格,百姓得到足够的食盐补充,朝廷薄利多销,保证盐课正常。
其实若单论他还有法子,能让大明在盐课上获得更大的利润,但那样百姓就没日子过了。
殊不知,后来满清康雍乾三朝,天下盐税就从三百多万两,上涨到了七百万两。而在光绪年间,天下盐税甚至都能高达三千万两白银。
对比来看如今大明嘉靖朝,天下盐课每岁不过百余万。
当真是让人不禁唏嘘。
严绍庭抬头看向嘉靖,试探着说道:“陛下,那臣先前所……”
他的话尚未说完。
便再一次被嘉靖打断。
嘉靖开口道:“革除产盐灶丁徭役事,朕允了。你且再与朕说来,你所谓盐政之外事。”
自己的话被打断。
严绍庭目光微微一动,一切都如自己所料。
但是皇命当下。
他也只能转口道:“臣所奏盐政之外事,乃国朝经济事。”
“哦?”
嘉靖面露好奇。
他知道严绍庭在经济上的才华,所以之前才会让其去户部当差,又兼办军需诸事。
看中的,就是严绍庭在经济一事上的能力。
现在见严绍庭要言国朝经济之事,自然是好奇心大起。
而严绍庭却是在组织词汇。
自己总不能直接对道长说,劳动生产力增进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之顺序这一类的话吧。
太生涩。
满脑子搞钱,满脑子修道的嘉靖,恐怕一个劳动生产力就需要自己用数百上千字来解释。
重新思考了一番。
将原本想好的奏对,又整理了一遍。严绍庭这才开口道:“臣以为,国家财税或言国家财富,皆是取之于民,非是无根之水。”
嘉靖点点头。
这话他是听得懂的。
不论是现在的人丁税、还是夏秋两税,亦或是钞关水、盐课、铁课、茶课、丝课、布课等等,都是源自民间。
严绍庭则是又说道:“而在臣看来,若要国家财富强大,则必当首先裕民,只有百姓富裕起来,方可让国家财富增长,国朝财税增多。民裕则国富,民穷则国贫。”
“民裕则国富……”
“民穷则国贫……”
嘉靖默默复诵,轻声嘀咕,而后竟然是独自陷入深思。
许久之后,嘉靖好似方才反应过来,他的眼里带着浓郁的疑惑,看向严绍庭。
“你且接着说。”
丢下一句话,嘉靖仍是皱着眉头深思。
严绍庭看了两眼老道长,才继续说道:“百姓若要富裕,便需专门营生。若为农户,则精耕细作。若是盐户则勤恳制盐,不事其他。
“如臣今日所请,停办盐户灶丁徭役。陛下圣明,自是知晓,灶丁停办徭役,则全年时间尽可用于制盐,则产盐必定增多。
“如此,灶丁岁入增多,朝廷所得盐课亦多。
“再如东南各地织造丝绸,若此类百姓全年不事其他,只专心织造,则产量自当增加。百姓多产多得,朝廷便可自其中多得税课之银。
如此,便是微臣所言,民裕则国富。”
这是一个嘉靖从未听过的经济之说。
在倍觉新奇之外,嘉靖亦是觉得似有大道理暗藏其中,只是自己此刻却是无法将之贯彻了然。
瞧着嘉靖陷入沉思,头痒难耐的模样。
严绍庭心中不由腹诽了起来。
难道这位道爷因为自己的话,要长脑子了?
恶意揣测了一下后。
严绍庭继续说道:“富裕百姓,还需兴旺百业。百业兴,则万民富,可达国家富裕。
“亦如纺织,千年前一人苦其力,方得一匹丝绸布帛。而今纺机一动,一人可比过往数人,乃至十数人之力。
“朝廷重视教化,大兴科举,乃是为国朝取材。而天下却有亿兆黎庶,非是人人可读书科举,余下百姓当兴百业之技,而非将一概新奇之物视作无用之物。
“中原千年,始民茹毛饮血,而今人人衣冠楚楚,便是此道理。
臣以为朝廷当嘉奖天下一应新奇可用之物,以资鼓励黎庶于读书科举之外,以手中技术生财富裕。”
在好一阵深思之后,嘉靖终于是有了动静。
只见他抬起头看向严绍庭,而后又看向一旁的吕芳。
严绍庭亦是随着道长的视线看了过去。
见吕芳一直是提笔在一旁记录着。
严绍庭脸上露出笑容。
自己今日在反驳刑部尚书潘恩和高拱的时候,便让吕芳开始将自己的话一一记录在案,不过就是为了让其产生惯性,等着将自己现在说的这些话也一并记下。
见到两人都看了过来。
吕芳脸上露出笑容,解释道:“主子爷,奴婢是觉着严侍读说的都是干系社稷的大道理,便都给记了下来,也好让主子爷事后再行翻阅。”
嘉靖嗯了声。
“接着记吧。”
说了一声,嘉靖便重新看向严绍庭。
“朕大体知晓你所说,但这民裕则国富,究竟该如何做?”
严绍庭犹豫了一下。
他想到了很多。
但依着自己过去对道长的了解,以及今日接连试探,将真正的目的藏在那所谓改制之下。
就清楚。
眼前这位当初从安陆一步一步走进北京城的皇帝,已经没了当初的雄心壮志。
自己想要改制革新吗?
想。
嘉靖想要改制革新吗?
不想。
或者说,他不敢。
但自己也同样没期望这位道长能支持革新,所为的不过是将这些东西都记录在案。
然后便是在一个嘉靖不可能支持的事情下,促成当下真正想要的。
清查两淮吏治,让两淮盐户灶丁能停办徭役,让这一部分百姓的日子稍微好上一些。
最后,若是能让嘉靖降旨,褒奖天下百业,那今天的一切目的便都算是达成了。
至于大明改制革新?
再等几年便是。
便是几年后的那位也不敢。
不是还有个小屁孩吗。
但若是在此之外,再拿些好处呢?
严绍庭低着头,目光一转。
看来自己还得再上上演技了。
噗通一声。
严绍庭官袍一抖,轰然跪在了地上。
“陛下!”
“臣不敢说!”
…………
月票推荐票
六一快乐呀~
昨天是上个月月底最后一天,幸得诸位义父鼎力支持,月票满两千!所以欠义父们一章加更,我记着呢。不过今天更不了了,从上架前每天三章六千字,到上架后每天三章一万字,每天熬夜脑子真的有点不够用了,身体也确实受不了……
让我今天缓一下,明天或者后天偿还加更,决不食言!
还有,月初啦~义父们手中上个月的保底月票,可以投啦~加更规则不变,每500张月票加一更,盟主加两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