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作死的作
砂拉越对于英国人来说就是蛮荒之地,其他都不说,一个疟疾就能弄死人。
欧洲现在还流传着亚洲人吃人的传言呢,所以来到东印度,能不能赚到钱先不说,一不小心就会被端上餐桌。
这个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被端上餐桌。
韦伯在离开仙那的时候,整个人都浑浑噩噩,自然也就没有注意到,和两个月前相比,仙那已经大变样。
英国人对殖民地只掠夺不建设,建也是建教堂,为满足殖民者的需求修建的。
仙那有教堂,还有好几座。
但仙那没有医院,也没有学校,甚至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铁路更是想都不用想。
作为东马,甚至婆罗洲条件最优越的港口,仙那连泊位都没有几个,整个城市毫无规划可言。
英军离开时,整个仙那的人口只剩不到3000,而且大多是老弱病残,大半个城市被烧毁,遍地断壁残垣。
马尔科不嫌弃,派金永骏重建仙那。
仙那和海参崴一样都是港口,于是金永骏理所当然的把海参崴的图纸拿过来,对仙那进行整体改造。
金永骏做事很细致,到仙那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对仙那人口进行统计,统计方式也很特别。
乔治对东印度还是很重视的,支持力度很大,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
金永骏派人挨家挨户宣传,只要到仙那市政府登记,就可以免费领取衣服和食物。
衣服和食物都是一次性的,想要持续获得,就要为仙那市政府工作。
仙那市政府提供的工作很多,大多是缝缝补补,打扫卫生,做饭之类不需要重劳力的工作。
重劳力工作由阿穆尔派过来的建筑工人负责。
今年从阿穆尔过来的建筑工人多达30000。
仙那这里分配到1500人。
西伯利亚大铁路不仅有效提高了俄罗斯帝国的筑路技术,而且培养了一支高效的施工队伍,这些建筑工人大多是高丽和日本人,服从意识极高。
金永骏先派人把码头清理出来,便于船只进出,然后又在码头附近扩大货场,便于物资进入。
随后来自阿穆尔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抵达港口。
西伯利亚确实是好地方,砍不完的木头,吃不完的食物。
东印度其实也差不多,虽然仙那周边因为英国人的过度砍伐,森林资源几乎消耗殆尽,广大内陆地区多的是森林,而且很多都是名贵木材,荷兰人和英国人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开发。
阿穆尔虽然可以为东印度提供重建物资,毕竟路途遥远,成本高昂,一些仙那本地就可以提供的物资,还是要就地取材。
21世纪的仙那,不仅盛产木材,而且盛产龙虾和燕窝。
仙那周边的种植园,主要种植可可和油棕。
阿穆尔只需要为仙那提供重建所需要的第一批物资,之后仙那所需的物资,会尽量在东印度和亚齐采购。
金永骏很懂事,于是新年后不久,第一批来自仙那的龙虾就在海参崴上市。
燕窝没上市而是直接送到尤里耶夫宫。
叶卡捷琳宫此前就有来自东南亚的燕窝,叶卡捷琳娜和安妮对燕窝都不陌生。
不过采购的,跟自家产的终究还是不一样,叶卡捷琳娜和安妮一致认为,自家产的燕窝不管是口感,还是效果都更好。
乔治就很好奇,这玩意儿的效果还立竿见影呢?
乔治对燕窝并没有什么特殊感情,不过这玩意儿既然可以用来割韭菜,乔治也不介意将燕窝包装之后对外出售。
海参崴护肤品和各种滋养品,已经在欧洲割过很多轮韭菜了,看情况还能再割很多年。
海参崴的奢侈品,在欧洲已经成为高档商品的代名词,一件使用云锦制作的披肩,在英国的售价高达150英镑。
时下大部分英国人的年薪不超过100英镑。
小小一个披肩,居然花费一个普通英国人的年薪都买不起,这也太贵了。
不过你还别嫌贵。
制作工艺先不说,仅面料就需要一名优秀女工整整做一年。
虽然英国国力比俄罗斯帝国更强大,但是在高端消费上,英国比俄罗斯帝国差远了。
所以阿穆尔的衣服不仅在国外卖的贵,在圣彼得堡和阿穆尔本地也一样。
海参崴的奢侈品,本来就不是为普通人准备的。
如果有普通人非要花一年的收入买一个披肩,乔治虽然不理解,但也不会不卖,这就是认知的代价。
云锦的工艺确实复杂,但要说一名女工做一年,那肯定是噱头,半个月还是要的。
有钱人的数量毕竟少。
相对来说,那些自认为有钱的人更多。
于是就有了轻奢。
什么叫轻奢?
不那么奢侈的奢侈品就叫轻奢。
说白了就是给穷人一个接触上流社会的机会。
轻奢这个概念不是乔治提出的,也不是叶卡捷琳娜提出的,而是娜娜针对英法部分中产阶层提出的。
云锦的工艺太复杂,优秀女工的数量有限,不可能大批量生产。
尤里耶夫宫所有日常用品,包括餐巾上,都绣有尤里耶夫家族的标志。
娜娜将这一点发扬光大,只用一个标志,就将手纸卖出手帕的价钱。
还不用尤里耶夫的家徽,用的是安妮随手画的八芒星。
乔治就很无奈,有钱人的韭菜真好割。
不过赚钱这种事,那肯定是多多益善,乔治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仅在仙那,乔治陆陆续续的投资就超过100万卢布。
乔治的投资,通常见效都很快。
砂拉越却没有服软,对待东印度公司的态度越来越强硬。
砂拉越的态度,和布尔战争的进程有很大关系。
1月份,英国在开普持续增兵,远征军数量增加到18万。
到3月份已经达到25万人。
布尔人的人口总数才44万。
罗伯茨的经验丰富,有了充足的兵力后,英军在遭到布军伏击时,步兵部队不再保持队形,而是就近挖掘战壕,掩护骑兵对布军阵地发动冲锋。
在这种战术下,布军在白杨树林、亚伯拉罕牛栏等地的阻击接连失败。
3月13号,英军攻入奥兰治自由邦首府布隆方丹。
3月27号,茹贝尔重伤去世。
这种情况下,砂拉越的态度不可能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