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0860【交趾献麒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杨再兴带着六千新军,路过邕州(南宁)的时候,正好遇到从贵州过来的夏大均。
    再加上邕州知州陈可大、通判吴逵,四人开了一个碰头会。
    夏大均首先说道:“我奉命招抚西南诸蛮,刚从自杞国和特磨道过来。自杞伪主不愿去国除号,只愿接受大明册封成为属国。特磨道的那些酋长,都表示忠于大明,但恐有三心二意者。”
    特磨道是宋代设立的羁縻道,名义上跟邕州属于平级关系,但一直是由邕州知州在代管。
    陈可大身为知州,介绍情况说:“特磨道诸蛮,一直都是表面臣服。只有出兵打两场,把他们打痛了,才会真正忠于大明。”
    杨再兴问道:“邕州现有多少土丁、峒丁?”
    通判吴逵回答:“共有土丁、峒丁八万余,多数是诚心归附。若有战事,可以招来打仗。”
    “这么多?”杨再兴惊讶道。
    陈可大微笑解释:“多亏了玉米和红薯。劝农官带着玉米红薯种子,传授各族百姓耕种之法。许多山地粮食产量猛增,各族首领和百姓皆沐皇恩,对于邕州官府的命令也更愿服从。”
    他的家族,上次被抓了两个贪官,其中一个还是他的亲兄弟。
    西北边挨着刚刚自立的自杞国,西边又是不听话的特磨道,西南部与越南李朝有漫长的边境线。
    编立保甲,抽丁为兵,意味着进一步控制少数民族部落。
    吴逵说道:“八万多丁,肯定不能全征,否则各部必然叛乱。征募一万丁当兵,再征募一万丁做民夫,这就已经是邕州的极限。邕州另有驻防军三千,还能临时募来汉兵数千、民夫两三万。”
    这主要得益于玉米红薯的推广,让少数民族部落切实获得好处。他们境内遍地山区,太适合种植玉米红薯了,而大明还派了劝农官去指导。
    那些部落酋长肯定有瞒报,但又不敢公然对抗朝廷,纷纷选择报一些、藏一些。
    陈可大问道:“朝廷对安南边境是怎样看法?”
    侬智高叛乱之后,北宋朝廷在此修改征兵制度。王安石变法时期,更是勒令邕州编立保甲,各族百姓通通都要搞保甲制。
    杨再兴说道:“如此最好。”
    杨再兴说:“安南暂时不必理会。陛下的意思是,先灭自杞国,收服特磨道,接着川南、湘西与广西四路合击大理。灭了大理,再去处置安南。”
    他们都属于被贪腐案牵连的官员,惨遭贬谪至此。皇帝现在想对外扩张,他们身为邕州的一二把手,只要好生配合就必定立功。
    陈可大是一个能臣干吏,但他出自仙游陈氏。
    陈可大是被罢官之后,再由皇帝特赦启用,贬到邕州这破地方来的。他心里对朝廷多少有点怨怼,但更想立功升迁洗刷污点,而开疆拓土便是最好的方式!
    但大明建国不到十年,邕州在籍的异族丁员就近乎翻倍。
    邕州太特殊了。
    杨再兴点头道:“已经足够了。临时招募的汉兵和土兵,也不奢望他们出城作战,能守住打下的城寨即可。我奉命编练新军,需要一年时间。”
    ……
    闻得此言,陈可大、吴逵两人瞬间精神振奋。
    邕州境内,少数民族遍布。
    “一年之内,我能保证邕州不出大乱子。”陈可大斩钉截铁道。
    一直到北宋末年,邕州的土丁、峒丁数量,始终保持在五万人以内,官府随时可以抽调他们当兵。
    就在杨再兴带着新军,即将启程继续西行之际,一条快船从左江飞快驶来。
    杨再兴和夏大均,都被陈可大派人留住。
    “发生了何事?”夏大均已经准备回京复命了,在城外码头被请回州衙。
    陈可大解释道:“安南国主派人来接洽,希望臣服大明、请封国王。贡品礼单都送来了,使者下個月就能到。”
    安南国王上贡或请封,都是先跟邕州知州接洽,再由邕州官员上报朝廷。
    夏大均说:“此乃邦交大事,肯定要如实上报。”
    陈可大却想立更多功:“朝廷一旦册封安南国王,广源就很难再拿回来。那是当年侬智高父子的老巢,不但突出于交趾北部大山,而且还盛产黄金。不管是财税还是军事,都对安南大大有利。即便朝廷要册封安南国王,也应当重新划界,朝廷借此收服广源。”
    广源州,也叫顺州,是越南高平省的东北突出部。
    这里本来是北宋疆土,由于盛产黄金,被安南国反复入侵。当地部落请求宋朝保护,但宋朝哪有空管这些羁縻部落?无奈之下,广源州各部只能一边臣服北宋,又一边含泪咬牙给安南上贡。
    侬智高他爹当年起兵叛乱,就是因为在宋朝莫名其妙丢官,回到广源州又被安南国扒皮盘剥。
    哪边都靠不住,干脆自立建国。
    北宋后来大败安南,一直打到首都升龙府,因为非战斗减员太多而被迫撤兵。
    然后,为了平息边患,竟然把广源州赐给安南!
    安南白捡一个广源州还不满意,反反复复跟北宋闹边界纠纷。北宋选择息事宁人,又把二峒、六县、八隘赐给安南。
    几人商量一番,夏大均表态道:“我回京复命时,当劝陛下收回前宋失地,不可爽快册封安南国王。”
    陈可大拱手说:“此事就拜托阁下了。”
    陈可大转身朝杨再兴作揖:“安南小国,自称天南小中华,却是蛮夷之气不改。一旦大明拒绝册封,他们肯定会侵扰边境,直闹得朝廷答应册封为止。明年或有边患,但规模肯定不大,请将军随时准备带兵过来。”
    “正好拿安南练练新军!”杨再兴当即同意。
    ……
    出使中国请求册封,这对越南官员而言是个好差事。
    国舅杜英武深受宠幸,顺顺利利做了正使。
    他们也不等邕州官府回复,带着贡品就出发。
    贡品还挺丰富的,有麒麟一只、大象两头、沉香二十斤、乌木两根、象牙十五对、宝石若干……
    门州(镇南关)守将派人请示邕州,陈可大只得命令守将放行。
    杜英武来到邕州城外,发现自己无法进城,顿时生气道:“我们是来朝贡请封的,你一个知州竟敢苛待,就不怕挑起两国边衅吗?”
    陈可大听闻此言,立即面北拱手:“吾当秉明朝廷,安南使者气焰嚣张,威胁邕州太守发兵寇边!”
    眼见陈可大态度强硬,杜英武当场就软了,乖乖听从邕州官府的安排。
    这也就是现在,杜英武还没掌权,只是一个宠臣兼国舅。
    历史上,再过几年时间,安南国王就会病逝。杜英武爬上太后(甥媳)的床榻,控制年仅三岁的小皇帝,成为安南实际上的掌控者,到那个时候他才叫嚣张跋扈呢。
    陈可大告诫道:“我会派官员引你们入京,但一路上不可生事。这里是大明,不是什么蛮夷小国!”
    安南使团就此启程,先去广东那边,再翻越梅岭到江西,一路沿赣江坐船北上,转入长江走运河。
    等他们抵达河南境内,已经大雪封冻,只能暂时停下来。
    麒麟和大象不耐寒,地方官府不敢怠慢,专门派人搭建棚屋生火取暖。
    冬去春来,已是大明复兴中华二年。
    安南使者带着贡品来到洛阳,刚送上礼单就被训斥一通。
    接待他们的官员,正是去年回京的夏大均。
    夏大均手里拿着礼单,指着犀牛说:“尔等胆大包天,诓骗前宋就算了,还敢欺瞒大明天子。这明明是犀牛,上报贡品时为何写成麒麟?”
    杜英武说道:“这就是麒麟。”
    夏大均怒道:“安南欺骗大明天子,全部抓起来!”
    “这真是麒麟!”杜英武死活不改口,一旦改口就坐实了欺君之罪。
    “献麟”是安南与北宋的潜规则,双方各自心照不宣。
    越南李朝由于得位不正,历代国主都喜欢祥瑞,黄龙、白象、麒麟出现的次数尤其多。
    麒麟代表着天命正统,一般情况下,安南是不会献给中国的。
    此次“献麟”,非但不是欺骗,反而代表着诚意。
    宋仁宗年间,安南就献过一次麒麟。
    当时有人认出是犀牛,搞得两国很没面子。本来愿打愿挨的事情,被人戳穿之后,连口径都无法统一。
    因此对于这件事,《宋大诏令集》、《续资治通鉴》、《梦溪笔谈》等书记载有差异。
    《宋大诏令集》收集的是诏书,明确写出交趾进贡犀牛。
    《续资治通鉴》则含糊不清,只说朝廷对外宣传是异兽。
    《梦溪笔谈》纯属道听途说,因为沈括当时不在京城,称那头类似犀牛的怪兽身上全是鳞片。
    夏大均喊道:“打几桶水来!”
    几个官差立即从洛河当中提水,往犀牛身上泼去,随即用破布进行擦拭。
    擦着擦着,犀牛身上的鳞片就擦没了……
    夏大均冷笑:“还说不是欺君?通通抓起来!”
    杜英武被当场给搞懵了,我们说是麒麟,你们承认即可。这代表着属国安南,把祥瑞进献给宗主,把正统上交给大明啊!
    当着百姓的面拆穿干啥?
    看人家宋朝君臣多懂事,回赐诏书上写明犀牛,表示自己不受欺骗。同时又在民间宣传是麒麟,被人拆穿了也改称异兽,以此彰显宋仁宗的当世圣君身份。
    宋朝一通操作下来,里子和面子都有了!
    这大明皇帝不要脸的吗?外邦进献祥瑞居然也拒绝。
    杜英武被拖去大理寺牢房,沿途还在呼喊:“我要见皇帝,我要见皇帝,这真是麒麟祥瑞啊……”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