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曙光
第732章 曙光
在这番言论之下,东林党的几个骨干最终不再反对,反正对他们来说朝廷要这么干真要阻止也是拦不住的,一旦在这件事上强烈反对,非但讨不到好,反而会让自己的名声臭了。
东林党人都是异常注重自己名声的,一个好名声可是他们的人设根本,假如连朝廷因为善待百姓,取消赋税甚至辽饷这件事也要坚持反对的话,这一旦传出去还有什么脸面再谈为国为民?
再者,朱慎锥在取消辽饷和西北各省赋税的同时也没要求对江南等地增收赋税,更没说什么开征商税之类的话,既然如此他朱慎锥要当一个好人那就让他当去吧,等到财政入不敷出面临崩溃的时候,倒要看看朱慎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朱慎锥打算拆东墙补西墙,企图用江南赋税填补西北赋税的缺口,他们这些人自然就有反对理由。总不能你之前口口声声说为了天下百姓取消了辽饷,减免了赋税是为老百姓好,现在又要在江南征收?难道江南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为何都是一样的百姓却要区别对待?如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是绝对不会让朱慎锥如愿的。
最终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取消辽饷和减免西北各省赋税的旨意通过内阁很快下达。
为了执行好这件事,朱慎锥还特意以监国的名义行文天下,把消息传到了各省和州府,当这个好消息传到陕西的时候,陕西各地是一片欢腾,老百姓得知朝廷取消了辽饷,并在今后的五年内减免甚至取消了大部分税赋的时候,这些百姓们终于盼到了希望,忍不住欢呼万岁,甚至朝着京师方向磕头谢恩,恳求上天保佑朱慎锥,让他监国做的长久些,最好一辈子当监国才好,甚至还有人暗暗觉得朱慎锥直接进位当皇帝的更好些。
“亨九兄,这一次朝廷算是下了决心了,有这样的措施你我算是能轻松不少。”西安巡抚衙门,孙传庭和洪承畴坐着喝茶,两人聊的正是刚刚送来的朝廷关于取消辽饷和减免赋税的旨意,这道旨意到达后,两人先都是诧异,接着又露出了喜色。
“不容易呀,如此百姓也能恢复些元气,地方也不会因为税赋的问题再起叛乱了。”洪承畴同样感慨道,他和孙传庭一样都是文武双全之人,更是官员中难得的实干派,当然明白这流寇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流寇说白了就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老百姓为何会活不下去呢?还不是这些年天灾人祸导致的?天灾是实实在在的,而人祸就是所谓的辽饷和征收的税赋,百姓们都快自己养不活自己了,朝廷还不顾他们的死活,如何能不反?
虽说高迎祥已被处决,流寇的问题解决了大半,其他各股流寇在高迎祥部覆灭后也已不成气候,在朝廷的继续围剿之下彻底平定流寇指日可待。但仅仅靠剿灭流寇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只要老百姓的问题没解决,流寇的问题始终会有反复,只要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一切才会有好转。
洪承畴也没想到朝廷会有如此的魄力,居然直接取消了辽饷,并且还大幅度减免了西北各省的税赋。作为朝廷大员,洪承畴当然清楚朝廷的财政问题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这么干,只能说朱慎锥的魄力不小。
“等最后两批俘虏交接完,这件事也算成了,按照朝廷的旨意,我会领兵东进,继续围剿流寇,西北地方的事就拜托伯雅兄了。”
“这是分内事,亨九兄不必如此,我在西安等着亨九兄凯旋而归,等亨九兄回来,你我好好痛饮几杯才是。”孙传庭点头笑道,他们两人已做了分工,孙传庭作为陕西巡抚坐镇陕西,稳定后方,而洪承畴领兵和其他各部继续围剿流寇,接下来就是东进入河南,对已流窜至河南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部进行剿灭。
而在之前,按照朱慎锥的意思,洪承畴他们已把高迎祥所部的俘虏陆续移交给了蒙古那边,这个交接过程很是顺利,不仅把这些烫手山芋全交了出去,还从蒙古那边获得了大量的牛羊甚至马匹,这些物资的到来大大缓解了地方需求,更让明军的骑兵力量得到了加强。
现在洪承畴手下兵强马壮,孙传庭为了考虑到流寇的原因,密折上书征求了朱慎锥的意见,还把自己手下最能打的高杰部临时拨给了洪承畴,使得洪承畴手上可用兵力大增。
此时的洪承畴是踌躇满志,他早就巴不得领兵东进了。这些日子东边传来消息,自高迎祥兵败被俘后逃窜至河南的张献忠部大受打击,进攻势头明显弱了不少,此外还有几股小的流寇在官军的压力下主动投降,使得流寇的力量减弱了不少。
至于李自成这个之前在高迎祥手下的闯将反而有些麻烦,自从高迎祥兵败的消息传来后,李自成非但没有崩溃,反而自己拉起了队伍对外宣传继承闯王的名号,收编了几支小股义军,实力一下子大增。
眼下李自成也在河南,配合张献忠部和官军周旋,至于罗汝才跑到了湖广一带,正被官军追得上天无门入地无路,眼看败亡就在旦夕。
洪承畴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坐得住,如果不是手上的俘虏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他早就领兵出征了,如再晚些,等流寇彻底解决,哪里还有这样的战功?
“这是自然,等流寇彻底铲除,天下太平一日,你我兄弟可要好好多喝几杯。”洪承畴笑着说道。孙传庭当即也大笑起来,局势的好转让他们心情都很不错,两人笑谈之间不由得讨论起日后的安排来,说着说着又说道了这一次朝廷取消了辽饷是否会影响到辽东战局的问题。
目前大明内部的局势一片大好,可外患依旧还在,如果辽东战事又有变化,这朝廷的政策会不会再变?毕竟内患需要解决,外患也很重要,这点不得不防啊。
对于山西目前的边贸一事,他们所在的陕西比邻山西,而且因为俘虏的缘故和蒙古那边也有交易,倒也是知晓一二。眼下边贸大开,朝廷在此获利是必然的,可问题究竟能不能彻底解决军费,弥补财政空缺,这个洪承畴也没绝对把握。
至于孙传庭倒是比洪承畴更了解朱慎锥,知道朱慎锥的本事,更明白他不是没把握就下决定的人,既然朱慎锥做了如此决定,那么应为早就有所准备的,这件事问题应该不大。
而就在他们商讨此事的时候,远在辽东的局势的确很是微妙,皇太极从喜峰口长城撤回辽东之后日子不怎么好过,长城一战从战损来说明军损失更大,但对于皇太极来说这一仗却是败了,战后一无所获回到辽东的他心中愤怒之极。
原本打算借这个机会再次攻进大明掠夺一番,以战养战增强实力,同时也削弱大明的力量。如果可以的话借着朱慎锥的权利未稳的机会直接打到京师,甚至拿下京师取而代之更好。
可惜皇太极这一次失算了,在喜峰口大战非但没能突破明军防线,还在喜峰口损兵折将。更让他愤怒的是明军这一次不仅只是被动防守,甚至还偷袭了自己后路,导致察哈尔几个部落损失惨重。
吴三桂的偷袭让察哈尔各部吃了苦头,而土默特部的突然出兵更让皇太极大惊失色,他根本没想到土默特部会在这种情况下和大明联手,两军差一点就把自己的主力给包了饺子。
为避免损失,皇太极主动撤兵,双方战损比八旗还占了不少便宜,可时间上和大明相比八旗的人丁本就不多,大明用十个人换一个八旗,这样的损失皇太极根本承受不了,更不用说这一次损失了八旗数千精兵了。
因为无功而返,又遭受了这样的损失,回到盛京后的皇太极很快就面临了八旗内部的反对力量反扑。原本皇太极上位就不是名正言顺的,为了夺得大汗之位皇太极当初拉拢了代善和八旗中的实力派,强压了其他人一头,再以残酷的手段弄死了多尔衮的母亲也就是大妃阿巴亥这才坐上了大汗之位。
当了大汗后皇太极更是处处打击异己,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削弱对手力量,壮大自身。其中皇太极的亲姐姐莽古济就是其一,因为莽古济反对皇太极,皇太极狠心下手处死了她,还是用异常残酷的手段被处死的。
此外,阿敏也被皇太极找个理由夺取了兵权,并且处以死罪,但考虑到阿敏的地位和影响力,最终皇太极没有马上杀他,只是把他囚禁起来。
除去这两人外,还有不少人被皇太极或打压或处死者更是不少,就连莽古尔泰等人也没落到好处,这位正蓝旗旗主原本就是皇太极的强力竞争者,在竞争大汗失败后对皇太极一直都心怀不满,暗中多有非议。
这一次皇太极亲自领兵再攻大明,最终却损兵折将无功而返,莽古尔泰和其他八旗贵族就对皇太极进行了攻击,言语中多有不敬,更说什么皇太极本就没有资格当大汗,更不用说当皇帝了,这个人排除异己,任人唯亲,根本不是明主,大汗之位有德者居之,应该重选大汗才是,图谋推翻皇太极另立大汗(皇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