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14章 暗中进行的殖民扩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14章 暗中进行的殖民扩张
    1877年5月,卡洛的目光刚刚从火热的斗牛比赛上移开,很快又关注到西班牙的铁路建设方面。
    自从卡洛加冕为西班牙国王以来,西班牙爆发了一股铁路建设浪潮,铁路里程也在不断的增加当中。
    根据目前交通运输部门的统计,西班牙本土现有的铁路里程已经正式超过9100公里,预计今年内有希望达成9500公里的目标。
    9500公里相较于卡洛刚刚加冕时的5000多公里,铁路总里程几乎翻了一倍。
    完成这一目标卡洛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相较于伊莎贝尔女王统治时期来说,这绝对是巨大的改变。
    修建铁路带给西班牙的改变并不止铁路里程的增加,还有工业方面的发展和经济的增加。
    截至目前为止,西班牙工业规模相较于卡洛刚刚加冕时期增长了超过六成,在这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有上千家企业拔地而起,其中有上百家企业已经发展为西班牙著名的工厂和建筑公司,这一数据是相当夸张的。
    西班牙的工人数量也从卡洛加冕时的小部分人增长到目前的近百万人,工人已经成为西班牙极其重要的群体,也是卡洛想要拉拢的目标。
    国王去拉拢工人,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卡洛已经要实现的目标。
    在王室企业保证工人利益和收入的前提下,卡洛所掌控的报社大力宣传王室企业对工人的福利以及卡洛对工人利益的保护,顺利的让西班牙的工人群体对王室保持着爱戴和认可的态度。
    工人仇视的是资本家,准确的来说是那些剥削工人利益,克扣工人薪水的罪恶资本家。
    而像卡洛这样的官方资本并不在其中,毕竟西班牙的官方资本对工人还是有一定的保护的,至少比资本家工厂内的工人收入和各项待遇要好太多。
    说回西班牙目前的铁路建设,成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拿起整副西班牙的铁路路线图,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倾斜的字母y。三条线的交点是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这里拥有西班牙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
    而字母y的三个边缘,则分别是加利西亚大区的首府城市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加泰罗尼亚大区的首府城市巴塞罗那以及安达卢西亚大区的首府城市塞维利亚。
    形成字母y的这三条铁路主线,除了以上三个大区之外,还经过了莱昂大区的首府城市巴利亚多利德,阿拉贡大区的首府城市萨拉戈萨以及拉曼查大区的首府城市托莱多。
    而这三条铁路主线延伸出来的支线,则经过了更多的大区以及更多的城市。
    这些铁路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了西班牙的铁路网络,但其中最繁忙的仍然是组成字母y的三条主线。
    要说最繁忙的铁路的话,绝对是马德里到巴塞罗那之间的铁路。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最大的两座城市,中途经过的萨拉戈萨同样也是西班牙的大城市之一。
    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还是西班牙为数不多的两大工业城市,两个城市所拥有的工业产量占据西班牙工业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卡洛之所以关注西班牙铁路建设的原因,自然是交通运输部门的一条好消息,那就是马德里到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区的铁路已经顺利通车。
    埃斯特雷马都拉大区是西班牙的边境大区,再往西就是葡萄牙的领土。
    卡洛之所以关注这条铁路的建成,主要还是埃斯特雷马都拉大区往西就是葡萄牙的波塔莱格里区,再往西就是圣塔伦和里斯本,里斯本就是葡萄牙的首都。
    之前西班牙就和葡萄牙政府达成过关于铁路对接的合作,这条由马德里通往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区首府城市梅里达的铁路,其主要目的正是和葡萄牙的铁路进行连接,并且直接贯通到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铁路进行连接,这对两国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不算安道尔这个没有主权的小国,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家只有两个,那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唯一和伊比利亚接壤的法国在铁路轨道宽度方面和伊比利亚国家有着极大的差距,这也导致伊比利亚半岛和欧洲大陆之间的经济交流变得极为困难,更多的时候只能通过海运的方式解决。
    而在伊比利亚半岛内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铁路轨道宽度同样也有差距。要不是伊比利亚双牙在造船方面都具备丰厚底蕴的话,恐怕光是经济不互通的影响,就能阻碍两牙的发展。
    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铁路连通之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能加速。对于人口更多的西班牙来说,获得的好处肯定也会更多。
    要是葡萄牙政府不控制的话,肯定会有更多的葡萄牙人口流入到西班牙。
    毕竟双方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西班牙又在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是有着很多葡萄牙人拒绝不了的工作机会的。
    铁路连通之后,葡萄牙人前往西班牙就变得方便了许多。里斯本到马德里的直线距离只有500公里出头,如果乘坐目前速度比较快的火车,就算加上过境办手续需要的时间,也绝对用不了24小时。
    这对葡萄牙政府来说将会变得十分艰难。如果不管控这些流出的人口,葡萄牙的人口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但要是进行管控的话,又该用什么理由来阻止这些人口的流出呢?要是引起了这些民众的不满,很有可能导致葡萄牙人更加仇视政府,这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问题。
    卡洛当然知道这么做会给葡萄牙政府带来很多问题,但谁又在乎呢?
    西班牙的路上邻国就这么多,总不能将目光放在英法的身上吧。
    除了英法之外,西班牙能够动心思的也就只有邻国葡萄牙了。关乎到国家利益,这不是一些亲戚关系就能够阻止的。
    更何况,卡洛目前也没想着吞并葡萄牙,只是通过铁路交接的方式引进一部分葡萄牙的人口,同时借助葡萄牙来促进西班牙的发展罢了。
    随着时间进入1877年的5月,另一条重要消息也改变了巴尔干半岛的局势,那就是三皇同盟的另一个参与者德国的表态。
    对于德国来说,在这场巴尔干战争中的选择是十分困难的。德国的盟友俄国是战争的参与者之一,另一个盟友则是俄国的反对者。
    德国要是轻易进行选择的话,很明显会得罪另一个盟友。
    两个盟友俄国和奥匈帝国都是列强,同样都是首相俾斯麦所制定的孤立法国政策的重要执行者。
    对于德国来说,选择任何一个盟友,都会破坏德国自身的外交计划。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保持中立,不发表自己的态度,避免损失两个盟友任何一个。
    但随着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发展,德国最终还是要在两个盟友中选择一个的。
    盟友的关系可不是说说而已,是要在关键时刻提供自己的帮助的。如果盟友无法为自己提供帮助的话,那么为什么要缔结这份盟约呢?
    在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之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亲自向德皇威廉一世发去了电报,来争取德国人的支持。
    对于俄国来说,德国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德国的支持能够确保奥匈帝国按兵不动,奥匈帝国打败俄国人的仰仗是德国的支持。
    其次,有着德国人的支持,能够确保俄国在整场战争期间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
    广袤的俄国领土将会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运输物资,俄国有十足的底气打赢这场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
    最终,德国人还是在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选择了俄国。
    说起三皇同盟之间的关系,德国和俄国之间是纯粹的盟友关系,奥匈帝国更像是一只舔狗。
    奥匈帝国是主动和德国靠近的,而在奥匈帝国主动示弱之前,德奥两国的关系还处于敌对状态。
    相较于几年前才打过战争的奥地利来说,德国人明显更加相信没有利益威胁的俄国。
    至少在首相俾斯麦制定的孤立法国策略当中,俄国的作用是比奥匈帝国更加重要的。
    目前德国人最担心的还是和法国之间的仇恨,和俄国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这也是德国最终选择俄国的原因。
    有了德国人的支持,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没了俄国支持的奥匈帝国根本没有胆量与俄国发动战争,这也代表着俄国仅靠外交就有希望让奥匈帝国在这场战争中保持完全中立。
    俄国也确实做到了。奥匈帝国确实没有胆量单独和俄国之间爆发战争,哪怕英国人有概率支援奥匈帝国。
    在俄国许诺让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的情况下,奥匈帝国最终选择了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放弃了干涉这场战争的想法。
    奥匈帝国的主动放弃,也让英国人看到了更大的危机。
    没了奥匈帝国的干扰,俄国只需要专心对付奥斯曼帝国即可。奥斯曼帝国早已不是俄国的对手,要是放任俄国对奥斯曼帝国肆意进攻,或许明年君士坦丁堡就变成俄国的了。
    为了帮助奥斯曼帝国抵抗俄国的进攻,号称已经皈依伊斯兰教的英国人霍巴特率领着土耳其的舰队封锁了黑海,防止俄国人通过海运的方式向前线运输物资。
    说起霍巴特,他早年服役于英国皇家海军,并且在十多年前以英国海军上校的军衔退役。
    在退役之后,霍巴特就前往奥斯曼帝国并且皈依了伊斯兰教,被奥斯曼帝国授予帕夏的称号。
    帕夏在之前被称作贝萧,一般代指奥斯曼帝国行政系统中的高级官员,比如总督将军或者高官等等。
    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帕夏称呼已经演变成一种荣誉称呼,类似于英国爵位中的勋爵。
    获得了帕夏称号的霍巴特在奥斯曼帝国海军中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在未来还会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
    当然,现在的霍巴特身份和地位同样也不低。作为奥斯曼海军的实际统帅者,他的麾下拥有22艘装甲舰,82艘非装甲舰和763门舰炮,共计超过1.5万名海军官兵。在海军规模方面,奥斯曼帝国的黑海舰队要比俄国建立的黑海舰队更有优势。
    为什么奥斯曼帝国能拥有规模如此庞大的海军呢?除了少部分是帝国的底蕴之外,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英国人的帮助。
    英国人为了防止让俄国占领军士坦丁堡海峡,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奥斯曼帝国的黑海舰队也成功的封锁了黑海,让俄国只能用陆路运输的方式向前线运输物资。
    虽然这阻碍了前线的进攻,好在问题也不是太大。虽然在海军方面陷入劣势,但俄国的陆军相较于奥斯曼帝国的陆军来说,优势同样也是很大的。
    既然黑海已经被封锁,俄国人也就彻底放弃了黑海上的海上运输线路,并且将进攻的希望全部寄托到了陆军的身上。
    俄国的陆军也不负众望,在和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作战当中,以胜多负少的姿态快速将前线推进。
    说是推进,实际上只是勉强收复了罗马尼亚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领土。
    因为多瑙河河水泛滥的原因,再加上黑海被封锁之后,俄国军队很难渡过多瑙河同奥斯曼帝国军队作战。
    在五月的大部分时间里,俄国军队和奥斯曼帝国军队交火的方式就是双方隔阂互相炮轰对方,时不时再打几枪证明战争还在持续。
    除了消耗子弹和炮弹之外,双方士兵的伤亡已经减少到最低。
    本来俄国军队在火炮数量方面是有领先优势的,但经过四月的消耗之后,前线的炮弹补给已经不足。
    这也导致俄国的火力和奥斯曼帝国的火力几乎降到了同一水平线,军队被多瑙河阻挡在罗马尼亚的土地上不得寸进。
    攻势的暂缓,让俄国政府开始变得有些着急。
    前线每天都在浪费着大量的子弹和炮弹,俄国政府的财政开支也在不断的增长。
    要是就这么僵持下去,政府的财政能否支撑暂且不好说,前线子弹和炮弹的补给反正是坚持不下去了。
    前线可是拥有整整3000门火炮,一门火炮每天发射十枚炮弹,加起来消耗的炮弹数量就高达三万枚。
    一个月下来,消耗的炮弹数量就得接近百万枚,这是目前俄国的军工生产能力怎么也弥补不了的。
    更别说在战争比较焦灼的时间,前线的火炮也会大量的开火。光是炮弹的消耗和后勤补给问题,就足以让俄国政府头疼了。
    更别说前线的子弹消耗才是大头。几十万军队每天消耗的子弹数量多不胜数,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的话,前线军队就会因为缺少后勤补给从而士气低落,不仅无法继续发动进攻,甚至连防守都会很困难。
    总不能让这些士兵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上去和敌人拼刺刀吧。先不说俄国士兵有没有勇气和敌人拼刺刀,就算有,敌人也不会傻的步枪不用去拼刺刀。
    拼刺刀这种情况,要么是敌人已经攻入战壕,或者攻入敌人的战壕,要么就是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会进行。
    在其他情况下,特别是奥斯曼帝国武器装备保持领先的情况下,能用火力压制的肯定还是用火力压制为好。
    眼见封锁黑海很有效果,英国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见得这样的策略能够帮助奥斯曼帝国打赢这场战争,但至少能拖住俄国更长的时间。
    英国也有更长的时间来准备,不管是加入战争帮助奥斯曼帝国,还是在战后确保奥斯曼帝国不会损失更多的利益,特别是确保俄国不会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军士坦丁堡海峡附近,对英国来说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向。
    虽然奥匈帝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保持了中立,但英国人不相信奥匈帝国会在俄国势力范围吞并巴尔干半岛之时还会保持中立。
    说白了,也就是现在的俄国还没有获得战争的胜利,奥匈帝国迫于压力不得不认怂而已。
    等到俄国真的威胁到了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布局,奥匈帝国就算面临威胁,肯定也不会无动于衷。
    趁着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吸引了欧洲各大列强关注的时间,西班牙加快了对非洲殖民地和东南亚殖民地的扩张。
    非洲方面,西班牙主要扩张的方向有两个。
    一个是南摩洛哥殖民地向西撒哈拉沙漠的扩张。西撒哈拉沙漠虽然是一片不毛之地,人口也没有多少,但经济价值还是很高的。
    毕竟是一片沿海地区,西撒哈拉地区的沿岸拥有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这里存在的少量人口也普遍以渔业畜牧业为主。
    除了这些常见的渔业资源之外,西撒哈拉还拥有极其丰富的磷酸盐矿藏,仅布克拉的储量就高达17亿吨。
    磷酸盐矿的用处极多,可以广泛的运用到农业,化工,医疗和工艺品当中。
    其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制作成磷肥,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极其重要的磷元素,磷肥也是非常重要的化肥之一。
    对于土地肥力不足的西班牙来说,规模庞大的磷酸盐矿,能够为西班牙提供大量的磷肥。
    这些磷肥能够提高西班牙土地的肥力,帮助农作物进行生产,提高西班牙农作物的产量,让西班牙的农业发展的更加强大。
    对于西班牙来说,占领西撒哈拉地区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在西班牙建立了南摩洛哥殖民地之后,各国已经默认了西班牙对西撒哈拉地区的占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片土地原本是由摩洛哥控制的,但并没有进行实际性的管理,只是处于摩洛哥的势力范围之内。
    欧洲的殖民者也来到过这片土地,但对于这片人口稀少的沙漠地区并不感兴趣。
    西撒哈拉附近几百公里之内,除了西班牙的南摩洛哥殖民地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殖民者的殖民地。
    就算西班牙不在西撒哈拉建立殖民地,也基本不会有其他列强来建立殖民地。
    除非列强对非洲已经瓜分完毕,但在未来十年内,完全瓜分非洲都是很困难的。
    毕竟各大列强之所以没有深入非洲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深入非洲带来的成本太大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实力开发非洲内陆,自然也就没有必要深入非洲内陆建立殖民地了。
    像西班牙所建立的刚果领地,虽然也会引起一些列强国家的羡慕,但大部分国家都会将其当做好运。
    毕竟西班牙探索刚果领地的过程充满了太多巧合,如果不是运气好的话,恐怕西班牙也无法发现刚果领地如此庞大的领土。
    在欧洲其他列强看来,西班牙建立刚果领地的过程是无法复制的。要是也像西班牙那样进行非洲内陆的探险,除了费大量的资金组建探险队之外,恐怕没有什么其他的作用。
    都不如将目光放在非洲沿岸的扩张上,非洲沿岸的土地同样也没有被列强瓜分完毕,这里才是列强重点关注的地方。
    除了在撒哈拉沙漠上进行扩张,西班牙在非洲还有一个扩张方向,那就是刚果领地顺着刚果河往下游扩张。
    根据卡洛的计划,刚果河领地要和几内亚殖民地以及刚果河下游港口进行铁路连接。
    目前刚果和领地已经完成了和几内亚殖民地的铁路连接,但顺着刚果河建设铁路的计划目前还没有正式进行。
    主要原因是刚果河下游有一个存在已久的土著国家,那就是刚果王国。
    刚果王国目前大部分的土地都被葡萄牙控制,葡萄牙也在刚果王国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非洲殖民地。
    西班牙想要在刚果河下游继续扩张刚果领地的话,肯定会和葡萄牙爆发新一轮的冲突。
    葡萄牙确实容忍了西班牙在刚果河上游建立刚果领地,但要是西班牙将手也伸到刚果河的下游,恐怕葡萄牙人不会那么容易就退缩。
    毕竟葡萄牙人在刚果王国的扩张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又怎么会因为西班牙的殖民竞争就放弃这些已经建立的殖民地呢?
    好在目前刚果河流域主要的竞争者也就只有葡萄牙一个,西班牙并不惧怕葡萄牙带来的威胁。
    趁着葡萄牙的靠山英国人的关注点放在巴尔干半岛战争之时,卡洛决定加快对刚果河下游土地的扩张,尽可能在葡萄牙人之前将刚果王国掌握在西班牙的手中。
    刚果王国拥有大量的土著人口,正好可以用来开发刚果领地。
    完成对刚果河下游的扩张也能在几内亚和刚果河流域之间形成一片三角地带,三角形之中的土地都有可能被西班牙掌控。
    在这片土地没有其他外来竞争者之前,率先将这些土地进行掌控是很有好处的。就算未来无法开发,也能通过殖民地交换的方式,从其他列强国家的手中交换到西班牙更想要的殖民地。
    就算无法进行殖民地交换,这一块连成一片的殖民地也更好掌控,只需要派遣一定规模的军队就能够确保殖民地的稳定。
    6400字第二更,求支持!
    今日更新10400字,顺利完成日万目标,求支持!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