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649章 稳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649章 稳定
    文华殿,朱慎锥这几日忙忙碌碌,连休息的时间都没。
    刚拿下京师和皇宫,控制了大明中枢,他手上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
    在安定京师的第一时间,朱慎锥就以大明天子的名义向大明各地发去诏书,告知地方各部不必再来京师勤王,朱慎锥带兵清君侧、靖国难已拿下了京师,并且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许可,暂摄朝政。
    诏书中说明此事,令各省、州府等稳定地方,不必慌张,大明依旧还是大明,大家该干嘛还是干嘛。各地军队除正在围剿流寇高迎祥等之外,其余部队一律不得擅自调动,更不得越境。至于已在勤王路上的各部立即返回驻地,如不遵诏令,就是叛乱。
    至于地方官员,一律照旧,只要表明支持朝廷的态度,不管之前做了什么既往不咎。这份诏书发出去后不久,很快陆续到了各人手中,不少人见后如五雷轰顶,惊得目瞪口呆。
    谁都没想到,区区一个不起眼的宗室突然举兵,不仅打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居然给他做成了,从拿下保定到攻破京师占据皇城,整个过程连十日都没,现在不仅京师落到了朱慎锥手中,就连崇祯皇帝和朝中文武都一个没跑。
    忠于崇祯皇帝的官员们顿时痛哭流涕,如丧考妣跺脚大骂朱慎锥是奸臣贼子祸国殃民,而更多的人却神色复杂,暗暗为自己打算起来。
    如果京师没破,救京师肯定是要救的,勤王就更不用说。假如崇祯皇帝死了,那么他们依旧会带兵前往京师,以救大明水火之中,为崇祯皇帝报仇。
    至于再之后,大明天子究竟谁来当?这自然是很重要的,按照血脉而言,天启皇帝绝嗣,崇祯皇帝的皇子都没能跑出来,那么只有从泰昌皇帝的兄弟中挑选了。
    而当年万历皇帝意图换太子,一直想立为太子的福王就是最好的人选了。拥立福王为天子,接来南京登基,然后再举兵讨伐,如此才能稳定大明局势。
    可现在崇祯皇帝还活着呢,哪怕这个活着只是诏书中所言,大部分人只是将信将疑,但这件事终究还没有确定,作为臣子谁敢在这时候异动?不顾崇祯皇帝在就先去拥立福王的?这和谋反有什么区别?哪怕有人心中是这样想,可一旦做错了,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
    就这样,各地的文武官员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除去几个头铁的依旧领兵北上,打出勤王旗号,大部分人有的按兵不动坐看局势变化,有的带兵依令返回驻地,并往京师急忙送奏折,以表明自己拥立朝廷的态度。
    林林种种各不相同,一时间整个大明陷入了一种很奇怪的状态,许多人都在观察京师和朝廷的变化,并打算等那几个头铁的家伙结果如何,假如最终有变,再做决定也不迟,反正对于他们来说,谁当大明天子自己只要继续能做官就成,自己的权利和荣华富贵才是最重要的。
    除去诏书外,朱慎锥还写亲笔给各地的封疆大吏、九边和地方将领分别写信,告知他们自己并非是要谋反,而是要清君侧、靖国难。眼下京师已经拿下,朱慎锥已从奸臣手里“救”出了崇祯皇帝,接下来就是辅助皇帝整顿朝纲,中兴大明。
    大家作为大明重臣,一地封疆和大员,当以大明天下为重,不要以一己之力行差所事,造成国家大乱,生灵涂炭从而后悔莫及。同时,朱慎锥还借皇帝之手对各人进行封赏,升官的升官,封爵的封爵,给与许诺的给许诺,尽力拉拢各人,同时也暗中警告,让其尽快表明态度。
    接管了京师和皇宫后,不仅崇祯皇帝被抓到,就连皇帝的印玺也全落到了朱慎锥的手里,写几份圣旨,盖上几个图章,对现在的朱慎锥根本不是难事。就连司礼监也在第一时间恢复,司礼监原本的几人中,王承恩和其他三人因靖难军入皇宫时带人反抗,被当场斩杀两人,王承恩和司礼监秉笔王裕民被俘,并给看押起来。
    司礼监剩余的两人分别是韩赞周和方正化,方正化在宫中大乱时并没和王承恩一起拿武器反抗,怕死的他带着几个干儿子躲藏了起来,等王晋武、李佑入宫大索后,方正化这才被从藏身之处抓到,被抓时方正化吓得面无人色,跪地苦苦哀求饶他一命,并言称自己是司礼监秉笔,如留他活路,自己愿为朱慎锥效命。
    虽说方正化这人品德不堪,更是贪生怕死,不过这样的小人倒也有几分用处。朱慎锥得知此事后特意让人把方正化带至文华殿见了一面,决定用一用这人,在朱慎锥看来,君子固然是好,但往往许多时候小人更为有用,而且方正化本就是司礼监秉笔,眼下初掌京师,朱慎锥身边正需要方正化这样的人,当场就赦免了他,并恢复了他司礼监秉笔的职务。韩赞周在之前京营主力大败时就当了俘虏,后来朱慎锥又逼着京营众人包括他韩赞周在内在檄文上签字画押,再加上早些时候已经投靠朱慎锥的李国辅,再加上临时反水抓到崇祯皇帝的杜勋,这三人加方正化在内就组成了新的司礼监。
    其中韩赞周为掌印太监,取代之前的王承恩,方正化依旧作为秉笔,李国辅从御马监太监直接升秉笔,至于御马监的职务也同样还给了他,杜勋也当了秉笔,然后再从宫中的太监中挑选了两人,就这样仅仅入城后的第二日,大明司礼监就重组恢复。
    在确定了新的司礼监人选同时,朱慎锥也没忘记大明另一个最重要的中枢机构,那就是内阁。
    现在的内阁首辅是温体仁,温体仁这人算得上是崇祯内阁首辅中当的时间最久的一位了。
    自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崇祯皇帝对内阁更替是史无前例的频繁,内阁阁臣包括首辅如同走马灯一般调整,许多阁臣往往进内阁没几月就被踢出内阁,就连首辅也是如此,甚至还创造了一年中更换三个首辅的记录。
    之所以这样频繁更换,那是因为崇祯皇帝对内阁成员的不信任,包括对这些首辅和阁臣的能力不满。
    可真的是如此么?话说回来,能当到内阁阁臣地位的那一个不是人精?要说他们没有能力自然不是,关键在于崇祯皇帝的性格所至,一来不喜欢内阁和他顶撞,二来做事又防着内阁,至于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是他本性多疑又没有耐心,只要朝廷略微出点问题,又或者大明哪里发生了些什么,崇祯皇帝第一时间就认为是内阁的问题,内阁首辅或阁臣没有做好本职,能力不足,根本不听解释,直接换人了事。
    内阁的频繁更换除去这个原因外,还有就是崇祯皇帝已渐渐明白东林党不可信任的事实。通过更换内阁成员,崇祯皇帝也有打算扶持其他党人和东林党抗衡的想法,可换上来的人却没达到崇祯皇帝的预期,这让他不满之后继续换人,造成了这种恶性循环。
    仔细了解了如今内阁成员的情况,无论是首辅温体仁还是几个阁臣,比如范复粹、张至发等人都非东林党成员,温体仁向来以孤臣自居,在朝中哪个党都不是,当了首辅后更对崇祯皇帝惟命是从,再加上清廉自律的孤臣作风很让崇祯皇帝满意,这才是他能干这么久首辅的主要原因。
    而其他几人也并非东林党成员,不是齐党就是楚党或者是浙党,也就是说崇祯皇帝在崇祯四年后,内阁中的东林党人就全被他踢走了,之后所任命的内阁成员中基本已没了东林党存在,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已对东林党有了很深的防备,并想借内阁打压东林党,但效果并不乐观。
    毕竟虽然他之后任命的内阁成员不再是东林党,可崇祯皇帝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这些人虽不是东林党却依旧是官宦群体一员,背后都是世家大族,而且大明党争不是表面那么简单,各党之间虽东林党一家独大,可同其他党,比如浙党、齐党、楚党的争斗中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候为了共同利益甚至还能相互勾结,联手糊弄皇帝,崇祯皇帝从一开始用内阁打压东林党的算盘听起来不错,可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相比任用魏忠贤组成阉党和东林党对抗的天启皇帝,崇祯皇帝的能力和眼界包括手段差太远了,这也是他不管怎样调整内阁都起不到预料效果的原因。
    而且因为内阁的不断调整,更造成了内阁不稳,朝廷政令无法长期持久实施的严重问题,再加上众人朝不保夕的地位,更让大伙不敢干事。因为你只要干事就会出错,一旦出错以崇祯皇帝的性格绝对会罢官一脚踢出内阁,甚至可能落得和当初薛国观一样悲惨下场。
    一句话,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内阁都是这样的心态,更何谈朝廷其他各部衙门?大明朝廷上上下下为了自保联手糊弄和搪塞皇帝已成了默契,对于许多事更没人敢担负责任,一旦商量国家大事,不是找理由推脱就东拉西扯,最终弄的不了了之,这样下去大明能不乱才怪呢。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