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结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上林苑的太子领地:博望苑,太子荣同少府卿岑迈,以‘增加博望苑今年的粮食产量’为切入点,就关中,乃至汉家日后的农耕之时,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
    而在同一时间的长安城,未央宫清凉殿,天子启则任由宫人们收拾着行囊;
    也不忘借着这空闲——借着去甘泉宫避暑、修养之前的最后机会,同新晋获得任命的内史田叔,沟通着平抑关中粮价的相关事宜。
    “太子那边,已经在着手布局了。”
    “——昨日还把少府招去了博望苑,说是要同少府,再聊聊农耕之事。”
    “朕观之,太子所图甚大。”
    “但再怎么说,此番,平抑关中粮价之事,还是要以内史为主,太子从旁辅佐即可。”
    “若是此番,能让太子在内史这样的长者身边学到点东西,就更好不过了……”
    慵懒的坐在御榻之上,悠闲的扫视着殿内,正忙着收拾行装的宫人们,天子启语调轻松地道出一语,便稍有些疲惫的抬起手,佯装揉搓起额角,实则却是将另外一只手,不着痕迹的抚上了胃部。
    ——天子启的身体状况,实在是有些糟糕。
    糟糕到即便梁王刘武即将入朝,天子启也无力说出一句:等在长安见过梁王,再去甘泉宫疗养。
    而是颇有些苦涩的给东宫窦太后捎了个口信,让梁王刘武入朝长安后,直接到甘泉宫去陛见。
    对于天子启如此安排,窦太后也给予了充分谅解。
    虽然仍有些疑虑,但也只是将其理解为:皇帝在给弟弟留体面,不愿意在长安,当着满朝公侯贵戚、公卿百官的面训斥梁王刘武;
    这才把梁王刘武招去甘泉宫——拉到个没外人的地方,该骂骂,该打打,总归是家丑不可外扬,纵是要惩治,也还是要背着人的。
    搞定了东宫太后,并将朝中事务安排妥当,天子启也终于开始打点行囊,即将踏上前往甘泉宫疗养的路。
    只是在出发之前,天子启还是要和田叔交代一番,免得秋后自己回到长安,连气儿都顾不上喘,便要给混账儿子:太子荣擦屁股……
    “还请陛下明示。”
    作为早在太祖高皇帝年间,便因‘誓死效忠于君上(赵王张敖)’而闻名天下,并借此跻身于庙堂的老臣,田叔在天子启面前,总是这般直来直去。
    天子启方才的话,田叔自然也听得明白——太子‘所图甚大’,很可能采取过于激进的措施,内史作为长者,务必要将局面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但明白归明白,田叔也还是要问清楚:此番平抑粮价,天子启的底线在哪里。
    ——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粮价平抑下去?
    还是要在保证局势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控制住粮价,甚至在必要时,允许粮价涨到朝堂可以接受的程度。
    如果是前者,田叔自然是乐得轻松——直接坐视‘所图甚大’的太子荣大刀阔斧,自己再最后出来收拾残局即可;
    但根据田叔对天子启,甚至是对历代汉天子的了解:老刘家的皇帝,大都是既要又要的主。
    此番平抑粮价,天子启想要的结果,也极有可能是既要粮价稳定,同时又要保证局势的稳定。
    这很难办。
    但田叔不是后世的某鸦哥,根本无法同天子启掀桌子,并来上一句:难办?那就别办了!
    ——还是要办的。
    再难办,也总归是要办的。
    只是再怎么逆来顺受,田叔也还是要尽可能争取一下。
    争取让天子启,给予自己一定的操作空间。
    要么,允许田叔在必要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牺牲‘局势稳定’,来换取粮价的彻底平抑;
    要么,允许田叔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粮价,来确保时局——尤其是朝局的绝对稳定。
    总归是要有个轻重缓急的。
    平抑粮价、稳定时局——总归是要选一个‘绝对’,和一个‘相对’。
    很显然,天子启也听出了田叔的这层潜台词。
    并没有因此而对田叔感到不满,而是深吸一口气,又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先帝的霸陵,修了足足二十二年。”
    “朕的阳陵,自动工至今,却才不过三年而已。”
    “——想来,朕是没有先帝那样的福气,能躺进修建十年以上的皇陵了……”
    “都说人老了之后,便会失去锐气,行事多以稳妥为主。”
    “近些时日,朕也是愈发有此感喽~”
    看似答非所问的一番话,却是已经为田叔的问题,委婉给出了答案。
    ——朕,没几年活头了;
    指不定什么时候,便又是天子大行,新君即立。
    正值政权交接之际,一切,还是以时局稳定为主吧……
    “陛下正值壮年,福禄齐天,必可长寿!”
    “只太子年少热血,陛下又远居甘泉;”
    “此番平抑粮价,若太子有意用‘猛药’,臣只怕……”
    听闻此言,天子启并没有急于开口,而是缓缓昂起头,望着殿室顶部的梁柱,陷入了短暂的思虑之中。
    而后,便冷不丁咧嘴一笑,面色轻松地缓缓点下头。
    “太子,不会拿不稳轻重的。”
    “——此番平抑粮价,是太子‘雏凤初鸣’,第一次主朝堂大政,以立自身威仪。”
    “相比起内史,太子会更加谨慎,以免首战失利,遗祸于日后。”
    ···
    “再者,太子身边,有故安侯那样的老臣在。”
    “嘿;”
    “——申屠嘉那头老倔牛,那可是连朕的面子,都不怎么给的……”
    “若太子真要一意孤行,区区一个储君太子,也根本吓不到他故安侯……”
    有了天子启这个表态,田叔也算是安下心来,不再纠结于此番,和刘荣能否‘和平共处’的问题了。
    天子启说的很明白:太子若是脱了缰,朕另外留了后手。
    那田叔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尽力而为便是了。
    办得成,就和太子一起把事儿办妥;
    办不成,就把太子给申屠嘉送去,然后自己把事儿办妥。
    左右田叔也不是多需要太子,来给自己提供助力。
    若不是天子启非要做这个关系户,把自己的太子、汉家的储君塞到自己身边镀金,田叔反而宁愿独自办这件事,也不愿意受人掣肘。
    ——平抑粮价这种事,怕的就是有人在身边指手画脚,以至于各执一词,无法齐心协力。
    有了天子启这番表态,田叔心下便也有了底:大不了甩开太子单干……
    “太子,会帮到内史的。”“说不定到时候,内史反而要庆幸此番,有太子在身旁相助。”
    天子启意味深长的一语,却只引得田叔敷衍一礼,根本没把天子启这句话当回事。
    自然地将话题一转,又说起过去这几年,内史属衙所堆积的政务之上。
    “自先皇大行,陛下即立至今,内史属衙,便几乎没有哪怕一天时间,是在正常运转的。”
    “——自陛下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的重心,似乎就完全放在了推行削藩策之上,内史的本职工作,却是被晁错全然搁置。”
    “时至今日,关中各地方郡县呈上来的奏疏,除了需要呈到陛下面前,由陛下亲自决断的大事之外,余者都堆积在内史属衙——堆在臣的案上。”
    “其中,有地方郡县请求开渠、清渠的奏请,有维修、维护道路的汇报等。”
    “内史政务堆积多年,也同样是今年,关中粮产难丰的原因之一。”
    “毕竟按照臣掌握的消息,关中有许多地方的渠道,早在陛下元年,就已经到了非清理、疏通不可得程度。”
    “拖到了今年,甚至已经有好几个县,因为渠水堵塞不通,而不得不让农人们以桶搬水,以作灌溉田亩之用……”
    一听田叔说起这些,天子启的面容之上,便顿时涌现出一抹不自然的尴尬。
    ——这些事儿,对外说是晁错‘玩忽职守’,没有做好本职工作;
    实则不过是朝堂——是天子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而已。
    如今长安朝野内外,谁不知道那几年的天子启,究竟魔怔到了怎样的程度?
    什么搁置政务,甚至是直接搁置朝政,那都不是一回两回了!
    ‘将其余杂务尽数搁置,一切都为《削藩策》让路’,更是天子启曾在朝议之上,当着满朝公卿百官的面,亲口说出来的话!
    有了天子启在背后撑腰,晁错仅仅只是耽误了本职工作,却没有扯着《削藩策》的虎皮党同伐异、排除异己,已经算得上是清正廉明了。
    至于今日,田叔专门向天子启提这件事,意图也可为‘昭然若揭’。
    ——陛下啊!
    ——臣这内史,可是顶着一揽子狗屁倒灶的事儿上任的啊!
    ——好歹也是‘治粟内史’,平抑粮价的事儿,臣自然当仁不让;
    ——但等到回头,可别再把晁错那桶子脏水,又给泼到臣的头上了?
    听出田叔这层潜台词,天子启面上尴尬之色再添了三分。
    但很快,天子启便调整了过来,面色如常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朕才会这么急于任命田卿,为我汉家的治粟内史。”
    “——晁错为内史,前后不过三年时间,我汉家的关中,就已经有了农事不行、政令不通的征兆。”
    “再不任命一个精干的内史,把晁错遗留在内史的弊病割除,长此以往,只恐国将不国……”
    说着,天子启不由抬起手中帕子,捂在嘴前轻咳了两声。
    旋即便将帕子往衣袖中一藏,满带着期翼道:“内史政务堆积,丞相府,又换了个不怎么熟稔政务的周亚夫为相。”
    “——未来这几年,内史的担子很重。”
    “但朕对内史,是一百个放心……”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田叔纵是再有疑虑,也不得不站起身,郑重其事的对天子启一拱手,以表明对天子启信任自己的感激。
    至于日后,会不会因为晁错遗留的历史问题,而被天子启降罪,就看田叔能不能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将晁错留下来的烂摊子给收拾干净了。
    ——收拾干净了,朝野内外心照不宣,天子启心里,也会记田叔一笔:真特么能干!
    收拾不干净,那也就怪不得天子启刻薄寡恩,拿前任内史的过失,来作为现任内史的罪证了。
    除此之外,天子启也算是给田叔,提前打了个预防针。
    ——周亚夫这个丞相,大概率是搞不定相府的。
    无论是能力上的欠缺,还是态度不够端正——总而言之,在周亚夫才刚上任三五天的现在,天子启就已经认定周亚夫,是一个‘不怎么熟稔政务’的丞相了。
    知道周亚夫搞不定相府,却依旧拜周亚夫为相,天子启显然是有意要拿周亚夫‘不能履行职责’为由,在日后将周亚夫原封不动的抬下丞相之位。
    在那之前,天子启,乃至朝野内外,恐怕都要忍受周亚夫,在丞相府留下的一个又一个烂摊子。
    甚至说周亚夫,会和曾经的晁错一样,在相府留下一年半载的堆积政务,怕也不是没可能发生的事。
    而内史,作为坊间挂在嘴边的‘关中的丞相’,在丞相府无法正常运转的时候,自然就要承担起更大的行政压力。
    从天子启方才,没有明说出口的未尽之语来看,对于田叔这个内史,天子启也未尝没有‘在周亚夫祸祸丞相府这段时间,好歹把内史、把关中保护好’的期盼。
    而田叔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完成的,便是借此番平抑粮价,将内史和丞相府的权责重迭部分分割,以达成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的‘各自为政’。
    只是这‘各自为政’,究竟是周亚夫为相这段时间的临时举措,还是……
    “去吧。”
    “太子在博望苑,当也是等久了。”
    “去博望苑,寻太子好生聊聊。”
    “朕不在长安的这段时间,丞相没能考虑到的方面,就要劳内史多费心了。”
    不知是猜透了田叔心中所想,还是田叔脑补过度——在说出这番话之后,天子启分明意味深长的翘起嘴角,给了田叔一个‘大胆去做’的鼓励笑容。
    而在天子启这意味深长的一笑之后,退出清凉殿,朝着宫门方向走去的田叔,却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愁绪之中。
    “陛下,是要内史和丞相争权……”
    “而且并非是我田内史,去争他周丞相的权——而是永久性的为内史,争来部分丞相的权力。”
    “这……”
    “是要削弱丞相?”
    “还是要借此扶持内史,来取代过去,制衡丞相的‘亚相’御史大夫……”
    殊不知,在田叔思绪万千,穷思竭虑的猜测天子启真实意图的同时,清凉殿内的天子启,也同样在思虑之中。
    “借着周亚夫为相,又不管相府具体事务的机会,削夺丞相的部分权利;”
    “再伺机复行左、右双相之制,进一步削弱相权……”
    “——这小子的脑袋,到底怎么长的?”
    “分明比不得朕之狠辣,怎做起事来,走的尽是釜底抽薪、斩草除根的路子?”
    ···
    “也不知道日后,朝野内外会不会有人说:朕这‘刻薄寡恩’的先帝,总还是比那混小子仁慈些的……”
    “嘿;”
    “嘿嘿……”
    “——真想看到那时,混小子能长成怎般模样啊~”
    “只可惜……”
    “可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