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127.第127章 你不妨先看看这份图纸,再做决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27章 你不妨先看看这份图纸,再做决定
    纱柱在后厨,能在大多数工人面前横,但在大爷面前还嫩了点。
    纱柱闻言面色讪讪,转向李暮问道:“你怎么来轧钢厂了,也是来参加生产建设的?”
    “也不对啊,前几天人不就来了么,你怎么晚了这么多?”
    “哦,我想起来了,前几天厂长说要来5个人,结果只来了4个,你就是拿最后一个对不对?”
    没等李暮说话,纱柱的嘴巴就跟没把门的一样,猜到的想到的都说了出来。
    后面的看门大爷一听,更生气了,冷哼道:“我说怎么别的大学生都在搞生产,还有个有闲心串门的呢,原来是没参加!”
    “还好意思来看伱的同学?他们至少参加了劳动,虽然爱发牢骚,但干活还算勤快。”
    “赶紧滚,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这个年代,劳动最光荣,逃避劳动,就是可耻。
    李暮闻言微微无奈,想开口解释,却估计说了大爷也未必信。
    就在李暮想着该怎么解释的时候,门口刚刚走进去的一个中年男人又折返了回来,问道:
    “你是李暮,京工院的那个李暮?”
    看见中年男人,纱柱和看门大爷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是我,您是?”李暮疑惑地看向对方。
    他们应该没有见过才对。
    中年男人闻言,脸上绽放出浓浓的喜色,道:“真是你啊,我是宏星轧钢厂的厂长,我姓杨。”
    “在门口站着做什么,快进来坐,我可是久仰你的大名了!”
    说着杨厂长就把李暮往厂里带。
    这份热乎劲儿,看得纱柱和看门大爷一愣一愣的。
    他们什么时候看见杨厂长对人这么热情过,还说什么久仰大名。
    “您看看,您不让他进去,结果厂长给亲自请进去了。”纱柱回过神来,望着看门大爷笑道。
    他这张嘴,确实没把门。
    不过这回看门大爷倒是没吭声,厂里的虽然有规矩,但是那也得看针对谁。
    厂长往里带人,你敢拦?
    被杨厂长热情地拉到办公室,李暮稍稍有些奇怪。
    他好奇道:“杨厂长,您怎么会认识我?”
    轧钢厂和他以前研究的领域基本没什么关系,按理说对方不应该听说过他才对。
    杨厂长笑道:
    “哈哈,可不知道嘛,你人都还没来,文教部和一机部的领导就把电话打过来,让我们厂好好照顾照顾你。”
    “一听说你不仅发明了双向手电钻和白炽灯,还搞出了空气炸锅和山地自行车,为国家做出了大贡献,我当即就答应下来。”
    “可惜啊,没想到你后来又不来了,我还遗憾了好久。”
    他话里追捧的同时,又带有几分询问。
    “这事是我不对。”李暮先道了个歉,又解释道:
    “我原先是准备来参加的,但后来收到了一封信。”
    “看完信后,我觉得我确实应该把精力放到更重要的事上去,就没来参加。”
    听到李暮说一封信就让他改变了注意,杨厂长眼中满是惊奇。
    文教部和一机部这种级别的领导都亲自过问了,按理说李暮就算临时改主意,也没那么好改。
    除非写那封信的主人,分量比前两者更重。
    杨厂长张了张口,有心想问问,但两人才初次见面,也不太合适。
    于是他转而道:“原来是这样,那你怎么又来轧钢厂了呢?”
    “我几个相熟的同学都被分到了贵厂,我今天刚好得空,就过来看看,没想差点进不来。”李暮笑了笑道。
    革新炼钢技术的事,肯定不能直说。
    杨厂长也是人精,知道李暮的目的绝没有这么简单,不过他看破不说破,笑道:“这有什么,我回头跟看门的大爷说一声,以后你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不过厂里的不少车间作业的时候有一定的危险,你可不要贸然靠近。”
    “对了,你不是要找你的同学嘛,现在正到吃午饭的时间点,刚好他们有空,我带你过去。”
    说着,他便站起身,带李暮去饭堂里找人。
    ……
    来到饭堂,周围吃饭的工人们看到厂长领着一个年轻人过来,纷纷露出好奇之色。
    在熙熙攘攘排队打饭的工人中间,李暮一眼就看到了抱着一本书的王娅,身后是邵亚楠和张凯三人。
    他笑着走上前:“这么用功?”
    杨厂长看到李暮打招呼的对象,眼中露出些许揶揄之色。
    “你怎么进来的?”王娅愣愣地抬起头。
    李暮笑道:“多亏了杨厂长帮忙。”
    这时张凯三人也发现了他,既高兴有奇怪。
    杨厂长见周围有许多工人注意到这里,当即笑道:“都别排队了,来我的办公室,我给你们开小灶。”
    “这不合适吧。”李暮迟疑道。
    他也觉得这不是个说话的好地方。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们都是大学生,国家未来的栋梁,本来就是要好好优待才对。”杨厂长说完,便拉着李暮又回到办公室。
    吩咐后厨吵几个菜拿过来后,杨厂长看他在这里几人都有些不自在,便找了个借口出去,将空间留给李暮等人。
    待他一走,张凯就忍不住道:“你怎么来轧钢厂了,你个大忙人,还会专程来看我们?”
    王娅和李建同样投来疑惑的眼神。
    至于邵亚楠眼里,更多的是揶揄之色,她只知道李暮改良过手电钻和白炽灯,以为李暮是因为王娅才来的这里。
    看着几人眼神,李暮笑着解释道:
    “看你们只是顺带,我来是因为你先前说我们国家的炼钢技术比较落后么,想着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
    “你要研究顶吹氧气转炉?”张凯满眼震惊。
    他就是发发牢骚,嘴上说创新技术就好,但心里根本认为这不可能。
    国内那么多人都在研究顶吹氧气转炉技术,道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来,已经说明问题。
    邵亚楠同样惊讶道:“李暮,顶吹氧气转炉可是国外才有的技术,你有把握?”
    “我就是先过来看看,还没决定要研究呢。”李暮笑了笑,打了个哈哈把这事先揭过去。
    随后几人又闲聊了一阵,他就准备离开。
    不过就在这时,杨厂长笑着走进来道:“来都来了,李暮同学要不要参观参观我们这个工厂?”
    这个提议让李暮心中微动。要做顶吹氧气转炉,光在实验室里画图纸肯定不行,还需要对机械加工有一定的了解。
    “这合适吗?我毕竟不是轧钢厂的人。”心动归心动,他嘴上还是相当客气。
    杨厂长闻言大笑道:“有什么不合适的,而且你是京工院的高材生,说不定还能指导指导我们的工人呢。”
    说着,他就拉着李暮往外走,去把轧钢厂参观了一遍。
    ……
    接下来几天,李暮继续断断续续地又来了轧钢厂几次。
    觉得差不多了之后,他便找到钱树言,说出要研究顶吹氧气转炉的计划。
    听完后,钱树言忍不住劝道:
    “李暮,你要考虑清楚,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
    “你虽然在做半导体研究的同时,还发明了空气炸锅、山地自行车这些好东西。”
    “但炼钢技术不一样,他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如果你两头兼顾,我担心会两头兼失。”
    面对他的劝诫,李暮微微沉默了片刻。
    犹豫片刻后,他从挎包里拿出一张顶吹氧气转炉技术的概念图纸。
    上面还写着一些基本的原理。
    “这是……”钱树言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目光怔怔地看着桌上的图纸。
    李暮道:“这是我画的顶吹氧气转炉的草图,还有一些基本原理。”
    “其实我已经有了一点把握,只是需要实验验证。”
    “您放心,如果一旦不成,我不会在这方面费更多的精力。”
    “我们国家现在的炼钢技术十分落后,如果没有好的炼钢技术,要建立起强大的基础工业,需要的代价是天文数字!”
    钱树言目光死死盯着草图,越看越觉得震撼。
    这玩意哪是草图啊!
    距离成品已经只差一部分收尾补充了!
    就算他对冶金工业没太深研究,也能看出这份草图的价值。
    猛地抬头看着李暮,有种想把他解剖咯,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人得冲动!
    本以为对方年龄这么小,在半导体行业成为顶尖学者,已经是天赋炸裂,没想到……
    嘴唇嗫嚅几次,想夸一夸对方,却发现此时无论什么词,相比李暮的工科天赋,都显得苍白。
    “呼!”深深吐出一口气。
    钱树言道:“既然你的准备这么充分,那就放手去做,我全力支持你!”
    “有什么需要的设备、材料,尽管和我说。”
    “对了,你一个人搞研究,肯定是不行的,等等我带你去找咱们学院的老教授。”
    ……
    京工院,实验楼。
    钢铁冶金实验室。
    因为要实验需要涉及到钢铁的冶炼过程、热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所以实验室内放满了各种精密的设备。
    站在实验室外面,李暮扫了一眼,就认出这些仪器的名字:光电比色竞速元素分析仪、电子式材料试验机、金属材料光谱检测仪……
    而在实验室里,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教授,正带着几个研究生做着实验。
    ……
    “咚咚~”两声,钱树言轻轻地敲了敲门。
    沉浸在思考中的教授不悦地抬起头。
    看到是钱树言后,他才掩去不悦,微微惊讶道:“院长,您怎么来了?”
    “哈哈,我来给张教授你送份大礼!”钱树言笑道。
    闻言,张教授愣了愣:“这不过年不过节的,您送什么礼?”
    钱树言解释道:“是这样,李暮在研究顶吹氧气转炉技术,而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张教授,你是我们学院钢铁冶金方面的专家,不妨和他交流交流。”
    “你别看他年轻,能耐可大着嘞!”
    他本来是想夸奖李暮几句,让对方重视起来,没想到起了反效果。
    张教授本来舒展的眉头不自觉地又皱了起来,道:
    “院长,我知道李暮同学在半导体研究上有天赋,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但是钢铁冶金和半导体不是一回事,没有长时间的研究做不出成果。”
    “李暮同学,与其在不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徒费力气,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到自己更擅长的领域。”
    他的话其实有理有据。
    李暮又不是钱老、邓老那种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科学家,搞跨界研究肯定会让人怀疑。
    这也是他之前去轧钢厂学习的原因。
    再天才的人,也没办法无中生有,搞出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面对张教授的质问,钱树言并没有着急,而是将手里一直拿着的图纸交给了他,然后道:
    “你不妨先看看这份图纸,再做决定。”
    “那我倒是要好好看看,他在钢铁冶金方面是不是也有天赋。”张教授一把接过图纸,在桌上摊开。
    他先是扫了一眼图纸,就把目光放到原理分析上:
    “从转炉的顶部垂直插入氧枪,将工业纯氧吹入熔池,从而氧化铁水找那个的碳、硅、锰等元素,同时发热提高熔池……”
    看着看着,张教授的瞳孔一缩,心神完全沉浸其中。
    这简单的几百个字,几乎把顶吹氧气转炉的大半工艺原理都写了出来。
    “唰”地一声,张教授猛地翻了个面,却发现图纸后面一片空白。
    他忍不住追问道:“下面呢,下面该怎么做?”
    “炉体的组成,到底分为几个部分,又该采用什么结构,还有转炉熔池的反应在遭受高温度……”
    张教授激动的提问,引起还在钢铁冶金实验室里的几个研究生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平时他们教授可没那么容易激动,做实验时老是板着一张脸,看着都吓人。
    “哈哈,现在不说他不合适了?”钱树言不禁打趣道。
    张教授告罪道:“之前是我小看李暮了,没想到他造诣这么深!”
    “这份图纸上的内容,很多都是我没有想到的。”
    “如果能研究下去,有很大概率解决顶吹氧气转炉技术的问题!”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