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93章 0188【贪官也想进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93章 0188【贪官也想进步】
    (朱铭是朝官知州,上一章脑抽了,写成了京官知州。)
    朱铭没有立即指责这两人,因为延续几十年的规矩,肯定是朝廷那边下达了命令。
    “不准樵采畜牧,是从哪年开始的?”朱铭问道。
    曹元归小心回答:“神宗年间,朝廷下令迁出山中百姓,只留五户世代供奉尧陵。那五户百姓,也严格划出耕地与柴林,不许超过范围耕种砍柴。周边百姓,严禁耕种、樵采和畜牧。”
    朱铭又问:“如何祭祀?”
    曹元归说:“本县长官,春秋两季各祭拜一次。若有知州上任,履职第一年会亲自来祭祀。朝廷祭祀不定时定期,官家派遣宗室或文臣前来祭祀。”
    “这几十年来,朝廷派人祭祀过几回?”朱铭问道。
    曹元归说:“两回。一次在神宗朝,一次在三年前。”
    朱铭问道:“尧有何德?”
    曹元归认为这是知州在考教学问,连忙说:“尧之德也,选贤能,施仁政,定历法,明五典,治水患,服南蛮,禅虞舜。”
    朱铭又问:“何为仁?”
    曹元归说:“仁者爱人。”
    朱铭再问:“何为仁政?”
    曹元归说:“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朱铭又看向王畋:“县令以为如何?”
    王畋一直不敢抢知县的风头,现在被点名问话,立即补充道:“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朱铭问道:“百姓所欲者何物?所恶者又为何物?”
    曹元归已经感觉不对劲,反复衡量之后,认真回答说:“百姓所欲者,衣食饱暖;百姓所恶者,苛捐杂役。”
    朱铭问道:“不让百姓耕种,不令百姓樵采,饱暖何所得?”
    “这……”曹元归说,“上古圣王之陵寝,于情于礼都不该冒犯。更何况,朝廷有令,臣子不敢违抗。”
    王畋埋头不说话,知州的责问,自有知县扛着,他一个县令不便出头。
    朱铭说道:“偌大的谷林山,方圆二十里,百姓皆仰其树木以薪食。如何能禁绝之?想必盗伐者不在少数。”
    “确实如此,”曹元归说道,“山下之民,多有盗采者。”
    造纸作坊很好禁止,但百姓砍柴哪禁得过来?
    以前的官员,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否则还派人整天守着不成?
    可就在三年前,宋徽宗派人祭祀尧陵,钦差发现山中有采伐痕迹。于是,雷泽县的官吏吃了挂落,知县直接被贬去广南,继任官员从此不敢怠慢。
    曹元归和王畋,每隔三五天,就要派一队弓手去巡查。
    他们倒没有什么坏心,只想完成任务而已。
    弓手们却趁机鱼肉百姓,抓到了就打板子,不想打板子就得行贿。甚至有时抓不到人,随便指着农民的房子说,你家柴禾肯定是从谷林山砍伐的,不交粮食抵罚款便狠狠打板子。
    上头随便发一个政令,下面就抓住机会残民渔利。
    对于尧陵的保护,已经不是禁耕、禁采、禁牧的问题,而是基层执法者打着幌子勒索百姓。
    朱铭说:“帝尧者,三代圣王,至仁之君也。他若知自己陵寝害了百姓,想必是很不高兴的。我们怎能违背帝尧的意愿呢?尧陵已不知确切方位,只需划出一块祭祀禁区。在禁区之外,当允许百姓樵采耕种。如此两相兼顾,一可敬帝尧,二可爱百姓。”
    “但朝廷之令……”曹元归非常为难。
    朱铭说道:“可先让弓手别去骚扰百姓,对于盗采之举,不承认,也不禁止。我会上疏朝廷,重划一片禁区,禁区之外不再干涉民众。出了事,我担着!”
    曹元归看向王畋,王畋又看向朱铭。
    这两位地方官,不敢违抗朱铭的命令,却又害怕朝廷怪罪。
    出了事朱铭担着,这种口头承诺太扯淡。
    “拿笔来!”朱铭喊道。
    王畋立即起身,捧着笔墨纸砚回来。
    朱铭挥毫洒墨,白纸黑字写下来,命令雷泽县不许干涉百姓樵采。
    “可放心?”朱铭把字纸推过去。
    这也太特么狂野了,公然违背皇命啊,很容易被政敌抓住把柄,两位县官都看得有些傻眼。
    先前一番话,曹元归还以为是沽名钓誉,此刻朱铭白纸黑字写下来,他才明白朱铭是真的在为百姓着想。
    曹元归仕途坎坷,早被磨平棱角,已没了政治抱负,纯粹在捞钱混日子。
    但朱铭的言行,却在他心里扎了一下,不禁起身作揖:“太守之德,令人汗颜,下官定然照办。”
    王畋也赶紧拍马屁:“太守一心为民,真濮州百姓之青天也!”
    无私无畏者,必能赢得尊敬。
    前提是,朱铭的这个命令,不会侵犯两位县官的利益。
    禁止百姓采伐耕种,对他们啥好处都没有,还得浪费人力去执行,曹元归和王畋早就不想管了,朱铭今天正好遂了他们的心意。
    谷树就是苟树,谷林山遍地都是苟树。
    这种树木很难作为建筑材料,无非用来造纸和烧柴。而且生长极快,只要禁绝了造纸,百姓烧柴没有丝毫影响,根本不会对山林造成破坏。
    朱铭说:“明日两位随我进山,重新划定一片禁区,禁区之外默认百姓采伐。你们去安排吧,我先回宾馆歇息。”
    二人连忙起身,陪同朱铭前往宾馆。
    回来之后,曹元归叫来押司:“立即把三年内的邸报全找来!”
    不多时,押司捧来一摞报纸。
    曹元归、王畋二人,带着一群文吏,认认真真查阅邸报,想要找出关于朱铭的信息。
    只过了几分钟,就有一个文吏喊道:“政和五年殿试第三人朱铭,赐进士及第!”
    曹元归说:“都再看去年的邸报。”
    很快又有文吏喊:“进士第三人朱铭,授文林郎、太学正!”
    王畋说:“能初授太学正,必然朝中有人。”
    随即又有人喊:“太学正朱铭,建言有功,特转一官,升承务郎。”
    曹元归对比两份邸报的日期,惊骇道:“两个月时间,就从选人直升京官?”
    王畋喊道:“再看今年的邸报,最近两三个月的。”
    有个文吏看到最新任命,口舌发干道:“升得好……好快!太学正兼掌国子监书库朱铭,造大晟活字、大晟油墨有功,特转两官,升通直郎、权发遣知濮州事。”
    曹元归和王畋,顿时面面相觑。
    王畋苦笑着感慨:“我耗费八年时间,才从选人七阶,升为选人五阶。咱们这位知州,选人升京官只用了两月,京官升朝官只用了一年。”
    曹元归屏退胥吏,只剩二人独处,琢磨道:“观其做派,不似攀附奸党之辈,他是怎么升上去的?”
    “谁知道?”王畋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
    他们两个都没啥背景,想攀附奸党也找不到机会。虽然平时各种贪污,却自负清流,甚至把升迁不利,都归结为奸党乱政,他们也是怨恨奸党的。
    就算朱铭科举考了探,但想要升为朝官,正常情况下也得十年八年,即便朝中有人提携也得五六年。
    一年便升朝官是什么鬼?
    这可不是北宋初年,当时的进士不多,濮州第一望族的李迪,仅用十二年时间,就从状元变成了宰相。
    现在嘛,狼多肉少,正常升迁太慢了。
    曹元归在雷泽做知县只是过渡,跟县令王畋没有太多矛盾,他说道:“这位知州,敢白纸黑字为民请命,而且又那般年轻,想来是有一番抱负的。今后做事得当心一些,钱财少捞点也行,要紧之处是顺他心意。”
    “他要仁政爱民,咱们也仁政爱民,”王畋说道,“此人年纪轻轻,便是朝官知州,今后若无差错,必做宰辅重臣!”
    两位县官对视一眼,都感觉自己机会来了。
    他们拥有正经进士出身,而且早就熬足了资历,只差一个上官栽培提拔。
    不说别的,他们的寄禄官想要升阶,必须通过朱铭的审核。知州随便那么一卡,就至少能卡他们三年!
    而他们的差遣想要提升,朱铭也有权荐举,速度肯定比正常磨勘更快。
    整个京东路,都在被开封府吸血。
    屁大点的雷泽县,还同时拥有知县和县令,贪污来的钱财是要分赃的。再怎么横征暴敛,能他妈贪到几个钱?
    不如就少贪一些,巴结攀附前途无量的知州,借此机会完成仕途上的跃升。
    若是知州今后做了宰辅,他们就属于早期部下,属于铁杆的心腹党羽。乘着东风,扶摇而上,指不定这辈子还能做朝官呢!
    就算要贪,也等调任了好地方再说。
    曹元归说:“为今之计,是要你我联手,约束那帮胥吏,尽量讨得太守欢心!”
    王畋说道:“主簿也要拉过来,他也是进士官,跟咱们一样想升迁。”
    幸好北宋后期虽然人口增涨,但官员安排却没变,否则以雷泽县户口数量,还特么得任命一个县丞、一个县尉。
    那才叫冗官呢,知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五个官员同时伺候老百姓,全县百姓还不得感激涕零?
    顺便一提,别看宋徽宗昏庸,他在位期间,两宋人口达到了巅峰。
    特别是登基之初的方田令,以及在位中期的细化保甲,清查出大量的隐匿户口,连带着财政收入也达到巅峰。
    丰亨豫大,可不是单纯的吹牛逼!
    当晚,两位县太爷,把主簿也叫来开会,确定了“仁政爱民”的方针政策。
    同时他们派出心腹,前去东京打听消息,想彻底搞清朱铭的路数。
    这可以留做后手,比如调查出朱铭得罪了蔡京,万一哪天朱铭失势,还能落井下石投靠蔡相公,拿出朱铭的黑材料攀附奸党。如此背叛恩主,容易遭人不齿,除非遇到难以抵抗的诱惑。
    翌日,知县、县令、主簿,带着一众胥吏,簇拥着朱铭前去祭祀尧陵。
    顺便重新划定禁区,给百姓留足樵采空间。
    (感谢过洋牵星同学的盟主打赏,顺便麻着胆子求求月票。)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