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130.第130章 全天下都来送礼【求订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30章 全天下都来送礼【求订阅】
    华佗穿着黄褐色汉服,背着当药箱的木匣。
    有一个青年,一个少年,两人是他的学徒兼仆从。
    华佗有四十七八,普通身形,头戴布巾,打扮朴素。
    他的气质温和,给人一种淡定和慢条斯理的观感。
    他看见曹操也是不紧不慢,执礼后在曹操的手势下入座。
    他的仆从和弟子见到曹操却是拘谨畏怯,紧张中透着崇敬的态度。
    曹操杀董卓的消息,仍在发酵,随着时间的延长,知者越来越多。
    华佗和他的弟子游历天下,听到最多的名字就是曹操。
    【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医家四圣之一】
    【他正四处游历,足迹遍及各地,他苦研医术而不求仕途。在医术上无所不通,尤擅外科,精于手术,并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他晚年会因为你的疑心,下狱被拷问致死。曹操此人心狠手辣,疑心者死】
    这词条出的好好的,突然转到自己身上,让曹操猝不及防。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传世千年,可用而不宜杀】
    【他擅长金针探穴,百窍互通之术,和张仲景配合,一管内部调理,一管外科诊治,能让你长命百岁。神州连年瘟疫,他和张仲景,可活人无数,助你累积气运】
    词条消失。
    医家四圣,准确的说是五大圣人,岐黄是岐伯,黄帝两个人。
    此外是扁鹊,华佗,张仲景。
    曹操打量着眼前的华佗。
    词条说能让我长命百岁,活仙丹了属于是。
    这次指定是不给华佗开颅了,只要他好好听话。
    “元化,伱我本是同乡,听说我派去寻你的人,多次相劝,你都不愿过来。”
    曹操和声细气的问:“为何最终决定来了?”
    华佗慢腾腾的喝了口茶:
    “你麾下那些兵说再不来就把我绑了,我一想绑了也得来,不如自己主动点,少遭罪。
    再则州牧之名天下传颂,我也想看看杀董卓者,是何等英雄。”
    曹操身后的典韦和许褚差点笑出来,这位医家还挺有意思。
    华佗慢腾腾的从身后的木匣里,取出一卷简书:“这卷医简,请州牧赐知是哪来的?”
    华佗拿出来的简卷,才是曹操能让他过来的法宝。
    简卷上写着《内经》两个古字。
    还有一卷外经,在曹操手上。
    这两卷简书,是曹操让摸金队伍从墓里摸出来的。
    对学医的人来说,珍贵至极。
    “医家先圣扁鹊,曾著一卷内经,一卷外经,早数百年就在战乱中遗失,不再传世。
    州牧手里若有这两卷医家至宝,元化求恳一观!”
    华佗仍是温吞吞的口气。
    但神色端正,眼神期盼。
    曹操:“近几年灾荒,瘟疫不断。
    我兖州缺好的医者坐堂,我有意请元化你和张仲景二人,在我兖州设医馆。
    我会全力支持,以州牧府的名义,在兖州,甚至天下各地张榜传告,助你和张仲景搜集病历,各类民间医方,药材等等。其余但有需要,绝不推脱。”
    扁鹊内经,外经两部典籍。
    战国以后世上已看不见了,但墓里有。
    包括先秦的一些方术,长生不老的丹方,哪个医者看了能淡然处之。
    曹操又取出两卷古简。
    一部正是华佗心心念念的扁鹊外经,另一部就是秦时的方术记要,记录了多种丹方。
    华佗接过去看了看,如获至宝。
    “果然是扁鹊外经……州牧可还有其他医补良方,或相关药典?”
    曹操没吭声。
    华佗想了想道:“我可以在兖州设医馆坐堂,但州牧每年要让我出去行医至少三月以上。”
    “一言为定。”
    合则利的事情,对华佗和张仲景来说,好处远大于弊。
    自有相关人员随华佗下去,安顿诸事。
    曹操心情颇好。
    华佗,张仲景,两位医圣。
    他们之外,当代还有个董奉,合称建安三神医。
    乱世瘟疫横行,各类疾患层出,对医家来说,反而让他们有了充分的实践机会。汉末连出名医,医家四圣中,有两个都在这一时期。
    当代华佗,张仲景之外的董奉,擅养生内调,活到一百一十岁。
    但董奉现年才二十一,学医经验不够,还要散养一阵,现在倒是不忙着找了。
    曹操见过华佗,遂开始重新处理诸事。
    下午,有一封来自袁绍的加急密信,送到他手上。
    曹操打开看了看,皱眉把密信放到一旁。貂蝉便拾起来,用一旁的灯盏引燃烧了。
    这是密信,看完了便不会留下。
    曹操这间书房实际上是军机重地,非真正信任的人,不能出入。
    另一侧的文姬,目前也没得到处理这些密函的权限。
    袁绍来信,让曹操杀他自己麾下的一个要员,说对方有反叛之心。
    而那个人居然是张邈!
    袁绍和曹操共同的好友。
    其中的内因,袁绍没多解释,但来信的口吻笃定。
    曹操看过密信后,沉吟了好一会没说话。
    貂蝉便去一旁和蔡文姬共同整理简卷,遂拿来一份礼单给曹操看:
    “州府下辖各郡县的士族,还有天下其他州郡的一些世家大族,近来陆续有礼物送来给州牧。”
    “念。”
    文姬托着一个小册子,声音清婉:
    “陈留浚仪县边氏,送玉雕瑞球一对儿,宝珠四颗,名剑一柄,粮三百斛,贺州牧执掌兖州,愿荐下辖宗支庶子,来我州府任职。
    黄县刘氏,送粮五百斛,良马二十匹……
    济北于氏送铁器百件,愿荐门下嫡子,在地方任职……”
    文姬一边诵读,一边惊讶。感觉整个天下像一张大网,各地州郡,不远千里,来送礼者络绎不绝。
    排着队的送礼,表达亲善,甚至有提出和亲的士族,也不在少数。
    但送礼归送礼,这些礼物并不容易拿。
    大多数士族都是有偿送礼。
    送礼后,便要求曹操的回馈,举荐自家子弟入仕,是曹操和这些士族的合作方式。
    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资源互换。
    曹操收了礼,回馈给对方入仕的资格。双方相当于达成了结盟意图,形成一张初步合作,从州牧府到地方的大网。
    有助于他掌管各地,但也有被士族联合架空的风险。
    “貂蝉,文姬,我写些东西,你们也跟着看看。”
    文姬诵读各地送来的礼单时,曹操就在埋首书写。
    这时听到招唤,两女莲步轻移,来到他一左一右,只见他执笔写道:
    “凡兴兵十万,出行千里,日费千金,不得劳作者,七十万家。”
    意思是不考虑战略,战术,乃至其他客观因素,打仗的胜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后勤保障。
    战争拼的除了兵卒的勇力,指挥者的决策,最主要的是拼消耗。
    有钱,有人,有粮,才有发动战争的资本。
    这也是为什么楚汉战争后,高祖认为功劳最大的是萧何。
    貂蝉和蔡文姬,看见曹操的书写,知道他是在统计打仗消耗,军需。
    这是一个统帅,必须熟悉掌握的事情。
    不然打仗就是瞎打,不可能赢。
    曹操在纸上继续写:一人为军,至少要七个家庭供应,才能支撑消耗,养出精兵。
    那么兖州直辖精锐达十万,就需要七十万个家庭的农业劳动,全部用来养兵,参与到战争的后勤保障中,保持军队战力不衰。
    貂蝉和文姬,都有些结舌。
    此时,赵云身披白袍银甲,和一身暗色汉裙,体态绰约的卞媚,前后脚的进入书房。
    曹操没抬头,摆了下手,让两人随意入座。
    他在纸上继续写。
    一支万人精锐,如果作战旬月,其消耗的具体数字,就会达到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值。
    从粮备的角度,能看出很多其他问题。
    天下大乱,导致流民不断诞生,生产力锐减,原有征税体系,彻底崩溃。
    剩下的土地,大多被地方豪强,世家大族掌握。
    即便是曹操,乃至其他诸侯,占据了庞大的地盘,仍需要和地方士族合作,来获得他们的支持。
    此所以曹操不喜欢士族,但不能不与他们合作。
    曹操不同意之前让青州军保留三十万军伍,原因就在这里。
    十万军伍的消耗,兖州还有余力,三十万军伍,则会让他更进一步依赖士族,地方权柄会被士族分薄。
    曹操在纸上越写越多,字迹如行云,盘算出来的数字,也越来越庞大惊人。
    书房里安静的连毛笔落在纸面上的声音,也能听到。
    曹操写完,又拿起一旁荀彧上交的一份简卷,进行对比。
    那上边也写着军需用度,且更为细致。
    荀彧善于处理内政,各项军需,每一项的预估,结余多少,细致到令人发指,准确率惊人。
    如果在一两个月后,再看他写的东西,会发现荀彧像是提前看到结果,抄录下来的内容,可见其精准程度。
    曹操将自己写的和荀彧的内容,逐一对比,发现收支是吻合的,于是加印,让府库拨出用度,下达到军队当中。
    这就是曹操要把握,执掌的事情。
    他签印以后,问貂蝉:“学会了?”
    貂蝉看见他细细的把这些罗列计算出来,就意识到自己要管理钱财支出,需要精通这些,看的很认真:
    “看懂了,但要自己演练几次,才知道学会了多少。”
    曹操鼓励道:“你慢慢学,但必须要学会,才能管钱。知道钱都在哪,越精通,你就越不可替代。”
    貂蝉嗯了一声,下意识的攥紧了袖子里的小手。
    她一定能学成最好的那个。
    曹操找卞媚和赵云来,却是另有事情,话落看向两人:“我们出去一趟。”
    天色已暗,夜幕深沉。
    曹操带典韦,许褚,赵云,卞媚,换了便装,出州牧府,进入城内。
    几人随意交谈,大概茶盏时间后,便看见前方的街道,行人明显比其他街道要多。
    典韦一乐,这地方他来过,是个好地方。
    前方却是流香坊,达官贵人,三教九流聚集,流连忘返,都爱来的地方。
    卞媚就是在这里被曹操找到的。
    曹操远远的便动用聆听之术,流香坊内的情景,顿时在他的感知中呈现。
    坊内一处独院里,有个青年手执酒盏,身畔美人作陪,正和几个兖州名士,谈笑风生。
    那是郭嘉。
    曹操问卞媚:“是这里吧?”
    卞媚点头答应。
    ps:求票,谢谢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