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一出新戏
第949章 一出新戏
其实常茂和常升来到此处,倒不是专门来捧朱雄英汇演的场子,而是例行巡营地。
明军精锐,但训练强度也高,军中规矩森严,兵练得也狠,基本上是连着训练五天,才给休一天。而且休息的时候,也不许到处乱跑。想要离开军营,必须向千户请假,要说明缘由,还要讲好归营时间,如果逾期未归,是要受到惩罚的。
根据情节轻重,包括批评,罚劳动,打板子等等……
平日里,因为练得狠、管得严,再加上大宁地处北疆苦寒之地,鸟不拉屎,将士们怨气素来极重,动辄私斗。这也让诸多镇守边疆的将领头疼不已,只能多加巡营,以随时打压军中这股憋闷的无名邪气。
这几日因着大胜,未免懈怠了巡营,故而常茂心中,是很有几分担忧的。生怕有哪个厮杀汉憋的一肚子闷气,在太孙面前丢他的丑。
可是在军营走一圈下来,常茂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士兵,不但没有怨言,还觉得充实有趣,训练起来,也十分卖力气。
从这些人的谈论中,常茂得知他们三句话不离战俘营……战俘营前些日子已被太孙给借了去,连带着里面的几个鞑靼贵人战俘也被太孙借了个七七八八……常茂这时候才起了好奇之心,殿下是在这战俘营里鼓捣了些什么?为何引得全军上下全都期待侧目?
“瞧这群猴崽子们的模样,这比开堂会还要热闹些了。”看着战俘营门口人山人海,都是一群一群的士兵们,常茂不由得惊讶道。
军中军令如山,他们这些镇守边疆的军卒更是责任重大,故而这大宁城自然也不是所有军营全都放假歇息了的。只是因为大胜,常茂这个主将要论功行赏,也给了各营将士们一个轮流休憩的庆功假期,每日都有几个千户可以轮流休息。
今日休息的有三个千户,只是看此处盛况,竟似乎三个千户里所有休沐的士卒,全都挤到了这个战俘营来了。
常升却是比常茂这个主将多闲暇一些,见常茂还不知道朱雄英做了什么,便笑着对他解释道:“可不就是堂会吗。”
“殿下让那些战俘给将士们说书、弹小曲儿,甚至还搭了个戏台子,那可真比堂会还要热闹。”
“晚些时候,还有人登台唱戏。我昨天晚上,便随着大家伙儿们,也听了这战俘营中的一出戏……”
“一出戏?”常茂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又随口问道:“什么戏?《窦娥冤》?还是《单刀会》?”
他说的,是此时北边最为时兴的两出戏曲,《窦娥冤》自不必说,即使是在后世,那也是家喻户晓的存在。而《单刀会》,却并不是在《三国》一书传扬之后才有,而是在前元时候便已存在了。
《单刀会》同样是戏曲名家关汉卿的作品,与《三国》之中的故事差不太多,讲的都是东吴图谋荆州、关羽单刀赴会,智勇双全,最后安然返回的故事。
且在元朝之时,听戏的百姓与贩夫走卒们,就已经对蜀汉的人物表现出了极大的偏爱。只要演到蜀汉获胜,台下往往欢声雷动;演到曹操出马,观众们往往横眉怒目。
后世那些博人眼球的离奇史学家,把携民渡江当做虚伪,将屠城杀人视作真性情,若放在这个时代,那是会被百姓们撕碎的。
百姓们并不傻,他们有自己朴素且明晰的判断。能对他们好,为他们着想的,自然就是值得尊敬的好人。而将他们视如草芥的,甭管是多么厉害的人物,也照样无法获得他们的赞许。 常茂亦喜欢听戏,特别是三国故事,常升知道他的喜好,笑道:“是一出新戏。虽不是单刀会,但也是三国时候的故事。”
“这故事啊,叫做‘见龙卸甲’,看这时辰,一会儿便要开演了。大哥不妨也在这里观看一番。”
常茂连连点头。看到此处这般热闹,又听说有戏看,他这戏瘾儿还真是发作了。
果然约莫一会之后,这战俘营陆陆续续来了更多的人,似是其他休憩的官兵,踩着点来这听戏来了。人潮之汹涌,竟是险些将常茂这个主将给挤了出去。
好不容易靠着主将身份特权“杀”进了第一排,常茂发现,自己的好外甥太孙朱雄英,竟然正在前排和一群军将们有说有笑的等着这一出戏的开演。
见了常茂和常升挤进来,朱雄英眼儿一亮,打招呼道:“大舅,二舅,这里!”
“二舅,你把大舅也带来听戏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把大枣塞在常茂手上,“大舅,这是刘将军给我的……吃啊,边吃边看!”
刘将军,是常茂麾下一位以勇猛著称的将领,此人天不怕地不怕,知道太孙要来监军,他还是唯一一个表示有所不满的。此时正龇着个大牙磕着枣子站在朱雄英身边傻乐。
见常茂看过来,这早已满手鞑子鲜血的厮杀汉,竟露出了和田里的庄稼人一般的憨厚笑容,对常茂道:“国公,看俺做啥?吃啊!”
“枣儿俺媳妇给俺藏的,香着哩!”
常茂有些惊异,惊异于桀骜不驯的老刘,现在看过去和太孙竟然像比对自己还亲近些……又惊异于自己这个身份尊贵的外甥,怎么几日不见,啃大枣的动作和乡下的野孩子也似……
“殿下,你在这……”常茂看了看朱雄英的左右,有些担忧他的安全。
“嗯?”朱雄英环顾了一下自己四周,随即恍然,笑道:“舅舅不必奇怪,所谓监军,需明晰军中状况,可不是高高在上,就应当与士卒们打成一片。”
“这也是五叔教给我的。”
常茂得到过密信,知道朱雄英来到军中,除了历练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应陛下、太子、周王之期望,尝试革新监军之制……他最是推崇朱肃,得知外甥这般做派是朱肃所教,或许便和革新监军制度有所瓜葛,便也不再多言了。
左右太孙身边这些大将,都是对大明忠心耿耿的人物,虽说个个都粗鲁了些,但却也不必忧心太孙安危。
正在这时,戏台子上的新戏,开始敲锣打鼓的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