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732章 0727【农兵遇到骑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732章 0727【农兵遇到骑兵】
    唐贞观年间,日本实行大化革新,全面学习大唐先进经验,加强天皇的中央集权统治。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即确立公地公民制:人民和土地归国家所有,任何私人不得进行占有。
    具体到土地方面就是班田制,跟唐朝的均田制大同小异。
    大约过了一百年“垦田永世私有法”、“三世一身法”相继出台。贵族豪强趁机驱使属民和奴婢开垦荒地,将新垦土地合法据为己有,甚至违规窃取旧有公地变成私田。
    如此又过了一百年,班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情况跟唐朝一模一样贵族豪强大量占有土地却不纳税,国家赋税全部压在公地农民的身上。
    于是,公地农民相继逃亡,被贵族豪强接纳藏匿,日本开始产生私人庄园经济。
    唐朝皇帝被搞得吃不上饭,经常从长安跑去洛阳加餐。
    日本天皇直接选择迁都,从贵族和寺庙盘根错节的旧都,搬迁到平安京那边重起炉灶。
    平安时代,就此出现。
    历代天皇打击贪污,实行官员政绩考核,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并且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班田制演变为田堵制,说白了就是公田承包责任制。名义上,公田依旧为国家所有,但允许富裕农民进行承包,通过承包合同收取田赋。
    又过了几十年,承包田实质变成私田,承包合同可以交易转让,田主还给土地加上自己的名字。
    署名田的主人,被称为名主。
    拥有土地较少的,叫做“小名主”。
    拥有土地较多的,叫做“大名主”。
    大名一词,由此诞生。
    而小名其实就是小地主和自耕农,如果家里劳动力不足,还会出租土地给贫民,佃户也就随之而出现。
    大名拥有的土地,除了直营田之外,其余全部佃租出去,并向租户转嫁朝廷的租庸调。
    在这些大名之上,还有真正的庄园领主,必须给庄园领主缴纳年贡(一般在边境地区才有庄园领主)。
    因此,庄园领主才是地方霸主,大名则是一个个豪强。
    还在继续演变。
    庄园领主获得经济特权之后,又开始谋求政治特权、军事特权。
    小名把土地寄进在大名那里,大名把土地寄进在领主那里,领主把土地寄进在权势贵族那里。
    于是,大家都向自己的上级纳贡,而最上级又属于免税贵族,干脆直接不给朝廷缴纳赋税了。
    全国有一半土地,都是不用交税的。
    另一半土地,天皇派遣皇族或亲信去管理,以保证中央朝廷的税源稳定。
    但是,皇族和亲信却趁机伸手,把这剩下的一半土地日趋领主化。
    天皇为了打压领主搞集权,还重振过国司制度即中央向地方派遣州郡长官。
    这玩意儿被藤原氏彻底败坏,藤原氏以外戚身份摄政想做州郡长官的交钱即可。
    既然是买来的地方主官职务,又何必心思去治理?
    有点责任心的,让儿子或侄子代为上任,这种称为“目代”。
    没有责任心的,只要郡国按时交足赋税,他们懒得再去过问地方,一个个都留在平安京潇洒快活。
    此时的石见国,国司就在平安京,甚至连目代都不派。
    一切地方事务,都交给在厅官人(本地官吏)打理。
    而在厅官人的职务,又被地方豪族把持,甚至可以父子相传搞世袭。
    益田氏,是石见国最有影响力的豪强,也是最有话语权的在厅官人。
    两百年前,他们的祖宗还只是小商人,靠经商赚钱买来土地耕种,从小名主一步步成长为大名主。
    他们的土地,在石见国并非最多的。
    但他们经商有钱啊,靠贿赂藤原氏,买到在厅官人的职务,并且父子相传代代世袭。
    ……
    石见国,都城。
    其具体位置,大概在后世日本大田市市区西南十八里,距离海岸线有四五里地。
    核心区域是一座小山城,在厅官人就在城内办公,住所则围绕山城分布。城外除了住宅区,还有商业区之类。
    国司在平安京嗨皮,会议由在厅官人之首益田彰明主持。
    益田彰明用沉痛的语气说:“刚刚接到消息,法皇驾崩了。”
    众人闻之愕然,随即抹泪哭嚎。
    他们的悲痛之情,并非全然装出来的。
    白河天皇一步步变为白河上皇、白河法皇,熬死了自己的儿子,又控制自己的孙子,还多次收拾不听话的外戚和领主。
    石见国的在厅官人们,想要维持职务,必须向白河法皇的亲信的亲信们行贿。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白河法皇死了,鸟羽天皇必然另起院政,大家还得重新派人去平安京行贿。豪强们为法皇哀悼片刻,接着便商量行贿之事。
    这玩意儿还不能太急,须等朝廷确立好班子,搞清楚哪些才是新贵。再给新贵的亲信套近乎,把钱财送到真正管事儿的人手里。
    不需要送太多,因为每年都有年贡,只在关键时候意思意思。
    豪强们把心腹聚集起来,带上路费就立即启程。
    忽有益田家的商船逃回,说外国舰船正在往石见国逼近,半路还把长门国水军给打了一顿。
    “肯定是刀伊海贼又来了,快快召集武士和农兵!”益田彰明慌张道。
    刀伊,是高丽对他们东北方女真部落的称呼。
    一百年前的刀伊入寇,让日本人记忆犹新,并且衍生出许多传说故事。
    海盗们驾着五十多条近海小船,就把日本沿海搅得天翻地覆,靠着地方豪强联手才将海盗击败。(这些海盗的后代,极有可能是历史上,韩世忠在黄天荡面对的金国水军主力。不过去年在鸭绿江,被大明海军打得抱头鼠窜。)
    益田彰明亲自披上盔甲,在厅官人们也纷纷化为武士,派人回乡下召集自己的农兵。
    当朱孝忠在一個渔港登陆时,石见国已经聚集起数百兵马。
    只不过嘛,战斗力感人。
    此时的日本铠甲,还不是战国时代那种妖艳贱货,从外形上来看要朴素得多。
    或者说,就是唐宋铠甲的山寨丐版!
    甚至连发型和冠巾,都跟唐宋极为类似。如果不论身材高矮,乍一看还以为是宋朝乡兵。
    有些豪强甚至没有正经武士身份,他们清一色穿着裲襠式挂甲。
    这玩意儿起源于日本古坟时代,又结合唐宋札甲进行改良。
    甲裙延伸到大腿处,颈部和腋下完全露出,肩甲延伸到手肘外侧,手肘内侧却无甲胄保护。材质多为铁片或铜片串联,而小臂则用皮革包裹。
    石见国的几百豪族武装,拢共也就十多副简陋铁甲。
    还有几十副皮甲或竹甲,全是裲襠式挂甲造型。
    其余农兵,别说铠甲了,连衣服都破破烂烂,手里拎着把竹枪就来打仗。
    豪强武装而已,还能要求什么?
    这时的日本,只有边境或关键郡国,才拥有领主及领主武装。
    日本的边境在哪儿?
    当然是挨着夷人的地方,否则为啥会有征夷大将军。
    几个武士被派去打探军情,他们骑马冲向小渔村,先是被海军舰船震撼了一下。接着又麻起胆子继续靠近,一队队大明甲士下船,看得这些家伙目瞪口呆。
    “全部抓了!”朱孝忠下令。
    朱孝忠带来的骑兵不多,拢共几十个轻骑兵,全是山东马匪出身。
    可即便是大明轻骑兵,甲胄也抵得上日本豪强铠甲。
    战马渡海而来还没休息,大明轻骑兵就策马追击。跟日本小马相比,这些北宋马户养的二流货色,跑起来也称得上速度飞快。
    “快跑,铁甲骑兵来了!”日本武士们惊呼。
    数十个大明轻骑,很快就追上日本武士。
    他们手里的三米长枪,简直就是在欺负人,攻击时一戳一个准儿。
    武士们的皮甲暴露处太多,手臂内侧、腋下、两肋、锁骨以上颈部,全都没有铠甲进行遮蔽。而他们手里的骑枪,长度还不到两米。
    这还打个屁啊?
    大明轻骑为了抓人,甚至都不用刺击,直接抡起长枪横扫。
    扫落马背之后,当成舌头抓回去。
    益田彰明等了许久,却不见武士回来报信。他直至此时,还以为来的是海盗,竟然率领数百豪强武装主动杀向小渔村。
    直至半路跟大明轻骑撞见,益田彰明才惊呼:“这些不是海贼,肯定是高丽的铁甲骑兵。快快撤回城里死守,等待天皇派援军来救!”
    “杀!”
    骑兵军官是朱铭的另一个义子,叫做朱守义。他今年才十七岁,跟着李彦仙在河北混过一年,见识过大场面却没激烈战斗过。
    此时此刻,朱守义率领数十轻骑,朝着几百个日本豪强武装直冲而去。
    益田彰明见状,知道不能再撤,否则麾下全是步兵,迟早要被大明骑兵给砍完。
    “结阵,弓手射箭!”
    日本承平日久,这几百个农兵就没打过仗,他们被豪强逼着慌慌张张结阵。
    而少量的豪强精锐,并不顶在前方,竟然躲在乱糟糟的农兵阵型后面,拿出箭矢朝着大明骑兵抛射。
    稀稀拉拉的一阵箭雨过后,朱守义已经带着骑兵冲到阵前,而且冲锋途中还全体射出一箭。
    挨了一轮骑射,又被骑兵冲到面前,数百农兵瞬间崩溃逃跑。
    那些豪强和手下也惊慌而逃,益田彰明骑马逃得最快。
    石见国这个地方,除了镇压农民暴动,那是真的几百年没打仗了……别说农兵,就连豪强武士们,都不知道真正的战场是啥样。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