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481章 一切从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81章 一切从简
    甘泉东乡,白鹅谷外。
    蔡昭姬乘马车来此,就见谷外坡地上麻田已被收割,一捆捆的麻杆被装车正运往河边沤麻池。
    沤麻池边上,几十个男子协力将麻捆用石块压制在水下。
    也有一些人持长叉翻转几日前沉水的麻捆,哪怕在路上,蔡昭姬也能闻到麻的气味。
    马车经过门亭时暂停,亭长领着几个亭卒上前检查通行文书,然后就邀请蔡昭姬换乘内部马车。
    对于蔡昭姬使用的原有车辆也不做检查,等换了新车,蔡昭姬才发现这辆车厢更大,有两对轮的马车行驶过程里颠簸感很是轻微。
    立马就意识到这车价值不菲,以她这几年的经历,立刻就想到了这种车出现在战场上,会增加车载重弩的射击精准。
    整个关中军是她眼睁睁看着形成、定型的,哪怕是最初征匈奴时,一支支仓促组建的小分队在作战时也能主动改进器械。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雪橇车,关中兵驾御雪橇车时与匈奴游骑厮杀时,匈奴游骑最怕的就是对冲,以及被雪橇追击。
    甚至匈奴游骑也不敢追逐雪橇,就是因为雪橇上的披甲强弩可以抵近射击。
    雪橇冬季相对平稳,只要彼此接近,雪橇上的披甲弩手就敢以伤换死。
    来回打上几次后,占到便宜的关中兵更喜欢抵近射击。
    这个战术传到河北,也成了袁尚在黎阳反击、大破曹军的关键。
    曹军悍将乐进部这支重装步兵几乎被打残,到现在为止,乐进在青州战场上缺乏显目表现,就是老兵折损太大,新兵跟不上。
    当时的匈奴游骑连续吃亏后,作战趋于敷衍、消磨。
    而现在这种平稳的马车出现在战车上,极有可能复制、重演当初雪橇重装强弩的优势。
    这种车辆有完整的车厢,或许可以乘坐数名强弩,这些强弩有车厢做掩体,可以放弃重铠。
    蔡昭姬思索着,抬手轻摸只涂了清漆的车厢木板,眉头浅皱。
    关中现在不缺牛马畜力,如果全军配备这样的车辆,是不是远征时也能环车为营,具备各方难以预估的超强行军?
    这一刻,东部鲜卑、三郡乌桓,以及袁尚、刘备、曹操等势力浮上心头。
    蔡昭姬沉思不语,转而专注思索、推敲黑熊的出身。
    她对宗室与否不甚在意,但黑熊如此重视技术改进,用兵更是大胆。
    这反而非常符合道家出身,独尊儒家以来,儒家吸纳各家思想、技术,但道家也不差。
    而道家思想上更不受拘束,儒士受限于道德约束,很多技巧不便钻研、使用,更不适合当众集体讨论,无法集合众人智慧来学习;所以更自由的道家学习其他各家技巧效率更高。
    还有关中兵,越打越强的原因,就是基层军吏的算术能力高。
    这不是什么机密,她也接触过一些基层军吏,能胜任军吏,除了军功外,就考核计算能力。
    为了当官,许多粗坯莽汉经历过简单集训后,也就能掌握各种计算技巧。
    学过算术的军吏回归地方成为百户、队官后,他们带领军民建造堡垒、划分田地时也能亲自主导。
    还有就是这些军吏学习建筑、木工的效率也比普通人快,只要算术好,辖区内的日常统筹、分配工作也能自己干,不必假手外人。
    而这种生活方方面面的锻炼,使得军吏能深层次掌握算术技巧,一些天资聪慧的军吏已然摆脱了繁复的计算,甚至能心算,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该怎么分配。
    如此重视算术,算术是关中兵的强军根本。
    蔡昭姬越发断定,黑熊极有可能是太平道中枢之后。
    她也见过张角,黑熊给她的感觉与张角类似,有一种丈量天地的宏伟气度。还有对小民的怜爱,与那种愤世嫉俗不肯同流的孤高,几乎如出一辙。
    她不由想到了其他一些传说,如天公转世之类。
    计算时间的话,她也有些相信道徒、信众的转世言论。
    而黑熊这个假名,黑象征的本就是水,有浇灭炎汉之意。
    或许他的本名就是张熊,或者刘熊。
    她思索时察觉不到时间流逝,很快马车停歇,一名女官到车前:“蔡大家,夫人正在击丸。不能出迎,还望见谅。”
    “不敢。”
    蔡昭姬收敛情绪,下马车,女官侧身展臂示意,领先半步,引着蔡昭姬登上台阶。
    蔡昭姬跟随,她的两名小侍女各端着一盘纸张文稿相随。
    行三百余步,来到一处平地,地上种着细密如毡毯的草。
    就见几十个女子簇拥着甄宓、马芸持杆击打石丸,草地上有洞。
    相隔三四十步,蔡昭姬一眼就发现青衣黄袍白纱遮面的甄宓,以及红衣黄袍同样白纱遮面的马芸都有孕相。
    最让她惊诧的是陪伴左右的女子,有明显孕相的有十几人,其他人看不清楚。
    她暗感惊悚,田氏代齐的那个传说中的小故事在脑海里展开。
    只是神态娴静,跟随女官上前来到凉棚下,不多时那边甄宓击丸获胜,引着马芸来见她。
    “民女蔡琰拜见夫人。”
    蔡昭姬对着二人分别施礼,甄宓只是轻摆手,与马芸一起坐在主位:“蔡大家且坐。”
    “谢夫人。”
    蔡昭姬落座,甄宓抬手提了提竹笠下的笼巾,才说:“郎君与蔡氏婚事天下已知,如今这场婚事有许多事情还要与蔡氏商议。郎君最近巡查北地、河西,他也不便与蔡氏协商此事,故委妾身来与蔡氏谋议。”
    蔡昭姬敛容:“不知大司马是何意?”
    “郎君顾虑颇多。”
    甄宓语气平静,缓缓讲述:“首先是侍中刘公、钟公皆有意主媒,妾身也听说袁、蔡二族也有这类想法。”
    这场婚事很重要,起码在兖豫士人看来是很重要的。
    想要让刘艾、钟繇主媒,女方那边让袁涣、蔡睦出面。
    蔡昭姬聆听不语,甄宓继续说:“首先郎君是一方人主,家中再无长者,岂可以旁人主媒、主婚?郎君的心思是婚事从简,为号召吏民婚事从简从速,这聘礼、礼仪也会从简。以此激励民间,改易富嫁富娶劳民伤财之恶劣风气。”
    “这……”
    蔡昭姬为难,马芸也说:“礼随人变,蔡氏不该拘泥古板。”
    她看着蔡昭姬,隔着面巾也是抬起下巴的模样:“郎君治下处处缺人,简化婚事,利于贫寒士民成家。这是千古之德政,妾不治典籍,但也知道仁德之事远比风俗、礼仪更重。”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