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07章 缴获干扰吊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07章 缴获干扰吊舱!
    “什么论文?”
    领队拍了一下名叫郭林的工程师的肩膀,试图让语气中带上一些威严,但脸上止不住的笑容却让他的努力泡了汤:
    “别卖关子了,快点说1
    好在后者也不是没轻没重的人,还是很快给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
    “那是之前我们在跟机电二局搞霹雳11和雷达配合时候的事情了。”
    “这些年霹雳11的一个问题就是视线角速度率信号提取不准,还有弹机距离越远,直波杂散信号越严重,到20公里外都探测不到回波信号。一直到去年年末的时候,二局的一个同志看到了一篇发在国外期刊上面的算法论文,用那里面的理论更新了滤波方式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
    “当时我们14所就发现,对于某些特定的欺骗式有源电子干扰,跟踪波门内出现多目标回波之后,同样可以利用那个滤波方法对原回波和新增回波进行处理,再把两个处理结果与原记忆的目标运动数据进行对比,就能判断出真实目标。”
    站在对面的少将被这段话里面的一大堆专有名词搞得有些发懵,不过好歹是空军军官,像是滤波、回波之类的东西还是有概念的,所以倒也懂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郭林显然已经进入了状态,甚至准备让面前的领队挑战一下更深入的知识:
    “具体的实现原理其实是已知雷达脉冲重复周期,在正常跟踪条件下,当雷达与目标相对接近时,目标回波都比前一周期的回波提前……”
    “行了行了……我已经知道你说的这个模式很厉害了。”
    少将赶紧抬手打断:
    “但既然这种模式可以解决欺骗式干扰,为什么还要单独设置一个按钮?直接加入到雷达的默认工作模式里面岂不是更好?”
    话才说到一半的郭林意犹未尽,不过毕竟面对的是一名将军,他还是止住了方才的话题:
    “因为启动这个模式会影响雷达的反应速度和刷新率,所以在没有受到抗拖引干扰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打开它。”
    犹豫了一下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
    “其实……因为国内现在对于拖引干扰的研究很少,而且基本都在理论,或者最多实验室阶段,所以我们虽然做了这个功能,但一直都没机会进行测试,在这次之前还是不太确定是否能起效的……”
    “等等……”
    尽管对于对方口中的理论内容一知半解,但少将领队还是很快抓住了这段话里面的重点:
    “你说的这个拖引干扰,就是让雷达前三次锁定之后都丢目标的原因?”
    90年代的华夏空军军官,肯定是密切关注过海湾战争的。
    在那场战争中,双方都使用了不少电子战能力,联军用电磁干扰让伊军的防空系统失效,而伊军也反过来用电子战设备抵御联军的精确制导武器,逼的后者梦回安南,迫不得已祭出了地毯式轰炸的老办法才解决问题。
    所以尽管刚刚还对郭林没有重点的说话方式有些不耐烦,但当他听到一种“国内还没怎么研究过”的电子干扰模式时,当即就敏感了起来。
    “本来还不太确定,但既然抗干模式能起作用,那应该就是了。”
    年轻的工程师还处在兴奋之中。
    毕竟现在距离华夏航空兵部队上一次实战击落目标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可以说是破纪录的首开战果,而他本人竟然意外地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的火控雷达基本都使用了多普勒效应来探测目标,这是一种速度跟踪系统,而速度波门拖引干扰可以给雷达一个错误的速度信息,让雷达跟踪到一个假目标,而跟踪状态的雷达视野很窄,自然几秒钟内就会脱锁。”
    这一次他的解释倒是言简意赅。
    “米格25那时候就有这种能力了?”
    少将有些意外于这个听上去有点复杂的东西竟然会出现在一架60年代设计的截击机身上。
    这个问题确实命中了一个盲区,在这个大家都在忙着庆祝的时候,确实容易漏掉这种细节。
    所以对面的郭林也犹豫了一下:
    “我想……应该是没有的,虽然相关理论出现的时间并不晚,但60年代那会,脉冲多普勒雷达还没有广泛使用,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而且电子工程水平也不支持。”
    此时他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难道空域里面还有另外一架电子战飞机?”
    如此不着调的猜测让领队有些无语。      他摆了摆手正要说点什么,就看到一名穿着巴空军中尉制服的华夏军官小跑了过来:
    “报告,狮鹫那边报告说,目标被击落之前有意控制了速度和高度,所以对方飞行员已经跳伞,飞机在坠落过程中也总体上保存的比较完整。”
    听到这句话,正在聊着电磁干扰问题的两个人几乎同时眼前一亮。
    照理来说,2.2倍音速下被空空导弹命中,飞机会在高空直接解体,产生的碎片大概会落在方圆成千上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再加上附近又是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山区,以巴陆军的组织能力来说,想完整地搜索到残骸根本不可能。
    而且让太多闲杂人等参与到里面来还有可能走漏消息。
    但如果目标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坠毁的话,就算落地之后摔成碎片,那溅落范围也总归是有限的,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都要少很多。
    少将整了整身上有些不太合身的军服,很快做出了决断:
    “这件事情不能耽搁,你马上把情况通知巴方,让他们派一支可靠的空降兵部队,还有直升机过来,注意一定不要走漏风声,尤其是不要让他们的三军情报局知道。”
    “另外,如果找到跳伞的飞行员,也千万不要公开。”
    “那国内……”
    “国内我会上报,但现在情况紧急,拖下去的话可能徒增变数,只能先斩后奏了。”
    听到这句斩钉截铁的回答,中尉一愣,然后立正并敬了个礼:
    “是1
    “我想,咱们刚刚的疑惑,很快就会有答案了。”
    领队看着中尉离开的背影,连续做了两个深呼吸,然后转过身来看向郭林:
    “如果我们在那架飞机的残骸上最终发现了伱说的那种……干扰设备的话,以我们华夏目前的技术能力,有没有可能仿制一个同样的装备出来?”
    随后他可能也觉得自己的要求有点过分,于是又加了一句:
    “功能一样就行,具体性能可以放宽一些要求。”
    郭林一手扶着下巴微微低下头,但不断打转的眼睛证明他的大脑正处在飞速的思考之中。
    大概几分钟后,他才终于开口回答:
    “像是adc还有fpga这些电子元器件,其实大家用的都是货架产品,pcb电路板的设计和印刷也不成问题,其实咱们国内欠缺的反而是具体的算法开发以及相对应的程序设计和参数调试能力,就算有了样本,除非特别完整,否则也只能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听到最后,领队的心情低落了下来。
    他本以为这东西和当年仿制缴获的导弹和无人机一样,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搞定。
    不过凝重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不过说起来的话,最近咱们国家在这个理论方面的进步应该也很快……”
    郭林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毕竟我刚刚说的那篇影响力很大的论文,就是两个华夏人写的。”
    “虽然干扰和反干扰并不完全是同一回事,但算法研究的话似乎也未必就没有共通性。”
    “所以你们可以请外援?”
    领队的内心又重新燃起希望。
    “我不敢保证,不过……回国之后可以去试试。”
    想到这里的郭林也轻松了不少:
    “正好601所那边之前还问我们,能不能造一个更大一点的雷达装在飞机上,现在两台涡喷14总共36kw的供电功率都浪费掉了。”
    “要是能弄出来一套干扰设备,倒是可以装到上面试试。”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