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480章 建安之杰曹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作为曹操的儿子,曹植从小就不缺钱。
    当然,生活在大户人家,曹植也听了很多的道理。
    但他仍旧命运多舛,好几次崛起的机会,也弄丢了。
    有一位哲学家说,习惯是一种顽强且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习惯累加起来,就变成了智慧,也形成了命运。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
    “曹植少有才学,十多岁的时候已能诵读诗歌、论文、辞赋数十万字,并且擅长作文。”
    “其父曹操读罢他的文章,曾问曹植之文是否为找人代写。”
    “曹植当即表示自己出口可以议论,下笔即能文章,曹操倘若不信可以考试。”
    “曹植本性追求简单方便,不注重威严的仪式,个人所用的车马服饰也不追求华贵。”
    “加上每次应对曹操的考试和提问,总能对答如流,因此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
    “建安九年,曹操消灭袁绍,攻下邺城。”
    “从此以邺城作为据守,征讨四方,曹植因此从小多次随父征战。”
    “建安十年,曹植随曹操征袁谭,攻南皮,追杀袁谭,平定冀州。”
    “三年后又跟随曹操北征三郡乌桓,大获全胜。”
    “当时正值邺县魏宫后园的铜雀台建好,曹操带着曹植和曹丕登台,要求他们各自为赋一篇。”
    “结果曹植提笔一挥而就,文辞精妙,曹操因此更加器重于曹植。”
    “建安十六年,曹植受封平原侯,同年七月随曹操西征马超,次年又随军征讨孙权。”
    “建安十九年,曹植改封临淄侯。”
    “同年七月,曹操征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县,并告戒他。”
    “自己当年担任顿丘县令的时候是二十三岁,回想起当年的作为,至今也无可后悔。”
    “而如今曹植处在同样的年纪,也当自我勉励,追求上进。”
    “在邺下时期,曹植除了随父从军。”
    “也在王粲等邺下文人之间宴饮游乐,诗词酬和,写下了不少宴游诗著。”
    “曹植因为才华出众而受到曹操的宠爱,而朝堂中丁仪等人也都充当了曹植的支持者。”
    “曹操为此犹豫不决,他数次欲立曹植为世子。”
    “但是曹植其人处世不羁,并不注重美化个人形象,在饮酒方面也毫无节制。”
    苏轼:曹植的一生如一声警钟,告诉世人欲成大事忌优柔寡断。
    曹植是魏王曹操和武宣卞皇后的第三子。
    少时便熟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造就健锐谈锋。
    出生皇室,却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颇受父亲曹操垂爱。
    提笔一首《白马篇》群情激昂,诗中两个反问句。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道出了曹植的志向,那便是儿女私情先搁置,以身殉国才是吾毕生倾情之所在。
    可就是这样一位志向高远才华横溢的少年俊杰,生在帝王之家,颇受父亲曹操器重,为何晚年郁郁而终?
    那便是优柔寡断的人,当不了枭雄。
    汉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危,曹植赶到时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悲痛之际,比他早到的哥哥曹彰却私下对他说。
    父亲去世前急召我前来,就是要立你为太子。
    曹彰一直赏识曹植的文采和贤能,在曹植和曹丕的夺嫡之争中始终是站在曹植一派的。
    曹植却以袁氏兄弟为说辞,不欲夺嫡,最后曹丕顺利上位。
    此时曹植的优柔寡断已是初见雏形。
    曹植在该争时摇摆,在该断时犹豫。
    历史上,因优柔寡断错失良机还不止曹植一位。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如此。
    他在“陈桥兵变中因为优柔寡断而差点错过成为皇帝的最佳时机。
    他在面对士兵拥戴时犹豫不决,最终迫不得已用了一招黄袍加身才顺利登基。
    我待兄弟如手足,兄弟视我如雏兔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曹植以为自己选了第二条,实则选择了前面第一条。
    曹植的优柔寡断,只会葬送身边人的性命。
    魏黄初四年,曹丕以会节气之名将一众曹氏藩王召回京师洛阳。
    没过多久,宫内便传出曹彰离奇暴毙的消息。
    “曹植曾经乘坐车架在邺县中专供曹操使用的车道上行驶,还打开魏宫的南面正门从门中间乘车外出,让曹操为之大怒。”
    “而曹丕却懂得运用手段克制、美化自己。”
    “曹操曾经出征,曹丕、曹植一同在路旁送别。”
    “曹植发言咏诵曹操的功德,而曹丕则在手下的建议下,一言不发,哭泣着拜别了父亲。”
    “这让曹操转而认为曹植的辞藻华丽有余,但是内心的真诚反倒不如兄长。”
    “曹丕还通过运用权术,矫饰个人,让上下之人都为他说好话,以至曹操逐渐疏远了曹植而看中曹丕。”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最终被曹操立为世子。”
    “同年,曹植的封邑增加了五千户,连同之前的总计有一万户。”
    “曹丕被拥立为魏国继承人后,曹操担心过去一直拥立曹植的主簿杨脩会从中挑拨。”
    “妨害曹植与曹丕之间的和睦,索性将其收捕杀害,这让曹植心中更加感到不安。”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在襄阳被关羽包围。”
    “曹操于是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代理征虏将军的职务,要他带兵去援救曹仁。”
    “没想到曹植喝酒喝得大醉,根本难以领命。”
    “这让曹操很是后悔,于是他便不再让曹植去执行任务。”
    “曹丕继位之后,下令诛杀曹植的支持者丁仪、丁廙等人。”
    “曹植和同姓诸侯也都被送到各自的封地而不能留在京城。”
    “面对曹丕称帝后的猜忌与迫害,曹植于悲愤之中写下《野田黄雀行》以示当时政治环境的凶险。”
    “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为迎合魏文帝曹丕的心意。”
    “上奏告发曹植醉酒之后言行傲慢,而且动手劫持威胁朝廷派去监视诸侯的使者。”
    “有关部门的官员准备判处曹植死刑,但是由于皇太后的反对。”“曹丕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以示惩罚,同年改封他为鄄城侯。”
    辛弃疾:真正改变曹植命运的不是道理、金钱,而是养成三个习惯。
    曹操逝世曹丕上位时隔三年后的第一次兄弟团聚,其中一位皇子便在宫中遇害,不禁让人泛起种种猜忌,况且曹彰一直站队的是曹植。
    而曹植呢?他只是沉浸在哥哥离世的痛苦之中,挥泪写下《任城王诔序》。
    将崇懿迹,等号齐鲁。
    如何奄忽,命不是与。
    仁者悼没,兼彼殊类。
    矧我同生,能不憯悴。
    赞美了曹彰的功绩,怒斥了命运的不公,感叹了生死的无常。
    抒发了自身的悲情,唯独没有思考自己的处境。
    可继承了曹操枭雄之资的曹丕手中举起的剑,怎会如此轻易的落下,剑芒转了个弯,朝着曹植就来了。
    曹彰的死,曹丕一句薨逝于府邸,便打发了。
    酒过三巡,魏文帝曹丕提议玩诗词游戏,不能敷衍搪塞,输者领罚。
    到了曹植,曹丕突然发难,命其一步一句,七步内作出一首诗来。
    于是流传千古的《七步诗》问世了,不得不说,曹植在诗词上的造诣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难受诗句句在讲手足之情,却只字未提兄弟二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命运弄人,曹植败也优柔寡断,成也优柔寡断。
    这次他的优柔寡断,救了他一命。
    曹植在该断时选择闭眼,导致兄长遭遇不测。
    在死神的镰刀向他劈来时,又突然睁开了眼,射出精芒。
    优柔寡断中的优柔,本意是犹豫不决,是情绪丰富贪念旧情的显现。
    曹植的优柔寡断其实在曹丕上位前,就早已险些置他于死地。
    汉建安二十二年,一场大瘟疫蔓延在黄河两岸地区曹植的好友好友王粲病故。
    年过甲的陈琳也一病不起,刘桢、应玚、徐干相继染病,撒手人寰,曹植刚刚半岁的女儿也夭折了。
    “黄初三年,曹植被立为鄄城王,封邑二千五百户。”
    “也是在这次受封后回到封地鄄城途中,曹植经过洛水,创作了名篇《洛神赋》。”
    “黄初四年,曹植被改封为雍丘王。”
    “同年,曹植奉命入京朝见天子。”
    “曹植为自保呈上表章并献诗两首,旨在反思己罪和感念魏文王曹丕的圣恩。”
    “曹丕读罢很是满意,还下达了一道措辞温和、表示嘉许的诏书来回复和勉励他。”
    “黄初六年,曹丕东征孙权,在回程中经过曹植的封地雍丘县。”
    “曹丕不仅亲临曹植的住宅,给他增加封邑五百户。”
    “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后的太和元年,曹植的封地改到浚仪县。”
    “第二年,又改回雍丘,期间曹植常常郁闷自己空有杰出的才能却无处施展。”
    “于是曹植又上《求自试表》,向魏明帝曹叡表达了自己渴望出仕参军,领兵伐吴灭蜀的心愿。”
    “太和三年,曹植徙封东阿,此后潜心著作,研究儒典。”
    “太和五年,曹植又上《求通亲亲表》,表达了自己渴望被准许看望问候亲属的心愿。”
    “同时,曹植又向魏明帝上疏陈述了朝廷应当审慎举用人才的问题。”
    “但是对于曹植的这些奏疏,魏明帝曹叡只是用措辞亲切的诏书敷衍他。”
    “这一时期曹植因为在仕途上备受迫害,抑郁不得志,创作诗篇抒发了自己的忧生之嗟。”
    “太和五年,魏明帝曹叡下诏要各位宗室亲王在太和六年正月进京朝见。”
    “朝见之后的二月间,以陈县等四县,作为封地封曹植为陈王,封邑三千五百户。”
    “此间曹植曾多次请求曹叡单独召见自己,谈论时事,以期得到试用,却始终未能如愿。”
    “从京城回到封地之后,曹植对朝廷法制对宗师亲王所表现出来的严厉无情感到绝望不已。”
    “他自此常因急于想要改变处境而郁郁寡欢,最终在太和六年因为发病去世,终年四十一岁。”
    “曹植死后,其子曹志遵照其遗嘱,将其葬于鱼山。”
    欧阳修:曹植的才华那么高,可惜还在世子之争中输给曹丕。
    曹植的妻子崔氏因穿着过于华丽,视曹操的节俭政令于不顾,被曹操处死杀鸡儆猴。
    曹植优柔的文人情节早已达到巅峰,呼之欲出。
    他趁着曹操和曹丕出征讨伐孙权的契机,在皇宫中独饮,喝的酩酊大醉。
    醉酒后自然是要好好的宣泄一下情绪,他便驱车在皇宫中肆意闯荡。
    经过司马门时他酒意正酣,不顾禁卫的劝阻夺门而出,在御道之上驰骋。
    在秩序井然的古代,皇宫阙门是只有天子或天子特使才能通过,御道也是天子的专属。
    以下犯上,越俎代庖已是死罪。
    最后以曹操赐死主管宫门禁卫事务的公车司马令而告终。
    而曹植也彻底辜负了父亲曹操的期待,同年10月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文学的本质是情绪的合理解读,显然曹植作为文学创作者的一面,在大是大非前总能占据上风。
    可李白却不这么认为,李白晚年对曹植钦佩不已,感慨其悲凉大义。
    写下闻名后世的《将进酒》,聊表慰藉的同时,也替自己难过。
    可能这也是为何李白一生作诗千首才华横溢,却终生郁郁不得志,落得如曹植一般的下场。
    这可能也是那个动荡年代所有文学创作者的下场。
    如果他只是一个平庸无奇的曹氏子弟,也许还能在一块不算大的封地里平淡地度过余生。
    如果他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异姓士人,也许还能在曹氏政权里大放光彩。
    有人说曹丕是曹操四个儿子中最像他的,继承了曹操枭雄的特质,熟虑智谋。
    而我却更喜欢曹植,因为他更真实更可爱。
    他志向远大却有情有义,文采卓略却心系骨肉。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没有皇位要夺,也并不处在东汉末年的乱世。
    还是活的复杂一些,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