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596章 见证发展,参与建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596章 见证发展,参与建设
    “团长,您没事吧?”
    战斗结束了,连长高魁脚步匆匆的赶到陈钧跟前,他上下打量几眼,双眸中满是担忧。
    陈钧微微摇头,剧烈的枪声和爆炸声导致他双耳“嗡嗡”作响,龙牙的到来他没觉得意外,这帮家伙本身就时常出现在边境。
    飞鹰小队他本身就不熟,不认识什么人,这种时候,更没过去看看的心思。
    沉寂了好半晌,陈钧才开口低声道:“伤亡情况怎么样?统计了嘛?”
    “不太乐观。”
    高魁脸色难看道:“伤员都转移后方防空洞了,还有一些同志.”
    后面的话高连长没说,陈钧也知道什么意思,他强行提起一丝力气,对着远处的王建星招了招手:“老王,快,你代表353团和后来的单位协商一下。”
    “让他们带重伤员下山去医院,快。”
    “是!!”
    王建星瞅了一眼半空的直升机,此刻已经在附近降落,一群武装到牙齿看不见面容,穿着灰色军装的人,正在配合连里的战士接手俘虏。
    老王犹豫一下,而后拉过一名老兵指了指团长:“你把具体消息给团长汇报下吧,我过去协商。”
    “什么事?”陈钧眼皮一跳,直觉告诉他肯定哪里出了问题。
    被老王指派的老兵吞了吞口水,神色艰难道:“团长,李少尉违抗命令,没有在后方协助,他也跑到了前线。”
    “在右翼火线作战期间,被流弹射穿了右肩还有胸腔,目前已经昏迷。”
    “在哪?”
    陈钧瞳孔骤缩,急急开口,老兵刚伸手指出一个方向。
    陈钧就快步狂奔,李武界是他的勤务兵,这小子有点楞,脑子很多时候也转不过来弯。
    可胜在人实在,没有任何歪心眼。
    奔跑过去的途中,陈钧脑海中闪过李武界当初在一营时的模样,那时候,这小子刚刚打了人家别的班副班长。
    门牙都给人家打掉了,却劲劲的梗着脖子不愿意认错,更不愿意道歉。
    哪怕面对当时还是营长的陈钧,也丝毫不低头,由于嘴笨不会辩解,只会说自己没错,是那个副班长无缘无故的打他。
    就是这种愣劲,让陈钧从他身上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人非圣贤,陈钧更不是什么圣贤。
    跟在自己身边两三年任劳任怨的小伙子,他无法接受这种结果。
    平时无论在179旅,还是在作训部,或者在353团团部,都是被人称为小武的家伙。
    今天罕见有人喊他“李少尉”时,可他却躺在地上,紧闭双眸,脸色蜡黄。
    “小武?!!”
    陈钧跑到临时伤员安置地,看着远处白色被单盖住的人,他精神一阵恍惚,再看看身旁,平时无比活跃的李武界。
    陈钧当即红了双眼,蹲在地上轻声呼唤。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一场该死的战斗,让太多人永久的留在了雪山。
    “小武?!!”
    陈钧看着李武界肩膀处的伤口已经浸透了衣,胸腔部位同样如此,卫生员虽做了紧急处理,可这种伤势,处理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团长,救援的人来了。”
    陈钧蹲在地上没有动,看着王建星带领飞鹰小队的人过来抬起伤员,一个个放在直升机上。
    连带着李武界也被抬上去。
    他深呼了一口气,身为团长,哪怕陈钧此刻已经脑袋阵阵眩晕,呼吸都有些短促,可他依旧提着力,开始有序的指挥后面的工作。
    当然,更多的时候,他只是站在骡马道旁,叉着腰,坚强的伫立在那,为所有战士打气。
    天快蒙蒙亮的时候。
    山下到山上的通道终于打通了,崔中全带着炮连和工兵大队的同志赶到时,骡马道四周已经清理的差不多。
    有些胆大的牧民和战士一起动手,彻夜的清理,如今,除了清澈的河流中还有点点污浊之外,其他的几乎恢复原状。
    寒风吹了一夜,吹走了硝烟味和战斗的所有痕迹。
    崔中全带人过来瞧见陈钧完好无损的站在那,崔政委也长长松了口气,挖了一夜的山路,原本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此刻也变得血淋淋的,肿得跟猪蹄有一拼。
    他却不管不顾的在身上擦了擦,上去一把抱住陈钧:“你还活着,真好。”
    “我听到枪声停止,还以为你们都.”
    崔中全擦去眼角的泪水:“后来我又听到直升机的声音,我就知道你没事,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老陈,去休息吧,后续的事情我来接手,俘虏我会带回军分区交给管理部那边去协商。”
    “好好休息,那谁,赶紧搀扶着团长去休息。”
    陈钧点点头,什么话也没说。
    他确实累了。
    前天夜里就在防空洞站了一夜,为等林木回来,白天出去找了几个小时的人,昨天夜里鏖战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连里战士都轮换休息一轮,干部也都休息了,陈钧一直站在这没动。
    军人不是机器。
    他见惯了战争,却见不惯牺牲。
    以前在龙牙每次执行任务回来,陶副总队都会给他们放两天假,有些人会坐在宿舍擦枪,一擦就是两天两夜,一句话都不说。
    有些则是去基地拳击馆,找教官拼了命的进攻,一直打到筋疲力竭,打到整个人彻底昏迷,才罢休。
    而陈钧最喜欢的就是拉着老耿,两人跑到后山,坐在那里发呆。
    他们可能会因为基地某个角落,突然长出一支漂亮的而高兴,也会因为这支的凋零而沉默。
    每个人宣泄的方式都不同,但唯一相同的就是,他们在用自己的办法,来遗忘每次出任务回来,都永远在基地消失的那些人。
    在团部人员的陪同下,陈钧回到清理掉积雪的宿舍,躺在床上沉沉睡去。
    他做了一场梦,这个梦很长,也很乱。
    梦到了李海瑶,梦到了在金陵出生的孩子,梦到了以前陆院的一群兄弟,梦到了何京,梁魁,杨帆和沈从军。
    梦到了当初新训时严厉的班长王恒,梦到了对他多有照顾,如今却已退休的本科院副院长王占廷。
    梦到了转业回乡的赵子恒。
    。。。。。。。。
    九月二十三号上午九点。距离二十一号晚上的作战,已经过去一天一夜。
    陈钧宿舍门口,353团参谋长王建星和政委崔中全两人站在那里,满脸犹豫。
    老王挠了挠头,刻意压低声音道:“政委,团长这次可能有点迈不过去这个坎啊,要不叫醒团长,安排同志护送先回团部吧。”
    “今天遇难同志的家属就要过来,我怕团长就算是叫醒,也坚持不下来,他毕竟刚来边防,还需要适应适应。”
    “行吧。”
    崔中全点点头,他也理解陈钧这种状态,毕竟谁刚来,遇到这种事,也没那么容易适应,比这还严重的一抓一大把。
    就在两人商量时,宿舍门突然从里面拉开,陈钧已经穿好衣服,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瞧见他们都在门口,陈钧抬手揉了揉太阳穴:“这次牺牲的同志,家属那边都怎么说?”
    “是要带回去,还是由我们安置?”
    崔中全看陈钧精神已然恢复,他暗中松了口气回应道:“一小部分要求带回,但大部分都希望我们这边能给同志一个安息的地方。”
    “要带回的,我已经联系过他们当地的管理部和武装部,要求他们协助在户籍地烈士陵园安葬。”
    “好,我们去看看吧。”
    陈钧点点头,率先迈步走出宿舍。
    一旁的王建星原本是想开口提醒团长去吃顿饭,如今山上山下已经打通,物资也都运输过来,一切恢复正常。
    可看团长这幅状态,他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政委同样摇摇头没有吭声,这边的战斗经过,指导员已经详细记录,转交到了战区,上面要授予拉木加边防连集体一等功。
    这种事,显然也不适合此刻开口。
    家属过来连队。
    陈钧一直带人跑前跑后负责安抚,可身旁整天跟着的愣小子突然不在跟前,还真有些不适应。
    但根据老王所说,战区医院那边传来消息,李武界伤势虽重,好在没伤到要害,已经脱离危险期。
    其他重伤的同志,无一例外,都已经渡过了危险期,正在养伤。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傍晚时分,陈钧婉拒了连队干部的陪同,只带上王建星一人,他们绕过连部驻地,翻过一处低矮的山背后。
    在这避风湾处有一片坡地。
    这里是拉木加烈士陵园,占地面积并不大,只有一亩多地,环境却有些简陋。
    用一圈铁丝网代替围墙,没有草树木与英灵陪伴,有的仅仅是竖了一块木排,上面很多字迹都已经模糊。
    有些甚至连木牌都没有,戍边军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天长日久下,有太多成为了无名烈士墓。
    乍一看,就和穷乡僻壤普通百姓家的老祖坟差不多。
    烈士长眠雪山之上,逢年过节没有家人凭吊,看不到祭品,鲜,任狂风肆虐,大雪纷飞,始终与雪山同存,与日月同辉。
    陈钧沉默着仰头望着远处,天,还是那样邈远,风,还是那样凛冽,山,还是那样岿巍。
    环境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可心情却和前几天已经大为不同。
    王建星在旁边站着,酝酿半晌才开口道:“团长,要不您先回团部?”
    “这个烈士陵园目前已经不再使用,都葬在林芝烈士陵园那里,这都是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先辈。”
    “国家在发展,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是啊,是会越来越好。”
    陈钧点点头,不置可否。
    就在两人闲聊时,远处山路上突然出现十几名牧民,走在前面的那几人瞅着年龄都不小,在晚辈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过来。
    这群人手中提的有鲜,有酒水,也有当地祭奠的一些吃食。
    陈钧怔怔的看着,他之前在团部就听说过,很多老牧民会隔三差五的上山祭奠。
    这都是那段艰苦岁月奠定的军民感情,很多当年的小伙子也都老了,他们有些是退伍军人,有些是时常被部队帮助的家庭。
    那一辈人最重感情,他们是看着边防很多公路,都是官兵逢山开路,土法上马,用十字镐,铁锹,一镐一锹挖出来的。
    给当地带来了便利,也帮助了他们的发展。
    这是过来找当年的老朋友,叙旧来了啊。
    陈钧隔着近百米,遥遥的望着那群被年轻人,搀扶着的老人,立正身躯抬手敬礼!
    远处的老人默默的看着,浑浊的泪水从双眼流出,没有人开口,没有人去打破这种环境。
    良久,陈钧才放下手臂,招呼着王建星离开了。
    边防确实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但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去努力。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曾经流传着一句话,进藏难,难于上青天,出国容易出藏难。
    因为这里地形复杂,高寒崎岖,冬春冰雪,加上线路长,建设起来的难度非常高。
    可如今已经改善,青和川已经建成国家二级黑色等级路面,成为进出藏的大动脉,其他两条公路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种探险旅游,经商的内地人员络绎不绝。
    完全改善了过去千里荒漠,走上好几天都不见一个人影的情景。
    就连空中走廊都开通了10多条航线,交通便利是发展边防的基础。
    陈钧在这边防一呆,就足足呆了六年。
    也是边防发展最快的六年。
    他参与了建设,参与了政策方面的改善,带人冲在第一线。
    如今的边防再也不用吃什么老梭镖,很多连队依靠生态科技,搭建农业生态实验站。
    内地能吃的青菜,在这里都能及时供应,优质的绿色蔬菜,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边防安家落户。
    虽说还有一部分海拔太高的地方达不到,但那都是时间问题,要不了多久,陈钧相信都会一一实现。
    住宿方面,团部和许多地方都换上了阳光保暖房,文化设施也在不断的建设。
    彻底改善了以往文化与精神生活的严重缺失,哪怕雪山哨所,都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娱乐室,有大屏幕彩电,还建成了局域网。
    军区不断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扩展文化活动领域,先后投资为一线哨所建造网络俱乐部,配置边防文化信息设备。
    陈钧在这边防六年,他参与了,同时也见证了边防的发展。
    六年间他失去了很多,但同样收获的更多。
    比如,京都的调令。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