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017章 1012【先给自己找个祖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017章 1012【先给自己找个祖宗】
    高丽的首都开京,在汉末三国时代,其实属于公孙康的地盘。
    别看《三国演义》里面,公孙康没啥存在感,似乎就是一只守土犬。其实这位老兄大破高句丽,并且还攻陷其国都,恢复汉朝的带方郡疆土,几乎控制了半个朝鲜半岛。
    他爹公孙度同样牛逼,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跨海夺取胶东诸县,并且积极恢复工农商业。
    小说里的废物两父子,放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却是实实在在的两代英主!
    开城这破地方,自从高丽建都以来,已经被毁掉过两次。
    第一次是辽国南下,打得高丽国王南逃,把开京的城墙都给扒掉了。并且烧毁房屋、掳走百姓,把开城府搞得十室九空。
    高丽足足用了十多年恢复人口,才征调三十四万民夫重新建城。
    第二次被毁的是皇城,也即大明刚建国那会儿,权臣相斗把皇宫一把火烧光了。
    高丽这些年荒废军备,不仅仅是因为文官躺平。
    他们失去大同江以北国土,赋税和人力严重减少。又必须重建高丽皇城,耗费大量钱粮征调民夫,哪还有余力给将士发军饷?
    此时此刻,开京城内的实际控制者,是郑仲夫年仅十三岁的儿子郑筠。
    十三岁的小屁孩儿,自然没能力统御文武。
    郑筠留在开城就是一面旗帜,由郑仲夫的亲信进行辅佐,其中有不少是出身寒门的士子。
    这些亲信当中,武臣以李绍膺为首。
    李俊仪的弟弟李义方,虽然负责聚集军队,但诸事需要通过李绍膺请示郑筠。
    “京城兵力汇聚多少了?”李绍膺问道。
    李义方说:“一万二千余。其中七千来自京畿,三千来自杨州,有一大半是因吃空饷而临时征募的农民。”
    李绍膺焦头烂额:“也就是说,除了杨州之外,其余各州郡才送来两千多兵?”
    “各地豪族都在看戏,他们怎会乖乖把军队送来?”李义方冷笑。
    杨州牧、汉山城、汉阳郡、广陵、南京,这五个词汇在高丽王朝皆指代首尔,只不过具体包含的范围有大小区别。
    那里驻扎着一支精锐,即高丽左神策军。
    因为吃空饷太严重,左神策军缺额一大半,如今只能征召农民充数。
    李绍膺说:“大将军带着六千精锐前往海州,让我们半个月内送去三万大军。如今才一万两千余,连半数都不够,还须另想办法才行。”
    李义方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京畿强征更多农民当兵。”
    “那就强征农民吧。”李绍膺无奈说道。
    李绍膺不仅忧虑军事,更担心城内那帮文官趁机作乱。
    ……
    目前的高丽文官之首,叫做韩赖。
    此人出身开城韩氏,老家就在京畿地区,祖上是开国君主王建的母族。
    郑仲夫任命韩赖做副相,就是因为韩家在京畿,非常方便武人政权控制。只要韩赖敢乱来,郑仲夫就敢出兵,把韩氏一族给直接杀光!
    “韩相,郑仲夫擅自废立君王,已招来大明出兵讨伐,”礼部尚书宋大升说,“等开京聚集的兵马,被那些武人送去前线,我们就可以联络义士趁机发难!”
    韩赖摇头叹息:“我为副相,你为尚书,我们可有半点实权?”
    宋大升说:“我们没有实权,可那些寒门士子有啊。”
    韩赖说道:“郑仲夫拉拢寒门士子,让他们掌控六部实权,这些人又怎会听我们的?”
    “寒门士子终究也是士子,怎受得了武夫当权?他们之中也是有义士的。”宋大升说道。
    韩赖喜道:“你已联络到几人?”
    宋大升说:“吏部郎中申浩,户部主事崔彦,刑部员外郎周安忠。他们三个都手握实权,尤其是那周安忠,手里有一批狱卒可用。”
    韩赖思索一番:“继续联络寒门士子,但不要轻举妄动。我派人回乡下,以招募义兵守城为名,或许可以率军进城救出陛下!只要救出陛下,就能控制全城。”
    “你们不想想怎么应对明军?”阁臣李铮突然开口。
    李铮来自全州李氏,在新罗王朝就已发迹。后来的李氏朝鲜,也是全州李氏建立的。
    眼前这個李铮,正是李氏朝鲜开国君主李成桂的老祖宗。
    宋大升说道:“大明出兵,无非是讨伐不臣。只要郑仲夫等一干武人伏诛,大明自会撤军。”
    李铮冷笑:“你信吗?如果大明不霸占平壤、保州和安州,那么他们这次肯定也会退兵。但大明前些年就占了高丽半壁江山,这次若攻陷开城,他们真会乖乖撤走?大明兴师南下,就为了帮我们铲除武人?”
    韩赖和宋大升顿时沉默,他们当然不傻,只不过存有侥幸心理而已。
    宋大升问道:“李相认为该怎么做?”
    李铮说道:“一旦前线战败,我们立即发难,带着陛下南狩全州。全州是安南都护府驻地,而且没遭到郑仲夫血洗。陛下去了那里,就能借助军队和崇山峻岭,一直打到明军撤兵为止。开京以前也被辽国攻破过,不照样还于旧都重整河山了?”
    “此言有理。”宋大升点头赞许。
    韩赖却闭口不言。韩氏作为开国君主的母族,之所以一度衰落,就是因为辽国攻破开城府。他们控制的农民,被辽国一股脑儿掳走,甚至连韩氏祖宅都被烧毁。
    如果把国王带去南边,明军霸占着开城府不走咋办?
    李氏、宋氏能回乡募兵勤王,韩氏却要变成丧家之犬,老窝直接成了大明国土。
    李铮说道:“当年辽兵撤退之后,韩氏不也拿回了产业?一时离乡,还可再回来。”
    韩赖冷笑:“你说得轻巧。当年辽兵撤走时,把开城府百姓掳得十不存一。我韩氏虽然拿回田产,却连佃户都招不齐。最穷困艰难的时候,甚至需要韩氏子弟亲自下田耕种!”
    李铮说道:“当年国君迁徙了许多人口充实开城府,其中五分之一都给了韩氏。这次等明军撤走,也可仿效当年故事。我全州李氏,愿意迁给韩氏五百户农民。”
    宋大升说:“我承诺迁给韩氏三百户。”
    韩赖说道:“容我再想想。”
    ……
    世家大族一直在密议,寒门文官也天天聚会。
    早期的寒门领袖,是郑知常的好友文公仁。
    真论起来,文公仁根本不算什么寒门,先祖早在新罗时代就已是伯爵。这个南平伯的爵位,从新罗王朝,一直延续到高丽王朝。
    但南平文氏确实在不断衰落,虽然号称世家豪门,但穷得比寒门好不了多少。
    文仁公被郑知常撺掇着做大明内应,可随着海州崔氏因海贸复兴,他身为崔氏的女婿也跟着沾光。官越做越大,渐渐就不提寒门之事,六年前病死时已是门下侍郎。
    他的几个儿子,被郑仲夫一股脑杀了!
    现在的寒门领袖叫金允珪,前些年被扔去出使大明,把大同江以北领土割让出去。
    这家伙就此背上骂名,被一贬再贬,气得直接辞官传播“明学”。
    “大明天子重视《孟子》,”金允珪对一群寒门士子说,“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什么是民?我们寒门士子就是民。国君和士子,都是次要的,最重要是民必须过得好。”
    “大明那边重科举,谁敢科举舞弊,就算是首相也要杀头。不论是权贵子弟,还是寒门子弟,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凭本事科举做官。而且升迁只看政绩,不看门第出身。似我等这般寒门士子,照样可以做宰相……”
    讲完大明的科举,金允珪又讲述大明的繁华。
    他的双眼放射光芒,用无限憧憬的语气说:“洛阳和开封,都是没有乞丐的。鳏寡孤独,由济养院、慈幼院这些衙门救济。那里的贩夫走卒,比高丽官员还吃得好,隔三差五就有酒有肉。”
    一个叫张明礼的寒门士子问:“大明的贩夫走卒,真的能够吃肉?”
    金允珪笑道:“我说了你们也不信,哪天你们自己去洛阳开封,就知道贩夫走卒是否能吃肉了。”
    张明礼叹息:“可我们哪有钱去大明啊?”
    金允珪说道:“等大明吞并高丽,尔等考取举人,就能前往洛阳参加会试!”
    在场的许多寒门士子,对此并不惊讶,显然他们经常说这种话,早就盼着大明把高丽给吞了。
    只有少数新来的寒门士子,才惊慌扭头看向屋外,生怕这话被旁人听去。
    金允珪继续说:“黄州第一大族皇甫氏,祖上肯定是汉人,据考证是东汉末年迁来的。东汉末年,就连开京都是曹魏国土,只不过被高句丽和新罗瓜分而已。你我当中,有很多也是炎黄后裔,世家大族反而是蛮夷之后。尤其是南方大族,祖宗多为蛮夷。”
    “我们这些寒门,我们这些炎黄后裔,被高丽蛮夷大族统治了太多年。如今是时候认祖归宗、回归母国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大惊。
    他们以前虽然自认华夏族裔,但可没有讲什么认祖归宗、回归母国。
    因为自认华夏后裔不是罪过,就连许多高丽的世家大族,也在跟中国那边攀亲戚。
    比如高丽开国君主王建,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说自己跟琅琊王氏是亲戚。
    这玩意儿的可信度还很高,东汉的庐江太守王景,便是出生于平壤。其八世祖王仲,早在西汉就迁过去,王氏早已成为乐浪郡大族。
    高句丽攻占乐浪郡之后,王景那一支回归琅琊王氏,还有一支王氏南下投奔百济,正好定居于王建的龙兴之地。
    还有一支乐浪郡王氏,在西晋时投靠辽西慕容氏,宇文泰的亲妈就出自这支王氏。
    金允珪猛然站起,从书架上取下几部中国史书:
    “我这几年翻阅汉唐史书,已知高丽各姓的来源。便如我自己姓金,祖先实为汉代的金公王孙。当时我的先祖王孙公产下一子,却被岳母逼着与妻子和离。”
    “他的妻子,改嫁给了汉景帝,生下一子便是汉武帝。”
    一众寒门士子惊讶不已,原来金允珪的祖先,竟然是汉武帝亲妈的前夫!
    金允珪又拿出一本小册子:“根据汉唐史书,高丽各姓来源,我都记录在这上面了。伱们如果不知自己祖宗何来,可以从这本小册子上寻找。”
    一群寒门士子连忙扑上去,他们在高丽的地位很尴尬,此时迫不及待的想认个牛逼祖宗。
    先前说话的那个张明礼,很快就找到自己的祖先,欢呼雀跃道:“原来我的先祖来自吴郡,是南北朝的时候迁来新罗的!”
    众人都找到了祖宗,场面皆大欢喜。
    金允珪说:“高丽覆灭在即,吾等离开华夏已久,如今正是报效祖宗之国的时候!”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