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血染渭水
第73章 血染渭水
咚咚咚——
无数战马奔腾。
整整两千八旗骑兵列队,对义军展开冲锋。
只见这些久经沙场的八旗兵们驾驭着战马迅速抵达义军的大阵之侧。
而后一边继续冲锋,一边弯弓搭箭。
咻咻咻——
一连串的箭鸣之声响起。
大量箭矢被射进了义军之中。
一名名义军倒在了地上,而八旗兵的箭雨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发地猛烈。
一瞬间的功夫,在几轮齐射之下。
无数义军便倒在了八旗兵的面前。
原本就有些松散的义军大阵,瞬间就出现了缺口和骚乱。
八旗骑兵眼见如此,井然有序地停止了射杀。
他们已经连开了几次硬弓,胳膊都有些酸疼和脱力了。
若是再开,那么必将丧失战斗力。
所以打开缺口后,八旗兵的射杀也就到此为止。
“杀尼堪!”
一声声大喝响起,在军官的呼喊和命令下。
两千八旗骑兵齐刷刷地抽出了马刀。
而后咆哮着杀进了义军之中。
一名义军被战马冲撞,直接倒地不起。
一名义军被马刀砍杀,瞬间翻了白眼。
分散成多队的清军骑兵宛如一柄柄尖刀一般,迅速割开义军的阵型。
将大批义军肆无忌惮地杀死。
在八旗骑兵猛击之下,整个义军顿时混乱不堪。
不少义军大吼着举矛杀向八旗。
刺翻一些战马,刺死了一些清军。
可是更多的义军却是无谓地死在了清军的屠刀下。
虽然义军士气高昂,不惧死战。
可是不怕死并不是战斗胜利的唯一因素。
除了敢打敢拼外,武器、粮饷、训练、经验、指挥、体系无一不影响着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八旗兵从努尔哈赤时代打到了现在。
论武器,八旗兵甲胄精良,马骡众多,就连火器也达到了极强的水平。
论粮饷,八旗兵虽然有克扣,但是却能吃饱,而且还有圈地以及掳掠所得。
论训练,八旗兵自幼习武,个人武艺强悍。
论经验,从抚顺开始,八旗兵们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仗了。
在现在没有任何军队的经验,没有任何军队的老兵老将能有他们多。
论指挥,八旗之中猛将如云,从阿济格到何洛会,无不是当世名将。
论体系,八旗兵组织度极高。
而且骑兵、步兵、炮兵无一不强悍。
在皇太极组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后。
蒙古人的骑兵,汉人的炮兵,皆可以为八旗所用。
除了水战之外,可以说八旗兵根本没有短板。
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一支军队战斗力的要素。
而现在没有短板的八旗兵身为时代最强军毫无疑问。
大顺军虽然和八旗是同一级别的军队,并没有什么代差。
可是在火炮、单兵素质上却还是落后于八旗。
正是因为这两点的存在,大顺军才打不过八旗兵。
如果说八旗兵现在是41年的德军,一身技战术锤炼到极致的话。
那么大顺军就是44年的苏军,如果有数量优势,那么大顺军便足以和八旗兵一战。反之如果没有,那便需要特殊的因素加持才能够与之抗衡。
大顺和满清之间的战争就仿佛是苏德之战。
满清强在单兵素质,大顺强在源源不断。
德军有那几百万老兵的之时,纵横天下,难寻一败。
满清有那几万大小数十战的旗丁之时,大顺军也很难从正面撼动它。
不过只要坚持下去,待大顺新兵有成,满清打了几十年的仗积累下来的老兵凋零殆尽。
那么胜利的天平就将倾斜。
而现在的义军虽然人数众多。
可除了敢打敢拼,在士气上不弱于人外。
其余几点都是被八旗兵秒杀的存在。
这些因素缺一便能够影响大局。
粮草、器械、经验、指挥、体系皆落后于八旗的义军。
虽然敢打敢拼,可是其战斗力却和八旗兵之间形成了天堑。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八旗骑兵只有两千之众。
但两万义军在其的猛攻之下,瞬间就坚持不住了!
“击鼓,进军!”
眼见义军已经抵挡不住了,孙守法连忙下令道。
单靠义军想要抗住八旗兵无论是贺珍还是孙守法都是觉得不可能的。
虽然陕甘义军已经是非常强大的义军存在了。
可是想要对抗八旗兵,就连正规边军都非常困难,更何况是半兵半民的义军呢。
所以义军只是凭借着人数优势单纯看用拖延时间的存在。
孙守法和高汝砺的三千精兵才是中路的真正的中流砥柱。
鼓鼓鼓——
战鼓鸣起,号角吹响。
孙守法的两千多精锐和高汝砺的五百部众向前冲杀。
一千骑兵挥舞着战旗开始和八旗骑兵骑兵游斗。
两千步卒则结阵向前,驱逐清军骑兵,稳住义军阵脚。
孙守法带到终南山的两千多兵马皆是精锐之士。
和李自成的商洛山老兄弟一样。
在大顺军占领陕西之时,能够跟着孙守法逃入终南山为咱大明尽忠的兵马。
皆是忠诚度非常高的存在。
所以他们这些人不缺乏斗志,又由于是陕甘明军流亡的精华,所以也不缺战力。
这些兵马在被贺珍补充了器械后,足可和八旗兵交手。
而高汝砺麾下的五百人亦是精兵强将。
虽然这支兵马人数很少,可是却能助高汝砺登上宝鸡总兵的位置,可见其战力的不俗。
砰砰砰——
铛铛铛——
咻咻咻——
战场上,火枪、刀剑、弓箭,不断地交锋。
贺珍这位奉天倡义大将军麾下的三千精锐并两万义军,在实力尽出之后抵挡住了何洛会麾下的两千八旗加三千绿营兵。
虽然越来越多的义军倒下,孙守法等人的精锐也伤亡颇重。
可是八旗兵和绿营兵也损失不少。
义军方面,参将胡向宸战死。
而八旗方面,亦有护军校寡档阵亡。
就在孙守法竭尽全力在中路抵挡住清军的攻势之时。
渭水河畔,过郭君镇、刘弘才等人统率四千余大顺军、万余义军和李国翰的两千汉八旗两千绿营兵展开了搏杀。
清军装备精良,义人多势众。
在北路,双方也打得有来有回,旗鼓相当。
无论是义军还是清军都流血遍地,血染渭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