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让弘历出来见我
第184章 让弘历出来见我
乾隆作为皇帝,虽然觉得局势急转直下的太快,但是相比普通百姓而言,还稍微有一点点缓冲时间的。
毕竟,这些一条条的噩耗,是前后分成了三天的时间,陆续送到乾隆面前的。
但顺天府城内的普通市民们,他们根本不知道前面的那些消息。
他们原本都正常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呢,还好整以暇的分析讨论南明在黄淮地区要打多久。
结果一觉醒来,南明已经兵临城下了。
本来应该远在天边的兵祸直接到了自己眼前,这局势似乎马上就要改朝换代了一样。
所有人都没有任何一丁点的防备,直接都惊呆了。
自然也没有囤积任何的生活物资,城外出现明军的消息传开的同时,城内的米面价格立刻再次飙升。
街道上也没有人晃荡了,绝大部分人都缩到了家里,等待和观察局势的变化。
少部分人私下会面,互相交换消息,讨论眼前和未来局势。
大家都在猜测,突然出现的明军,到底正常打过来的,是统一天下的灭国战争,还是突然性的入侵袭击。
大清国现在是彻底的日薄西山了,还是只是意外被敌人偷袭了一波而已。
主要是南明军队来的太快了,没有隔一段时间一条消息持续散播出来,说明南明部队进军到什么地方了,完全没有酝酿情绪的时间。
所以很多人都和阿桂一样,猜测这很可能就是偷袭,很可能劫掠一波就会撤退了。
与此同时,城外的大明吴国北伐军,也在继续自己的作战任务。
一波一波的陆军陆续靠拢到顺天府城下,击溃了周围的守军之后,开始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席卷周围的县城和乡镇。
顺天府城周围的县城和乡镇的官员和百姓们,比是顺天府城内的官员和百姓更早的认清了现实。
明军不只是单纯的占领县城和乡镇居民点,而是在完整的接管和控制地方。
最让投降或者被俘的地方官员感到惊愕的事情,是南明的小军官竟然都能写能算,普通士兵竟然都识字。
一个连一百个人识字的人数可能比整个县衙门都多。
一个连长带着自己的士兵,就能直接控制一个县城,还能保证县城基本事务正常运转,再加一个连就能控制周围乡镇了。
与此同时,汇聚在顺天府城下和周围的的士兵越来越多,朱简烜却始终没有下令攻城。
以至于随同朱简烜北伐的秘书和军官们都疑惑了。
段玉裁忍不住询问:
“大王,我们的将士们已经控制了顺天府,为何不直接夺城?顺天府城防应该抵挡不住我们的火炮的。”
朱简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语重心长的反问:
“段先生啊,你觉得顺天府城,与其他的普通县城、府城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段玉裁理所当然的回答:
“顺天府城是我大明北京,有我大明永乐至崇祯的宫禁内苑,现在也是清虏的京师。
“清虏入关之后,将内城百姓驱赶出来,将八旗将领和士兵迁入了内城。”
朱简烜在这个基础上解释说:
“没错,顺天府城与其他城池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内城那几十万清虏的八旗子弟。
“他们不是我大明的普通百姓,他们与清虏朝廷荣辱一体,利益休戚相关。
“我们能迅速攻占普通城池,因为城内没有大量八旗子弟,最起码不会全都是八旗子弟。
“我们强行进攻顺天府城池,内城的几十万八旗子弟一定会拼死抵抗。
“我们当然能够取胜,但整个城市也会毁于一旦。
“所以我想要迫使乾隆主动开城投降,让他带着这些八旗子弟走出城外。
“我们完整的接管我们的旧都,而不是夺占一座废墟。”
段玉裁听完恍然大悟:
“大王圣明,学生受教了。”
清朝能够长期维持统治,最关键的基础就是八旗这个军事贵族集团。
他们是身份明确的整个国家的主人。
虽然与现代公民不同,但他们的地位和心态,在某种程度上接近贵族公民。
现在还是乾隆末期,是持续打了一百多年仗的清国。
现在内城的八旗子弟战斗力,肯定比历史上的八国联军时期更强。
从此前与八旗作战的结果就能看出来。
绿营兵通常会在绝望时投降,但大部分八旗军官选择死战到底。
北伐军如果强行攻入顺天府城内部,这些八旗子弟肯定会给北伐军造成很大的损失。
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最后可能会放火烧城。
所以朱简烜也愿意跟乾隆谈谈。
当然,朱简烜不会给乾隆什么好条件,不可能允许他回到任何地方去称王称霸。
朱简烜能给他的条件只有不屠城,其他什么保证都不会有。
八旗子弟都是军事贵族,身体比一般老百姓要强得多,送去辽东挖煤应该是一把好手。
如果乾隆不投降,那就自己就围城,把八旗饿死。北伐船队搭载的所有士兵全部登陆后,朱简烜也随同最后一批士兵上岸了。
咸宁四十二年三月六日,朱简烜骑马来到了顺天府城南的南苑,也就是崇祯朝以前的南海子。
南海子是顺天府最大的皇家园囿,总面积是整个北京城的三倍。
其实南海子不能算是一个皇家园林,应该算是分布在一大片庄园猎场中的一组皇家园林。
这里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室的狩猎场所,前期就是单纯打猎用的,到了明朝之后开始在院子中修建园林建筑。
崇祯朝以前还有“南海子净军”,由犯罪的太监和最低级的阉人组成,在南海子养猪种菜。
清朝入关之后,“提督南海子”的太监官署,被顺治改成了座行宫,康熙时改称东宫,乾隆改称旧衙门行宫。
朱简烜就来到了这个旧衙门行宫稍作停留,在这里接受了顺天府城下各师将领的朝拜。
然后接见了正好出城来谈判的的和珅、纪昀、明亮一行人。
朱简烜坐在王座下方的椅子上,和珅、纪昀、明亮三人老老实实的行对明朝见亲王的四拜礼。
朱简烜看着他们拜完,仍然趴在地上没敢自己起来,颇为满意的摆手说:
“平身吧。”
“谢大王。”
和珅三人立刻再次叩谢,然后才小心翼翼的站起来,低着头偷眼看了一眼朱简烜。
和珅和纪昀能够基本确定,眼前这位就是六年前见过的那个吴王。
就算是坐在那里也能看得出,也看得出他的个头明显非常达大,超越一般的普通人。
当时朱简烜可能就有一米六了,现在看上去肯定超过一米八了。
和珅作为代表,说了一堆问好和恭维的话,然后说出了自己一行人的来意:
“敢问大王,要如何才能退兵,大王有任何要求,我们一定尽量满足。”
朱简烜似乎非常意外的反问:
“我为什么要走啊?这是我大明顺天府,是我大明的北京城,该走的是你们吧?”
和珅和纪昀听着这话就有点绝望,看来对方真的是来了就不想走了。
对方既然说了应该走的是自己,那大清退出关外应该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但是明亮稍微有点不服气,就忍不住就说了一点软中夹硬的话:
“这位南明的王爷,您这次奇兵突入,我大清确实属于防备,但您想要留下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待各地勤王之师汇聚,您想要留在这里,也没有办法久留了。”
朱简烜瞥了明亮一眼,然后向外摆手:
“拖出去,斩首。”
左右的卫兵立刻上前,抓住了明亮胳膊就往外拖。
明亮吓了一跳,吃了一惊:
“你们要干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啊?”
和珅和纪昀也立刻跪下求饶:
“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明亮一介武夫,不识礼数,求大王恕罪。”
但朱简烜完全不理会他们,端起茶杯来自顾自的抿了一口。
明亮被继续拖到了宫外斩首,脑袋被用托盘带回来,放在了和珅和纪昀面前。
和珅和纪昀看着明亮的脑袋,鲜血淋淋、双眼圆睁,显然根本无法接受,自己为什么会被砍头。
两人的心脏也都快跳出来了,两人都是人精,倒是能理解朱简烜为什么会杀明亮。
因为这位吴王的逻辑是,现在明清双方不是两国,而是大明朝廷和奴儿干都司建州左卫,或者是大明朝廷和清虏反贼。
若是承认自己是大明的臣子,那就必须对大明亲王足够的尊敬。
明亮上来就开口称南明,同时还直接自称我大清,这就是自认为双方是两国了。
后面更是大声叫嚣,“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句话不说还好,还有一丝转圜的余地,说了才是一定会死啊。
朱简烜如果就此不杀他的话,那就是默认接受他说的“两国”了。
朱简烜这边又抿了口茶,然后继续吩咐和珅和纪昀:
“你们这个东西带回去给弘历看,告诉他下次来朝拜亲王的时候,选懂得礼数规矩的人来。”
朱简烜六年前不能直接斩了丰绅济伦,但现在对这些认不清局势的清国人,可不会再给他们任何跳脸的机会了。
和珅和纪昀现在都想直接跑路,但是想着自己的任务,又不能就这么直接离开。
现场沉默了几秒钟,和珅大着胆子小心翼翼的问了句:
“敢问大王,我们……如何才能停战?大王有任何要求都请明示,我们好回去加紧筹办。”
朱简烜似乎有些不耐烦的说:
“弘历他自己应该做什么,他自己心里难道就不明吧吗?
“让弘历自己带着建州左卫上下官员出来请罪。
“否则我就自己进城平叛镇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