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安民
大帐中,张冲仔细观察了徐晃的情况,再一次确定这是典型的睡眠不足。
他让徐晃的伴当将他照顾好,就带着荀攸、于禁出去了。
在路上,张冲望着不远处的金墉城,想象着徐晃他们在城头上的血战,忽然感叹了一句:
“这打天下真不容易。”
荀攸颔首,有意无意补充了句: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啊。王上,以后只会更加艰苦。”
张冲嗯了声,然后转头问于禁:
“阿禁,这金墉城拿下了北城,那甬道又太过狭窄,一时也打不进去。你对后续战事可有安排?”
于禁恭敬回道:
“王上,金墉城看似固若金汤,但实际上有个巨大破绽。刚刚对江淮兵的俘虏询问中,原来城内竟然是没有水井的,纵然有一二储水,也顶不了太久。所以末将的看法是,将金墉围而不攻,而对京都直接发起进攻。”
张冲停住脚步,让于禁继续说。
于禁以指在地上作画,在划出京都的城防后,解释道:
“如今京都的外围据点已被我军悉数拔除,而金墉城纵然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但因为已被我军夺下一城,实际上已经自保不支。而相比于金墉城,没了外围防备的京都,实际上也没那么难攻。”
当然,真实情况是,即便那军吏射向了张冲,又如何?
小小铁箭也能伤得他张某人否?
……
同时还在各面安置炮车阵地,可取附近山石,向城轰击,一日不绝。
在床榻上,朱儁想到了一个办法。
如果这个时候,有什么箭术好手能一箭射中张冲,可能不仅是整场战事,甚至是整个时空的命运走向都要发生变化。
其实,于禁的攻略就是一条核心:
攻心!
但现在短时间内,金墉城难以攻克,但这启发了于禁,他意思是可以用挖掘堑壕的石土,在京都城外堆积成土山,到时候可以安排神射于土山之上对城上汉军进行打击。
但又能如何呢?朱儁那一夜到底还是没能睡觉。
以各军精锐射手组成的小队,开始时不时的的渗透到城下,用火矢对着城头上的一些棚帐樯橹发起进攻。
其实概括下来,于禁攻打京都的方略就是三条。
张冲点头,便问于禁:
“那你可有何攻略?”
等到晚上的时候,还在其中点燃篝火,又一数十大嗓门者在其间咆哮大喊。
然后第二个策略是,白日实行小规模的战术机动,然后在晚上采取火箭袭扰,不断摧毁敌军的守城决心。
此外还有要构筑土坡制高点。
张冲听了这些后,提了几点看法:
等朱儁来后,看了半天都不见星火移动,就知道这不过是泰山军诡计。
此时中城的汉军也紧张的看着对面,他们显然想不到,那最大的贼魁张贼竟然就站在离他们不到百步的地方。
当然,以京都之坚固,现在水平的抛石车也就是威慑性攻击,但这也足以让汉军惶恐难安,直到意志被摧毁崩溃的那一刻。
只要烧毁一二樯橹就毫不留恋,一击便走。
于禁当即将自己想好的攻略战术汇报给张冲。
按照于禁的部属,泰山军于太武三年,四月一日开始在京都四面派遣小部队骚扰。
一开始这不过只是简单的风寒感冒,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朱儁已经下不得床榻了。
就是这样,他依旧将自己的胡床留在了城楼上,以随时听取各门军将的汇报。
()
而且这不仅仅是白日,就是晚上,这些攻击也会突然而至,直将城头上的汉军搞得精神紧张,夜不能寐。
而实际上,在当时,中城倒真有人是弯弓瞄准着张冲的。
他让人去找来牛皮软档及竹牌,搭在城头,以阻挡泰山军的火矢。
此时这位大汉的擎天巨柱到底还是病倒了。
于禁受教,之后众人又跟随张冲登上了金墉北城,甚至还亲自将杏黄旗插在了北城的城楼上。
用了饭后,张冲甚至又到了那处天街甬道,看着那架设在天空的甬道,不禁感叹古人建筑技艺的高超。
西城上的汉军以为城外泰山军野外列阵,势必要乘夜攻城,慌忙汇报给朱儁。
“这具体的细节还是有待考验的,你说要堆积土山,那你有没有考虑过,如今春夏之交,正是yin雨霏霏的时候。一旦暴雨来袭,那些土山就是安全隐患。”
用于禁的话说,只有修坚砦,结硬垒,才能在各面有立足之地。
甚至布置在城西的谢弼部,更是开创性的将城西白马寺内的佛像都运了出来,然后遍插旗帜。
但已经被打钝了的江淮军老卒,制止了那个鲁莽的吏士,不想让他的冒失害了大伙性命。
一个是立即在京都城郊,依托有利地形修建营垒和制高点,巩固四方面军已经取得的战果。
以上种种发生了京都各门,甚至一些水门都有泰山军放下的火船,准备烧穿水门的栅栏。
多日来的军务压力,和城内公卿们的勾心斗角,再加上这几日都夜宿城头没有休息好,于是朱儁累倒了。
原先京都最外围就只有金墉城一处壁垒,所以使得金墉城具备了独特的军事价值。
累得朱儁从南门赶来,火速查看。
这些人往往都是数十人一组,直趋各门,然后利用牌楯这些和城头上的汉军对射。
于禁倒是没想过这一条,正要思考如何解决,就听张冲道:
“你先按照这个条陈先去做,不要怕想不明白。想明白去做事固然好,想不明白去做事也行。重要的是,先去做,后面有问题了,分析原因就好了。”
之后,张冲留在这里和飞虎军的吏士们用了饭,安慰他们,他们的军主徐晃并无大碍。
但军将回报,说城内已经没有竹苑可供采伐,只有一些公卿家中还留有竹子。
那人问怎么办?
能怎么办?朱儁躺在床榻上,森寒道:
“取我手令,征集城内一切军国之用,谁敢阻拦,就以泰山军女干细处理。”
在围城的这段时间内,京都上下都很苦。
军士们要日夜不休的守在城头上,要冒着敌人矢石出城血战。而城内的官奴、徒隶则要担着物资到城头,还要被强征做各种力事。
甚至一些官署的小吏、佐官也要减少俸米,将多余的供应城上。
但只有一个群体在这糟糕的城内一点不受影响,那就是各里的公卿们。
他们似乎忘记了这场战斗是和自己命运紧密相连的,几乎无一例外,所有子弟都留在了京都里社的高墙内,一步不出。
甚至他们还利用城内有限的物资在各里建设坊区,相互之间互保,然后就坐拥着数十代积攒的财富和粟米囤在家中。
可以说,这些里社简直就是在京都城内构建了自己的一个壁垒,几乎与南北二宫相比拟。
所以,当朱儁的人来要强征他们家中苑陵内的竹子时,其结果可想而知。
他们只给了来者一个字:
“滚!”
实际上,当那夜朱儁的扈兵冲入刘虞的府()
邸抓走刘和后,双方的关系就已经貌合神离了。
此前在北门又亲眼见过朱儁麾下锐兵在野战中大败于泰山军后,他们就对于守城这事不怎么上心了,反而全心全意经营着自己的里社。
而之前朱儁在防守战中也不再征求他们的意见。此时的公卿们甚至觉得朱儁的这些人又是来搜刮他们的。
也曾有一些公卿子弟对长辈们讲过唇亡齿寒,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
但却被长辈们训斥:
“小儿辈懂些什么?你知道的这些,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而我现在懂的,你却如何也不了解。还来教我做事?”
有些长辈傲慢,不解释其中的道理,直接威压了事。
有些却也为自家子弟讲述这里面的道理。
原来对于公卿们来说,公与私是分明的。在防守京都中,如果在和泰山军的战斗中将十余代积蓄消耗掉了,那和被泰山军劫掠了有什么分别?
难道给你朱儁用就不是用了?
这还是打赢了的结果,而如果打输了,这些人又会因为在守城战中资助了朱儁而被牵连。
而且在他们这些人看来,后者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前者。
甚至,不少人已经暗暗下好准备等泰山军入城后就迎接他们,毕竟哪个新朝不需要几个遗老来装点门面了?
只是目前这种看法还是私下的,并不占主流。
那些前来索要竹子的汉军大多都是城内的北军出身,家里哪个和这些公卿不是沾亲带故的?甚至他们之中不少人就是这些人的门客出身。
所以在面对主家的训斥,纵然有着朱儁的手书,他们还是灰头土脸的撤了回去。
最后,少数几个怕交不了差事,索性将西市的门墙给拆了,然后取下些竹节木板布置到了城头。
至于这效果如何,他们也不管了,反正朱儁都已经卧床不起了,反正他们这些人也不用替江淮兵们守城墙。
之后的数日,京都城就一直在这样的低烈度战事中度过。虽然难熬,但也没多大危险。
而这这个过程中,泰山军也开始了对京都附近里社进行宣抚。
京都作为天下最庞大的都邑,常驻人口达到二十万。别看这点人数在后世好像不多,但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供应这么庞大的脱产城市人口那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在维系这些京都人生活的物资中,如粟米、衣帛倒是可以从天下其他地方转输,但一些日用的如薪柴、蔬菜等事物都是从京都附近的庄园产出供应的。
而京都所在的河洛盆地是华夏开发最早的片区之一,无数的庄园、里社在这里星罗棋布。
而泰山军五六万大军布置在这里,不可避免的就要处理和这些地方上的关系。
对于这个,泰山军都是做熟了的,自有一套成熟办法。
他们一到地方,就在乡间里社张榜安民,又让嗓门大者,骑马游走这些里社之间,不断宣讲着泰山军的政策。
这些政策归根结底就是一条:
“不杀人”,“不相扰”。
这是张冲在北邙山大本营照发全军的指示。如今正是攻略京都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不宜在地方上大肆行动,激发土豪变乱。
所以,各军按照各自画好的片区,开始和这些地方接触,达成暂时的统战。
而与此同时,泰山军还在地方上大肆采购,以市面价格的一倍来采买物资、招募民夫支前。
而所到之处,泰山军照常救济贫民、老弱,将泰山军的底色亮给了这些人看。
他们泰山军就是穷人自己的队伍。
()
一开始,京畿附近的黔首百姓们都将信将疑,甚至原先很多都要举家向着南方迁移。
但等看到泰山军是真给钱,而且给的还特别大方,他们就开始愈加信服。最后到了,凡泰山军所言,必是真的。
他们记住了那些宣抚吏士们说的:
“咱们泰山军最讲诚信了,说到就做到。”
后来当这些人从宣抚吏们更了解到,在泰山军治下都实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这些人更激动了,只是有些人倒是不安,他们问宣抚们:
“如果地分给我们,那豪家就不指导我们种地了,那时候咱们可就要饿肚子了。”
种地的不懂种地,这并不是一句笑话,而是在这个时代真实的反应着的。
农学的一切知识,包括选育种子、历法、时节,统统都是掌握在豪强的手里,而那些佃户们就是纯粹的牛马,只在豪势家生子们的安排下,机械的挖垄,填土。
地虽然是他们种的,但到底是怎么种的,他们一无所知。
宣抚们都是老吏了,不知道处理过多少这样的问题,于是告诉他们安心。
他们向这些农人许诺:
“咱们泰山军一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还记得我们怎么说的?”
农人们异口同声说道:
“咱们泰山军,说到做到。”
一时间,到处都是奔走相告,一股乐观的氛围洋溢在这片古老的京畿地上。
许多农佃们甚至在夜梦中都在笑,他们心中多少还有一点不敢相信,但内心又不断有一个渴望的声音告诉他:
“也许,这一次是真的呢?”
对于京畿之地发生的这些,各庄园的坞壁主们自然是有数的,也很恐慌。但他们压根不敢面怒,只要那边六万的泰山军大军还驻扎在那里,一切都翻不了天。
渐渐的,盆地内的喜悦上升为狂热,他们纷纷带着家中所有男丁前来支应泰山军,纵然已经没有什么需要他们干的了,但他们还质朴的留在那里。
这就是人心。
而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泰山军不仅在城外站稳了跟脚,甚至还反客为主,将京畿地区变成了内线熟地,反倒是京都被孤立了。
如是,战场双方,主客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