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30章 登基大典和临行安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30章 登基大典和临行安排
    咸宁三十七年九月二十日,西历1783年10月15日。
    朱简烜的登基加冕典礼在美利坚王宫举行。
    朱简烜自咸宁三十六年二月抵达纽约,到现在已经在北美生活了十九个月了。
    原本那两个光秃秃的宫殿,已经变成了基本完整的王宫。
    明清两朝的宫殿建设速度慢,主要是中原地区缺乏木材,从远方调运木材进京的过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如果查阅历史就能发现,除了早期工艺摸索阶段之外,越往前大型宫殿的建设越快。
    唐朝的大明宫,建设施工周期仅有十几个月。
    在木材石材充足,而且就在工地附近的情况下,建设神州传统的木质宫殿,工程速度会非常快。
    特别是朱简烜要求,不需要做复杂的纹装饰,节省了北美不充沛的人工。
    所以仅用了十几个月,王宫的其他配套设施就齐全了。
    也做好了防水浸、防虫蛀、防腐蚀的油料喷涂,颜色也刷成了大明传统宫殿的颜色。
    王宫现在也已经有了围墙,但暂时只有一道普通的砖砌院墙。
    上面能跑马的传统城墙应该是不会修了,未来有条件了可以直接换成钢筋混凝土的。
    现在搞夯土加砌砖比搞木头麻烦多了。
    更多的人力要拿去开荒,不能搞这个意义不大的东西。
    围墙南北长九百米,东西宽七百二十米,总面积六十四万八千平方米,约合九百七十三亩。
    差不多是大明紫禁城打了个九折的数据。
    朱简烜身份地位特殊,美国又属于独立国家,只要不超过大明皇帝用的指标,其他的东西就是随便搞了。
    王宫之外,还有另一圈更大的院墙。
    将美利坚王国政府机构、美利坚实验室和学院、朱简烜和美利坚的王国金库,都跟王宫一起围在了里面。
    九月二十日上午,朱简烜穿上大明亲王和国王的冕服。
    看上去与皇帝非常类似,只是在纹样式的数量上要比皇帝的低一等。
    比如皇帝的冠冕上的垂珠是十二串(十二旒),作为亲王级的国王只能有九串(九旒)。
    参加典礼的大明裔和欧洲裔美利坚贵族代表、官员代表、百姓代表,也都穿上了纯明式的大礼服。
    所有代表随同国王来到宫门外新修筑的社稷坛下。
    国王单独登坛,在礼仪大臣彭元瑞的提醒下,依次朝拜天地五方。
    然后祭祀太庙、社稷、风云雷雨、封内山川、城隍、旗纛、五祀、厉坛。
    祭祀完毕后,国王回到承运殿前台阶顶,接受所有贵族、官员、百姓代表朝拜。
    而后宣读正式的国王即位诏书,大部分都是以前已经讲过的内容。
    不过这封新诏书将会制作一批副本送给欧洲各国。
    然后再次公开大规模册封所有的贵族。
    一封专门的赏功诏书,将所有建国贵族名字列入其上,由礼仪官员完整的宣读一遍,而后专门存档。
    然后为有资格来现场的贵族发放单独的新诏书,以及配套的印章、冠服等。
    包括大明裔的贵族和欧洲裔的贵族,全部采用相同的标准。
    新诏书不再是格式诏书,上面列明了受封人员的大致情况,说明了其为国家所做的具体贡献。
    再加上一些溢美之词,最终由国王册封其为某某爵位。
    新诏书和印章冠服发放下去之后,去年给他们的格式诏书要全部缴还回来。
    当然仅限于有单独介绍的高级贵族,去年批量发放的普通贵族,这次就没有更换新诏书了。
    也有极少数幸运儿,在去年没有被封为贵族,但是现在拿到机会了。
    就会直接得到一封完整的新诏书。
    比如说詹姆斯·库克和霍雷肖纳尔逊,朱简烜刚刚成为国王的时候,两人都还是俘虏的身份。
    后面都回了一趟英国,办理了退役的手续,再次来到美国受封。两人的爵位都不高,但都是朱简烜亲自招募的,所以也有机会直接参加典礼。
    整个大典的活动持续了大半天,主要是宣读诏书费了太多时间,全部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了。
    朱简烜作为国王首先回到自己的后宫休息,然后礼仪官宣布典礼结束。
    所有百姓、官员、贵族依次退场。
    到此为止,朱简烜担任美利坚国王的所有手续,终于全部办完了。
    也到了可以暂时离开北美的时候了。
    典礼第二天上午,朱简烜就在承运殿上召开了御前会议。
    召集了所有内阁学士、事务大臣、各邦代表,还有荷兰执政郡公和比利时郡公的代表。
    朱简烜直接开门见山的安排未来的事情:
    “北美的事情,欧洲的事情,现在都基本确定下来了。
    “大明跟西班牙签了二十年的友好同盟条约,美国未来这二十年内就专心开发大平原就好。
    “继续吸纳欧洲和大明的移民,持续开荒种田攒人口。
    “对于未来的欧洲事务,大明、大明吴国、美利坚王国的负责相关事务的人员,都要秉持中立的不干涉立场。
    “以欧洲大陆上的四个贸易港为窗口,平等和自由的与欧洲各国人民贸易,不插手欧洲内部纠纷。
    “所以我要暂时离开北美,返回澳洲整理吴国的事务。
    “我离开北美的这段时间,对于美利坚王国的事务,都按照这份令旨来决定。”
    朱简烜亲口说了这样一段话,然后就让内阁学士董浩站出来,宣读一份拟好的国王令旨。
    主要是调整美国中央朝廷和内阁的关系。
    这时候的英国,以及大部分近现代议会制国家,内阁成员基本就是各部的大臣,内阁大部分就是部长大臣的联席会议。
    朱简烜的美国开始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式,把各个部门的事务大臣聚在一起开会,就当做是内阁了。
    现在回到大明中央朝廷的传统,将各部事务大臣与内阁职务分离。
    大臣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学士,就不能担任具体事务大臣,担任事务大臣的时候同样不能进入内阁。
    将内阁转为国王的秘书机构。
    同时内阁是国王在王国的代表,由国王自行任命和免除,不受任何其他条件限制。
    国王不在王国内的时候,本来需要国王决定的事务,由内阁成员集体协商一致,给出临时的处理意见。
    交给各部事务大臣去执行,同时存档定期送交国王知晓。
    这个安排内在的逻辑,是将决策权和与行政权分离,类似于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一般的大明宗室藩属国,不需要在这种权力制衡上考虑太多,真的出了权臣可以直接找大明朝廷帮忙处理。
    所以很多都没有拆分决策和行政权,那样实际效率会更高。
    但美国是名义上独立的国家,关键是距离大明本土过于遥远,就需要稍微考虑制衡的问题。
    朱简烜估计,欧洲各国未来几年都应该专心应对长期的自然灾害。
    应该没有心思搞别的幺蛾子了。
    就算是欧洲再次出了什么乱子,大明也应该尽可能不去干涉,尽量专心中立的做生意了。
    稳住现有的三个贸易港口,持续输出大明商品。
    接下来的几年里面,北美也应该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专门处理了。
    除非与清国和西班牙突然开战,或者是法国的大革命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爆发了。
    现在自己应该去澳洲,接管和整理自己的核心封地。
    完成最新一轮的新技术验证,把最近几年的发明创造落实下来。
    顺便看看是否需要给老爹和大哥帮忙,处理一下日本人和阿曼人的问题。
    如果不需要,那就在澳洲积蓄力量,等五年的全球灾难基本结束,就出兵北伐。
    朱简烜的美利坚国王令旨宣读之后,现场的所有贵族、官员、代表们一起躬身行礼:
    “臣等遵旨!”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