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99章 久别重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399章 久别重逢
    对所有中国人来说1976年是一个悲伤的年份。
    1月8号的十里长街;
    3月8号的天外陨石;
    7月6号总司令去世;
    7月28号的唐山大地震;
    9月9号的与世长辞
    京城的秋天是最好的季节,不是很冷也不是很热,风中依然带着一丝炎热,但是吹到王德明身上却只能让他感受到凉意。
    他和张寿春、金毓晴、秦淮茹依旧穿着当初离开京城时的那套衣服,中山装和列宁装。
    好在十几年过去,他们夫妇4人身材都没什么变化。
    在香江多年的养尊处优让几人的年龄看起来比实际小,再加上内在的气质,让他们依旧宛若30许,不像40多岁。
    京城的变化很大,道路扩宽了,还都铺设柏油沥青路面,不仅仅是南锣鼓巷,其他的小胡同也都是。
    街道两旁的树木已经如倾如盖,街面上车水马龙。
    道路中间依旧是红白相间上面顶着煤气包的公交车,212的吉普满街跑,偶尔还能看到几辆长春的红旗小轿车。
    最多的,肯定是道路两旁如川如梭的自行车大军。
    京城的高楼大厦也新增不少,东长安街的北京饭店已经是17层高,据说当年了100万人民币加盖而成,再不远就是煤炭部大楼。
    西长安街也多了很多政府大楼,都是十几层高。
    胡同里的变化也非常大,除了永康胡同的四进院宅子,王德明之前名下的房产都变成住着几十户的大杂院.永康胡同能留下来还是靠着狄安娜和阿里克谢的名头。
    小经厂胡同的变化也有,干妈身体还不错,老太太精神矍铄,姐姐姐夫一家生活平稳,唯一就是孩子们都下乡还没回来。
    王德明是在10月底收到来自华润的通知,从香江坐船先到广州,然后继续坐船北上,从天津下船后,坐火车回京。
    这次回来不确定性太多,所以王德明把孩子们都留在香江,大女儿安宁明年就20岁,俩大儿也有18岁,其他最小的也都13、4岁。
    有王德明善于倾听的金手指在,孩子们都非常懂事,不用担心的一时半会儿不在身边会不会惹出祸事。
    另外香江的教育,也不是此时的京城可比的。
    他们回来之后也没有立即回到永康胡同的宅子,而是直接住进小经厂。
    小经厂是二进院,之前的政策是一户人家最多13间房,王德明一家都挂在这边,再加上的姐夫一家,还有张妈老两口,所以没有安排外人住进来。
    一家人住的还是非常宽松。
    他们回来已经一周多,只不过一直没有接到其他通知。
    回来后的第一时间他们就去街道办事处办理登记,然后又向之前工作的单位提交了工作汇报,另外还给外交部提交了一份工作汇报。
    这样也好,王德明带着张寿春她们跟之前京城的亲戚和老朋友们一起聚会。
    察奎垣和张寿崇提前得到王德明的指点,老老实实的上班干活,虽然家里的房产在特殊时期被占走,只给他们两家一家一处倒座房容身。
    但毕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被批评几次后,也没有遭受其他的待遇。大师兄吴定寰已经是京城市中医骨科的主任,师父夏锡五早早在家里颐养天年,不过最近身体明显老态龙钟。
    吴定寰参加石油会战,从玉门到大庆,再到胜利,可以说中国的大型石油会战他都参加过,几年前还是王德明通过关系让他重新调回京城。
    这个年代的人事关系调动是非常困难的,夫妻分隔两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很多夫妻为了能够调动到一起,不知道废多大的功夫,自己单位的,接受单位的,还有民政局的,都需要盖章。
    可能唯一让王德明他们一家现在生活不习惯的就是现在京城的饮食。
    除了丰泽园在72年因为日本访华重新恢复原名外,其他的什么红旗饭馆,东风饭馆,民族餐厅,北京烤鸭店.
    味道变化不大,只不过没有了外卖服务,另外最关键是他们手里没那么多的粮票。
    他们一家人回来这一周,早就把姐夫一家积攒的粮票给造光了。
    当然,王德明回来之后,让苏联大使馆把粮食和肉放到永康胡同,他又去永康胡同搬回来。
    晚风轻轻吹,今天的晚饭是姐姐下厨做的炸酱面,王德明吃过饭,就搬个椅子,坐在院里的石榴树下,呲溜着茶水,身边的半导体正播放着红灯记。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德明。”干妈王淑珍从屋里出来,看着变化不大的干儿子欲言又止。
    “妈,怎么了?”王德明回屋给老太太搬了把椅子,又放上垫,扶着老太太轻轻坐下,笑着问道:“这几天就看着您有心事,怎么跟儿子这十几年没见就生疏了?”
    “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的。”
    王淑琴回头看着屋子里正帮着姐姐阎宝珍收拾桌子的三女,叹了口气,“德明,你这次回来怎么没把孩子们带回来?”
    “虽然你之前每年都给妈邮寄照片,可妈都这么大岁数咯,自己的亲孙子还没见过”
    王淑琴敲了敲腿,“妈的腿脚不好,之前你说让我去香江,妈是怕死在那哈,现在你们几口子回来了那孩子们也该带回来啦让妈也能享受几天儿孙绕膝”
    “仁春、宜春、信春几个孩子也常年不在身边,这几个孩子一年才能回来那么几天,探亲。”
    “每次都匆匆忙忙的回去.信春年龄还小,可仁春和宜春也常年在外唉,人生大事都耽误喽。”
    “妈,仁春和宜春那是在外工作,有合适的肯定对象肯定会领回家的。”
    “说不定人家现在已经有了,只不过还没跟家里说。”
    “唉,希望吧。”
    常仁春和常宜春都是赶在68年之前就已经大学毕业,这年头大学毕业时需要服从分配,他们俩都是学理工科的,都被分配到大三线,一个在武汉一个在重庆。
    也不知道这俩孩子怎么想的,竟然都没有结婚
    可把王淑琴愁坏了。
    只不过今天王淑琴替他们俩只是做铺垫,随后就渴望的看着王德明,
    “德明,信春在陕西那边下乡,你能让提前把他办理回京么?”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