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第150章 告诫
第150章 告诫
“哇,这也太棒了吧,有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肯定可以很好的融入到这里了。”
刘倩倩惊叹的说道,刘美丽却更务实一些:
“点长,我们相要更好的安顿下来,还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吗?”
王援朝想了想,说道:
“我们知青第一年下乡,每个月有35斤粮食补贴大家知道吧?”
“知道。”
“啊,还有这事吗?我怎么不知道?”
“不知道啊,还有这事啊?”
王援朝看着有部分人,不知道下乡补贴这事,
就知道他们的下乡补贴被给他们报名的人给拿了,
第一年强制性下乡的时候,这种事情很多,很快政府就会对谁报名都可以拿补贴的这个漏洞出新政策了,
什么必须本人领取,知青下乡后在下乡的生产大队领取,等等。
于是王援朝直接说道:
“既然有人不知道,那我再给大家说一下国家对下乡知青的补贴,
报名下乡,政府会给每个知青200元的下乡补贴,
每个知青第一年,每个月35斤粮食补贴,
还有大家还可以凭自己的知青证明去公社的供销社购买5斤免票的。
大家清楚了吗?”
“天啦,那我的下乡补贴不是我妈给拿了啊?呜呜呜,我下乡我妈就给了我10块钱,怎么可以这样子,这让我在农村怎么生活啊?”
“呜呜呜,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这样。”
樊招娣满脸绝望的哭泣着,自己还想着在农村多干活,多赚粮食寄回去给爸妈养弟弟呢,结果自家父母完全不顾自己的死活。
王援朝的话,像是一颗石头,砸进了水池里,在几个知青当中,掀起了巨大的涟漪。
哭泣声,咒骂声,现场乱作一团。
王援朝就这么干看着,也懒得安慰大家,任由这些知青吵闹。
半响之后,现场慢慢的静下来,王援朝继续说道:
“好了,大家平静一下,我先给大家说一下注意事项,
第一个,你们待会需要去找大队长,领取你们的粮食,要不然你们要饿肚子,
第二个,知青点有厨房,但是没有任何做饭的工具,你们需要赶紧购买锅碗瓢盆,准备柴米油盐酱醋茶,
第三个,知青点有自留地,你们需要找村民们去换蔬菜种子和秧苗,自己种菜,要不然到时候你们只能钱找村民买菜。
第四个,知青点可以养一只猪,两只鸡,三只鸭,要不要养你们自己决定。
好了,你们想要好好安顿下来,该注意的我已经说了,你们可以之后自己商量,
大家还有什么要问的没有。”
这会大家知道自己可以去领粮食,都只想快点去领粮食,没什么心思开迎新会了,
王援朝自然乐见其成,也不再继续讲下去了。
何建国见状,立马开口问道:
“点长,我看知青点的房间,没有你的行李,请问一下你是不是没住在知青点啊?”
王援朝发现何建国挺细心的啊,于是说道:
“没错,我用政府给知青的200块补贴,自己在红旗大队建了房,和我媳妇一家住一起。”“哗,怎么可能,点长你居然结婚了?”
“是啊,点长,看你的年龄应该没到可以结婚的年龄吧?”
“天啦,点长,你怎么这么年轻就结婚了啊?太浪费了啊。”
何建国听到王援朝的话,浑身一震,没想到下乡居然可以自己建房,单独出去住,于是赶紧继续问道:
“点长,请问一下自己单独建房需要注意什么呢?”
王援朝并不奇怪何建国问这个话,何建国和陈爱华这两人一看,出身就很好,
王援朝也想和这两人结交,于是开口说道:
“首先要找大队部批宅基地,这个事情找曾支书,村里同意给你们单独建房,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钱找人建房就行了,我找的是大队的胡正武,你如果要建房,可以找他,手艺还不错。”
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陈爱华确是把王援朝这人当成了自己同类,
刚才听到王援朝在农村里面找了个姑娘结婚,非常不理解,于是问道:
“点长,你还这么年轻,为什么急着在农村里面找个姑娘结婚呢?
你以后不打算回城了吗?”
王援朝意味深长的对着陈爱华说道:
“因为我父母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我家就剩我一个独苗,
虽然我是听从祖国的号召,自己主动报名下乡的,
但我还是要为我们王家传宗接代下去的。”
陈爱华错愕的看了看王援朝,又给了何建国一个确定的眼神,
就知道王援朝,和自己是同一类人嘛,果然没猜错,普通泥腿子怎么可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嘛。
“看来点长的媳妇应该非常优秀啊,要不然也不会让点长这么年轻就心甘情愿的和她结婚啊。”
“嗯,我媳妇虽然是红旗大队的本地人,但也是个烈士遗孤,和我也算是相配吧,
不过现在她怀孕了,不方便出门,以后有机会了,再介绍大家认识。”
陈爱华听了,还没表态呢,旁边的女知青心碎声就传来了,
“哇,这也太快了吧,这就怀孕了,点长这么年轻就要做爹了吗?
简直就是梦碎啊。”
“是呀,再去哪里找点长这么光风霁月的美男子啊,我的心都碎了。”
王援朝也不在乎大家的看法,随便这些知青们怎么说,等大家静下来之后,说道:
“今天大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得去领粮食,还有买铁锅等,
所以这个迎新会就开到这里吧,希望大家能够早点安顿下来,
最后,我再和大家告诫一番:
咱们都是国家培养出来的知识青年,希望大家以后要牢记群众是我们民族真正的英雄,
希望大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知识青年读书,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希望大家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放下我们城里人的身份,放下我们读书人的架子,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利用我们的学识和能力,帮助到农村的老百姓,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