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524章 同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524章 同盟
    李奉诫带着杨炯走在城头上,又过半刻时辰,崔玄暐就急匆匆来递交文书。
    身为安西都护府的都护李奉诫能看这里一应卷宗。
    如今李义琰还留在西州城,整个安西都护府的人手正在交替着西进,唐人对西域的控制力也在一步步地加强。
    在很早以前,李奉诫想起自己还是十五六岁的少年时,那时候就听家父说过太子看起来是个和善的储君,实则很有手段。
    而在太子登基之后,其集权的能力比之贞观时期更甚。
    西域的子民在天可汗的治理下安居,皇帝与朝堂对西域加强了控制。
    按照礼部送来的文书,换言之,就是礼部尚书许敬宗送来的文书,转述皇帝的话语,那就是西域的治理从大包大揽开始转为更加精细的各项职权所属,也就是具体事要分到具体的某一个人,大抵如此。
    大致上以京兆府与都护府为中心,还要再兴建数座官衙。
    再换言之,也就是皇帝要对西域更进一步地集权,甚至细分到几户几口人。
    崔玄暐看向远处的田地,解释道:“原本是今年葱岭三月就开始开垦田地了,一开始田地开垦得并不顺利,刚种下麦子长势并不好,也没想到今年的寒冬会这么漫长,种下的麦子在冻土里发不出芽。”
    他的话语停顿片刻,又道:“后来司农寺的官吏在城内做了一个暖室,在城内将稻子的秧苗养出来,长出了些许秧苗之后再种下去,从三月到如今四月,总算是有些成效了。”
    杨炯疑惑道:“还能这么种田吗?”
    崔玄暐摇头道:“这也是无奈之举,养出来的秧苗也死了不少,好在四月之后天气好转了。”
    说着话崔玄暐指向怛逻斯城的另一片田地。
    李奉诫看到怛逻斯城的北面,还有大片的田地,绿色的田地一直延伸到了雪山脚下。
    崔玄暐又道:“这是四月中旬种下的粮食,现在刚长成,就是灌溉麻烦些,在这里不好挖坎儿井,只能用雪山上的雪水来灌溉。”
    李奉诫看到田地里的作物都长到了膝盖高,倒也不需再用太多的水去养田,又道:“这些粮食恐怕还不够前方大军所需的吧。”
    崔玄暐颔首道:“是啊。”
    杨炯又追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崔玄暐从袖子里拿出一卷布,解释道:“这是天竺道行军总管,王玄策大将军送来的消息。”
    李奉诫接过这卷布,看着其上的墨迹,所写的事也很简单,王玄策在东天竺准备了百万石粮草,正在从小勃律国借道,正在送去前线。
    崔玄暐接着道:“在天竺崇文馆的刘弘业几次向朝中递交奏章,在天竺时季最好的时候粮食一年可以三熟,可军中……”
    李奉诫问道:“军中怎么了?”
    “军中的将士们恐怕不爱吃天竺的粮食,这里的稻子都是天山的稻种,不知这里的水土种出来的粮食如何。”崔玄暐感慨道:“刘府尹几次三番交代,他说将士们在前方拼命,我们后方不论多辛苦,至少要让将士们过得好一些,吃得好一些。”
    有天竺这个大粮仓在,大军在外至少不会饿肚子。
    崔玄暐与李奉诫说了如今的形势,其实大食人也想要得到天竺。
    这件事说来也很巧,当年大食人灭亡了波斯之后,天竺正值内乱,王玄策趁势平定了内乱。
    不仅如此,王玄策还留下了天竺女王,这是天竺的正统。
    况且当年玄奘的天竺之行,早就让这个大唐僧人名满天竺。
    因此,如今的天竺子民更愿意亲近大唐,而开始对抗大食人。
    不论是民意还是立场,大唐都占尽了优势。
    说不定现在的大食人,正看着落入大唐手中的天竺,望着这个大粮仓咬牙切齿。
    阿姆河的上游位于帕米尔高原的高山冰川之上,在葱岭的诸胡口中,这条河有很多名字。
    安延偃穿着一身白袍,彰显着他白衣胡商的身份,他看着阿姆河的河水低声道:“葱岭以东的人,他们将这条河称为阿姆河,我们粟特人将它称为乌许斯,是河神的意思,每当六月是冰川融化的时节,也是这条河的河水最丰沛的时节,融化的冰川水流入河中,是河水上涨的时节。”
    一旁的大食老者听罢,问道:“你很有见识。”
    听到对方的评价,安延偃恭敬地又行礼道:“如今有安国拦着唐军,河水上涨时节,唐人的大军不敢在这个时候过河。”
    大食老者点头应声,“嗯。”
    安延偃道:“在这里有二十万大军,木鹿城还有十余万人,我们很缺粮食。”
    “他们说要去攻打葱岭,抢夺他们的粮食。”
    听罢老者的话语,安延偃劝道:“应该南下去天竺,先得粮仓。”
    这位老者是阿里身边的近侍,听闻此言,他似有思量。
    安延偃又十分恭敬地行礼道:“听闻,阿里是先知留在世上唯一的血脉,我一直想见他。”
    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大食的先知过世也才二十岁余年,如今只留下了这么一个外孙。
    老者又道:“我会带你去见阿里。”
    “多谢。”
    老者笑着点头,“你去了大食之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十分富有的人。”
    安延偃心里正是这么打算的,他面带微笑再一次行礼,这一刻粟特人与大食人达成了同盟。
    在唐人的建设下,西域的一切都是按照皇帝的意志在进行的,在这种重建设而轻商贾并且律法严格的唐人统治下,安延偃的心中很明白,西域已没有适合他生存的土壤了。
    而能够适合他生存的土壤,并且能够让他施展才能的地方,也就只剩下大食。
    两天后,安延偃离开了阿姆河,来到了繁华的木鹿城,在这里他见到了阿里。
    当真的见到阿里,安延偃很诧异,这位将来的哈里发,比他预想的还要年少。
    阿里正喝着葡萄酿,坐在王宫内心不在焉地听着几人的讲述。
    等几个老者说完,阿里放下手中的酒壶,道:“波斯的酒水太甜了,他们的酒水怎会这么甜?”
    老者又道:“他们的酒器可以让酒水更甜。”
    阿里闭着眼扶着太阳穴,又道:“那就去打东天竺。”
    几个老者皆是点头。
    安延偃站在一旁,低着头神色恭敬,沉默不语。
    乾庆十一年,六月中旬,唐军终于开始行动了。一队队兵马纷纷出城,就要出城的裴行俭得到了一个消息,他忙去大营禀报梁建方,“大将军,大食人去攻打东天竺了。”
    梁建方将甲胄收紧,一边穿戴着头盔一边道:“形势如何?”
    跟随裴行俭而来的慕容顺,行礼道:“大将军,大食派十余万大军攻打东天竺。”
    梁建方压低嗓音道:“他们攻打天竺人做什么?”
    慕容顺又道:“为了粮食,他们既要天竺的粮食,也要截断天竺运送给我们的粮食。”
    裴行俭附和道:“大食一旦得到了粮食他们就高枕无忧了。”
    梁建方脸色黑了下来,沉声道:“好算计。”
    裴行俭朗声道:“末将请命前去截击!”
    言至此处,薛仁贵也走入大营中,行礼道:“大将军,正是削弱大食兵力的好时机,末将请命,前去协助王玄策。”
    梁建方坐下来,闭着眼几次深呼吸,言道:“老夫本想早点结束战事,让将士们早点回家,不想横生枝节。”
    裴行俭道:“大将军,有些敌人不将他们扫灭,他们只会觉得唐人好欺负。”
    梁建方重新睁开眼,目光多了几分锐利,道:“老夫只能给你们三万兵马。”
    慕容顺道:“大将军,外臣还有五万兵马。”
    加起来也有八万兵马,倒是心中踏实了许多,裴行俭反问道:“你的大军何在?”
    慕容顺不可能带着五万大军到处跑,他笑着道:“外臣的大军就在瓦罕走廊的尽头,当年玄奘也是从那里进入的天竺。”
    薛仁贵接过梁建方递来的将令快步离开。
    大营内,各路大军都在为再一次出征做准备,本来太子也想跟着去天竺,但被娄师德的劝谏拦住了。
    於菟只好作罢,娄师德还带来父皇的旨意,等葱岭战事结束之后他就要回长安。
    梁建方听闻这等消息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下了,太子在自己的大军中,他梁建方总感觉脑袋挂在了裤腰带上。
    现在太子要走了,太子亲卫也要跟着离开,就不用再看到程处默那小子的臭脸,梁建方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
    鼓声在大营中响起,三万大军已整军完备,因要千里奔袭,这支大军多是骑兵。
    茹来杰道:“裴将军,薛将军我们又要一起打仗了。”
    薛仁贵记得这个老人家,当年与大食人一战他与王玄策是一起的,道:“我记得你!”
    茹来杰又道:“钦陵可还好?”
    裴行俭道:“他带着兵马北上了。”
    众人收拾了一番,大军不敢延误,整军一个时辰,便动身南下。
    阿姆河上游,这里是安国的北面,一支唐军正在爬着一座山,葱岭地界的绝大多数山都是光秃秃的,靠近阿姆河远离了冰川之后,总算是能在这里看到一些低矮的绿植。
    狄仁杰踩着坚硬的岩石爬上了一处山头,从这里就能看到远处的大片平原,平原的正中就是一座大城,这就是唐军接下来要攻打的安国。
    裴炎与李治也跟了上来。
    狄仁杰回头看了眼,问道:“纪王呢?”
    李治摆手道:“他累坏了,在山下坐着休息,不用管他。”
    狄仁杰又是向身后的山下看去,见到了纪王满头汗水,正在爬着,他身上穿着厚重的甲胄。
    有时候为了应付长时间的行军,军中的老兵不会长时间穿着甲胄,更多时候只是穿着轻便的皮甲,就连兵器也不是带在身上的,而是随着辎重一起运送。
    只有要对敌时,众人才会穿戴好装备冲锋陷阵。
    纪王是个很惜命的人,他一直穿着甲胄,走路时哐当作响。
    等他吃力地爬上山头,还扶正了自己的头盔,乱糟糟的脸上带着汗水,抱怨道:“这汗真是越擦越多。”
    随后,李慎也看向远处的景色,低声道:“那些人是安国的胡人?”
    狄仁杰摇头道:“不是,他们不是胡人。”
    裴炎也低声道:“他们是大食人。”
    李慎疑惑道:“不对呀,没听说安国已落入大食之手。”
    李治道:“总归是要攻打的,不管是什么人。”
    再仔细一看,有几队大食人正在一处下坡集结,裴炎盘算着时辰,连忙道:“不好!他们是在设伏兵。”
    狄仁杰道:“敢埋伏我们的大军,我们先将他们的伏兵拔了!”
    裴炎点头道:“好!”
    四人筹谋了一番,等着天色入夜。
    这支五百人的唐军是提前来蹲守,就是为了接应后方正在赶来的大军。
    平时,葱岭的月光很明亮,今夜阴云密布,干燥了许久的葱岭就要下雨了。
    夜色中,在通往安国要道的一处低坡。
    此刻,这里哀嚎声四起。
    还有大食人想要爬上坡,手中提着马刀的大食人回头看去,还心有余悸,但他再一看,眼前不知何时,眼前突然横着一杆冒着寒光的马槊。
    马槊是唐军特有的兵器,大食人早有听闻。
    裴炎面无表情地提着马槊,往前一桶刺入这个大食人下腹,而后随着战马往前冲,他握着马槊的尾部又将其收回,带着一片血,冲向了下一个敌人。
    大雨随风而下,硕大的水珠砸在脸上竟还有些生疼,这是躺在地上那奄奄一息的大食人的感受,临死前的他就这么仰头望着夜空,他从未觉得雨水落在身上这么疼,直到雨水落在眼中,口中,冰凉的雨水从脖子流向咽喉,直到视野都看不清了,感觉也消失了。
    这里的杀戮持续了半刻时辰,李慎数了一番,确认了人数,这支伏兵的人数并不多,只有百余人,可他们准备的火油倒是不少。
    李治策马赶来,到了近前又道:“斥候来报,大军据此还有六十里。”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