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186.第185章 大英代理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85章 大英代理人
    来港岛发展,李长河并不只是说说,他是认真的思考过的。
    从白银期货开始狂飙起来的时候,李长河就在考虑接下来的发展了。
    其实八十年代对李长河这样的重生人士来说,不算特别友好,比不上九十年代。
    因为改开的前十年,从79年往后这十年,是大学生和文学的黄金盛世。
    大学生赶上了国家改开,加上干部年轻化的使用标准,这十年里能得到快速提拔,是职场上升的黄金时期,可惜李长河不打算从政。
    而文学还是那句话,是文学盛世,但是对李长河来说,这个盛世太小了。
    塑造个人的金身是不错的,但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没什么意义。
    而经济方面,就是李长河觉得不友好的地方。
    虽然改开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是在整个方向上,上层也是在不停的摸索。
    最重要的是,前期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几乎都是以国企改革为主。
    当然,这时候国家也没有私企,还没有提出私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是李长河面临的尴尬的地方,想在经济方面有所发挥,私有经济不允许。
    八十年代的成功的商人,基本上都是在改革中进行投机和后来的国企改制上面发家的。
    这种事情李长河并不想去做,毕竟他搞经济又不是单纯为了钱。
    而国企政策方向,他又很难用前世的经验去引导。
    因为整个国家的决策不会因为你一人之言去做尝试。
    说白了,他表现得再天才,也只是个年轻人而已,就算写出了准确的方向,有几个会信和认可的?
    再说,每一个政策的落地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不是你说的准就一定对,有些事情,对的答案不一定是最优的答案。
    况且改开的前十年,国家整体都在以引进技术和设备为主,为各种产业做基础布局,相当于盖房子打地基。
    也因此这十年,李长河如果想有所发展,从想在房子内部做改动是很难的。
    最好的方向,还是从外部,比如说多搞钱,买更好的材料打更深的地基。
    再比如说从外部搞技术,例如借着大英私有化的机会,搞到汽车技术,然后再转入国内进行“合资”转移。
    所以这十年,李长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只下金蛋的鸡,但是这只鸡并不适合放在大陆,因为保不齐有人会杀鸡取卵。
    而抛开大陆,港岛就是最合适的地方,是这十年过渡的最佳中转站。
    一方面可以优先投资大陆,另一方面,自由港的设定,也让他的资金可以在全世界流通,赚取利润。
    然后等到九十年代,个人经济放开之后,李长河再全力进军国内。
    李长河自始至终,都明白他的未来重心一定会在大陆。
    因为他很清楚,真正的巨无霸企业,只有在中美这样体量的国家才会出现。
    日韩港岛西欧这些地方,哪怕做成垄断,其实体量也就那样。
    地域和国家体量限制了企业的规模,这从后世中美两家企业的估值上就能看的出来。
    而听道李长河的话之后,包钰刚有些诧异,也有些惊喜。
    他本来还想着对李长河要费一些口舌劝解,但是没想到李长河竟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看来你心中早有腹案,我就知道,像伱这样的天才,必然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主。”
    “既然你要跟我开诚布公,那你就说吧,你想做什么?”
    包钰刚此刻脸上收起了笑容,认真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见状,则是看向了包钰刚。
    “包先生,我想问一下,你接下来,敢对英资企业继续下手吗?”
    “嗯?你想对英资企业继续下手?哪家?”
    包钰刚有些诧异。
    同时心里也感慨,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如今在港岛,敢对英资出手的只有一个李加诚,这人的胆子是真的大。
    而他包钰刚,只能算半个。
    因为他属于被动对九龙仓出手,在布局上,跟李加诚比是差了一筹的。
    而现在,李长河要当第二个嘛?
    李长河则是笑而不语,他在等着包钰刚的回答。
    别看包钰刚吃下了九龙仓,未来又吃下了会德丰,拿下了小半个怡和洋行和一整个四大洋行之一的会德丰集团。
    但是李长河很清楚,这两场针对大英资本的收购,都不是包钰刚主动地。
    九龙仓的战火是李加诚引爆的,然后胃口太小,吞不下九龙仓,无奈之下转给了包钰刚。
    而会德丰集团其实也是。
    会德丰集团的两大股东闹了矛盾,其中的大股东本来想把会德丰卖给李加诚,但是李加诚那时候刚消化了和记黄埔,根本无力吃下会德丰。
    于是再度借献佛,将收购会德丰的机遇转手让给了包钰刚,也算是还了和记黄埔这个人情。
    所以从商业上来说,不管是九龙仓还是会德丰,包钰刚都是“被迫”接盘,没有主动对大英资本下手。
    原因就在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算是英资在华的第二位代理人。
    这种所谓的大英代理人是李长河自己定义的,他前世在查资料的时候看了一部分港岛的资料,觉得有三位华人能作为港岛华人富豪的代表。
    这三个人的幕后,其实都跟大英资本密切相关,这些华人富豪的幕后,都有大英的推手。
    第一代代理人,其实就是何东,何东依托怡和洋行,慢慢的得到了大英的支持,成为本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华人在港岛成功的代表。
    第二代代理人,其实就是包钰刚,不过包钰刚的幕后,不再是洋行,而是换成了汇丰银行。
    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包钰刚成为了六十到八十年代大英资本的代表,同时也站在了华人富豪的顶端。
    而第三位,其实也是汇丰银行推出的,那就是李加诚。
    李加诚的崛起,具备偶然性,与其说他是第三代,李长河更认为,他是取代了包钰刚。
    而包钰刚被取代的原因,大概率就在于从79年到84年,在国家改开和港岛问题的利益上,包钰刚做出了偏向。
    他对大陆的倾向性,让他失去了汇丰的信任,汇丰银行的大班,也就是汇丰银行的负责人沈弼,跟包钰刚是有着良好的私交的,这也是包钰刚能侵吞九龙仓的关键。
    不过李长河认为,后续包钰刚在港岛问题上的态度倾向,让他失去了汇丰银行乃至幕后大英资本的信任。而沈弼最后选择的承接包钰刚资源的人,就是李加诚。
    所以李加诚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能完成一连串的收购和扩张,短时间内就把自己的资产膨胀了数十倍。
    李长河来到港岛,他没有什么脚踢李加诚拳打李昭基的想法,这些对他来说,都太小了。
    李长河真正瞄上的,是港岛内的英资企业,这些才是真正占据港岛精华的企业。
    更何况李加诚就算后世再挨骂,李长河也不觉得他怎么样,他无非是没有明显的爱国心,以商业利益为重了而已。
    但是该捐钱他也捐钱,该投资他也投资。
    相比较之下,李长河觉得港岛的这些英资最恶心,百年前靠着大烟和奴隶贸易发家,百年后又寄生在大陆身上。
    每年摄取大量的财富,但是一毛不拔的全都转移到海外。
    相比较李加诚,李长河更想把这些家伙干掉,而且必须得在这几年。
    因为等到84年中英协谈完毕之后,这些英资得到了协议的保护,那么想要再吃掉他们,就非常难了。
    李长河估计,现在的包钰刚,恐怕还是不愿意直接对英资动手的,所以他必须先问出来,问明白他的心思。
    如果包钰刚不愿意动手,那么李长河就必须考虑换其他的人。
    但是话又说回来,真要是选其他人,肯定没有跟包钰刚合作那么方便。
    因为李长河还必须顾虑一个势力,那就是汇丰银行。
    他想吞下英资企业,汇丰银行是绕不过去的一个拦路虎,而目前港岛能影响这个拦路虎的华人富豪不算多,包钰刚算是影响力最大的那个。
    看李长河一直不说话,包钰刚叹了口气。
    “你是担心我不敢下手?”
    “不止,包先生,我这么说了吧,如果我们合作实施了我的计划,那么对于您来说,可能会失去汇丰的支持。”
    “当然,这种是我预料的最坏的情况,但是我必须先把后果跟您说出来。”
    李长河认真的冲着包钰刚说道。
    “哦?跟你合作,连汇丰都会不支持我,看来你小子胃口确实很大。”
    “我来猜猜,你是瞄准了凯瑟克家族,还是施怀雅家族?”
    包钰刚这时候若有所思的跟李长河说道。
    凯瑟克家族,就是怡和洋行幕后的掌控家族。
    而施怀雅家族,就是太古洋行幕后的掌控家族。
    “为什么不是嘉道理,亦或者马登家族呢?”
    李长河这时候也没承认,而是笑着反问道。
    嘉道理家族是港岛上的犹太人家族,李长河住的半岛酒店,就是嘉道理家族的产业。
    还有后世控制整个港岛百分之七十电力市场的中华电力,也是他们家族的产业。
    而马登家族,就是会德丰的幕后股东之一,但是现在已经算不上是大股东了。
    “他们啊,虽然也很厉害,但是也不至于让汇丰跟我翻脸。”
    “嘉道理家族算不上英资,他们是犹太资本,而马登他们家现在体量太小了。”
    “能够影响到汇丰跟我的关系的,港岛这边,只有怡和和太古。”
    包钰刚认真的说道。
    嘉道理家族名义上是英国人,但是就跟包钰刚一样,他们不是盎撒人,他们是犹太人,而且还不是欧洲犹太人,他们是中东犹太人。
    嘉道理家族以前是生活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犹太商人,后来因为那清查腐败,巴格达的犹太人纷纷出逃,他们也跟着逃了。
    说实话,中国近代史尤其是魔都那边很多近代大事,都跟这帮中东犹太人有关。
    这帮人先逃到印度,然后又从印度转移向中国,当时靠的,就是臭名昭著的鸦片业务。
    而这群潜逃的犹太人里面,最臭名昭著的,就是沙逊家族。
    虎门销烟销的主要就是沙逊家族的烟,然后沙逊家族就开始回到大英游说国会发动鸦片战争。
    再后面,沙逊家族就寄生在魔都,大名鼎鼎的和平饭店,就是沙逊家族建立的。
    而魔都未来著名的南京路,就是沙逊洋行下面的一个叫哈同的犹太人后来开发的。
    嘉道理家族,也是这群人里面的一个犹太家族,不过跟沙逊不一样。
    早期嘉道理好像涉足过人口贸易,后来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就在港岛开始做正经营生。
    等到后世的时候,这个家族已经算是港岛对大陆很友善也很配合的家族了。
    他们的家族资产基本上都在港岛,所以也没玩过太多的幺蛾子,比较听话。
    这也是包钰刚觉得嘉道理家族不配的原因,这一家犹太人,只是挂着英国国籍的名义,实际上跟大英资本还是有距离的。
    “我猜,你是不是还是瞄上了怡和?”
    “你想吞下置地,是不是?”
    包钰刚这时候抽丝剥茧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不过很快,他又摇头浮现出不理解的神色。
    “也不应该啊,就算你赚上两亿美金,就这点钱,想吞置地是不可能的,就算加上我,咱俩也吞不下置地。”
    怡和洋行在港岛有两大地产公司,第一就是置地地产,第二就是九龙仓。
    其中置地地产比起九龙仓,更加优质,因为置地公司打一开始,走的就是商业地产的模式。
    整个港岛最精华的中环商业区和铜锣湾很多土地,都在置地的手中。
    这些地产,基本上都是999年期限的核心地块。
    历史上,李加诚连续三次打过置地的主意,而且每次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联手好几家华人财团一起出手。
    可是即便是如此,他最终还是没能拿下置地。
    后世每年怡和财团,光靠置地旗下的商业地产收租,就能获取几百亿的利润,成为了这家企业一只附着在大陆身上的下金蛋的鸡。
    而现在包钰刚猜的不错,李长河这一次的目标,正是怡和的置地!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